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再塑生命的人》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再塑生命的人》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1 09:5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再塑生命的人
七上第三单元第10课
1.继续学习默读,逐步提高阅读速度。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悟莎莉文老师的形象,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3.品味、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老师》《我的生活》《走出黑暗》。
字词预习
搓捻( cuō ) 感慨( kǎi ) 惭愧( kuì )
绽开( zhàn ) 怦怦( pēng ) 譬如( pì )
悔恨( huǐ ) 模仿( mó ) 企盼( qǐ )
混为一谈( hùn ) 花团锦簇( cù )
恍然大悟( huǎng )
成语释义
1.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截然,界限分明地。
2.不求甚解:原指领会大意,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
3.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4.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
5.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6.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7.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第一课时
一、默读全文,梳理文章结构
【任务一)默读全文。
默读过程中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读。教师在电子白板上设置正序时间秒表供学生对照。
本文共 1378 字,我用时( )分( )秒。我认为我用时
过多的原因是 ,提醒自己,以后的默读要克服的不良习惯有 。
一、默读全文,梳理文章结构
【任务二】梳理全文结构。
用跳读的方法圈点勾画出“回忆”的时间,看看作者是 按怎样的顺序来展开本节的写作的;试着仿照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的做法,依据关键句画一画本文的结构 导图。
回想: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1887年3月3日)
此前
截然不同
此后
下午
第二天早晨
有一天上午
握手与拥抱
送娃娃,教单词拼写
发生争执,摔娃娃
井房的经历
继续学会了不少单词
《再塑生命的人》
学生简述结构图的绘制思路。复习抓住总起句、表示时间变化的关键句来梳理回忆性作品的阅读方法。
二、以标题为纲目,理解全文内容
【任务三】撰写主题发言稿。
1.精读回顾:“春”“济南的冬天”“秋天的怀念”“散步”“从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些标题都在内容、结构、主旨上成为全文的纲目。
二、以标题为纲目,理解全文内容
2.沿着下面的提问展开思考,以“再塑生命”为核心词,撰写 300 字的主题发言稿,准备在全班交流。
(1)“生命”在文章中有几层含义
(2)生命是父母给予的,为什么需要“再塑” 作者是怎么 写“再塑”的
二、以标题为纲目,理解全文内容
(3)结合课文旁批开展阅读,理解“再塑‘我’生命的两个支点”。思考: 课文哪些内容表现了“两个支点” “再塑”是莎莉文老师和“我”的多次互动,“叙事之中穿插‘我’的感受与认识”, 画出这样的句子,体会“再塑”过程中“我”的苦与乐。
(4)有的译本将本文的标题译为“生命中最重要的日子”, 而华文出版社的译本将标题译为“再塑生命的人”,你认为哪个 标题更合适 请简要说明理由。
二、以标题为纲目,理解全文内容
(5)“一个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 ‘水’,……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再塑”的过程离不开一双手,画出文中写手的句子,共有多少处 你可以从细节的层面再次关注“再塑”,理解“手”的作用和蕴含其中的情感。
二、以标题为纲目,理解全文内容
3.小组交流,推荐至全班交流。教师给予即时点评。
