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30 17:0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信息时代下的语文生活》教案
一、基本信息
教材、学科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语文 章节 第四单元 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
学时 1课时 年级 高一年级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探讨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能够运用多种媒介进行有效的表达交流。 2.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辨析媒介信息,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理性思维水平。 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会辨别是非、善恶,对网络的利与弊能够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 4.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够明辨良好网络信息和网络文化,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学情分析
1.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四单元是“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学习单元,本单元设置了三个学习活动:“认识多媒介”“善用多媒介”和“辨识媒介信息”。 2.高一学生已经认识到了信息时代下不同媒介的差别,因此本节课结合学生的特点提高教学难度,引导学生快速从阅读走向写作。 3.高一学生已经能够准确地明辨是非,因此本节课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进行表达,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的方式了解不同媒介的特点、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理性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学会辨别信息真伪、良莠,能够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环节目标 教学活动(师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了解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 教师:“淄博烧烤”成功带火了淄博城,我们的家乡保定也想乘着淄博旅游大获成功的东风,在五一假期的前夕大力宣传“和美保定”。假如我们要为保定旅游事业做宣传,你会选择哪种媒介作为宣传途径呢?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根据不同媒介的特点,设计本组的宣传文案(或方案)。 媒体作用: 随机选人:可以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同等机会被抽中,从而有利于学生的思考,提高课堂效率。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知识,总结各信息媒介的特征,以及优缺点,锻炼提升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在学生已经了解了不同多媒体的特点之后,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利用自己对生活常见媒体的认识和了解,在实践中学习本单元内容。
新课引入 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当今常见的四种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在传播特点方面有哪些不同? 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并尽心回答。
实验探究 讨论交流 分享成果 教师:将活动主题设计为新时代,新保定——不同媒介的传播 将学生分为以下小组: 纸质媒介:书籍、报刊(海报) 电子媒介: (1)手机各类APP平台: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小红书、大众点评等等 (2)官方网站 (3)广播类 (4)电视类(纪录片、综艺节目) 口语媒介:导游 学生:每一小组派出代表分享自己小组成果 教师:对每一小组的成果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获得成就感。 媒体作用: 讨论:收集学生的活动方案。 投票:了解学生对不同媒体的认可和使用情况。 设计意图: 本活动设计由真实的情景切入,一线串联听、说、读、写四个子活动,借此使学生深度了解以本组选择的媒介为代表的信息及媒介特点,涵养媒介素养,拓展语文学习,提升思维能力。同时过程完全还原现实情境,活动按真实步骤进行,细节模拟逼真,学生体验具体细致。通过本活动还可以通过“分享与交流”的形式,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形成,进而实现语文基本功的蓄积与训练。
法眼金睛,辨认真伪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庞杂的互联网世界,也存在很多虚假信息,这些信息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误导和烦恼。 学生:举一个虚假信息被揭穿的例子,请小组合作归纳,该如何理性辨识这些虚假信息? 媒体作用: 讨论:全班学生讨论,迅速了解不同的观点。 设计意图: 通过选用各个媒体上的一些新闻与传言,让学生讨论虚假信息的特点与实质,总结辨识这类虚假信息的方法。从而提高辨识媒介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学会辨识信息的方法,进而会辨识真假信息,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判别能力,提升媒介素养。
网络优劣,真知灼见 学生:网络信息有利有弊,因此,思考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教师:总结如何正确看待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帮助学生认识到网络只是工具,如何使用好工具,关键在于使用工具的主体。 媒体作用: 投票、讨论、抢答:培养学生能够针对一个具体的问题能够做到迅速思考,并能够针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 设计意图: 通过对问题的抢答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找到其他同学的漏洞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锻炼思维的完整性、准确性、清晰性,帮助学生培养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对他人观点的真实性、可靠性做出自己的判断,能主动查找相关资料来佐证自己的判断,提升批判思维能力。能够对真实世界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基于课堂的基础上,能够做到延伸和拓展,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开启学生的心智,发散学生的思维。
课堂小 结 教师总结,课后祖业 教师: 以“如何面对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设计意图: 通过对本节课知识的回顾,利用身边教学资源,让学生联系自身参与体验,课内联系课外,更好地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同时从活动走向了具体的写作,使得“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与“当代文化参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等学习任务群结合在了一起,符合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和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