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化学反应的方向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汽车尾气(含CO、NO与SO2等)是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治理的办法是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其反应原理是:2NO(g)+2CO(g)N2(g)+2CO2(g) 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S>0
B.该反应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就可自发
C.该反应低温下能自发进行
D.提高空气燃料比,一定可以减少NO、CO的排放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的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B.对于同一物质来讲,熵值的大小与其状态有关,固态物质的熵值通常最小
C.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不可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D.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改变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
3.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运载火箭使用偏二甲肼做燃料、四氧化二氮作助燃剂,热化学方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B.若生成液态水,变大
C.该反应的 D.火箭发射过程中,该反应中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4.通过以下反应均可制备:
①煤炭与水反应制氢:
②甲烷与水反应制氢:
③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反应①可以将煤转化为清洁燃料
B.若反应②使用催化剂,则减小
C.反应③在低温下可以自发进行
D.制备等物质的量的需要吸收的能量:①<②<③
5.在图甲中的A、B两容器里,分别收集着两种互不作用的理想气体。若将中间活塞打开(如图乙所示),两种气体分子立即都分布在两个容器中。这是一个不伴随能量变化的自发过程。关于此过程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过程为混乱程度小向混乱程度大的方向的变化过程,即熵增大的过程
B.此过程为自发过程,而且没有热量的吸收或放出
C.此过程从有序到无序,混乱度增大
D.此过程是自发可逆的
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SO2(g)+2H2S(g)=3S(s)+2H2O(l) ΔH<0,低温下能自发进行
B.SO2(g)=S(g)+O2(g) ΔH>0,ΔS>0,该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C.SO2(g)+H2O(g)H2SO3(l),该过程熵值增大
D.某温度下SO2(g)+O2(g)SO3(g) ΔH<0,高温下能自发进行
7.硅是大数据时代的关键材料。工业上常在1800—2000℃时,用碳单质还原的方法制取单质硅。涉及反应的相关数据如表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反应 △H/(kJ mol-1) △S/(J K-1 mol-1)
反应(1):SiO2(s)+2C(s)=Si(s)+2CO(g) 687.27 359.04
反应(2):SiO2(s)+C(s)=Si(s)+CO2(g) 514.85 183.35
A.反应(1)可证明Si的还原性大于C
B.生活中利用单晶硅良好的导光性能做光导纤维
C.工业生产条件下反应(2)无法自发进行发生
D.C(s)+CO2(g)=2CO(g) △H=-172.42kJ·mol-1
8.下列反应△S>0的是
A.HCl(g)+NH3(g)=NH4Cl(s)
B.2CO(g)=2C(s)+O2(g)
C.N2(g)+3H2(g)=2NH3(g)
D.CaCO3(s)=CaO(s)+CO2(g)
二、非选择题
9.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燃料是丙烷(C3H8),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燃料是丙烯(C3H6)。
已知:
(1)丙烷分子中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数目的比值为_______。
(2)丙烷的二氯代物有_______种。
(3)上述两个反应能在_______条件下自发进行。
(4)相同条件下,反应的_______。
10.氮气是空气的重要组成气体,氮气的综合利用在农业和国防中有着重要意义。
(1)合成氨从实验室研究到实现工业生产,大约经历了150 年。
①写出工业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已知该反应的ΔH= -92.4 kJ/mol, ΔS (T =298K) =- 198.76 J·mol -1·K-1,试判断室温(即298K) 下,合成氨的反应能否自发进行?___________ (填“能”或“否”)
(2) NH3和CO2在120 °C,催化剂作用下可以合成尿素。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混合气体中NH3 的含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该条件下尿素为固体)。则A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 (CO2)___________B点的逆反应速率为v逆(CO2)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NH3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___
