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7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7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1 09:5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4张PPT)
《论语》十二章
七上第三单元第11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体会其相比现代文的不同特点。掌握一些句式和重点词语。
2.结合对孔子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3.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课时安排:2课时。
作者介绍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他创办私学,广收弟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被后世称为“圣人”“至圣先师”,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作品介绍
儒家经典著作,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一本书,共20篇。集中体现了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
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文体介绍
语录体,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就是个人讲话或者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人对话的辑录。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
《论语》首创语录体的写法,语言精警生动,充满智慧,格言警句,美不胜收。
读准字音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学而》)
yuè

yùn
xǐnɡ
wèi
chuán
读准字音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yòu


wéi
wǎnɡ
dài
读准字音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
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
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dān

hào


ɡōnɡ
读准字音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张》)

shě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连词,表顺承,然后。
按时温习。时,按时。
不是很愉快吗? 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同“ 悦”,愉快。
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了解
连词,表转折,
然而、却。
指有才德的人。
和下文的“为政” “雍也” “ 述而” 等一样,都是《论语》的篇名,是从各篇第一章第一句中摘取出来的,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疏通文意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学而》)
(前505—前436):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下文所说的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替人谋划事情。为,替。
竭尽自己的心力。
诚信
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否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迷惑,疑惑。
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
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指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顺从意愿
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能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上天的意旨是什么;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我就可以顺从意愿,而不越过法度。”
疏通文意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温习,复习。
形容词用作名词,指学过的知识。
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新的理解和体会。
是两个词。可,可以。以,凭借。
做,担任。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个)做老师了。”
疏通文意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疑惑
译文: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连词,表转折,然而、却。
疏通文意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即颜回(前521—前409),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语气词,表示感叹,相当于“啊”。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也有用芦苇制成的。
能忍受
困苦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
疏通文意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懂得,知道。
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
喜爱,爱好。
代词,……的人。
以……为快乐。
译文: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研究这种学问为快乐的人。”
疏通文意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吃粗粮。饭,吃。疏食,粗粮。
文言文中称冷水为“ 水”,热水为“ 汤”。
介词,对于。
像浮云一样。
弯着胳膊。肱,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疏通文意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好的方面,优点。
连词,表顺承,然后。
代词,指代“不善者”。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疏通文意
子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河边。
川,河流。
往,离去
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代词,这,指河水。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疏通文意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指军队
改变
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译文: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确实不能改变的。”
疏通文意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前507—?):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弟子。
广泛
坚定志向。笃,坚定。
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
仁德
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疏通文意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清康熙帝到山东曲阜孔庙祭孔时,御赐了一块匾额—— “万世师表”,意思是说孔子是万世千秋的老师和表率。后来全国各地的孔庙都悬挂了这块牌匾。北宋著名政治家赵普说“半部 《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那么,《论语》是一部怎样的书呢 书中又记录了孔子怎样的言行呢 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论语>十二章》,来掀开这部古代典籍神秘的一角。
