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光现象
一、单选题
1.在学校的田径运动会上,小亮注意到发令台上有一块“黑板子”,如图所示,关于这块板子的作用,他做了如下猜想,其中正确的是( )
A.主要用来反射发令枪的枪声,所以必须正对着终点计时裁判的方向
B.主要用来衬托发令枪冒出的白烟,让终点裁判员及时计时
C.主要用来减弱噪声,所以要把它放在看台和发令枪之间
D.主要用来遮阳,所以要把它放在裁判员的头的上方
2.墨子是最早发现并完成小孔成像实验的人。如图,关于此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B.小孔成像成的是虚像
C.孔越大,成像也就越大 D.小孔的形状会影响成像的形状
3.如图所示,小鸭浮在水面上,它在水中的倒影正确的是( )
A. B. C. D.
4.周末,小科一家到瓯江边游玩。妈妈拍照时,小科正在欣赏美景:对岸树木的倒影、水中的鱼“影”…,此时地面上留下了他的身影。关于“影”的形成原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妈妈的摄“影”光的折射 B.树木的倒“影”光的反射
C.水中的鱼“影”光的反射 D.小科的身“影”光的直线传播
5.下列成语中能用光的反射知识解释的是( )
A.镜花水月 B.凿壁偷光
C.海市蜃楼 D.形影不离
6.如图所示,小梦用激光笔对准看到的小鱼照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能照亮小鱼,因为激光照到了鱼身上
B.不能照亮小鱼,因为激光照到鱼身的上方
C.不能照亮小鱼,因为激光照到鱼身的下方
D.能照亮小鱼,因为激光照到鱼的像上,使像反射的光变强
7.在彩色的荧光屏上,若在某一时刻,荧光屏上的某一区域的各个色点都是由红、绿、蓝强度相同的三种颜色的色光组成的,则该区域呈现的颜色是( )
A.黄色 B.白色 C.蓝色 D.无色
8.下列现象中,与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的是( )
A.圆圆通过平静的湖面看到自己的脸
B.小芳上课时看到黑板“反光”
C.然然同学在路灯下走过,发现自己的影子越来越长
D.小明看见了桌子上本来不发光的钢笔
二、多选题
9.如图所示,平面镜M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60°,若把点光源S放在平面镜与水平面的角平分线上,且OS的距离为10cm,光源S的像S′(图中未画出)则( )
A.O与S′的连线为竖直方向
B.S与像S′的距离为20cm
C.若S以速率3m/s沿OS方向向外移动,则S′以速率3m/s沿SS′连线远离S运动
D.若S以速率3m/s沿OS方向向外移动,则S′以速率6m/s沿SS′连线远离S运动
10.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底,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又恰好能看到“硬币”。关于这个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路径是从空气中斜射到水中,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B.光的传播路径是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折射光线向界面偏折
C.此时用激光笔在A处对着“硬币”照射,可以照到硬币
D.此时用激光笔在A处对着“硬币”下方照射,可以照到硬币
三、填空题
11.2000多年前的《墨经》就记载了小孔成像的实验,小孔成像成的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湖北随州曾侯乙基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编钟大小不同,钟的大小决定其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的高低。
12.如图所示,我国“天眼”是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能发现距离地球约1.6万光年的新脉冲星,“光年”是 (物理量名称)的单位。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目前市面上有一种孔径为的口罩,这种口罩 (填“能”或“不能”)有效的阻止人体对的吸入。
13.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电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4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发现光点S'向右移动时,说明液面 (选填“升高”或“下降”或“不变”)了,此时入射角将 (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14.如图所示,雨天汽车在路上行驶时,看到路上有两块更亮的地方,这是因为这些路面发生了 反射;停雨后,马路中间的路面一般比两侧路面更快干,主要是因为马路中间汽车行驶多,加快了积水上方 ,从而加快了水的蒸发。
15.春天到了,湖边桃红柳绿,风景优美。晚上,行走在湖边的人看到水中灯饰的倒影原因是 ;看到灯光下自己的影子原因是 。
16.如图所示,小磊靠近自动玻璃门进入商场,他在玻璃门中看到的是自己的 (选填“虚”或“实”)像,当他靠近自动门时,所成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如右图所示,当自动门打开时,左侧玻璃门中所成的像 (选填“会”或“不会”)随左侧移门一起向左移动。
17.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折射光线是 ,反射角等于 。
18.智能手表以其炫酷的外形、多样的功能,深受当代人的喜爱,某款智能手表的屏幕由多个小型的LED模块面板组成,这些LED模块面板只需要发出红色、绿色和 色的光,就能构成各类炫彩的画面;此外,如图所示,该智能手表通过手表内置芯片的计算,便可测量出其佩戴者的心跳情况,我们心脏跳动的声音属于 (选填“超”或“次”)声波。
19.自然界中红、 、蓝三种色光为光的“三基色”;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 。
四、作图题
20.在如图 中,根据入射光线,画出反射光线。
( )
21.如图所示,在水池的侧壁上安装了一盏小射灯A,它在水中成像于B点位置。请你画出:
①水面的位置;
②小射灯A发出的一条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再经过C点的光路图(请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2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右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 )
五、实验题
23.学习了光学知识以后,爱动脑筋的锐锐和辰辰同学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现象,如图所示,他们在两个空罐的底部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住罐口,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结论:像的形状与 无关;
(2)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结论:像的形状与 有关;
(3)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
(4)晴天在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 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所成的像。
