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30 22:3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时空观念:知道美国轰炸南联盟、发动伊拉克战争、九一一事件的时间
历史解释:知道单极世界、一超多强和多极化趋势的概念及其具体表现
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理解经济多极化促进政治多极化的形成发展
史料实证:通过解读文本、图片,理解多极化趋势下的霸权主义的表现
家国情怀:知道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明确中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
和平与发展背景下的
大国博弈
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多极世界!合作共赢!
冷战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单极化,美国统治下的和平
多极化,反对由任何一个大国主宰世界事务
不结盟,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化
中国方案,推进大国协调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多极世界终将形成,合作共赢乃大势所趋
霸权主义,地区冲突
问题一:结合所学,下面这幅漫画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它给世界格局带来什么变化?
问题二:结合所学,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如何?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的原因有哪些?
冷战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和冲突。
冷战思维、零和博弈愈发陈旧落伍,妄自尊大或独善其身只能四处碰壁。只有坚持和平发展、携手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共赢、多赢。
美国为维护世界霸主地位,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两极格局被打破后,一些国家和地区内部长期以来抑而不发的深层矛盾爆发,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不断,恐怖活动抬头,威胁着世界安全。
1999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联盟进行了持续78天的轰炸。造成1800人死亡,6000人受伤,经济损失总共达2000亿美元。
1999年5月8日,北约战机使用导弹从不同方向悍然袭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导致3位中国记者牺牲、多人受伤和馆舍的毁坏,制造了世界外交史上罕见的重大事件,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激起了海内外中国人的极大愤慨。
6月,美方通报调查结果。美方解聘了1名责任人,处分了其他6名责任人。中美经过多轮谈判,于2000年初就赔偿问题达成协议,美方支付中方伤亡人员赔偿金450万美元、中国驻南使馆财产损失赔偿金2 800万美元。
2003年,美国又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未经联合国授权,拉拢部分国家,发动战争,占领伊拉克。2018年,美国以叙利亚使用化学武器为借口,对叙利亚进行空袭打击。
一超多强,多级趋势
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美国成了唯一超级大国,它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建立在美国主宰下的单极世界或叫做“美国统治下的和平”。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问题一:看图学史,冷战后的美国的最大心愿是什么?当今世界的国际格局是什么?
两 极
格 局


美国认为自己“最有能力领导这个世界”,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材料二:但是,另一方面,其他一些大国或力量中心,如欧盟、俄罗斯、中国、印度、巴西在崛起,它们的综合国力正在发展壮大,它们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多元化,反对由任何一个大国主宰世界事务。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具备较强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欧盟:作为一个整体,正在一体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欧盟委员会前主席普罗迪称,欧洲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和美国平起平坐的欧洲大陆上的超级大国”
日本:日本是世界经济大国,GDP值约为美国的50%左右。其军事力量在质量上已超过英、法、德等国。日本将加快争取世界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
俄罗斯:在普京的领导下,凭借强大的军事科技力量、丰富的资源使俄罗斯走出低谷。在国际事务中,仍是对美国的全球支配地位构成威胁的国家。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中国的崛起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其他:广大发展中国家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不断扩大,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问题二: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思考推动世界朝着政治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材料一:……全球经济已经变得相当“多极化”,不再“单单依赖美国这台发动机”。更为重要的一点,新兴经济体的贡献越来越大,其占全球经济的比重已历史性地达到50%。而在新兴经济体中,亚洲无疑是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劳拉·泰森(Laura Tyson)
经济多极化促进了政治多极化的形成,是政治多极化的根源。
第三世界,努力前行
问题一:结合教材,20世纪50年代以后,广大发展中国家为建立国际新秩序做了哪些努力?
发展中国家指经济、技术、人民生活水平程度较低的国家。评价标准主要是国家的人均GDP,通常指包括亚洲、非、拉及其他地区的130多个国家,占世界陆地面积和总人口的70%以上。
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国和苏联为主导的国际秩序,形成了两大集团对峙的冷战局面。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新独立的民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独立,摆脱美国和苏联的控制,实行和平、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发起了不结盟运动。
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印度总理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会晤,正式提出不结盟主张。
1961年9月1日,第一次首脑会议在原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正式宣告了不结盟运动诞生。
不结盟运动现有120个成员国,绝大部分是亚、非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55%左右。中国于1992年9月成为其观察员国。不结盟运动的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意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要求。各国致力于发展经济,力争增强经济实力,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问题二:中国主张建立的新型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归纳中国在建立国际新秩序作出的努力?
中国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积极推进大国协调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中国积极推进全球治理变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2011年3月,首趟中欧班列从重庆发出开往德国杜伊斯堡。10年来,中欧班列合计货值超过2000亿美元,通达欧洲22个国家的160多个城市。中欧班列铸就了沿线国家互利共赢的桥梁纽带。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霸权主义,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纠纷,恐怖主义
一超多强,多级趋势:欧洲联合,日俄发展,中国崛起
第三世界,努力前行: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