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黄河颂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 *黄河颂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21 21:3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一·三·六”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下)
编号: 班级: 姓名:
第6课 黄河颂
主备: 审核: 时间:2015年 月 第 周
【明确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以及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主旨。(重点)
2、品味语言,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难点)
3、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难点)
4、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涵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拓展提升】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巅( ) 屏( )障( ) 九曲连环( ) diān( )峰
流xiè( ) 发yuán( ) wǎn( )转 狂澜( )
哺育( ) 澎湃( )
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狂澜:
浩浩荡荡:
一泻万丈:
九曲连环:
3、走进作者
光未然(1913--2002),本命张光年,湖北光化(今属襄阳)人。现代作家、评论家。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生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洗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写作背景
1938年,抗日烽火燃遍中国大地,诗人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面对雄起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他反手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创作了篇幅与规模宏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21教育网
5、请按“序曲--主体--尾声”划分诗的层次。
6、作者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望”统领哪些内容?说说作者笔下的黄河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7、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分割三层意思的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几句话?
【合作探究】
1、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2、诗歌描写了黄河惊涛澎湃和磅礴气势,为什么最后一段要与中华儿女联系上?
3、歌词主体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起什么作用?
4、作者把黄河比作是“摇篮”“屏障”;黄河“由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这些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
【当堂反馈】
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拓展提升】
请以”啊,黄河!“为开头,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歌颂黄河。
【课后检测】
1、下列句子没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B、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C、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D、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B、我/站在/高山之巅
C、掀起/万丈狂澜 D、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 ,流出了 ,流出了 。
A、黄皮肤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的群落
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黄皮肤的群落
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