24.在光反射的学习过程中,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使用纸板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2)在图乙中,将纸板B沿PQ剪开,把纸板B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实验时在纸板B上下两部分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
A.都能看到反射光线
B.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C.上半部分能看到反射光线,下半部分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D.上半部分不能看到反射光线,下半部分能看到反射光线
(3)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
25.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丽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以绕ON翻折的纸板ABCD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
(1)请在甲图中画出反射光线OF,并且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
(2)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应进行的操作是 ;
A.改变纸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
B.沿ON向后转动纸板A
C.沿ON向后转动纸板B
D.改变入射角的大小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镜面上O点,纸板B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F,接着将纸板B绕ON向后翻折 (选填“能”或“不能”)显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内(选填“同一平面”或“不同平面”);
(4)实验过程中,进行下列哪项操作后,在纸板上仍可以看到反射光? 。
A.如图乙所示,将纸板的右半部分向后翻折
B.如图丙所示,将纸板与入射光束一起以ON为轴旋转
C.如图丁所示,将纸板与入射光束一起以CD为轴向后倾倒
D.都不能看到
26.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
(1)选用的白色硬纸板的表面应尽可能 (选填“光滑”或“粗糙”);实验中,纸板应 平面镜放置;
(2)使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方向射向平面镜,图甲观察反射光线在纸板B上的位置,描绘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径迹,如图甲所示。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并记录于表格中;
实验次数 1 2 3
入射角
反射角
实验时要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并进行测量比较,目的是 ;
A.减小误差 B.寻找普遍规律
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图甲中若让光逆着OF的方向射向平面镜,会看到反射光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光反射时,光路是 的;
(4)在图乙中,将纸板B沿PQ剪开,把纸板B的上半部分向后折转。实验时发现在纸板B的上半部分 (选填“能”或“不能”)看见反射光线,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内。
27.某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器材完成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1)实验中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 ;
(2)实验中应选择与蜡烛①外形相同且 (选填“已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②,移动蜡烛②发现其恰好能与蜡烛①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 ;
(3)将蜡烛①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图乙,将玻璃板倾斜,蜡烛①的像将 (选填“仍然”或“不再”)与蜡烛①关于镜面对称。
28.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将一细光束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用于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
入射角/° 0 10 20 30 40 48.6 50
折射角/° 0 13.4 27.0 41.7 58.7 90
(1)当入射角为0°时,折射角大小为0°,说明当光从水中垂直射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 ;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 (填“增大”或“减小”),且折射角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
(3)当入射角为48.6°,折射角大小为90°,若再增大入射角,则折射光线消失,只发生反射,这种现象称为全反射,所以当入射角为50°时会发生 现象;
(4)若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为58.7°,则折射角大小为 ,这是因为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都具有 性。增大入射角,观察折射角的变化,我们发现 (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六、计算题
29.声呐被称为潜艇的耳。它发出声波的频率大多为10~30kHz。若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在10s内被潜艇B反射回来,并让潜艇A收到。(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600m/s)
(1)潜艇A与潜艇B的距离;
(2)如果是发射激光,10s内激光可以在海水中传播的路程。(光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参考答案:
1.B
【详解】田径运动会上,由于空气中的光速远远大于声速,终点计时员应看到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计时,否则就少记了声音传播这段距离需要的时间,所以,这块板子的作用,主要用来衬托发令枪冒出的白烟,让终点裁判员及时计时,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A
【详解】A.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
B.小孔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实像,故B错误;
C.小孔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和物体与小孔的距离有关,与孔的大小无关,故C错误;
D.小孔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与物体的形状有关,故D错误。
故选A。
3.B
【详解】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可使小鸭通过湖面成像,并且它的像与本身以湖面为对称,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4.C
