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质量监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质量监测(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2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2-01 11:4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江省舟山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质量监测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卷Ⅰ(选择题)和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全卷共10页,有4大题,34小题,满分为160分。
3.g=10N/kg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是植物具有感应性的两种表现形式。下列现象中属于感性运动的是(  )
A.小麦向光生长 B.茎会背地生长
C. 捕蝇草捕猎物 D.根向水生长
2.糖尿病人口服降糖药后血糖会明显降低,可能是降糖药会促进人体分泌(  )
A.肾上腺素 B.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 D.肠液和胰液
3.自然界中,从生物个体到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下列关于人体平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正常人进食后体内的胰岛素含量会增加,是为了维持人体血糖含量的平衡
B.剧烈运动后会汗流浃背,此时大量流汗主要为了维持人体的水分平衡
C.人处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时间过长,吸入的二氧化碳过多,会破坏血液的酸碱平衡
D.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会不由自主地出现“寒颤(或战栗)”,以维持人体产热和散热的平衡
4.你正在参加2023年九年级科学适应性考试,当你听到开考铃声后,便提笔答题,在此反射活动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该反射活动中,听觉在耳朵形成 B.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完成提笔答题这个动作要依赖多个系统的配合 D.在此反射中脊髓发挥了传导的功能
5.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能够通过理解和学习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理解和学习人类语言时,ChatGPT相当于反射弧中的(  )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效应器
6.某同学在校园生物角修剪月季时,不小心被刺扎到手,迅速缩手。对这一反射活动(如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参与该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 B.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⑤④③②①
C.该反射属于条件反射,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D.如果患者的②损伤,则该患者不能反射,但有感觉
7.孙阿姨收养了一只流浪狗,为了居家的清洁卫生,于是训练这只狗入厕大小便。狗入厕的这种行为属于(  )
A.社会行为 B.后天学习行为 C.先天性行为 D.防御行为
8.帝企鹅的孵蛋任务由雄企鹅完成,雄企鹅将蛋放在两只脚上,用腹部的皮毛包裹住蛋,不吃不喝地站着,等着企鹅蛋孵化出小企鹅。对帝企鹅这种行为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②是后天学习行为③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9.去年底,许多人都成了“小羊人”。在感染期间,有些“小羊人”的体温忽高忽低,在此过程中,人体会有一个调节过程:体温过低→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效应器→调节活动X。下列关于活动X的说明,合理的是(  )
A.皮肤血管舒张 B.汗液分泌增加 C.浑身肌肉颤抖 D.皮肤发热发红
10.在气温35℃的环境中,下列情况更容易使人中暑的是(  )
A.无风干燥的沙漠 B.充满水蒸气的车间 C.有风湿润的麦田 D.高层建筑物的顶部
11.两人在空腹状态下,同时一次性口服葡萄糖100克,然后每隔1小时测定一次血糖含量,将结果绘成下图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曲线a代表糖尿病患者
B.曲线a在1—2小时下降主要是血糖合成糖元所致
C.曲线b代表正常人
D.曲线b在2小时后下降主要是血糖加速分解所致
12.在刚结束的我校五十四届运动会上,小陈在1500米长跑比赛后,大汗淋漓,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小陈跑步这一-生理活动是在神经、激素调节下共同完成的
B.小陈跑步过程中,产热主要来自骨骼肌,皮肤血管舒张以增加体表散热
C.在闷热的天气里剧烈运动后容易中暑,原因是无法通过汗液蒸发散热
