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的认识》说课稿
九女集镇侯阚寺小学 翟秋民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我将从PPT2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谈一谈对本课的构思。
说教材PPT3
教材分析:PPT4“吨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么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吨,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进行感知,尤其重视对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分析:PPT5本单元进行的“吨的认识”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对克和千克具有简单了解和自身具有初步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涉及的知识点都来源于学生生活,注意紧密联系学生实际,那就要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
教学目标:PPT6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了解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使学生感知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把学习内容与丰富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PPT7从学生的年龄、知识掌握和教材的编排特点,我把本课教学重点定为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把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通过想象和推理,能用正确的质量单位估量物体的质量。
说教法、学法PPT8
本课是质量单位的教学,质量单位与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的紧密,加之《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课使学生感受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启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1、说教法PPT9
针对教学内容,我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用情境教学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启发式引导法来唤起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的质量观念、用案例法锻炼学生运用知识分析事物的能力。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2、说学法PPT10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等学法来完成教学。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说教学过程:PPT11
新课程理念指出,学校教育中要确定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融洽的学习氛围,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准备分为四个环节:一、情景激趣,谈话导入,二、想象推理,探究新知,三、实际应用,加深理解,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下面分层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1、情景激趣,谈话导入。PPT12
我首先让学生猜老师的体重有多重,不管学生们猜没猜对都会不约而同用千克做单位。再猜一猜一头牛、一匹马、一头猪、一只熊约重多少千克?用千克作单位不用克,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应该用恰当的质量单位”,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PPT13 接着我让学生猜鲨鱼、恐龙、鲸鱼以及PPT14火车、集装箱等比较重的物体的重量。而此时学生还没有学习过比千克更大的质量单位,在猜想火车或轮船时会出现比较大的数字。此刻,就是引出新的质量单位“吨”的最好时机。在这里指出,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可以用符号“t”表示。(揭示主题:板书 吨的认识 T)新知识点的出现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顺利过渡到第二个环节。
2、想象推理,探究新知。PPT15
这个环节分三层进行教学
第一层:由25千克的大米引出吨与千克的关系。
一袋大米25千克,让学生计算出40袋大米是多少千克。一袋大米25千克,4袋大米多少千克?40袋呢?
通过学生回答,教师指出1000千克也就是40袋大米的重量就是1吨的重量。
(板书:1000千克=1吨) PPT16
在学生已知1吨=1000千克的基础上做一组练习题,加深吨与千克的数量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加以讲解。
例如:一吨=1000千克 吨与千克的进率是1000 多少吨里面就有多少个1000千克。
第二层:联系身边,感受1吨的重量。PPT17
先让学生相互抱一抱同桌的体重,假设同学们的平均体重是30千克,让学生估算全班学生的总体重有没有1吨?此环节的设计意图在于让数学贴近生活,联系学生实际,感受1吨的重量。同时把班级人数设定为大约40人,学生会利用估算的方法得出结果大约为1吨。
第三层:利用常见的物品,想象1吨的重量。PPT18
通过经幻灯片上已给出的一个单位物体的重量,让学生计算出1吨所需多少个这样的单位量。
例如:1头牛500千克,那么两头牛就是1吨重。
一袋水泥50千克,20袋水泥1吨重。
一桶油200千克,5桶油1吨重。
一头猪100千克,10头猪1吨重。
板书:≈2头牛
≈20袋水泥
≈5桶油
≈10头猪
板书完成后再一次引导学生说一说现实生活中和吨有关的物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1吨重量的理解。
3、实际应用,加深理解。PPT19
这一环节分为两层进行教学
第一层:解决问题。
通过一道关于环保问题的应用题,把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巩固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从侧面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二层:举例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事物。PPT20
首先应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充分思考,发现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事物,其次老师给予举例,指出生活中到处充满了数学。突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把课堂上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列举一些用吨作单位的事物:电梯承重量、桥头承重标示等、、、
此环节可以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展开讨论,相互交流生活经验,把所学知识有效的与实际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同时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4、全课总结,拓展延伸。PPT21
以“小明日记中的错误”为问题,回顾并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指出虽然小明在数学日记中用错了一些单位,但是小明还是有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比如经常观察生活,有写数学日记的好习惯。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由此过渡到“教师寄语”这一环节,PPT22课最后一个教学环节,通过此环节激励学生做一个生活的观察者和思考者,做一个数学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四、说板书设计PPT23
由于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所以把它写在黑板的中间。使重点更加突出。
这样的板书设计的目的在与,给学生在大脑中留下这一印记,想起这个画面就会主动的把一吨的概念与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转化到生活中去,巩固、强化。形成技能、学以致用。
好,我今天的说课内容到此结束,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多提宝贵意见。 再见。
三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31—32页 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了解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使学生感知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把学习内容与丰富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
2.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
能用正确的质量单位估量物体的质量 。
教学准备:课件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猜一猜物体 的质量
(1)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
(2)、再猜一猜一头牛、一匹马、一头猪、一只熊约重多少千克?
