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复习题(含解析)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复习题(含解析)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1-30 17:5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复习题
一、单选题
1.将石灰石和氧化钙的混合物86g隔绝空气加热至高温,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固体质量58g(杂质不含钙元素,也不反生反应),则混合物中碳酸钙的含量约为
A.80% B.62.5% C.50% D.74%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粗盐经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后,得到的是纯净氯化钠
B.海水“晒盐”所得的“苦卤”是食盐的饱和溶液
C.海底“可燃冰”的主要成分为甲烷
D.工业上常用“多级闪急蒸馏法”淡化海水
3.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铁制品表面刷油漆可防止铁制品生锈
B.明矾可以净水是因为明矾能将硬水软化为软水
C.食用苏打饼干可缓解因胃酸过多引起的不良症状
D.可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4.下列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  )
A.分离木炭粉和铁粉:滴加足量稀盐酸后过滤
B.除去稀硫酸中的稀盐酸:滴加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C.溶液中的、Na+、Ba2+、OH-能大量共存
D.不用其他试剂就可鉴别以下物质:Fe2(SO4)3、NaOH、NaNO3、HCl
5.现有一无色溶液,关于该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有以下几种猜测,其中合理的是
A.H2SO4、NaOH、NaCl B.KNO3、HCl、CuSO4
C.NaCl、HCl、AgNO3 D.H2SO4、KNO3、Na2SO4
6.某同学将一定量的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混合,要想检验反应后硫酸是否过量,应选用的试剂是
A.Ba(OH)2溶液 B.锌粒 C.Na2CO3溶液 D.酚酞溶液
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用胃舒平【主要成分为A1(OH)3】治疗胃酸过多时pH的变化
B.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C.向足量且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等量锌粉和铁粉
D.将一定量的KNO3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晶体析出
8.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工业炼铁
C.浓硫酸具有腐蚀性,可用作干燥剂
D.熟石灰微溶于水,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9.要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下列设计中不合理的是
A.N2(O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B.NaCl溶液(Na2SO4):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
C.CaCO3(CaCl2):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KCl溶液(K2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10.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用白醋清除水垢 B.汽油洗油污
C.用稀盐酸洗去铁锈 D.用小苏打做面点发酵剂
11.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与俗称不一致的是(  )
A.NaOH——苛性钠 B.CaCO3——草木灰
C.Na2CO3——纯碱 D.NaHCO3——小苏打
12.下列选项中叙述的反应、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A.电解水产生气泡  分解反应
B.赛场上发令枪产生白烟  化合反应
C.古代湿法炼铜  置换反应
D.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  复分解反应)
13.下列有关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所属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A.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复分解反应
B.正常雨水显酸性 H2O+CO2=H2CO3 化合反应
C.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 Cu+2AgCl=2Ag+ CuCl2 置换反应
D.钟乳石、石笋形成原理 CaCO3+CO2+H2O=Ca(HCO3)2 化合反应
二、填空题
14.航天员通过化学反应让奥运五环在中国空间站上飘浮。首先王亚平在透明的五环模型中加入了无色的透明溶液依次是1、4、5号环中的碳酸钠、2号环中的碘化钾、碘酸钾,3号环中的乙酸溶液,看似完全相同的透明五环在加入不同试剂后就显现出了不同颜色。
(1)碳酸钠溶液呈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成 色。
(2)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碘化钾、碘酸钾碘遇到乙酸后产生碘单质,可用淀粉检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KI+KIO3+6CH3COOH=6CH3COOK+3I2+3X,则X的化学式为 。
