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C.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 D.一定条件下,测量中可以做到没有误差
2.下列估计的数据与实际最接近的是( )
A.一枚硬币的厚度为5 mm B.物理教科书的宽度为1.8 dm
C.乒乓球的直径为10 cm D.课桌的高度为1.2 m
3.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身高增长非常明显。如图所示,八(一)班的小明今年体检发现自己又长高了,则这一年他长高了( )
A.5mm B.5.0mm C.5cm D.5.0cm
4.在跳远比赛中,用皮卷尺测量比赛成绩,若在测量时将皮卷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会( )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都有可能
5.小芳晚饭后散步的部分信息如图,根据信息可推断此过程小芳( )
距离:3.75km 用时:1时30分 步数:6250 消耗热量:187.5千卡
A.步长约为1m B.每分钟步行2.5km
C.平均速度为2.5km/h D.步行用时1.3h
6.在男子百米短跑比赛中,运动员们快步如飞,关于运动快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观众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②终点裁判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③物理学上用裁判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④物理学上用观众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已知甲、乙两人在学校操场跑道上跑步,甲、乙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1,则甲、乙两人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
A.1∶9 B.2∶1 C.1∶6 D.9∶1
二、多选题
8.如图所示为4×100m接力赛过程中,小明将接力棒交给小华的过程情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与小华是静止的
B.以小明为参照物,小华是运动的,且小明的速度更快
C.以地面为参照物,小华和小明都是运动的
D.以小华为参照物,小明与小华相对静止
9.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西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4s,甲车运动在最前面
B.若以丙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运动
C.乙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D.甲、丙两车速度相同
10.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
A.两同学在t=10min时相遇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
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1.5倍 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倍
11.摄影师用照相机对一辆运动的汽车进行连续两次拍照,拍照时间间隔为2s,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已知汽车长5m,根据以上条件可知( )
A.这2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2.5m/s
B.这2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5m/s
C.汽车向左运动
D.汽车向右运动
12.汽车在公路上以36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驾驶员发现前方路口信号灯转为红色,经0.5s反应时间后开始踩刹车,汽车车速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0.5s的反应时间内车子前进了5m
B.从开始刹车到停止,车子滑动距离为5m
C.开始刹车后0.5s时车速为10m/s
D.从信号灯转为红色起到汽车完全静止,车子共前进了5m
三、填空题
13.2019年6月华为发布麒麟810芯片,成为第一家有2款芯片的厂商,纳米是长度单位, m;如图铅笔的长度是 。
14.实验小组5名同学对一物体长度进行了五次测量,记录的结果是:,其中明显记录错误的 ,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
15.小明使用一把钢尺对某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三次测量,测量结果记录如下:8.32cm,8.31cm,8.32cm,由测量数据可得这把钢尺的分度值是 cm。该物体的长度是 cm。
16.如图所示,机械表的分度值是 ,此时机械停表的示数是 min s。
17.我们常用的一元硬币厚约2 (带上合适的单位);72mm=7.2× km。
18.一般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一把钢尺在20℃时是准确的,如果在0℃时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则测量的长度数值比实际长度 。(选填“小”或“大”)这个偏差属于测量中的 (选填“错误”或“误差”)。
19.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与前几个乘组不同,神舟十六号乘组在返回前执行了一项特殊任务:坐着飞船拍空间站。当神舟十六号飞船绕飞经过空间站正上方时,航天员通过舷窗,首次拍下地球与中国空间站的全景合影。靠窗而坐、手持相机的桂海潮一边拍摄,一边感慨“非常漂亮,我们的空间站很帅”。以空间站为参照物,航天员桂海潮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选填“路旁的树木”、“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或“迎面走来的行人”)。
20.如图所示,这是甲、乙两辆车运动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两车的速度大小 ;若两车都向东行驶,则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 行驶。