(3)(课件展示)接着让学生猜鲨鱼、恐龙、鲸鱼以及火车、集装箱等比较重的物体的重量。指出,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可以用符号“t”表示。
(揭示主题:板书 吨的认识)
二、想象推理,探究新知。
认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1、由25千克的大米引出吨与千克的关系。
一袋大米25千克,让学生计算出40袋大米是多少千克。
师:一袋大米25千克,4袋大米多少千克?40袋呢?
通过学生回答,教师指出1000千克(40袋大米)的重量就是1吨的重量。
板书:1000千克=1吨
出示练习题:课件显示(小练习)
3吨=()千克 6000千克=()吨
10吨=()千克 6000克=()千克
1280千克—1吨=()千克
6吨+50千克=()千克 72吨—70吨=()千克
93吨50千克—93吨=()千克
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
例如:一吨=1000千克 吨与千克的进率是1000 多少吨里面就有多少个1000千克。
2、联系身边,感受1吨的重量。
师:课件展示
学生根据课件信息计算全班人数的体重。
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结果
生:每个学生的平均体重30千克,全班有大约40人
30×40=1200(千克)
1200千克大于1000千克(大于1吨)
答:全班同学有1吨重。
3、利用常见的物品,想象1吨的重量。
通过幻灯片上已给出的一个单位物体的重量,让学生计算出1吨所需多少个这样的单位量。(联系生活,强化巩固)
例如:1头牛500千克,那么两头牛就是1吨重。
2×500=1000(千克) 板书:≈2头牛
如果1袋水泥重50千克,10袋重多少千克?20袋呢?
50×20=1000(千克)板书:≈20袋水泥
20袋50千克的水泥重1000千克,这么多水泥的质量也是1吨。
一桶油200千克,5桶油1吨重。
200×5=1000(千克)板书:≈5桶油
一头猪100千克,10头猪1吨重。
100×10=1000(千克) 板书:≈10头猪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1吨重量的理解。
师引导学生说一说现实生活中和吨有关的物品。
踊跃发言,指名回答
三、实际应用、加深理解
1、课件展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认真读题,分析题目中的相关信息
(1)例:每人每月回收2千克废纸,每人一年回收多少废纸?
12月×2=24(千克)
如果全班有40名同学,一年回收的废纸大约有一吨吗?
24×40=960(千克)
960千克约等于1000千克 1000千克=1吨
答:全班同学一年大约回收1吨废纸。
(2)班级内统计全校共有多少个班级,解决全校同学一年回收废纸相当于少砍了多少课树的问题。
分析题目中的相关信息:一吨废纸相当于17棵大树
2、举例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事物。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列举一些用吨作单位的事物:电梯承重量、桥头承重标示等、、、
小组讨论、交流
各组汇报,比一比,看那个小组列举的多一些。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课件展示:小明日记中的错误
以“小明日记中的错误”为问题,回顾并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指出虽然小明在数学日记中用错了一些单位,但是小明还是有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比如经常观察生活,有写数学日记的好习惯。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课件24张PPT。吨的认识 ---说课 九女集镇侯阚寺小学 翟秋民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说教材教材分析
学生分析
教学目标
教材重点难点
说教材教材分析
“吨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么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吨,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进行感知,尤其重视对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说教材学生分析
本单元进行的“吨的认识”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对克和千克具有简单了解和自身具有初步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涉及的知识点都来源于学生生活,注意紧密联系学生实际,那就要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
知识目标说目标 情感目标能力目标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了解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感知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把学习内容与丰富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 说教材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
2.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难点
能用正确的质量单位估量物体的质量 。说教法、学法说教法
说学法
本课是质量单位的教学,质量单位与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的紧密,加之《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课使学生感受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启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说教法、学法说教法
针对教学内容,我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用情境教学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启发式引导法来唤起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的质量观念、用案例法锻炼学生运用知识分析事物的能力。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说教法、学法说学法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等学法来完成教学。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谈话导入
(二)想象推理,探究新知
(三)实际应用,加深理解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谈话导入
1.猜猜老师的体重
2.猜较重物体体重
说一说一头牛,一匹马,一头猪。。。
3.猜比较重物体体重
一只恐龙约重50000千克一只鲨鱼约重3000千克一只蓝鲸约重70000千克
说教学过程
(二)想象推理、探究新知
由25千克的大米引出吨与千克的关系。 说教学过程
(二)想象推理、探究新知
由25千克的大米引出吨与千克的关系。 (二)想象推理、探究新知联系身边,感受1吨的重量。 说教学过程(二)想象推理、探究新知利用常见的物品,想象1吨的重量。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过程
(三)实际应用、加深理解
解决问题 说教学过程(三)实际应用、加深理解举例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事物。 说教学过程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说教学过程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说板书设计吨 t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