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要问 说课稿
大家好!我是 XX,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不懂就要问》。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不懂就要问》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它讲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先生请教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编排在《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之后,目的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中年级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略读课文的学习还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此外,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可能存在不敢提问、不会提问的情况,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认“诵、例”等 13 个生字,掌握“背、圈”两个多音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孙中山是怎样勤学好问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理解孙中山勤学好问的原因。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介绍教学过程,这是本次说课的核心环节。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孙中山的画像,并简单介绍他的生平事迹,然后导入新课:“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他在小时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他的课文。”这样的导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我会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我会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组词。最后,我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在这个环节,我会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
1. 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孙中山的学习环境。
我会让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孙中山在什么地方读书,同学们是怎样读书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学生能够体会到孙中山当时的学习环境是非常艰苦的。
2. 学习第二至六自然段,感受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
我会让学生默读这几个自然段,思考孙中山是怎样勤学好问的。在学生找到相关语句后,我会引导他们进行品读,体会孙中山的问题意识和求知精神。然后,我会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孙中山和先生的对话,加深学生对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理解。
3. 学习第七、八自然段,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话。
我会让学生朗读这两个自然段,思考孙中山为什么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通过讨论,学生能够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即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要敢于提问,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在学习完课文后,我会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引导他们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说说自己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应该怎么做。最后,我会布置一个课后作业,让学生搜集关于孙中山的其他故事,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的人物。
七、说板书设计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我将采用以下板书设计:
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勤学好问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