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国的自然环境》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
读“中国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示意图”、“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和“我国耕地和水资源南北方地区分配图”,完成下面1-3题。
1.我国人均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最大的自然资源是( )
A.石油 B.水资源 C.耕地 D.煤炭
2.图例序号与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林地②草地③水田④旱地 B.①水田②旱地③林地④草地
C.①水田②旱地③草地④林地 D.①草地②林地③旱地④水田
3.据图可知,我国耕地和水资源分布特点有( )
A.南北方水资源分布均匀
B.水资源南多北少,耕地资源南少北多
C.水资源南少北多,耕地资源南多北少
D.南北方水土资源分布均匀
北京冬奥会奖牌盒以竹子为主要材料制作而成,既突出中国的文化特征,又符合“绿色办奥”的理念。读图完成下面4-5题。
4.竹子属于( )
A.森林资源 B.土地资源 C.矿产资源 D.气候资源
5.下列有关我国竹乡分布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严寒,夏季凉爽 B.主要位于秦岭—淮河以北
C.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 D.煤炭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碳中和是指年度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年度二氧化碳吸收固定总量相等,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图为碳回收漫画,读图完成下面6-7题。
6.我国大力发展经济过程中,森林和草地的“碳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森林、草地主要分布地区是( )
A.草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地 B.森林主要分布在湿润地区
C.草地主要分布在季风区 D.森林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
7.为实现2060年中国“碳中和”目标,我国应该( )
A.植树种草,绿化环境 B.禁止污染大气企业开设
C.净化江河湖海,减少水污染 D.大力发展农业,限制交通运输业和工业发展
如下图是“我国四个限制开发的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读图完成下面8-9题。
8.下列关于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位于半湿润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B.②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耕地广阔,主要粮食作物是青稞和玉米
C.③地位于季风区,气候温暖湿润,耕地比重大
D.④地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9.图示四个区域的生态建设方向,正确的是( )
A.①—充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对木材进行深加工
B.②—改善湿地环境,保护生物资源
C.③—合理开垦,扩大耕地,解决当地居民的粮食问题
D.④—修筑梯田梯土,开垦耕地,增加人们的经济收入
2022年6月8日是第十四个“世界海洋日”。主题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国有3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域,是一个海洋大国。下图为中国海域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10-12题。
10.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
A.①渤海 B.②黄海 C.③东海 D.④南海
11.图中的四大盐场中最大的是( )
A.长芦盐场 B.淮北盐场 C.布袋盐场 D.莺歌海盐场
12.维护海洋环境,保护“蓝色国土”的做法可取的是( )
A.大量砍伐红树林 B.工业污水直接排放入海
C.大规模填海造陆 D.禁止在休渔期捕鱼
江都水利枢纽地处江苏省扬州市境内新通扬运河和淮河入江水道尾闾—芒稻河交汇处,南濒长江、北连淮河,控扼江淮、治淮排涝,既是江苏江水北调的龙头,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被誉为“江淮明珠”。下图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13-15题。
13.主干线自南向北穿越的省区依次是( )
A.浙、豫、鲁 B.苏、鲁、冀 C.苏、豫、冀 D.浙、苏、鲁
14.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主要优势是( )
A.水质最好,污染少 B.全线可利用地势直流
C.工程量小,可利用京杭运河河道 D.沿线地区经济不发达,用水量小
15.近年来,为确保“一江清水北送”,扬州政府采取的措施可行的是( )
A.开展输水廊道生态保护涵养工作B.大力发展航运业,推进当地经济发展
C.修建梯田,退林还田 D.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增加收入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大题)
16.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讲话中指出,中国将力争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环境)。为此,我国大力推进风能、核电等清洁能源建设。左图示意中国风能分布,右图示意风力发电,读图回答问题。
(1)A处地形区是 ,B是 海。
(2)C地位于我国 (季风区/非季风区),该地风电场发电量最大的季节是 。
(3)我国风电场主要分布在北部沿边地区和 地区。D处风能资源丰富但几乎没有风电场的原因是 。我国大力发展风电的意义是 。
17.图1为我国地形分布图,图2为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图3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1和图2,我国地形的特点是: ,具有的优势体现在: 。
(2)读图1,分析我国地势特点对气候与农业的影响: 。
(3)读图1、图2、图3,我国林地、耕地分布的主要地形类型分别为: 、 。
(4)分析我国草地分布与气候、地形的关系: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截至2022年1月,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累计调水量突破500亿立方米。此时进入冰期输水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成功举办提供安全的水资源保障,国家体育场、国家速滑馆和首都体育馆等重要场馆都已经用上了“南水”。图左为南水北调中线穿越黄河工程,图中为南水北调路线图,图右为北京气候资料图。
(1)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的终点位于 平原、 工业基地,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2)试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在黄河下方穿越的原因。
(3)根据北京气候资料图,分析为什么北京冬奥会需“南水”提供保障的原因。
答案
A 2.B 3.B
4.A 5.C 6.B 7.A
8.D 9.B
10.A 11.A 12.D
13.B 14.C 15.A
16.内蒙古高原 黄 非季风区 冬季 沿海 高寒缺氧,地势高峻,施工难度大(人口稀少,市场需求小) 保护生态环境
17.(1)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可以发展多种经营
(2)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利于夏季风深入内陆,带来丰沛的降水,为农林牧渔的生产提供了良好条件
(3)山地和丘陵 平原和丘陵
(4) 中西部高原、山地区(内蒙古高原东部、青藏高原、新疆的山地区);降水稀少的干旱、半干旱区
18.(1)华北 京津唐
(2)①黄河下游是“地上河”,泥沙含量大,需要做到“水流分离”;②河底隧洞可免受温度等不利外力因素影响,检修维护相对简单。
(3)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降水少,工 业农业用水量较大。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