(3) NH3可用工业上生产硝酸,其尾气中的NO2可用氨水吸收生成NH4NO3.25 °C时,将a mol NH4NO3溶于水,溶液显酸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向该溶液滴加bL氨水后溶液呈中性,则滴加氨水的过程中的水的电离平衡将___________ (填 “正向”、“不”或“逆向”移动,所滴加氨水的浓度为___________mol·L-1(25 °C时,NH3·H2O 的电离平衡常数取Kb= 2 ×10-5 mol·L-1)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A.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少的反应,属于熵减,即ΔS<0,故A错误;
B.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反应的程度,故B错误;
C.ΔH<0,ΔS<0,根据复合判据,该反应低温下能够发生,故C正确;
D.NO是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提高空气燃料比,不能减少NO的生成,故D错误;
答案为C。
2.D
解析:A.根据,、时,在任何温度下都满足,故A正确;
B.对于同一物质来讲,熵值的大小与其状态有关,气态混乱度最大,熵值最大,液态次之,固态混乱度最小,熵值最小,故B正确;
C.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不可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具有局限性,应该用复合判据,进行判断,故C正确;
D.使用催化剂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方向,不影响平衡的移动,故D错误;
故选D。
3.C
解析:A.运载火箭使用偏二甲肼做燃料、四氧化二氮作助燃剂,说明反应为放热反应,焓变小于零,A错误;
B.放热焓变小于零,气态水变为液态水放出热量,故焓变变小,B错误;
C.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加的反应,熵变大于零,C正确;
D.火箭发射过程中,该反应中的化学能部分转化为动能、部分转化为热能等其它形式,D错误;
故选C。
4.A
解析:A.CO、H2燃烧的产物均无污染,通过反应①避免直接燃烧煤,从而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将煤转化为清洁燃料,A正确;
B.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焓变, B错误;
C.反应③为气体系数之和增大的反应,ΔS>0,ΔH2>0,在高温条件下可以满足ΔH2-TΔS<0,反应自发,C错误;
D.制备1mol需要吸收的能量①:131.3 kJ、②68.7kJ、③241.8kJ,则②<①<③,D错误;
答案为A。
5.D
解析:A.由图可看出,此过程气体分子由有序变为混乱,为混乱程度小向混乱程度大的方向的变化过程,即熵增大的过程,A正确;
B.由题意知ΔH=0,B正确;
C.由图可看出,此过程从有序到无序,混乱度增大,C正确;
D.ΔS>0,由ΔH-TΔS<0知,该过程的逆过程不能自发进行,D错误;
答案选D。
6.A
解析:A. SO2(g)+2H2S(g)=3S(s)+2H2O(l) ΔH<0,△S<0,低温时可使△H-T△S <0,故低温下能自发进行,故A正确;
B. SO2(g)=S(g)+O2(g) ΔH>0,ΔS>0,高温时可使△H-T△S>0,故该反应高温下能自发进行,故B错误;
C. 反应物由气态物质生成液态物质,混乱度减小,熵值减小,故C错误;
D. 某温度下SO2(g)+O2(g)SO3(g) ΔH<0,△S<0,低温时可使△H-T△S <0,故低温下能自发进行,故D错误;
故选A。
7.C
解析:A.反应(1):SiO2(s)+2C(s)=Si(s)+2CO(g),C元素化合价升高,C做还原剂,Si做还原产物,由还原剂的还原性比还原产物的强,则C的还原性大于Si,A错误;
B.单晶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SiO2具有导光性能做光导纤维,B错误;
C.反应若要自发进行,即 G= H-T S<0,对反应(2) G=514.85-T×183.35×10-3<0,T>2800K,则反应(2)在工业1800—2000℃生产条件下无法自发进行发生,C正确;
D.由盖斯定律,反应(1)-反应(2)得到C(s)+CO2(g)=2CO(g) ,△H=687.27-514.85=+172.42kJ·mol-1,D错误;
故选:C。
8.D
解析:A.该反应为气体系数之和减小的反应,ΔS<0,A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为气体系数之和减小的反应,ΔS<0,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为气体系数之和减小的反应,ΔS<0,C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为气体系数之和增大的反应,ΔS>0,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D。
二、非选择题
9.(1)4:1(2)4(3)高温(4)+124.2
解析:(1)已知不同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共价键是极性共价键,而同种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共价键,故每一个丙烷分子中极性键即C-H键有8个,非极性键即C-C键有2个,二者数目的比值为8:2=4:1,故答案为:4:1;
(2)根据等效氢原理可知,丙烷的一氯代物有2种,分别为ClCH2CH2CH3和CH3CHClCH3,然后再取代第二个H原子形成二氯代物又分别有:3种即Cl2CHCH2CH3、ClCH2CHClCH3和ClCH2CH2CH2Cl,1种即CH3CCl2CH3,即丙烷的二氯代物一共有4种,故答案为:4;
(3)由题干信息可知,上述两个反应均为气体体积增大即熵增的吸热即焓增反应,根据吉布斯自由能变可判断,两个反应能在高温条件下自发进行,故答案为:高温;
(4)已知反应I:,反应II:,则反应可由反应I-反应II而得,故 =(+156.6kJ/mol)-(+32.4kJ/mol)=+124.2,故答案为:+124.2。
10. N2+3H22NH3 能 2NH3+CO2 CO(NH2)2+H2O 大于 75% NH +H2O NH3·H2O+H+ 逆向
解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