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练习
一、单选题
1.厕所用的清洁剂中含有盐酸,如果不慎洒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 )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氢气 D.氧气
2.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显碱性的是( )
A.葡萄汁(3.5~4.5) B.鸡蛋清(7.6~8.0)
C.苹果汁(2.9~3.3) D.牛奶(6.3~6.6)
3.煤和燃油的燃烧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下列排放物能形成酸雨的是( )
A.SO2、 NO2 B.CO、CO2
C.烟尘 D.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
4.下列没有运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A.治理胃酸过多可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
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蚊虫叮咬处涂上肥皂水,可减轻痛痒
D.用稀盐酸除去水垢
5.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中( )
A.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小
B.溶液的质量都增大
C.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大
D.溶质的质量分数前者变大,后者变小
6.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过滤 B. 称取氯化钠
C. 稀释浓硫酸 D. 测溶液的pH
7.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 )
A.稀硫酸可以用来除铁锈,则稀盐酸也可以用来除铁锈
B.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8.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30 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
C.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入稀NaOH溶液
D.从20 s到40 s,溶液的温度升高,pH增大
9.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
C.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10.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是( )
A.铜片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
B.在硬水中滴入肥皂水会产生浮渣
C.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D.紫色石蕊试液使盐酸变红
11.将等质量的氧化钙和氢氧化钙固体,分别加入盛有等质量水的甲、乙两只烧杯中,搅拌后恢复至室温均全部溶解。对甲、乙烧杯中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A.溶液的状态: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溶质的质量:甲小于乙
C.溶剂的质量:甲大于乙
D.溶质质量
12.下列实验方案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3.如图是某趣味实验装置图.挤压胶头滴管后,可观察到气球胀大的现象.请分析其原因,并写出化学方程式.原因 .写出化学方程式 .
14.生活离不开化学物质,请选用下列物质填空(填序号):
a.盐酸 b.氯化钠 c.一氧化碳 d.钛合金 e.氢氧化钙
(1)可作燃料的是 ;
(2)家庭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调味品是 ;
(3)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的是 ;
(4)可用作建筑材料的碱 ;
(5)可用于消除金属制品表面锈斑的是 。
15.
(1)在实验室常用的仪器①试管、②集气瓶、③蒸发皿、④量筒、⑤烧杯、⑥燃烧匙中,可以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 (填序号);
(2)稀释浓硫酸时,先往烧杯中倾倒的液体为 ;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先 (填字母序号)。
A
将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 B 熄灭酒精灯
三、计算题
16.通过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测定某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50g该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内,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50g恰好完全反应。请完成下列问题:
(1)恰好反应时溶液的pH= ;
(2)该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 ?
四、实验探究题
17.“新的知识以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帮助我们认知身边形形色色的物质。
某校同学开展了如图所示“溶液酸碱性的检验”的实验活动:
(1)把自制的紫薯汁按图1所示分别滴加到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溶液 白醋 盐酸 蔗糖水 草木灰水 石灰水
加入紫薯汁之后的颜色 红色 红色 紫色 绿色 绿色
①据上表推测,紫薯汁 (填“能”或“不能”)作酸碱指示剂
②如图2是某同学分别测定酸化土壤酸碱度的操作示意图,该操作可能导致被测溶液的pH数值 (填“偏大”或“偏小”)。
(2)用Y形管可进行多种实验。
①如图3所示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酚酞变红,该实验证明了分子具有的特征是 。
②如图4所示装置可以研究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在不打开装置的情况下,将I中Y形管倾斜,使稀硫酸流入碳酸钠中,再恢复至图示装置的角度。该实验 (填“能”或“不能”)用盐酸替代稀硫酸。
(3)学习完金属的化学性质,同学们来到实验室进行锌、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活动。实验桌上老师提供的药品有:
A锌片 B铜片 C银片 D硫酸锌溶液 E硫酸铜溶液 F硝酸银溶液 G稀硫酸
①小亮想以最少的操作步骤和最少的试剂消耗达成实验目的,在所提供的药品中,他应该选择 (填序号)。
②小华在老师的导下,把一定量的锌粒加入硫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发现滤液呈无色。此时,滤渣中一定含有 。
18.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稀盐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一所示的三个实验:
(1)A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写出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B、C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如图二所示),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同学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甲同学猜想:NaCl;
乙同学猜想:NaCl、CaCl2;
丙同学猜想:NaCl、CaCl2、HCl;
丁同学猜想: .
(4)【查阅资料】NaCl、CaCl2溶液均呈中性.
【交流讨论】甲同学认为 同学的猜想一定不正确,理由是: .
(5)【设计实验】乙、丁两位同学分别设计如下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乙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正确
丁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盐酸
猜想正确
(6)【反思评价】实验结束后,甲同学认为 (填“乙”或“丁”)同学的实验结论错误,原因是 .
五、综合题
19.能源问题是困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能源的开采、开发、储存和综合利用是目前世界各国科学家研究的重大课题。
(1)人类目前使用的化石燃料有煤、天然气和 。
(2)天然气是常见的燃料,写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我国是世界产煤大国。但含硫煤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会引起“酸雨”。为减少大气污染,某发电厂采用了“石灰固硫法”,即在一定条件下向煤中掺入生石灰,用来吸收二氧化硫,已知这一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写出“石灰固硫法”的化学方程式 。
(4)科学家预言,氢能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能源,试从氢气的性质分析氢气作为能源的主要优点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2.【答案】B
3.【答案】A
4.【答案】D
5.【答案】A
6.【答案】C
7.【答案】A
8.【答案】C
9.【答案】C
10.【答案】B
11.【答案】A
12.【答案】B
13.【答案】CO2被浓NaOH溶液吸收,锥形瓶内的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锥形瓶内的气压,使气球胀大;2NaOH+CO2═Na2CO3+H2O
14.【答案】(1)c
(2)b
(3)d
(4)e
(5)a
15.【答案】(1)①③⑥
(2)水(或H2O)
(3)A
16.【答案】(1)7
(2)8%
17.【答案】(1)能;偏大
(2)不断运动的;不能
(3)ACE或BDF;银、铜
18.【答案】(1)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Fe+2HCl═FeCl2+H2↑
(2)Ca(OH)2+2HCl=CaCl2+2H2O
(3)NaCl、Na2CO3
(4)丙;白色沉淀是CaCO3,CaCO3能和稀盐酸反应,二者不能共存
(5)有气泡产生
(6)乙;若溶质只有氯化钠,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时,酚酞试液也不变色
19.【答案】(1)石油
(2)CH4+2O2 CO2+2H2O
(3)CaO+SO2═CaSO3
(4)生成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