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纪念白求恩》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纪念白求恩》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1 09:5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纪念白求恩》
1.学习白求恩大夫的优秀品德,学习他的国际
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
2.厘清课文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3.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4.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概念:对某个问题或某个事件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2.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3.论证的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4.常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文体介绍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作者简介
派遣( qiǎn ) 殉职( xùn ) 狭隘 ( ài )
晋察冀( jì 鄙薄 ( bǐ bó ) 热忱 ( chén )
拈轻怕重( niān ) 纯粹 ( cuì ) 精益求精( yì )
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拈,抓、捏。
麻木不仁:本义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文中指缺
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
求更好。益,更。
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文中
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迁,改变。
字词预习
第一课时
1.通过互联网及资料搜集,了解 1939 年前后的中国社会和白求恩大夫的事迹。
提示: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回忆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杨成武)、《遗书——致聂荣臻同志》(白求恩)等作品,有条件的可观看影片《白求恩大夫》。
2.根据阅读材料和搜集的资料,准备一个关于白求恩的小故事,准备上课交流。
提示:学生交流故事时,要求有时间、人物和相关事件。
一、课前预习
1938年6 月,白求恩在山西五台县松岩口军区后方医院讲授输血技术。“输血”在当时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技术,白求恩首先详细讲述了采血操作、标准血型分类、血型鉴定、配血试验、血液储存、运输、保管等基本知识,接着推来一名胸部外伤的患者,32 岁的卫生部部长叶青山第一个献了血。
验过血型,白求恩让叶青山和病人头脚相反躺在床上,拿出 简易输血器。白求恩把阀门通向叶部长,抽拉针栓,殷红的鲜血 便流入注射器,再转动阀门,血液便流入患者体内。
大家热烈鼓掌,战地输血在中国军队野战外科史上第一次取得成功。第二个病人推来了,白求恩主动躺在了病人的身旁不容置否地说:“我是o型血,抽我的。”白求恩因此被群众称赞 为“群众血库”。
1938 年,疯狂的日军不断入侵中国,许多外国人不断逃离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但有一个人却率领着一支医疗队“逆行” 前往中国。他工作极其负责,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就是加拿大共产党员 白求恩。
学生简单交流预学的白求恩故事。
二、导入
1.默读勾画,分析性格。
请用3 分钟默读全文,勾画文中关键语句,回答问题: 毛泽东笔下的白求恩是一个怎样的人
回顾默读要求: 不指读、不动唇、不分心、不停顿,遇到不理解的生字词做记号。
默读提示: 注意勾画文章每段的关键语句,特别是表现人物品质的词句。
三、整体感知
明确:
第 1 段,作者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他是一个毫无利己主义的人。
第 2 段,作者赞扬白求恩同志对工作、对人民的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的精神,他是一个对工作极度负责,对人民极端热忱的人。
第 3 段,作者赞美白求恩同志高超的医术,他是一个有高超医术并且对技术精益求精的人。
2.再次默读,思考问题。
本文写于1939 年 12 月 21 日,原文标题为《学习白求恩》, 在编入《毛泽东选集》时题目改为《纪念白求恩》,你认为“学习”与“纪念”哪个词更符合当时毛泽东写本文的初衷
默读提示: 关注文章各语段反复出现或意思相近的句子, 同时回忆课前搜索的文章写作背景资料。
明确:
1939 年,抗战正处于艰苦卓绝的时候,从当时所面临的严峻现实来看,学习白求恩大夫的无私奉献精神,有着鼓舞人心的重要作用。作者在文中多次强调要学习白求恩的精神:
“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第1段)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第2段 )
“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 主义者的精神。”(第2段)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第4 段 )
我认为“学习”更符合作者写本文时的初衷,因为文 中多次出现“学习”这个词语,作者在各段从不同的角度赞美白 求恩大夫,而且在文中也指出了队伍中一些人身上的问题。从中看出,作者作为共产党领袖,希望所有同志能够学习白求恩的 无私奉献精神。
我认为“纪念”更符合作者写本文时的初衷,因为白求恩大夫是为了中国人民而牺牲的,他身上的崇高品质让人难忘,“纪念”这个词更体现作者的痛惜与缅怀之情。尤其是在文章结尾,作者也表露出自己与白求恩大夫只见过一面的深深遗憾之情。
课文第2、3 段运用了对比的手,请默读这两段,勾画出相应文字,完成下表,并分析运用对比的表达效果。
四、精读探究
对比 对工作的态度 对同志、人民的态度 对工作的要求
白求恩
不少的人
明确:
对比 对工作的态度 对同志、人民的态度 对工作的要求
白求恩 极端的负责任 极端的热忱,满腔热忱 对技术精益求精