D.小陈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大脑皮层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
13.下列现象中是反射活动的有(  )
①触动含羞草,它的叶子闭合 ②手碰到高温物体迅速缩回
③看到红灯,司机刹车 ④针刺皮肤,有疼痛的感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14.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如图所示,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可通过E使皮肤血管扩张,增加散热
B.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E和F散热
C.人体体温只依靠神经调节来完成
D.人生病体温处于上升阶段时,其产热小于散热
15.如图所示为某人饭后4小时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C点血糖含量高说明此人患有糖尿病
B.正常人体中,血糖含量只受到胰岛素调节而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C.CD段血糖含量下降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减少
D.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基本上维持在90毫克/100毫升左右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题有9小题,20空格,每空格2分,共40分)
16.汽车里有很多安全装置。
(1)大部分汽车都会在说明书上标注“12周岁以下或身高一米四以下的儿童不宜坐在前排”。12周岁以上的中学生刚进入人生长周期中的 期;汽车上的安全带是按成人标准来设计的,身高一米四以下孩子的脖子在发生事故时很容易被安全带勒住,影响正常的呼吸运动和 循环。
(2)汽车上的安全气囊在发生严重碰撞时会自动打开,从而减轻乘员由于碰撞受到的伤害,过程如图所示。从功能上看,图中相当于反射弧中神经中枢的部分是 (选填序号)

17.有下列现象:①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②草履虫摄食;③听到梅子流口水;④膝跳反应;⑤吃到酸梅流口水;⑥小明计划着假期去旅行。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属于后天学习行为的是 。
18.如图甲所示,把一盆幼苗放在硬纸盒里,盒壁上穿一个直径为1厘米的小孔,并将纸盒的孔对着光。几天后观察幼苗的生长方向应是如图乙中的 (填序号),影响幼苗生长方向的激素是 。
19.2021年5月22日13:00左右,正举行的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在高海拔段受突变极端天气影响,局地出现冰雹、冻雨、大风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部分参赛人员出现失温现象(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症状)。
(1)该极端天气是典型的夏季午后强对流天气导致。这类天气往往发生在大气的 层;
(2)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是由于机体产热低于散热而造成。产生失温的过程中,运动员的散热主要是通过 散发出去的。
20.本学期很多学校的运动会已结束,在运动中往往会涉及许多科学知识。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某运动员在一次训练中出现胃痉挛(胃强烈收缩),说明人体的胃中具有 组织。
(2)百米赛跑前,参赛者感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肌肉紧绷,这主要是在 系统和 系统的共同调节下,使得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加速运转所致。
(3)在一次参加赛跑时不慎摔倒,擦破了皮肤,流了些血,并感到有些疼痛。当皮肤流血的时候,说明已经伤到了皮肤的哪一层 。
21.器官的移植会受到法律、伦理等多方因素的制约。通过长期论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器官移植条例》于2022年9月1日正式施行。
(1)要获得可移植的器官,首先涉及到对人体死亡的定义。我国法律规定的脑死亡标准之一是瞳孔反射消失。所谓瞳孔反射是指用手电筒照射病人瞳孔,观察是否缩小,如果脑干丧失功能,瞳孔不会缩小。“瞳孔反射”属于 (选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
(2)由于人体的 系统能分辨“自我”和“非我”,器官移植前首先要进行配型试验,移植后需要长期服用抗排异药物。
22.如图是缩手反射过程的神经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缩手反射活动的途径是:e→d→c→b→a,其中“a”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 ;
(2)在该反射中,手会立即收回,然后才感觉到痛,说明,除了反射外,脊髓还有 的功能。
23.(1)人在醉酒时,走路会东倒西歪,主要原因是酒精麻醉了 ,影响了人的平衡功能。
(2)抽血扎针时,尽管有疼痛感,但小科不会缩手,是因为 (填“大脑”或“脊髓”)对缩手反射中枢的控制。