示例 1:“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我认为,其实莎莉文老 师自己就是水,是她让海伦有了一个全新的灵魂。这就是再塑生命。“突然间,我恍然大悟, 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认为这种神奇的感觉不仅是因为知道了事物的名称,更是一种自信和希望在小海伦心中萌生了。
二、以标题为纲目,理解全文内容
示例 2: 从文中海伦 ·凯勒的自述来看,盲童的内心充满了恐惧和孤独,加上无知与莽撞,她的生命是不完整的、不健康的,所以需要“再塑”。比如文中的这一段描写,我认为就非常贴切和真实地表现了海伦 ·凯勒的内心世界:“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 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意外发生。在接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
二、以标题为纲目,理解全文内容
示例 3: 这篇课文的心理描写就是再塑生命的声音,“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这里三个“光明”、三个“!”和 “快”是生命渴望再塑发出的声音。
二、以标题为纲目,理解全文内容
示例 4: 在文中,“再塑生命”表现为海伦 ·凯勒一次又一次的身心变化和掌握新技能。比如说“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布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这句话与下文的“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 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以及“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碎的布娃娃, 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揍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一次成功的“再塑”。
二、以标题为纲目,理解全文内容
示例 5: 我认为“生命中最重要的日子”虽然也能概括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但是它不如 “再塑生命的人”那样贴近主旨。作者不仅是在回忆那一天,更是在回忆莎莉文老师是如何用绵绵不绝的爱和理智的教育方式在教育自己,让我觉得这个标题更加深刻和感人。
二、以标题为纲目,理解全文内容
示例6: 从旁批的问题出发,我看见在叙事之中穿插写海伦的感受与认识,是非常必要的。这让“再塑”看起来多么真实呀!“再塑生命”不是捏泥人,不是玩过家家,是一个老师真正地用爱心启迪盲童的心智。我开心的时候“高兴得脸都涨红了,立即跑下楼去,找到母亲”,我愤怒的时候“抓起新布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我获得生命体悟的时候”心中 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这些变化就是“再塑”最好的表现。
二、以标题为纲目,理解全文内容
示例7: 我数了一下,“手”在文中出现了12 次,这其中有写莎莉文老师的手,也有写海伦的手。在我看来,莎莉文老师的手是充满爱的手,是一双有魔力的手。从第一次写手开始,她就向海伦传递爱。“一个人握住了我的手”,而海伦此时就能感应到这样的爱,她说“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 而本文的重要片段也是从“手”来写的,就是井房的经历,老师用手指在海伦的手心里写字,这幅画面真是应了“再塑”一词,多么美好!
第二课时
回溯原著,阅读整本书。
【任务四】撰写读书报告。
1.拓展阅读原著,根据“阅读导引单”的提示展开深入思 考,并做批注,加深对《再塑生命的人》的理解。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导引单
(1)从以下内容充实你对“再塑生命的人”的理解:
①在莎莉文老师来之前,小海伦是什么样的 你喜欢这个 小
孩吗
②海伦 · 凯勒获得了哪些成就 试着列一张清单,感受她成
长的不易。
③观察莎莉文老师的工作中的艰辛,体会“再塑”的艰难与
伟大 。
④是怎样的人生经历使得莎莉文老师能有“再塑生命”的爱
心和能力 读完第四章,或许你会对“再塑”的传承性有更
深的认识。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导引单
⑤他人眼中的“再塑”是什么样的 搜集、整理他人对海
伦 ·凯勒的评价,体会“再塑”的成功之处。
(2)观察《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目录,再结合全书的内容,