二、朗读并疏通文意,整体把握
1.朗读课文。
(1)借助课文注释中的注音或工具书,通读课文,做到读音正确。
补充:
不亦说乎( yuè)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yòu)
不逾矩(jǔ) 曲肱而枕之(qū)
二、朗读并疏通文意,整体把握
(2)教师范读,学生仔细听并默默跟读,注意教师的读音和朗读节奏。
(3)教师随机抽读,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及时给予评价。
(4)齐读,做到连贯且流利地朗读。
2.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三、抓关键词,精读研析各章含义
1.教师讲解第一章,作为范例引导学生开展后续学习活动。
(1)圈画第一章的关键字词,结合课下注释,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的意思,重点理解“君子”的含义。
子曰 :“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三、抓关键词,精读研析各章含义
明确:“子”是对男子的尊称,《论语》中指“孔子”。“时”,按时。“说”通“悦”,愉快。“愠”,恼怒。“君子”与“小人”相对,有二义:一指身份,即出身贵族;二指修养,即有德行学问。孔子所说的“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三、抓关键词,精读研析各章含义
(2)宋代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认为是引导初学者入“道德之门”,你如何理解这三句话的含义 你认为这一章的关键词是哪一个
三、抓关键词,精读研析各章含义
明确:孔子提倡的学习,不仅是纯知识的学习,更是“为人” 的学习,因而做“学问”不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指提升个人的道德和修养。他强调知识的学习、道德的修炼都需要不断实践,这个过程是令人愉快的。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相互切磋、相互交流求学的心得,探索为人的道理,这是值得高兴的事。在孔子看来,道德修为与他人无关,一个有修养的人并不会因为他人不理解自己而恼怒,这种消解名利的自在境界,只有君子才能做到。因此,这一章的关键词就是“乐”字。
三、抓关键词,精读研析各章含义
2.以下四章,分别请四位学生作答。
(1)你认为这一章的关键词是哪一个字 你如何理解“忠”“信”这两个字的含义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三、抓关键词,精读研析各章含义
明确:这一章的关键词是“省”,“省”就是自我检查、反省的意思,曾子(孔子的学生)强调的就是要加强自我反省,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忠”是竭尽自己的心力替别人办事,“信”是真诚地与人交往,这些是为人的原则,“习”是指老师传授的知识要不断地温习和实践。
三、抓关键词,精读研析各章含义
著名数学家陈省身的名字就出自这一句。你还知道哪些名人的名字是出自《论语》的吗
示例: 毛泽东给自己的两个女儿分别取名为“敏”和“讷”, 就出自《论语 ·里仁》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一句。
三、抓关键词,精读研析各章含义
(2)这章语录是孔子的自我告白,其中“义”的内涵是什么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三、抓关键词,精读研析各章含义
明确:“义”是指公正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孔子讲的是当“富”“贵”与“义”产生矛盾时,他宁愿贫贱也要坚守“义”,守住 “义”,即便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也乐在其中。孔子告诫自己的学生不要不择手段地追求富贵。战国时候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说:“舍生而取义。”把“义”提高到新的高度。
三、抓关键词,精读研析各章含义
(3)在众多弟子中,为何颜回能得到孔子的盛赞
子曰:“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
三、抓关键词,精读研析各章含义
明确:这一章孔子描画了颜回艰苦的日常生活: 一竹筐饭,一瓢水,在简陋的巷子里居住。孔子将普通人“不堪其忧”与颜回“不改其乐”的生活态度作了对比,表现出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那么,颜回的“乐”从何而来呢 从学习中来,从个人的道德修为中来,这与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是一脉相承的。
三、抓关键词,精读研析各章含义
(4)“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仁”在这里是指“仁德”,这一章讲的是求仁的门路。子夏是如何解读“仁”的呢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三、抓关键词,精读研析各章含义
明确: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子夏认为这就是“仁”的体现。很多人以为这一章讲的是如何探求知识,在今天看来,“学、志、问、思”这四个字确实是求学的关键。但孔子所说的学,并不仅仅指书本上的知识,他强调要关注现实社会。广泛学习并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并联系现实思考当前的情况,他主张的“仁”就在其中了。
三、抓关键词,精读研析各章含义
3.学生研读余下七章(以其中三章为例)。自学完成后,小组开展合作学习,然后进行全班交流。要求结合关键词语,对每一章提出一个问题,并作解答。
三、抓关键词,精读研析各章含义
示例: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孔子自述了他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志学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天命之年”“耳顺之年”分别是十五、三十、四十、五十、六十的代名词。你能说说它们的含义吗
三、抓关键词,精读研析各章含义
明确:“志学”就是立志求学的意思,少年时代正是发愤求学的年纪;“立”就是自立,孔子的意思是男子到了三十岁,要有所成 就;“不惑”意为不迷惑,到了四十岁,内心不再感到迷惘;“知天命”强调“知命”,这里的“天命”含有上天的意旨、自然的禀赋与天性、人生的道义和职责等多重含义;“耳顺”意思是到了六十岁,能吸取各种见解而加以容纳;这样到了人生古来稀的七十岁,就可以随心所欲,却不会越出规矩。人生修养至此,也日臻完善了。
三、抓关键词,精读研析各章含义
(2)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温故”与“知新”,哪一个更重要
示例1:“温故”更重要。在孔子那里,古代典籍及礼仪习俗等都是“故”,只有不断地温故,在温故的过程中学会思考,才能产生新知。
三、抓关键词,精读研析各章含义
示例2:“知新”更重要。“温故”是指温习学过的知识,“知新”是指在温故的过程中,对以往学过的知识产生了一种新的理解、新的感悟,能从新的角度去分析事物。因此,“知新”重在思考、重在领悟,只有不断思考并产生新的理解的人,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创立自己的学说,成为启发他人的老师。而那些只会 照搬旧知识的人,别人是不会从他那里获得新知的。
三、抓关键词,精读研析各章含义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课文其他章都是关于学习的,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个人修养等,而这一章似乎有浓郁的抒彩,和其他章不一样。编者为什么选了这一章 这一章和“学习”有什么关系
三、抓关键词,精读研析各章含义
明确:这一章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个场景: 孔子站在大河边,面对滚滚不尽的河水,发出了感慨: 时间如同流水,一去不复返啊;生命短暂,一去不复返啊。孔子是想告诉弟子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四、小结归纳
今天的课我们继续学习了抓关键词的学习方法,这对我们阅读文言文有很大的帮助。课后请同学们从个人修养、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这三个角度,对《论语》十二章进行分类,并简述分类理由。下节课我们将更深入学习和探究2500多年前这位儒家学派创始人的思想,并理解《论语》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根据个人修养、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对《论语》十二章进行分类,简述分类理由,并从每一章中找出一个关键词写在板书上。
一、温故知新
明确: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一、温故知新