24.小小的神经元很神奇,它们相互联系,构成人体信息传递和处理的系统。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②是神经元结构的 (填结构名称)
(2)神经元传导神经冲动是沿一定方向传导的,传导方向是 。(用箭头和编号表示)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12空格,每空格32分,共36分)
25.小科购得色黄质硬的新鲜杮子,想带回家待其熟透再吃。考虑到柿子数量与食用速度问题,需让柿子在不同时段成熟。小科从网上查找资料发现:苹果产生的乙烯对杮子有催熟作用。苹果产生的乙烯是否对柿子有催熟作用?于是,他将柿子均分成甲、乙两组,然后在乙组放入2个熟苹果,甲组不放苹果,分别装入两个相同保鲜袋中。
时间 甲组 乙组
7个黄色硬柿子 7个黄色硬柿子+2个熟苹果
第1天 几乎没有变化 1个柿子变红,2个变橙色
第2天 1柿子变橙色 3个柿子变红,2个柿子变橙色
第3天 1个柿子变红,2个变橙色 7个柿子都变红,其中3个柿子变软能食用
第4天 2个柿子变红,3个柿子变橙色 5个柿子能食用
第5天 3个柿子变红,4个柿子变橙色 7个柿子都能食用
记录实验结果如下表:
(1)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是 ,探究的变量是 ;
(2)分析表中实验结果,得到的结论是 。
26.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环境温度等情况而改变。那体温会随运动强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吗?晓东在家里利用体温计、跑步机等器材进行了下述实验:
(1)晓东在跑步机上快走10分钟后,用体温计测量腋下温度为;
(2)休息30分钟后,晓东在跑步机上快跑10分钟,再用体温计测量腋下温度为;根据以上两个实验,晓东得出:人的体温变化受运动强度的影响,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而增加。
①晓东把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论带到学校里和老师及同学分享,大家发现晓东的实验有一个明显的不足,请帮晓东改进: 。
②进行剧烈运动后,晓东脸变得通红,这个原因是由于运动时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 ,脸部皮肤中的血管处于图中 (填字母)状态,导致皮肤中血流量的改变,从而出现满脸通红的情况,可帮助人体散热。(如图中B为正常状态)
27.人类的许多科学发现需要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探索。研究植物向光性时,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历时半个世纪。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探究历程。

詹森和拜尔的实验初步证明这种“影响”是某种物质。1926年,温特在他们的基础上做了如下的实验。

(1)温特设计乙组实验的目的是 。
(2)温特实验证明胚芽鞘的顶端确实会产生某种物质,能够促进胚芽鞘的生长,他将其命名为生长素。根据温特的结论和拜尔的实验,请推测甲乙两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填选项)
A.②① B.④① C.②③
(3)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给我们很多启示。下列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有 。(可多选)
①科学发现要善于观察和思考。
②科学理论建立是一个不断继承、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③植物的向光性和生长素有关的结论凝聚了多位科学家的智慧,关于向光性的原因不会再有争议。
28.为研究不同植物激素对植物插条成活率的影响,科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①挑选若干条生长健壮、带芽的沙枣枝条,截成若干小段作为插条,每一段插条都带一个芽。
②将每一段插条的上端用石蜡封住剪口,下端剪成斜面,随机分成若干组,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其余组分别用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细胞分裂素、赤霉素溶液浸泡插条下端。
③浸泡9小时后,将各组插条插到同一实验田中。一周后,观察并统计每组发芽的插条数量,并计算其成活率,结果记录如表:
植物激素 对照 赤霉素 细胞分裂素 吲哚乙酸 吲哚丁酸
浓度(rag/L) 0 0.05 0.1 0.05 0.1 0.05 0.1 0.05 0.1
处理插条数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成活株数 22 0 0 47 31 43 39 55 46
成活率 22 0 0 47 31 43 39 55 46
(1)第1组为对照组,其用来浸泡插条下端的浸泡液应为 。
(2)实验中,判断沙枣插条成活的依据是 。
(3)根据实验数据,为提高沙枣插条的成活率,小明选择用浓度为0.05 毫克/升的吲哚乙酸溶液来处理插条,其理由是 。
四、解答题(本题有6小题,第29题6分,第30-33题各7分,第34小题10分,共44分)
29.如图表示甲、乙二人进食前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
(1)两人中血糖不正常的是 。
(2)某同学分析乙曲线,认为CD段人体内胰岛素分泌量是持续增加的。你认为这个观点 (选填“正确”或“错误”)。