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①你能发现《再塑生命的人》这一节在全书结构中的地位
吗 请简述。
②你能整理全书的“再塑”是沿着怎么样的顺序开展的吗
试着归纳,并写在目录的相应位置。
批注示例: (以下页码指华文出版社2002 年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1)在莎莉文老师来之前,小海伦的生活是这样的:
P6 “还告诉我,在我刚满周岁的时候就会走路了。我母亲把我从浴盆中抱起来,放在膝上,突然间,我发现树的影子在 光滑的地板上闪动,就从母亲的膝上溜下来,自己一步一步、摇 摇摆摆地去踏那些影子。”
P181 “母亲后来常说:‘当你生下来时,我觉得既骄傲又快乐。’”
教师批注: 这些内容多么像《秋天的怀念》一文中史铁生的母亲回忆他小时候的情形。
P9 殴打保姆艾伦。
P10 恶作剧伤人又伤己。
P11 剪掉玛莎的头发又剪掉自己的,火烤围裙险些酿成大祸。把母亲反锁起来。
P15 将妹妹摔出摇篮。
P198 当时法律还明文规定:“盲聋者视同白痴。”
教师批注: 这些真切的回忆使得读者认识到,当时的小海 伦处于身心皆残的状态,是一个孤独又暴躁的孩子,近乎于一只 “小野兽”,这些描述使得莎莉文老师的到来成为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2)通观全书,借助目录,我们大致可以归纳莎莉文老师 “再塑”海伦是沿着这样一条线索前行的:
①亲近自然。
例: 第一章 “亲近大自然”“波士顿之行”“拥抱海洋”“山间秋季”。
第二章 “洁白的世界”(到海边,到山上,到新英格兰的一个小村庄)
②理解爱的含义。
例:第一章 “了解‘爱’的含义”
③教海伦学会阅读,学会说话。
例:第一章 “喜悦和惊奇”
④从家庭走向学校,从学校走向社会。
例:第一章 “波士顿之行”(到柏金斯盲人学校与那里的盲童交朋友)
第二章 “世界博览会”“求学”“剑桥女子学校”“入学”
第三章 “大学生活”
⑤带领海伦走到社会舞台的中央,成为公众人物。
例:交益友,如布鲁克斯主教、霍姆斯博士、贝尔博士、赫顿先生、马克 ·吐温先生、泰戈尔先生等。
⑥参加社会活动。
第三章 “鼓起勇气上台演讲”“热烈的反战运动”“拍摄电影”等。
教师批注: 在以上梳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再塑生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 一个逐渐从封闭到打开的过程。全书用细腻而生动的描述,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盲女成长,终成传奇的历程。而第26、33、26、27、33、34、62、67、88、108等页的相关内容都可见,莎莉文老师非常重视心灵的塑造与品德的修养。
教师批注: 综观全书,我们发现《再塑生命的人》这篇课文作为全书的一节(节选),是全 书的“关节”。本节连通了莎莉文老师到来的前、后,介绍了本书中的重要人物——莎莉文老师,总括式地开启了下文的“再塑”的全过程,点明了“生命”成长,爱与拼搏的主旨,实在是以点带面,以自读课带动全书阅读的优秀文本。
(3)梳理莎莉文老师自己的成长经历,了解并理解“再塑生命的人”——莎莉文老师,对 “生命”和“再塑”,我们会有更深的认识。
例:第四章 《春风化雨——莎莉文老师的故事》
教师批注: 在这一章中,莎莉文老师的成长经历也颇为坎坷。在幼年背井离乡的生活中,莎莉文生活艰苦,遭遇悲惨,幸运的是,她也受到了许多人无私的关爱。如“老好人”、巴巴拉神父、车夫老丁、布来福医生、义母霍布金太太等。她忘不了幼年时眼瞎、穷困潦倒、焦慌无助的生活,因此她特别关心孤寂无援的人,以期把自己战胜眼疾、奋发自强的成长经历带给更多需要的人。这是她成功教育海伦的心理基础和经验积累。这里我们不妨将“再塑” 看作是爱的传承,将“生命”看作是爱的延续。
2.指导学生撰写读书报告。
(1)在“阅读导引单”中选择你理解最深、最有阅读心得的内容。
(2)读书报告可以这样写:
①提出主要观点,围绕观点提出几个问题,回答并加以阐述。比如以“再塑,原来是爱的传递”为主要观点,提出这样两个问题:“爱的传递在师生二人之间是怎样表现的 爱的传递对莎莉文老师和海伦的成长经历来说有哪些独特的意味 ”然后有条理地回答这些问题。这样可以使你的读书报告自然流畅、中心突出。
②采用话题并列式或对比式的写法。你可以将“我”的成长经历和莎莉文老师的成长经历对比写,找出共同点,深入理解 “再塑”,也可以将“我”个人的种种变化并列起来写,使你对“再塑”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3)写完以后,发表学生的小报告,发表的途径有: 小组交换阅读并写评语,张贴出来全班阅读并在老师的组织下展开评价,通过班报、校广播站、网络平台发表等。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