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实验操作
姓名 班级 学号 时间:45分钟 分数
1.下图四种常见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实验注意事项)中,主要是处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 )
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B.可燃性气体的验纯
C.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 D.滴管不能交叉使用
3.金属钠投入水中发生剧烈反应,并有氢气生成。装运金属钠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
4.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 )
编号 实 验 操 作
A. 钠与水反应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B. 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1000mL 准确称取氯化钾固体,放入到10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溶解,振荡摇匀,定容
C. 制备一定量的蒸馏水 将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D. 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 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液体继续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
5.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 )
①将水沿烧杯内壁缓缓加入浓硫酸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②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尾气用碱液吸收
③取用金属钠或钾做完实验后,剩余的药品要放回原瓶
④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开灯检查煤气泄漏的原因,然后打开所有的门窗通风
⑤干冰可用于钠、镁等金属的灭火
A.①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全部
6.以下实验不能获得成功的是 ( )
①.要检验某溴乙烷中的溴元素,可以加入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滴入AgNO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②.用氨水清洗试管壁附着的银镜
③.苯和硝基苯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④.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变黑后,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铜丝恢复成原来的红色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 D.全部
7.某学生的实验报告所列出的下列数据中不合理的是 ( )
①.用10mL量筒量取7.13mL稀盐酸
②.用托盘天平称量25.20g NaCl
③.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2.3
④.用25mL滴定管做中和滴定时,用去某浓度的碱溶液21.70mL
A.① B.①②③
C.①③ D.全部
8.“封管实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观察下面四个“封管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加热时,①上部汇集了固体NH4Cl,说明NH4Cl的热稳定性比较好
B.加热时,②、③溶液均变红,冷却后又都变为无色
C.④中,浸泡在热水中的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深,浸泡在冰水中的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浅
D.四个“封管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可逆反应
9.某学生中和滴定实验过程为:(a)取碱式滴定管;(b)用蒸馏水洗净;(c)即加入待测的NaOH溶液;(d)记录液面刻度读数;(e)用酸式滴定管精确放出一定量标准酸液入只用蒸馏水洗涤过的锥形瓶中;(f)向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g)加入酚酞试液2滴;(h)滴定时边摇动锥形瓶;(i)边注视滴定管内液面变化;(j)当滴到溶液由无色变到粉红色时,立即停止滴定;(k)记录液面刻度读数;(m)根据重复两次滴定的耗NaOH溶液体积平均值为22mL,上述实验过程中错误之处有 ( )
A.c、d、f、j、k B.c、i、j、m
C.e、f、i、m D.c、e、f、i、j、m
10.用50 mL 0.55 mol/L盐酸与50 mL 0.50 mol/L NaOH溶液进行中和热测定的实验,测量结果偏高的原因可能是 ( )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盐酸的温度
C.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D.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
11.在实验室中,下列实验室药品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①白磷保存在冷水中 ②Na、K保存在水里 ③HF溶液保存在塑料瓶中 ④AgNO3溶液保存在棕色试剂瓶内 ⑤浓硝酸保存在棕色广口瓶内 ( )
