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雨的四季
七上第一单元第3课
#
#
夏雨
冬雨
春雨
秋雨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知各种“雨”的形象。
2.根据情感需要,用指定符号在文中标画出重音与停连,
设计朗读脚本。
3.依据脚本朗读,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4.品味比喻句、拟人句,学会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展开
联想与想象。
课时安排:2课时。
作者介绍
刘湛秋,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曾被誉为“抒情诗之王”。著有《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诗》《人·爱情·风景》《遥远的吉他》等,译著有《普希金抒情诗选》等。
教学目标
花苞(bāo) 棱镜( léng) 粗犷( guǎng )
睫毛( jié ) 静谧(mì) 莅临( lì )
干涩( sè ) 高邈(miǎo ) 池畦(qí )
吝啬( lìn sè ) 淅沥( xī lì ) 咄咄逼人(duō)
PART01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我们发现万物有情;在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我们感悟了冬天的温情。今天我们将从刘湛秋的 《雨的四季》中去感受“容貌”和“性情”各不相同的四季之雨。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按图示结构完成内容梳理。
二、整体感知
三、我为“雨的四季”代言
1.文中的四季之雨,“容貌”有别,“性情”各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雨呢 小组合作,为你们最喜爱的雨代言。
(1)为你们最喜爱的雨选择三个个性标签。
(2)选择一句或几句最能代表雨的特色的“代言金句”,合 作设计朗读脚本。
(3)小组合作朗读,并派代表发言,说说个性标签的选择理 由和朗读设计理由。
三、我为“雨的四季”代言
小贴士:
①记得用上本单元前两课学到的朗读脚本设计方法哦!
②可进行创意设计(如:用第一人称来朗读)。
代言任务卡设计:
我们为 雨代言
雨的个性标签 、 、 、
甜美 可爱 活泼 优雅 端庄
粗犷 热烈 平静 自然 深情
润泽 +自定义
三、我为“雨的四季”代言
小组合作讨论(8分钟),课上分享展示。投影展示代言卡,
小组选派学生到台前分享。
示例: 春雨。
个性标签: 清新、甜美、生机焕发。
三、我为“雨的四季”代言
理由阐述:我们认为春雨是清新的、甜美的、生机焕发的! 春雨是清新的,所以我们小组给“复苏的”“春天”“畅快”加了重音,而且还给小草配了音,把这种春天特有的沙沙声补充上去,仿佛能让人闻到新草生发的清新的味道。春雨是甜美的,所以我们给“芳甜的”“诱惑着”加了重音,仿佛春雨里就有糖果的味道,它像魔法师一样给大地带来了甜甜的果香。春雨还是生机焕发的,“完全”“改变”就可以把春雨使世界改变姿容,让万物生机焕发的神奇凸显出来!
每个季节的雨可以由一位学生带领全班同学一起齐读语 段。教师引导学生把握四季雨的特色,并留下板书。
四、我为刘湛秋“发声”
在《春》和《济南的冬天》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查找了其写作背景,但《雨的四季》的写作背景却无迹可查。
朱自清《春》的写作背景:
作品完成于 1933 年前后。1932 年 7 月,朱自清漫游欧洲归来,不久便与陈竹隐结婚,同年9月初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3年喜得一子,这一时期可谓作者“春风得意”之时。
四、我为刘湛秋“发声”
老舍《济南的冬天》的写作背景:
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 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 年之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本文是老舍在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除《济南的冬天》外,他还写过一篇《济南的秋天》。
刘湛秋《雨的四季》的写作背景: 无迹可查。
四、我为刘湛秋“发声”
你认为他写这篇文章时,心情是怎样的呢 请在文中找出相关证据,支持你的推测,尝试为刘湛秋“发声”。
示例 1: 文章倒数第 2 段说“但在北方干燥的城市,我们的 相逢是多么稀少!”可能还有一点对南方的思念,因为四季的雨各不相同,感觉在江南地带才会如此。