不少的人 对工作不负责任,拈 轻怕重,把重担子推 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 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
明确:
“不少的人”在对工作的态度、对同志和人民的态度、 对工作的要求上,都与白求恩同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衬出白求恩大夫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崇高品质;另一方面,作者也站在共产党领导人的角度,对于队伍中出现的不好现象深表担忧,借此表明对共产党员们的期望,希望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能以白求恩大夫为榜样。
《纪念白求恩》是一篇经典的纪念性文章,作者的思路清晰,叙述议论有条有理。阅读课文,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你认为最符合本文作者写作思路的选项,并说明作者这样设计的好处。
A.①议论②叙述③赞颂
B.①议论②赞颂③叙述
C.①叙述②赞颂③议论
D.①叙述②议论③赞颂
五、布置作业
明确:
本文的写作思路是先叙述再议论,最后赞颂。先叙 述白求恩支援中国抗战的事迹,再论述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处处结合正反两面展开论述,最后表达痛惜之情,号召大 家学习白求恩精神,这样的写作思路能让文章条理更清晰,逻辑更严谨。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毛泽东写《纪念白求恩》的目的,既要悼念和赞美这位为中国解放事业无私奉献、付出生命的国际友人,又要指出“不少的人”出现的问题,更要号召全党全军向白求恩同志学习。作为革命领袖的毛泽东,他是怎么做到“一文三用”的呢 今天我们一 起继续来探究。
一、导入
《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为悼念白求恩的逝世而写的一篇 “一文三用”的文章,“三用”体现在: ①悼念和赞美白求恩同志; ②对比指出“不少的人”出现的问题;③号召大家向白求恩同志学习。可以称得上是有真情,有反思,有力量。接下来我们从这三个方面分组进行探究学习。探究结束后,三个小组依次上台进行汇报。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
二、精读研析
小组活动要求:
①独立默读课文,用着重号标出表现情感的词语。
②组内分组,组员两两联手。一位负责找出并朗读表现“真情”的语句,一位负责分析朗 读时的重音词。组长可用以下形式进行总结;我们小组负责探究作者这篇文章的“真情” 之处,毛泽东对白求恩表达了 的悼念和赞美 ; 这些语句在文中特别醒目,朗诵时要注意重音和停连,表达出作者对白求恩充满了 之情 。
【探究学习任务一】小组诵读见“真情”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已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 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总结: 我们小组负责探究作者这篇文章的“真情”之处,毛泽东对白求恩表达了饱含深情 的悼念和赞美:“毫无”“这是”“这是”“这是”“每一个”“都要”这些语句在文中特别醒目,朗诵时要注意重音,表达出作者对白求恩充满了感激和敬佩之情。
小组活动要求:
1.独立默读课文,用“ ”画出文中对比白求恩和“不少的人”不同行为、态度的语句。
2.组内分工,一半同学负责诵读白求恩的行为,一半同学负责诵读“不少的人”的行为。 诵读后,选派代表记录并交流对比写法的表达效果。组长用以下形式进行总结:我们小组负责探究作者这篇文章的“反思”之处,毛泽东针对队伍中“不少的人”的行为 地提出了问题;对比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 。
【探究学习任务二】对比突出悟“反思”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 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 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总结: 我们小组负责探究作者这篇文章的“反思”之处,毛泽东针对队伍中“不少的人”的行为一针见血地提出了问题:对比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突出了白求恩同志大公无私,对工作认真负责,对人民极端热忱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指出了“不少的人”的自私自利的行为。
小组活动要求:
①独立默读课文,用“ ”画出文中作者使用的特殊句式或具有号召性质的语句。
②组内全员齐读找出的语句。组员分析朗读时的重音并说明理由,然后分析特殊的句式并说明其表达效果。
组长用以下形式进行总结:我们小组负责探究作者这篇文章的“有力”之处;毛泽东用_____的语气和 的句式号召 大家学习白求恩精神。这样的语气和句式的表达效果是: 。
【探究学习任务三】关注句式寻“力量”
特殊句式: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 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总结: 我们小组负责探究作者这篇文章的“有力”之处;毛 泽东用热情洋溢的语气和排比的句式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精神。这样的语气和句式的表达效果是:连用五个“一个…… 的 人”,形成排比句式,气势雄浑,富有感染力,突出白求恩的精神对每一个人影响之大,同时也号召大家向白求恩同志学习,成为 一个真正高尚、纯粹、有益于人民的人。
结合你的生活和社会新闻思考: 古求愚精神在当代社会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提示: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角度,比如从国际形势、敬 业乐业、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角度思考;也可以模仿文章第3 段的结构层次来表明自己的观点。
三、拓展延伸
你平时也一定观察过医院的医护人员,或者你从新闻中看到过他们抗击非典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的小故事。请你结合以上内容写一篇小短文,谈谈在生活中我们如何践行白求恩精神。
提示:可借鉴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也可适当引用《论语》等古诗文中能体现此类精神的语句。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感谢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