A、①③④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2.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的是 ( )
1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溶液呈红色 稀HNO3将Fe氧化为Fe3+
B Agl沉淀中滴入稀KCl溶液 有白色沉淀出现 AgCl比Agl更难溶
C Al箔插入稀HNO3中 无现象 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D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试纸变蓝色 浓氨水呈碱性
1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
A.用碱式滴定管量取0.10 mol·L-1的Na2CO3溶液22.10 mL;
B.配制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纸片上称量
C.用广范PH试纸测某 溶液PH=3.6
D.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湿润的pH试纸上,测其PH
15.下列实验操作与安全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 )
a.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浴温度时,不慎打破水银球,用滴管将水银吸出放入水封的小瓶中,残破的温度计插入装有硫粉的广口瓶中
b.用试管夹从试管底由下往上夹住距试管口1/3处,手持试管夹长柄末端,进行加热
c.配制少量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浓硫酸
d.把玻璃管插入橡胶塞孔时,用厚布护手,紧握用水湿润的玻璃管插入端,缓慢旋进塞孔中
A.a B.ab
C.ad D.abd
16.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下列图中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或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制取Fe(OH)2 B.测定中和热
C.测定反应速率 D.分离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液
17.下列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
A.装置①常用于分离沸点不同,且彼此互溶的液态混合物
B.装置④可用于以CaCO3为原料实验室制备CO2
C.装置③可用于除去CO中混有的CO2气体
D.装置②常用于过滤操作
1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测定溶液pH时,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B.称量NaOH固体时,将NaOH固体放在垫有滤纸的托盘上
C.稀释浓H2SO4时,将蒸馏水沿容器内壁缓慢倒入浓H2SO4中,并及时搅拌
D.在蒸发NaCl溶液得到NaCl晶体的实验中,必须待蒸发皿中的水分全部蒸干后才能撤去酒精灯
19.下列操作方法或实验装置正确的是 ( )
A.装置①探究NaHCO3的热稳定性 B.装置②SO2的收集
C.装置③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 D.装置④石油蒸馏
20.下列实验装置,试剂选用或操作正确的是 ( )
A.除去NO中NO2 B.铁制品表面镀锌 C.稀释浓硫酸 D.鉴定Fe3+
21.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
① ② ③ ④
A.①实验只能得到红褐色沉淀 B.②实验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C.③实验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D.④实验制备并收集少量O2气体
22.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23.下列实验装置不正确的是 ( )
24.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中和热测定 B.构成原电池 C.收集氢气 D.定容
25.某课外实验小组设计的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
A.制备少量氨气 B.吸收HCl C.配制一定浓度硫酸溶液 C.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27实验操作
1【答案】B
【解析】固体溶解时要用玻璃棒搅拌,A错误,浓硫酸稀释时要将浓硫酸倒入水中,C错误,蒸发皿要用坩埚钳移走,D错误。答案选B。
2【答案】B
【解析】可燃性气体如果不验纯点燃时会引起爆炸,所以答案选B。
3【答案】C
【解析】钠属于遇湿易燃的物品,所以选择的图标为C,答案选C。
4【答案】C
【解析】A项操作错误,不能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即可;B项配制溶液需要在烧杯中溶解,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C项正确;D项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放出。
5【答案】A
【解析】①将水沿烧杯内壁缓缓加入浓硫酸中,会使液体受热飞溅,最好是把硫酸加入水中;②正确;③对于固体钾、钠等要回收,正确;④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不能有明火,也就不能开灯;⑤干冰与镁等金属可以发生反应,不能灭火。
本题考查思维能力给分标准:A 4分B 1 分C 2分D 1分
6【答案】B
【解析】①项中加入AgNO3溶液前必须加入稀硝酸酸化才能观察到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②项氨水不与Ag反应,③项苯和硝基苯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答案选B。
本题考查思维能力给分标准:A 2分B 4 分C 3分D 1分
7【答案】B