21.如图所示,三辆小车在平直公路上向东匀速行驶,速度如图。若以丙车为参照物,看甲、乙两车运动方向分别是:甲向 行驶,乙向 行驶。
22.2023年5月,赣州市举行了激烈的自行车比赛,如图所示,骑行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参赛选手是 (选填“静止”或者“运动”)的;自行车的速度大约是5 (选填“”或者“”)。
23.我国高速路网全面推行区间测速以来,车辆超速行驶现象得到有效改善。一辆小汽车进入测速路段后,测速设备测得小汽车在通过9.45km的测速区间用时270s,其平均速度为 km/h;根据该路段限速100km/h的规定,该车驾驶员 (选填“是”或“否”)受到了相应处罚。
24.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甲所示。在t0时刻,该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 ;、b两个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它们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在t0时刻,va vb(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四、实验题
25.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1)本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 (填“较大”或“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2)实验中如果得长度为30cm,长度为60cm,小车通过段所用时间为5s,通过段所用时间为3s,小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小车在斜面上做 运动(填“匀速”或“加速”);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经过路程中点处的速度为,在通过路程所用时间中点时的速度为,则 (选“大于”、“小于”或“等于”);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如果小车离开A处一小会儿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小车通过前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偏 (填“大”或“小”)。
26.如图甲所示,在“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
(1)在研究气泡运动的快慢时,依据的物理原理是 ,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和 ;
(2)实验中,小明设计的操作方案是:等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到达 0点后开始计时,并在玻璃管上以 0点为起点每隔10cm 处做一刻度标记,用秒表测出气泡从 0点运动到每一个刻线标记处所用的时间(如图),如表为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他所测得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t图像;
从 0点开始的路程 s/cm 0 10 20 30 40
从 0点开始计时的时间 t/s 0 1 2 3 4
(3)为了更准确测量气泡运动时间,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 (选填“慢”或“快”)些;
(4)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气泡速度的大小为 m/s,上升过程是做 (选填“匀速直线” 或“变速直线”)运动。
27.小冬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他已经从实验室借到的实验器材有:小车一辆、秒表一块、刻度尺一把、长木板一块、小木块一块;
(1)实验原理是 ;
(2)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坡度较小些,是为了方便 ;
(3)经测量,s1=90cm,s2=40cm,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过程中,秒表记录如图所示,则小车在s3的平均速度是 m/s;小车全程做的是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4)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s3上的平均速度,小冬让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在s3上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
(5)如果小车过了C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s1段的平均速度vAC会偏 。(选填“大”或“小”)
五、综合题
28.超速行驶非常危险,高速公路上除了设置标识距离的指示牌,还有限制行车速度的指示牌如图1,小亮一家利用周末到太原玩,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如图所示标志。
(1)从图1可知,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最快时速不能超过 ;
(2)在不违规的前提下,若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图的标志牌到太原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
(3)若以图2所示的速度行驶90min,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km?
六、计算题
29.一列火车长300m,完全通过一个长1.5km的隧道,用了1.5min。求:
(1)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平均速度;
(2)若以同样速度通过长为1100m的大桥,需要多长时间。
30.为庆祝2023年10月1日,南昌市进行了精彩的烟花表演。由于不同金属在灼烧时发生焰色反应的颜色不同,烟花就是利用各种不同金属粉末在高热中燃烧爆炸,而构成各种夺目的色彩。小明在欣赏烟花时看到某枚烟花炫彩亮光2秒钟后才听到这枚烟花在空中传来的爆炸声。请问:
(1)为什么小明会在烟花亮后2秒钟才听到它的爆炸声?
(2)请你计算这枚烟花爆炸的地点离小明有多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3)若此爆炸声遇到一障碍物后过了3秒又返回到现场放烟花工作人员的耳朵里,则该障碍物离现场大约有多远?