个人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 不信乎 传不习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一、温故知新
个人修养: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一、温故知新
分类理由示例:
“学而时习之”明确强调了学习是需要按时复习的,显而易见,其中的“时习之”就是谈论学习的方法。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是,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所强调的是,学习时应抱有谦虚的态度。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两句话告诉我们,坚守志向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所以可以将这章内容归到“个人修养”一类。
一、温故知新
说明:有些章可能同时指向不同的主题,如“吾日三省吾身”“博学而笃志”等,既是个人修养,也关乎学习态度。分类不要绝对化。
二、拓展研读
《论语》记录了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我们通过一些章节来研读“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1.孔子的学生中,子贡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用今天的话说,他不但是个学问家,也是外交家、军事家、工商业巨子。但孔子最看重的人似乎不是他,而是颜回,子曰:“贤哉,回也!”那么,颜回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阅读下面几章,我们一起来探究。
二、拓展研读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 回也不愚。”(《为政》)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 ”对曰:“赐也何敢望回 回 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公冶长》)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雍也》)
二、拓展研读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雍也》)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子罕》)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子罕》)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 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子罕》)
二、拓展研读
明确:颜渊德行高尚,追求“仁心”,坚定执着;勤奋好学,天资聪颖;崇敬孔子,心怀感恩。
二、拓展研读
2.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论语》中《公冶长》篇主要记录了孔子对古今人物的评价,有不少是评价他的弟子的。从他对弟子们的评价中,你可以看出他怎样的人生主张
二、拓展研读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 ”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 ”曰: “瑚琏也。”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 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
二、拓展研读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 ”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 ”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 ”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二、拓展研读
明确:孔子非常了解弟子的才干,知道他们的长处与不足。 孔子认为,一个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仁”,而要做到“仁”,就要不断地自我反省,自我修炼,完善自己的德行。
三、了解孔子及《论语》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由此可见他在世界文明史中的地位。
三、了解孔子及《论语》
孔子五十多岁时曾任鲁国宰相,只用三个月就把鲁国治理得有声有色。齐国见孔子主政,担心鲁国强盛会对齐国造成威胁,便挑选乐女、良马、华车送给鲁君。鲁君接受了齐国的馈赠,沉湎于享乐之中,一连三天不上朝问政。孔子后来离开了鲁国,开始了十四年的“周游列国”,而他的学说终不见用,六十八岁时 返回鲁国。返回鲁国后,他一面整理文化典籍,一面大规模开展教育事业,相传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最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三、了解孔子及《论语》
孔子的个人修养极高,他不仅有治国理政的思想,也有治国理政的才能。
孔子的思想和学说,比较集中地见之于《论语》。《论语》辑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辑录而成的。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便成为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正统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学习《论语》,就是触摸中国古代主流文化的脉搏,这是一种文 化继承,也是我们进行文化创新的基础。
四、积累运用小活动
【活动一】创设情境用《论语》。
1.如果我们教室黑板上方要张贴一幅标语,你会选择《论语》十二章中的哪一句 请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四、积累运用小活动
示例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提醒我们学和思在学习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示例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学习、立志、提问、思考,这不仅是求学之道,也是我们一生要坚持的学习、工作方式。
四、积累运用小活动
2.一场晚会中,主持人对远道而来的嘉宾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yuè)乎”,你认为他读得对吗
明确:不对,乐念yuè,是礼乐的意思,而这里是说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很高兴,应该读 lè。
四、积累运用小活动
3.小文同学建了一个微信群,把学习小组的六名成员都拉进群内,大家讨论起个什么群名。小文说,就叫“三人行”。你们觉得这个群名好不好
示例1: 不好,有六个人,叫“三人行”,那还有三人呢
示例2: 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是多的意思,这个群名意味着我们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大家共同进步。
四、积累运用小活动
4.小组合作,创设合理的情境,运用十二章中任意一章或多章。全班交流。
四、积累运用小活动
【活动二】成语接龙。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用口语写成,有着简练、晓畅的风格。许多句子内涵丰富,用意深远,成为耳熟能详的日常用语;还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
“积累拓展五”要求同学们课外搜集《论语》中的成语。我们开展一次小组成语接龙竞赛,看哪一个小组积累的成语最多。
四、积累运用小活动
规则:
1.开展两两小组比赛: 一个小组一次只能说一个成语,不能重复已经说过的成语,若一方不能继续,则另一方获胜。
2.统计各组积累的成语个数,数量最多的两个小组在全班比拼。同学们将成语补充整理到自己的本子上。
四、积累运用小活动
【活动三】写赠言。
选择下列两个以上的成语,写一段话送给同学。
出示成语如下: 温故知新、三十而立、逝者如斯、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从心所欲、乐在其中、博学笃志、饭蔬饮水、曲肱而枕、箪食瓢饮、不舍昼夜、切问近思。
教师为每个学生发放一张小卡片,以增加本环节的仪式感,然后学生进行3分钟左右的 独立写作。
教师挑选几名学生的卡片进行当堂展示,并开展赠送卡片的仪式。
五、课外延读
推荐阅读中华书局出版的杨伯峻译注的《论语》,运用课堂所学的方法学习,摘录自己特别喜欢的语录,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或日常处事的经历,写下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