【详解】A.妈妈拍照时,镜头是凸透镜,光经过凸透镜是光的折射,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在水面上形成的树木的倒影是光的反射,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观看水中的鱼,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是光的折射,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小科的影子是光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物体(小影),在光达不到的区域会形成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A
【详解】A.镜花水月相当于平面镜成像原理,属于光的反射,故A符合题意;
B.凿壁偷光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
C.海市蜃楼属于光的折射,故C不符合题意;
D.形影不离描述的是影子,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A
【详解】鱼反射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进入眼睛,小梦就看到了鱼,由于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从看到鱼的位置正对鱼照射,能把鱼照亮。
故选A。
7.B
【详解】红、绿、蓝被称为光的三原色,光的三原色可以合成白光。因此彩色电视机的屏幕上,若在某一时刻,屏上某一区域内各三原色色点的强度都相同,则在该区域呈现白色。
故选B。
8.C
【详解】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A.圆圆通过平静的湖面看到自己的脸,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A不符合题意;
B.黑板表面比较光滑,小芳上课时看到黑板“反光”,是光照射到光滑的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故B不符合题意;
C.因光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会在其后形成暗区,即影子,故C符合题意;
D.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其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小明看见了桌子上本来不发光的钢笔,是钢笔光进入了人眼,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AC
【详解】AB.如下图所示,作S的像S',SS'关于镜面对称,依题意可知,∠MOS=30°,则∠SOM,∠S′OB=90°。所以O与S′的连线为竖直方向;在直角三角形∠AOS中,依题意可知OS的距离为10cm,所以SA的距离为5cm,S与像S′的距离为10cm;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D.若S以速率3m/s沿OS方向向外移动,由图可知,SS′等于OS,所以S′以速率3m/s沿SS′连线远离S运动,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10.BC
【详解】AB.硬币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向界面偏折,故A错误,B正确;
CD.当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时,硬币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当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时,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根据光路可逆可知,用激光笔对着“硬币”照射时,光线会照到硬币上,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11. 倒立 音调
【详解】[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透过小孔到达光屏时,在光屏上成倒立的实像。
[2]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由发声体振动时的频率决定,响度由发声体振动时的振幅决定,音色主要取决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等。编钟大小不同,敲击时振动的频率就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不同。
12. 长度 能
【详解】[1]光年是光在真空中一年所通过的路程,是长度单位。
[2]2.5μm=2500nm>300nm,孔径为300nm的口罩能够有效的阻止人体对PM2.5的吸入。
13. 下降 不变
【详解】[1]电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4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发现光点S'向右移动时,说明液面下降使入射点向右移动,使反射光线也向右移动。
[2]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入射点改变后,法线仍与水平面垂直,因此入射角不变。
14. 镜面 空气的流动速度
【详解】[1]下雨天后,路面积水,水面发生镜面反射,使更多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从而看着路面更亮。
[2]汽车在马路上行驶时,加速了马路上方空气的流速,使得马路上的水蒸发加快,所以马路中间的路面一般比两侧路面更快干。
15. 光的反射 光的直线传播
【详解】[1]湖水中灯饰的倒影,是灯饰在水中形成的像,即平面镜成像,故看到水中灯饰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
[2] 影子形成的原因是光在直线传播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一个黑暗区域,就是影子。
16. 虚 不变 不会
【详解】[1]玻璃门相当于是平面镜,他在玻璃门中看到的是自己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等大,所以当他靠近自动门时,像的大小不变。
[3]当自动门打开时,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关于镜面是对称的,所以左侧玻璃门中所成的像不会随左侧移门一起向左移动。
17. OG 30°
【详解】[1][2]由图示知
∠COF=30°,∠EOC=90°-60°=30°
而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这两个角其中一个为反射角,另一个为入射角,CO为法线。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所以EO为入射光线,OG为折射光线,OF为反射光线,AB为界面。所以折射角为45°,入射角为∠EOC=30°,反射角为∠COF=30°,光线从玻璃斜射向空气。
18. 蓝 次
【详解】[1]红、绿、蓝被称为色光的三原色,LED模块面板只需要发出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光,就能构成各类炫彩的画面。
[2]正常人心脏每分钟跳动70次左右,每秒跳动约1次,心脏跳动的频率约1Hz,频率小于20Hz,属于次声波。
19. 绿 光的色散
【详解】[1]用红、绿、蓝三种色光可以混合成各种颜色的光,因此这三种颜色被称为光的“三基色”。
[2]太阳光又称为白光,是复合光,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发生折射,不同波长的光,折射出来的方向也不同,故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20.