31.小明从吉安永新县回南昌,为了赶上上午11:00的火车,小明哥哥开车从家里送他赶往吉安西站,他看到如图甲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时为上午10:10。
(1)标志牌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2)按如图乙所示的汽车速度表显示的速度,从标志牌处行驶到吉安西站需要多少时间?
(3)从家出发到交通标志牌处,汽车按速度表显示的速度刚好行驶了10min,则小明家离交通标志牌处多远?
(4)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按最快速度赶往吉安西站,小明能不能赶上这趟火车?(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且不超速)
32.小马的外婆在外地,端午节小马和爸爸坐火车一起去探望。进入隧道前细心的小马观察到路口的标志牌如图所示,他们所坐火车长为360m,火车通过隧道时速度为72km/h,小马坐在火车上测得自己通过隧道所用的时间为72s。假设火车一直匀速行驶,则:
(1)隧道前的标志牌含义?
(2)这条隧道有多长?
(3)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多少时间?
参考答案:
1.C
【详解】A.误差不同于测量中产生的错误,二者在产生原因,是否能避免等方面均不同,故A错误;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B错误;
C.根据误差减小的方法可知,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故C正确;
D.误差是客观存在的,测量中无法做到没有误差, 故D错误。
故选C。
2.B
【详解】A.一枚硬币厚度约为2mm,故A不符合题意;
B.教科书的宽度约为18cm,即1.8dm,故B符合题意;
C.乒乓球的直径约为4cm,故C不符合题意;
D.课桌的高度约为0.75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D
【详解】由图可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由图甲可知,小明去年的身高为167.0cm;由图乙可知,小明今年的身高为172.0cm,则这一年他长高了
h=172.0cm-167.0cm=5.0cm
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4.B
【详解】用被拉紧了的皮卷尺测量跳远成绩时,皮卷尺的分度值变大,因此其读数比真实值偏小,所以选项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5.C
【详解】A.由图可知,步数n=6250,通过的距离为
s=3.75km=3750m
步长为
故A不符合题意;
CD.小芳走6250步所用的时间
t=1h30mim=1.5h
则步行的平均速度为
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B.2.5km/h≈0.042km/min,即每分钟步行约0.042km,故B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B
【详解】①比赛时,观众看到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跑地快,说明了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员的路程越大,运动员跑得越快,观众是根据相同的时间内,比较路程大小得出结论,则①正确;②终点裁判看谁最先到达终点,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跑得快,裁判是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得出结论的,则②正确;③④在物理学中,一般根据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平均速度)进行比较,即根据相等时间内的路程大小来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用观众的方法判断运动快慢,则③错误,④正确,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7.D
【详解】根据可知
故选D。
8.CD
【详解】AC.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与小华的位子不断改变,所以他们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BD.在交接棒时,小明与小华的速度相同,以对方为参照物,两者静止,故B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CD。
9.AB
【详解】ACD.由图中可知,甲车的速度为
乙车的速度为
丙车的速度为v丙=4m/s,可知三车的速度关系为
v甲>v丙>v乙
三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4s后,甲车运动在最前面,故A正确,C、D错误;
B.因乙车速度小于丙车速度,且两车同时同地向西运动,故可知丙车在前,乙车在后,若以丙车为参照物,则乙车相对于丙车向东运动,故B正确。
故选AB。
10.AD
【详解】A.由图象可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在10min是两同学相遇,故A符合题意;
B.由图象可知,甲同学10min经过的路程为3km,相遇前甲的速度是
乙同学10min经过的路程为1km,相遇前乙的速度是
因为
v甲=3v乙
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象可知,相遇后乙
15min﹣10min=5min
经过的路程为1km,速度
因为
v乙′=2v乙
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象可知,整个过程,甲经过的总路程为4km,总时间为15min,甲的平均速度为
乙经过的总路程为2km,总时间为15min,乙的平均速度为
因为
v甲平=2v乙平
故D符合题意。
故选AD。
11.AD
【详解】由图可知,第一幅图汽车车头在停车场标牌处,第二幅图汽车车尾在停车场标牌处,所以汽车在向右运动,并且汽车行驶的路程为
运动时间为t=2s,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故AD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选AD。
12.AB
【详解】A.汽车的速度
v=36km/h=10m/s
在0.5s的反应时间内车子前进的距离
s反=vt=10m/s×0.5s=5m
故A正确;
