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六”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下)
编号: 班级: 姓名:
第8课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主备: 审核: 时间:2015年 月 第 周
【明确目标】
1.了解作者,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唤起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
2.揣摩本文浩荡雄奇之语言及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体味比喻说理的生动形象性和说服力。
3.正确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培养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
【自主预习】
1.请给下面加粗的汉字注音。
逼狭( ) 险峻 ( ) 崎岖 ( )
阻抑( ) 平坦 ( ) 愈能 ( )
2.解释下面词语。
逼狭:
阻抑:
雄健:
回环曲折:
亦复如是:
3.作者链接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五四运动领袖之一,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伟大的 ,也是一位 和 。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 ”。
4.背景链接
这篇小品文写作的年代,正当五四运动高潮过后。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加紧了对新文化运动的破坏。社会黑暗到了极点大多数正直的有爱国心的人们,在黑暗中徘徊,苦于找不到光明,精神疲惫。针对这种现实和精神状态,李大钊大声疾呼,振奋雄健的民族精神,在当时,给人们以极大的鼓舞。
5.抓住关键词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快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1、请联系文中的具体语言,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说说“艰难的国运”是怎样的一种命运?
2、“雄健的精神”是指怎样的一种精神?
(二)深层探究
再次默读课文,探究以下问题:
1.如何理解文章的标题?二者可以互换位置吗?
2.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当堂反馈】
1.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2.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什么技巧?请举例说明它的作用?
【拓展延伸】
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但国际形势依然不太平,你认为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
【课后检测】
1、《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篇用 形式写的“黄河颂”、民族精神颂。作者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 ”
2、选词填空正确的是( )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 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 过去的。
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_____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_____千里。
A.走 冲 流 泻 B.冲 走 流 泻
C.走 流 泻 冲 D.走 流 冲 泻
3、本文用一系列的比喻来说理,既形象又有说服力。试指出下列比喻的本体或喻体。
(1)用“长江大河”比
(2)用“扬子江、黄河”比
(3)用“平原无际,一泻千里”比
(4)用“ ”比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5)用“ ”比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