15.化学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活性炭由于具有很强的 性,可以除去冰箱内的异味
(2)不支持燃烧且常用来灭火的气体是
(3)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的是
(4)厨房中能用来除去水壶中水垢的物质是
16.在通常状况下,碳酸氢钠是一种白色粉末,在医疗上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症药剂的主要成分,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NaCl)、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氢钠在通常状况下的物理性质有 ;
(2)写出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表达式(文字或符号表达式均可) ;
17.请根据课本的“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指出下列盐的溶解性:
(1)硝酸钾(KNO3) ,硫酸钾(K2SO4) ,碳酸钾(K2CO3) 。
(2)碳酸钙(CaCO3) ,碳酸钡(BaCO3) ,碳酸铜(CuCO3) 。
(3)氯化铵(NH4Cl) ,硝酸铵(NH4NO3) ,碳酸铵〔(NH4)2CO3〕 。
18.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氩气 ;
(2)三个亚铁离子 ;
(3)小苏打 。
19.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现有下列物质:活性炭、熟石灰、干冰、食盐、纯碱。请选择合适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1)烹饪时用作调味品的是 ;
(2)用作生产洗涤剂的是 ;
(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三、实验题
20.化学反应的条件多种多样,“撞击”也是其中一种。如:NaN3、Fe2O3、KClO4、NaHCO3组成的混合物受撞击时会产生大量气体,因而曾用作汽车安全气囊的产气药剂,其原理如下:
①NaN3(叠氯化钠)受撞击分解产生金属钠和氮气;
②金属钠将Fe2O3中的铁置换出来,同时钠与KClO4反应生成KCl及Na2O;
③NaHCO3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及两种氧化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介绍的产气药剂中金属元素共有 种;写出KClO4(高氯酸钾)中阳离子的符号 。
(2)写出NaN3受撞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HCO3受热分解说明NaHCO3与碳酸钠中更稳定的是 (填化学式)
(3)若取100g上述产气药剂进行撞击反应实验(假设各物质均反应完全);
资料1:碱石灰能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资料2: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与质量有如下关系:
22.4L气体 水蒸气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相应的质量(克) 18 28 32 44
①产气药剂撞击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有氮气、 及水蒸气。
②将以上气体全部通过足量的碱石灰后体积为33.6L(标准状况),则产气药剂中NaN3的质量分数为 。
(4)已知相关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

①由此可知NaClO4属于 (选填“易溶”或“微溶”或“难溶”)物质。
②实验室称取一定质量的KCl、NaClO4溶解后加热反应、降温结晶、蒸馏水洗涤、真空干燥得到KClO4晶体。检验洗涤是否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 ,若观察到 证明还未洗净。
2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粗盐提纯的实验,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有关问题。(已知粗盐中含有泥沙及少量可溶性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
实验一:去除粗盐中的泥沙
1称取粗盐样品10.0g,用30mL蒸馏水充分溶解
2过滤去除泥沙得溶液I
以上两步操作中都用到玻璃棒,试写出其中一个玻璃棒的作用: 。
实验二:去除可溶性杂质
溶液I按如下图流程进行处理:
(1)加入“过量BaCl2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除了能除去粗盐中的氯化钙外,还有一个作用是 。
(2)过滤后,所得的滤液中的溶质有 (用化学式表示)。请设计实验证明滤液中含有NaOH(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和现象) 。
(3)判断“稀盐酸适量”的方法是 。
(4)实验后,将溶液Ⅱ注入蒸发皿中蒸发结晶,观察到 ,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装置完全冷却后,得到干燥的产品9.4g。小组同学计算得出该粗盐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94%。实验结果与反思:实验操作、试剂和装置均不存在问题,老师却指出该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是94%,原因是 。
四、计算题
2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碳酸钠样品(只含有氯化钠,不含其它杂质)中碳酸钠的含量,取该混合物样品与适量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有关实验数据见附表.