【详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首先通过入射点O做垂直于镜面的法线,做反射光线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21.
【详解】①B点是A在水中像的位置,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A和B关于水面是对称的,线段AB的中垂线为水面的位置;
②连接BC与镜面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连接AO为入射光线,OC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22.
【详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是对称的,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成的像是虚像,如图所示:
23. 孔的形状 物体的形状 倒立 光的直线传播 太阳
【详解】(1)[1]分析甲、乙两图,物体的形状一样,孔的形状不一样,但是最后所成的像的形状是一样的,说明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2)[2]分析甲、丙两图,物体的形状不一样,孔的形状相同,所成像不相同,分别与物体形状一样,说明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3)[3][4]通过观察可知,烛焰所成的是倒立的像,灯丝所成的是倒立的像,所以在塑料膜上都是成倒立的实像,用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探究通过小孔所成的像,最后都能在塑料膜上呈现出实像,说明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4)[5]晴天,阳光照在树上,当太阳光通过树叶间的小孔时由于直线传播,产生了小孔成像现象,圆形光斑就是太阳的像。
24. 显示光路 D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详解】(1)[1]实验中的纸板凹凸不平,不仅可以显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我们还可以从各个方向观察到光线。
(2)[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判断纸板向后折时接收不到反射光线,故图乙中上半部分不能看到反射光线,下半部分能看到反射光线。则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3]由(2)可知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5. D 不能 同一平面 B
【详解】(1)[1]甲图中,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0°,则入射角为5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为50°,画出反射光线OF,标出发射角为50°,如图所示:
(2)[2]在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时,为了得出普遍的规律,应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这样才能避免结论的偶然性,应进行的操作是改变光线EO与ON间的夹角,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3][4]将纸板B绕ON向后折,此时反射光线与纸板的右半部分不在同一平面内,纸板B不能在观察到反射光,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5]让入射光沿EO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的右半部分上可以看到反射光。
A.如图乙若将纸板的右半部分向后折,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但此时反射光线与纸板的右半部分不在同一平面内,向后折不同角度不能在纸板上观察到反射光,故A不符合题意;
B.如图丙所示,将纸板与入射光束一起以ON为轴旋转,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仍与纸板在同一平面上,则在纸板上可以观察到反射光,故B符合题意;
C.如图丁所示,将纸板与入射光束一起以CD为轴向后倾倒,法线不在纸板的平面内,则反射光线不在纸板平面内,反射光线还在,但在纸板上观察不到反射光,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6. 粗糙 垂直 B 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逆 不能 同一平面
【详解】(1)[1] [2] 为了从不同角度都能看清楚纸板上的光路,选用的白色硬纸板的表面应尽可能粗糙,光射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会射向各个方向。
如果实验中硬纸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时,稍有倾斜,则当入射光贴着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后,法线将会不在硬纸板上,所以在硬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故实验中,纸板应垂直于平面镜。
(2)[3]次改变入射光线,再观测几组反射角和入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故A不符合题意,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4]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5] 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则OF为入射光线,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则OE为反射光线,这表明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6] [7] 将纸板B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图乙所示,发现在纸板B的下半部分有反射光线,上半部分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实验现象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7. 位置 未点燃 大小相同 不变 仍然
【详解】(1)[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玻璃板透光,能够成像,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2][3]运用等效替代法用大小相同的两根蜡烛,点燃一根蜡烛再用未点燃蜡烛与点燃蜡烛的像重合,若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成像中,物像大小相等。
(3)[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像大小相等,将蜡烛①远离玻璃板,蜡烛①的大小不变,则所成像的大小不变。
(4)[5]由平面镜成像原理可知,物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将玻璃板倾斜,蜡烛①的像将仍然与蜡烛①关于镜面对称。
28. 不改变 增大 大于 全反射 40° 可逆 不会
【详解】(1)[1]由表格中数据得,当入射角为0°时,折射角大小为0°,说明当光从水中垂直射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2)[2][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折射角随入射角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4]当入射角为50°大于48.6°,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4)[5][6]由表格中数据得,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入射角为40°时,折射角为58.7°,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若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为58.7°,则折射角大小为40°。
[7]此过程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增大入射角,观察折射角的变化,我们发现不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29.(1)8000m;(2)2.25×109m
【详解】解:(1)根据题意由于从发出声波到接收到回声间隔10s,那么超声波从潜艇A发出到潜艇B时间为
由可得,潜艇A与潜艇B的距离为
(2)由可得,10s内激光可以传播的路程为
答:(1)潜艇A与潜艇B的距离为6000m;
(2)如果是发射激光,8s内激光可以传播的路程为2.4×109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