【解析】量筒只能量取到小数点后一位,①错误;托盘天平只能称量到小数点后一位,②项错误;广泛pH试纸只能测量到整数,③项错误。答案选B。
本题考查思维能力给分标准:A 1分B 4 分C 3分D 2分
8【答案】C
【解析】NH4Cl受热分解生成NH3和HCl,NH3和HCl相遇又生成NH4Cl,所以在上部可以看到固体NH4Cl,A项错误;加热含NH3的酚酞溶液,NH3逸出,酚酞变为无色,B项错误;2NO2N2O4,ΔH<0,升温时平衡逆向移动,c(NO2)增大,颜色加深,降温时平衡正向移动,c(NO2)减小,颜色变浅,C项正确,四个“封管实验”除了④是可逆反应,其余都不是,D项错误。答案选D。
9【答案】B
【解析】(c)错误,加入待测的NaOH溶液之前应该用待测液润洗; (i)错误,眼睛要始终注视锥形瓶内液体颜色的变化;(j)错误,当滴到溶液由无色变到粉红色时,半分钟内不变色,停止滴定读数; (m)错误,滴定管读数应该精确到0.01mL。
10【答案】C
【解析】中和热的测定过程中,A项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损失热量,测量结果会偏低;B项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盐酸的温度,会造成粘在温度计上的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导致反应放出的热量偏低;C项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会使实际的氢氧化钠体积大于50mL,结果放出热量偏多,导致结果偏大;D项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反应过慢,导致损失的热量多,测定结果偏低。
11【答案】A
【解析】①正确。②Na、K会与水反应。③正确,因为氢氟酸会腐蚀玻璃。④硝酸银见光会分解,所以保存在棕色试剂瓶内。⑤浓硝酸有挥发性,所以要保存在细口瓶中。
本题考查思维能力给分标准:A 4分B 3 分C 2分D 1分
12【答案】B
【解析】B项二氧化硅与水不溶,不能发生反应,要制取硅酸,一般可以由硅酸盐与盐酸或碳酸反应制取硅酸。
13【答案】D
【解析】稀硝酸与铁粉反应,铁首先被氧化成Fe3+,过量的铁粉将Fe3+还原,最终得到Fe2+,滴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A项错误;Ksp(AgCl)> Ksp(AgI),AgI沉淀中加入稀KCl溶液,不能观察到白色沉淀,B项错误;Al箔能与稀HN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C项错误;浓氨水显碱性,使红色石蕊试纸显蓝色,D项正确。答案选D。
14【答案】A
【解析】B项NaOH是易潮解的物质,所以称量时要用烧杯或表面皿,C项广泛pH试纸只能测到整数,D项用pH试纸测pH值时不能用水润湿。答案选A。
15【答案】D
【解析】A、水银蒸汽有毒,用水封防水银蒸发,残破的温度计插入硫粉利用水银与硫反应。转化为硫化汞,减小毒性。A正确。
B、D正确,C、不能用量筒直接配制溶液。故C错误。
本题考查思维能力给分标准:A 1分B 2 分C 3分D 4分
16【答案】A
【解析】A项中可以阻碍空气与Fe(OH)2的接触,正确;B项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错误;C项应该将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否则产生的氧气会从长颈漏斗中逸出,错误;D项乙醇乙酸混溶不能分液。答案选A。
17【答案】A
【解析】:①是蒸馏装置,A正确;B不正确,实验室制取CO2,所用原料是大理石和盐酸,且不需要加热;C不正确,应该是长口进,短口出;D不正确,过滤时需要玻璃棒引流,答案选A。
18【答案】A
【解析】氢氧化钠易吸收水和CO2,生成碳酸钠,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所以B不正确,应该放在烧杯中称量;C不正确,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且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的,所以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H2SO4沿容器内壁缓慢倒入蒸馏水中,并及时搅拌;D不正确,当出现大量的晶体时,即可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加热,答案选A。
19【答案】D
【解析】A不正确,应该是试管底略高于试管口;SO2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B不正确;C不正确,转移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所以正确的答案选D。
20【答案】A
【解析】NO2溶于水生成硝酸和NO,选项A正确;B不正确,应该用氯化锌作为电解液;C不正确,容量瓶不能用来稀释浓硫酸;D不正确,胶头滴管不能插入到试管中,答案A。
21【答案】B
【解析】①装置是制备氢氧化铁胶体,不能看到红褐色沉淀,A项错误;②装置是防倒吸装置,可以吸收氨气,B项正确;③装置中产生的气体是NO2,NO2能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项错误;④装置不能收集少量O2,D项错误。答案选B。
22【答案】:C
【解析】A操作错误,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B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克,所以不能称量10.05g固体。D量取9.5ml液体应用10ml量筒。故选C。
23【答案】A
【解析】给液体加热时,拇指不能接触试管夹短柄,A错误;B、C、D均正确。
24【答案】C
【解析】A不正确,大小烧杯口一定是相平的;B不正确,铜电极应该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而银电极应该插入到硝酸银溶液中;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C正确;D不正确,定容时需要玻璃棒引流,答案选C。
25【答案】A
【解析】B装置吸收HCl容易倒吸,C浓硫酸不能直接转移到容量瓶中,而应该经烧杯稀释,D装置中NO2能与水反应,不能用水收集。答案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