附表:实验数据
反应前 反应后
实验数据 烧杯的质量/g 稀盐酸的质量/g 混合物样品的质量/g 烧杯和其中混合物的质量/g
40.6 123.4 12 171.6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样品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最后结果保留到0.1%)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在高温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氧化钙不分解,杂质不发生反应,因此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6g-58g=28g,设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x≈63.64g
混合物中碳酸钙的含量为
故选D。
2.A
【详解】A、粗盐经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后,能除去可溶性杂质,得到的氯化钠中含有可溶性杂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海水“晒盐”所得的“苦卤”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是食盐的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C、海底“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主要成分甲烷,故选项说法正确;
D、多级闪急蒸馏法的原理是利用减压时水的沸点降低,使热盐水依次流经若干个压力逐渐降低的闪蒸室,逐级蒸发降温,再将水蒸气冷凝成水,该方法能用来淡化海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3.B
【详解】A、在铁制品表面刷油漆能隔绝氧气和水,可防止铁制品生锈,故A不符合题意;
B、明矾可以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吸附,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故B符合题意;
C、苏打饼干中的苏打是小苏打,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可缓解因胃酸过多引起的不良症状,故C不符合题意;
D、食醋中的醋酸能与水垢中的碳酸钙等物质反应,生成能溶于水的氯化钙,可除去水壶中的水垢,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D
【详解】A、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木炭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过滤,能分离出木炭粉,但不能分离出铁粉,不符合题意;
B、稀盐酸与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分别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引入新的杂质硝酸,不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C、NH4+、OH-能结合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D、Fe2(SO4)3溶液是黄色的,能与Fe2(SO4)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红褐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稀盐酸,无明显变化的是NaNO3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符合题意。故选D。
5.D
【分析】根据共存来判断,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和离子共存来分析,有气体沉淀或是水生成的不能共存,考虑物质或是离子的颜色。
【详解】A、硫酸和氢氧化钠会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不能共存,选项错误;
B、硫酸铜是蓝色的,不能共存,选项错误;
C、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会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盐酸和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不能共存,选项错误;
D、均为无色,互相不能反应,能共存,选项正确;
答案为:D
6.A
【详解】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后生成盐酸和硫酸钡,因此要想检验反应后硫酸是否过量,则应排除盐酸的影响,因此而锌粒、碳酸钠溶液和酚酞溶液都能与盐酸反应,故这三种试剂不符合题意;验证硫酸是否过量应该检测硫酸根离子,因此应选用氢氧化钡溶液。
故选A。
7.D
【详解】A、氢氧化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会使胃液的pH增大,但是胃液还是呈酸性,不会等于7,不符合题意;
B、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钡,硫酸钡不溶于酸,一开始就有沉淀生成,不符合题意;
C、向足量且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等量锌粉和铁粉,锌比铁活泼,反应速率快,铁与稀硫酸反应:;锌与稀硫酸反应: ,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锌小,最后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不符合题意;
D、将一定量的KNO3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晶体析出,溶剂质量逐渐减小,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待溶液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8.A
【详解】A、胃酸的主要成是盐酸,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工业炼铁,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
D、熟石灰能中和酸性物质,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
答案:A。
9.B
【详解】A、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铜和氮气不反应,可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
B、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过滤,除去硫酸钡,可除去杂质,但是氯化钡过量,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钡,符合题意;
C、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钙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可得碳酸钙,不符合题意;
D、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碳酸钾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碳和水,可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B
【详解】A、用白醋清除水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汽油洗油污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C、用稀盐酸洗去铁锈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小苏打为碳酸氢钠的俗称,能与面发酵产生的酸反应,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B
【详解】A、NaOH的俗称:苛性钠、火碱、烧碱,故选项A说法正确;
B、CaCO3是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故选项B说法不正确;
C、Na2CO3的俗称:纯碱、苏打,故选项C说法正确;
D、NaHCO3的俗称:小苏打,故选项D说法正确。
故选B。
12.C
【详解】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故A选项错误;
B、赛场上发令枪产生白烟是白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其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B选项错误;
C、古代湿法炼铜其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反应,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C选项正确;
D、小苏打为碳酸氢钠,并非碳酸钠,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13.B