BD.刹车后汽车的滑行距离
从信号灯转为红色起到汽车完全静止,车子共前进的距离
s总=s反+s滑=5m+5m=10m
故B正确,D错误;
C.由图象可知,从开始刹车后0.5s即1s时,汽车的速度为5m/s,故C错误。
故选AB。
13. 7×10-9 3.90
【详解】[1]单位换算为
所以
7nm=7×10 9m
[2]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铅笔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5.90cm对齐,铅笔的长度为
L=5.90cm 2.00cm=3.90cm
14. 2.72 2.82
【详解】[1]观察5个测量值数据发现,数据2.72cm与其余4次记录的数值偏差太大,此测量数据是错误的,应去掉。
[2]该物体的长度
15. 0.1 8.32
【详解】[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读数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题中测量数据可知,数据的单位是cm,小数点后有两位数,则测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0.1cm。
[2]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应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则物体的长度
16. 0.1s 5 37.5
【详解】[1]由图可知,在机械表的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即分度值为0.1s。
[2][3]在机械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在机械表的大表盘上,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即此时机械停表的示数是5min37.5s。
17. mm 10-5
【详解】[1]我们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一元硬币的厚度小于1厘米,大约为2mm。
[2]因
因此
18. 大 误差
【详解】[1]因为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钢尺由20℃的环境换到0℃的环境当中时会收缩,钢尺的分度值变小,所以测量值偏大。
[2]物理实验离不开对物理量的测量,由于仪器、实验条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测量不可能无限精确,物理量的测量值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测量误,就是测量过程所说的误差。因此由于钢尺遇冷收缩而造成测量的长度数值比实际长度大,属于误差。
19. 运动 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
【详解】[1]由题意可知,航天员是坐着飞船拍空间站,以空间站为参照物,航天员桂海潮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他是运动的。
[2]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妈妈说的“别动”是让小明不要离开座位,因此所选的参照物是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
20. > 西
【详解】[1][2]由图像可知,甲、乙两车运动的s-t图像都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这表示两辆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所以;由于,两车都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向西运动的。
21. 东 西
【详解】[1]甲、丙两车运动方向相同,甲车速度大于丙车速度,随着时间增加,甲车与丙车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以以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向东运动的。
[2]乙、丙两车运动方向相同,乙车速度小于丙车速度,随着时间增加,乙车与丙车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大,所以以丙车为参照物,乙车是向西运动的。
22. 运动 m/s
【详解】[1]骑行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参赛选手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参赛选手是运动的。
[2]由生活常识可知,自行车的速度大约为
23. 126 是
【详解】[1][2]根据题意可知,汽车行驶的时间为
该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因为该路段限速100km/h,小汽车的速度大于限速,所以该汽车驾驶员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罚。
24. 路程 等于
【详解】[1]图示中,图象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则由图甲可知,在t0时刻该图象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所表示的是速度与时间的乘积,即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路程。
[2]由图乙可知,在t0时刻,、b两物体速度相等,即va=vb。
【点睛】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从图中得出有用信息。
25. 较小 时间 0.15 加速 大于 大
【详解】(1)[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所以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为
[2][3]斜面坡度越大时,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的越快,通过某点时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误差,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
(2)[4][5]由题意可知
则
则