示例2: 文章倒数第2 段还说“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 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也许还有对大自然的热爱!刘湛秋应该是一个特别喜欢亲近自然的人。
四、我为刘湛秋“发声”
教师总结:是啊,字里行间我们都可以看到刘湛秋热爱大自然的浓烈情怀。这三课写景文章的学习,让我们看到,一切美景背后都站着一个人,一切景语皆情语。
PART02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感受了刘湛秋笔下四季的雨的“形象”。在为雨代言、为刘湛秋“发声”的过程中,同学们读到了刘湛秋先生富有诗意的审美情趣。今天这节课,我们从写法的角度来继续学习这篇文章。
二、语言赏析: 精妙的比喻拟人
1.本文在描写四季的雨时,频繁地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那么,你认为写得最好的是哪一处呢
(1)选择文中的具体语句,联系前两课所学,围绕修辞的表达效果进行交流讨论。
(2)朗读并具体说明欣赏的理由。
二、语言赏析: 精妙的比喻拟人
教师给每个小组分发任务卡。小组合作讨论(8分钟),课上分享。
我们欣赏《雨的四季》中的 (比喻/拟人)
句子:
理由:
二、语言赏析: 精妙的比喻拟人
示例1: 我们欣赏《雨的四季》中的比喻手法。比喻手法让整篇文章鲜活了起来,写出了夏天草木的茂盛。
示例2: 我们欣赏《雨的四季》中的比喻手法。“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这处比喻把苏醒的小草比作蚯蚓,小草本来动得没有那么明显,蚯蚓扭动才让人看得出来,这句把小草那么细微的动态写了出来,就好像用了“快进”一样,将小草的这种生机勃勃很好地展现出来。
二、语言赏析: 精妙的比喻拟人
示例3: 我们欣赏文中的拟人手法。拟人手法不仅让文章生动,更让这篇文章中描绘的事物与我们很亲近。比如说第4 段:“这时候,雨不大出门。”不仅把秋雨不那么频繁的特点写出 来,还把秋雨写得像一个端庄沉静的妇人,仿佛就是我们生活中 很熟悉的人一样。这一定是作者深刻体会之后才写出来的,所 以我们非常欣赏文中的拟人手法。
二、语言赏析: 精妙的比喻拟人
2.小结:比喻让所描绘的事物更加生动。拟人不仅让雨更加生动,还让本来无生命的雨变得更富有生命、有性情。
三、探究发现: 比喻拟人的奥秘
1.除了《雨的四季》,本单元我们还读到了朱自清和老舍等名家笔下的精妙修辞,特别是一些比喻和拟人的句子。同学们,你想知道他们为什么能将普通的事物写得这样生动有趣吗
三、探究发现: 比喻拟人的奥秘
比喻: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朱白清《春》
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 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刘湛秋《雨的四季》
三、探究发现: 比喻拟人的奥秘
拟人:
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老舍《济南的冬天》
……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
——刘湛秋《雨的四季》
三、探究发现: 比喻拟人的奥秘
试着给其中一个句子画一幅流程图。
示例(可请学生板书在黑板上):
小草 →复苏的蚯蚓
雨 →牛毛、花针、细丝
小山 →会说话的小摇篮
秋雨 →端庄而又沉静的妇人
三、探究发现: 比喻拟人的奥秘
(2)同学们,“→ ”处,到底用了什么魔法让精妙的比喻和拟人诞生的呢 请同学们在箭头上方写下你的答案,并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小草 复活的蚯蚓
小草是在泥土里生长的,蚯蚓也经常在泥土中扭来扭去地活动,小草从土地里冒出来,就好像蚯蚓从泥土里扭出来一样作者看到了小草和蚯蚓之间的共同点,从小草联想到蚯蚓,精妙的比喻就诞生了!
联想、想象
三、探究发现: 比喻拟人的奥秘
2 . 小结:
把自己的眼睛投向天空和大地,又去寻找更美好、更欢乐、更富有创造性的生活。
——刘湛秋《愉快的自白》
当我们发挥奇妙的联想和想象时,那些精妙的比喻和拟人就会诞生。但别忘了,把我们的眼睛投向天空和大地,细致地观 察,用心去体会这个世界的美好、欢乐,一切美好的联想和想象才会真正发生。
小草 复活的蚯蚓
联想、想象
细致观察
用心体会
四、作业
1.展开联想和想象,描写你曾经走过的雨天。
要求: (1)参照课文写雨的方法,发挥联想和想象,尝试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
(2)试着在对“雨”的描写 中,融入自己的情感。
2.学生写作。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作品,推荐出小组最好的一篇;其余小组成员每人写一句点评,进行全班交流。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