【详解】A、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可治疗胃酸过多症,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正常雨水显酸性,是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且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符合题意;
C、AgCl不溶于水,铜不能与氯化银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钟乳石和石笋的形成的反应是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CO3)2CaCO3↓+CO2↑+H2O,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1) 碱性 红
(2) +5 H2O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详解】(1)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故填:碱性,红。
(2)碘酸钾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碘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故填:+5。
由质量守恒定律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6个钾原子、6个碘原子、15个氧原子、24个氢原子,反应后有6个钾原子、6个碘原子、12个氧原子、18个氢原子,则X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即X的化学式为:H2O,故填:H2O。
【点睛】本题考查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15. 吸附性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食醋
【详解】(1)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2)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来灭火;
(3)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的是一氧化碳;
(4)食醋能与氢氧化镁、碳酸钙反应,可用于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16. 白色粉末状固体 碳酸氢钠+盐酸→氯化钠+二氧化碳+水或NaHCO3+HCl→NaCl+CO2+H2O
【详解】(1)物理性质是指不需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白色粉末状固体;
(2)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气体和水;文字或符号表达式分别为:
碳酸氢钠+盐酸→氯化钠+二氧化碳+水;NaHCO3+HCl→NaCl+CO2+H2O。
17. 溶 溶 溶 不溶 不溶 不溶 溶 溶 溶
【详解】(1)硝酸钾是溶于水的物质,硫酸钾是溶于水的物质,碳酸钾是溶于水的物质;
(2)碳酸钙是不溶于水的物质,碳酸钡是不溶于水的物质,碳酸铜是不溶于水的物质;
(3)氯化铵是溶于水的物质,硝酸铵是溶于水的物质,碳酸铵是溶于水的物质。
18. Ar 3Fe2+ NaHCO3
【分析】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
离子的表示要在对应微粒的右上方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
表示微粒的个数在微粒前面加对应数字。
【详解】(1)氩气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Ar;
(2)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三个亚铁离子:3Fe2+;
(3)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NaHCO3。
19. NaCl Na2CO3 CO2
【详解】(1)烹饪时可作调味品的是食盐;化学式:NaCl。
(2)用作生产洗涤剂的是碳酸钠,化学式:Na2CO3。
(3)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化学式:CO2。
20. 三 K+ Na2CO3 二氧化碳 65% 易溶 加入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
【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量计算和物质的检验。
【详解】(1)根据题意,金属元素有Na、K、Fe三种元素;KClO4中阳离子的符号是K+;
(2)叠氮化钠在撞击下生成氮气和金属钠,反应方程式为:;NaHCO3受热分解说明碳酸钠更稳定,化学式为:Na2CO3;
(3)①产气药剂含有碳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可知产物气体中含有碳元素,是二氧化碳;②通过足量的碱石灰后体积为33.6L(标准状况),说明水和二氧化碳被全部吸收,剩余气体为氮气,所以氮气的体积为33.6L,求得氮气的物质的量为:,根据质量守恒,叠氮化钠中氮元素的物质的量为,所以NaN3的质量为:,所以产气药剂中NaN3的质量分数为;
(4)①根据图像,NaClO4溶解度较大,属于易溶于水;②根据题意,最后KClO4晶体中可能有KCl,确定KCl可以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KCl。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题干较长,结合题意耐心审题读题。
21. 搅拌或引流 Na2SO4+BaCl2=BaSO4↓+2NaCl 除去过量的氯化钡 NaOH和Na2CO3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静置后滴加酚酞试液;实验现象: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溶液变红色;实验结论: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滴加稀盐酸至刚好没有气泡冒出时,说明稀盐酸刚好适量 有较多固体析出时 整个实验过程中有氯化钠生成
【详解】实验一;
(1)步骤1是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步骤2是过滤,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实验二:
(1)过量的氯化钡与原溶液中的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方程式为:Na2SO4+BaCl2=BaSO4↓+2NaCl。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除了能除去粗盐中的氯化钙外,还有一个作用是除去过量的氯化钡。
(2)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除去了氯化镁,加入了过滤的氯化钡除去了硫酸钠,加入过量的碳酸钠除去了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故过滤后滤液中的溶质有过量的氢氧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证明过滤所得滤液中含有NaOH的实验方案是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静置后滴加酚酞试液;实验现象: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溶液变红色;实验结论: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3)滤液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加入稀盐酸后,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后与碳酸钠反应,当滴加稀盐酸至刚好没有气泡冒出时,说明稀盐酸刚好适量。
(4)氯化钠蒸发结晶时,当观察到有较多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固体烘干。整个实验过程中有氯化钠生成,故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一定小于94%。
22.(1)4.4
(2)88.3%
解: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样品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88.3%;
(3)10%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0%;
答:样品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88.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0.6g+123.4g+12g-171.6g=4.4g,故填:4.4;
(2)见答案;
(3)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