小车通过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小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由可知,小车在斜面上做加速运动。
[6]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经过路程AC中点(即B点)处的速度为,因小车通过AB段所用时间为3s,通过AC段所用时间为5s,所以,小车在通过路程AC所用时间中点(即AB之间的点)时的速度为,由小车在斜面上做加速运动可知,大于。
(3)[7]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所计时间偏小, 由可知,会使所测小车通过前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偏大。
26. 刻度尺 秒表 慢 0.1 匀速直线
【详解】(1)[1]实验中通过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与时间之比,间接测量速度,所以依据的物理原理是。
[2][3]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需要用刻度尺测量出气泡运动的距离,用停表测量出运动时间,所以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
(2)[4]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点,然后连接各点即为气泡运动的图像,如下图所示:
(3)[5]由于气泡在管内停留时间越长,越方便测量时间,则能更准确测量气泡运动时间,故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
(4)[6]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气泡在4s内运动40cm,所以速度的大小
[7]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气泡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相同,所以气泡的运动可以看成是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
27. 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 0.5 变速 不正确 见详解 小
【详解】(1)[1]实验原理是。
(2)[2]斜面的倾角越小(坡度越小),小车运动时间越长,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所以,实验时,为了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应减小斜面的坡度。
(3)[3][4]由图可知
s1=90cm=0.9m
s2=0.4m
t3=1s
则
s3=0.9m﹣0.4m=0.5m
所以小车在s3上的平均速度
小车做加速运动,小车在s1上的平均速度大于s2上的平均速度;小车全程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4)[5][6]小冬让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因此小冬的做法不正确。
(5)[7]如果让小车过了C点后才停止计时,所计时间偏大,用公式知,速度偏小。
28. 100km/h 1.2h 120km
【详解】(1)[1]从图中可知,圆圈内的100是限速,汽车此时的最快时速不能超过。
(2)[2]从标志牌到太原需要的时间为
(3)[3]图所示的速度是,所以汽车行驶的路程为
29.(1)20m/s;(2)70s
【详解】解:(1)已知火车长300m,隧道长为1.5km=1500m,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所走的路程为火车长和隧道长之和,即
用的时间为1.5min=90s,根据速度公式,可知,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平均速度为
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平均速度为20m/s。
(2)若以同样速度20m/s,通过长为1100m的大桥,所走的路程为火车长和大桥长之和,即
根据可知,需要的时间为
需要的时间为70s。
答:(1)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平均速度为20m/s;
(2)若以同样速度通过长为1100m的大桥,需要的时间为70s。
30.(1)见解析;(2)680m;(3)510m
【详解】解:(1)因为炫彩光和烟花爆炸声是同时发生的,但在空气中光速远大于声速,距离一定时,速度越慢,所需时间越长,所以燃放烟花时先看到烟花再听到烟花爆炸声。
(2)烟花距离小明路程为
(3)该障碍物离现场
答:(1)见解析
(2)烟花发生在离小明680m处;
(3)障碍物离现场大约有510m。
31.(1)见解析;(2)40min;(3)10km;(4)能赶上这趟火车
【详解】解:(1)甲图中“80”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80km/h;“40km”表示从标志牌到吉安西站的还有40km的路程。
(2)由图乙可知,汽车的速度v=60km/h,则从标志牌处行驶到吉安西站需要的时间为
(3)小明家离交通标志牌处距离为
(4)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处按最快速度行驶赶往吉安西站需要的时间为
又因为起始时刻为10︰10,则到达吉安西站的终点时刻为
10︰10+30min=10︰40
所以能赶上火车。
答:(1)“80”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80km/h;“40km”表示从标志牌到吉安西站的还有40km的路程;
(2)从标志牌处行驶到吉安西站需要40min;
(3)小明家离交通标志牌处10km;
(4)按最快速度赶到吉安西站是10︰40,能赶上这趟火车。
32.(1)标志代表隧道限速80km/h;(2)1440m;(3)90s
【详解】解:(1)“80”标志代表隧道的最高限速为80km/h。
(2)火车的速度
由可得,小马通过的路程(即为隧道长)
(3)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路程
由可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的时间
答:(1)见解析;
(2)这条隧道长1440m;
(3)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9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