(3)请说出甲曲线中MN段血糖含量下降非常缓慢的原因: 。
30.历史上糖尿病曾属不治之症,科学家对糖尿病成因展开了长期的探索。
材料1:哺乳动物的胰腺主要由胰腺细胞和胰岛细胞组成。20世纪初,有假说认为胰腺能分泌某种抗糖尿病的物质。为验证此假说,很多研究者给切除胰腺后患糖尿病的狗注射胰腺提取液,结果发现狗的尿糖没有明显降低。
材料2:针对材料1的实验结果,有人解释可能是胰腺提取液中胰腺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分解了胰岛所分泌的抗糖尿病物质。1920年,班廷了解到,结扎胰腺导管能引起胰腺萎缩但胰岛却保持完好。于是,班廷设想用结扎胰腺导管的手段改进前人制取胰腺提取液的方法。他将健康狗的胰腺导管结扎,等胰腺完全萎缩后,切除整个胰腺制成胰腺提取液。将其注射到切除胰腺后患糖尿病的狗体内,发现狗的血糖和尿糖都明显降低。通过多次实验,他证实了胰腺中的胰岛细胞确实能分泌抗糖尿病的物质,即胰岛素。
(1)材料1中哪项证据不支持当时的假说? 。
(2)根据材料2预测,结扎胰腺导管、胰腺完全萎缩的狗能否分泌大量的胰液? 。
(3)材料2中班廷实验与材料1中前人所做的实验都是将健康狗先 处理,成为糖尿病狗后,再注射胰腺提取液进行前后对照而得出结论的。他的创新之处是改进了胰腺提取液的制取方法,从而保证了胰腺提取液中的 不被胰液所分解。
31.“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是公安部在全国开展的一项安全守护行动。请回答问题。
(1)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2)骑电瓶车者一见红灯亮就捏刹车,请分析在神经冲动传递的途径是;
A.眼→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眼 B.眼→传入神经→大脑→传出神经→肌肉
C.肌肉→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眼 D.眼→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大脑→传出神经→肌肉
(3)由于骑行不稳,如图⑤受到碰撞引起膝跳反射,膝跳反射属于 (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 ;
(4)为响应绿色低碳出行方式,某人改骑自行车出行,他骑得大汗淋漓,骑行时他产热的主要器官为 。
32.如下图甲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甲中T→E→N→F→A途径表示体温的神经调节过程,因此内脏和骨骼肌属于反射弧中的 。
(2)某病人体温在24 h内都处于39.5℃,若A、C分别表示产生和散失的热量,则这24h内A C(填“>”、“<”或“=”)。
(3)如当外界的温度发生变化时,人体皮肤的血管口径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以更好地适应外界的环境。上图乙为正常温度的环境中皮肤血管的示意图,当外界高温时,人体皮肤血管的口径应更类似于上图丙中的
(填字母编号)。
(4)体温主要是由上述神经调节方式进行的,但也离不开 调节。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人体血液中的某些物质含量会升高,从而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加速体温上升。
33.今年来我国青少年的肥胖率快速增加。
(1)跳绳是减肥的有效方法,王小胖准备每天跳绳1000个来达到减肥的目的,仅从能量消耗的角度来考虑,跳绳时要尽量跳的 (填“高”或“低”)一些。
(2)跳绳时仍能保持身体平衡,其控制中枢位于由图甲中 (填序号)。
(3)跳绳时产热量增加,人体可以通过汗液蒸发等加快散热,此时人体皮肤血管状态如图乙中的 (填字母)。
(4)部分人的肥胖原因是控制不住自己的食欲。某研究机构实验发现,通过抑制老鼠中脑里的GABA能神经元,已经吃饱老鼠也会迅速寻找并继续吃食物;通过刺激老鼠中脑里的GABA能神经元,饿了24小时的老鼠也会迅速放弃嘴里的食物。根据上述实验,可以推导出 。(可多选)
A.连续抑制GABA能神经元5天,老鼠的进食总量会显著增加。
B.连续刺激GABA能神经元5天,老鼠的体重会有一定程度的减轻
C.所有动物也都有GABA能神经元
D.通过刺激GABA能神经元减肥没有副作用。
E.人类可以很快研究出通过刺激GABA能神经元达到减肥目的的减肥药。
34.科学家分析了北极熊的毛,发现它并非白色,而是一根根中空而透明小光导管,它不仅能防水隔热,而且只有紫外线才能通过,是北极熊收集热量的天然工具,对生活在寒冷极地的北极熊的体温调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北极熊空心的毛具有防水隔热及吸收紫外线的特点,有利于北极熊 ;
A.增加产热 B.减少散热 C.吸收热量 D.增加散热
(2)维持北极熊身体的产热和散热平衡的体温调节中枢跟人体一样位于 。
(3)由于全球变暖冰层变薄开裂,北极熊为了获取食物,常从一块浮冰跳到另一块浮冰。如果一只北极熊跳上一块浮冰后,浮冰仍然处于漂浮状态,则浮冰受到的浮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图,一只体重为7210牛的北极熊,要在露出海面部分体积不小于多少立方米的浮冰上活动,才能确保北极熊整个身体露出水面 。(写出计算过程,海水=1.03×103kg/m3)
第1页 共4页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1-10题每小题3分,11-15题每小题4分,共5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C B A C A B D C B B D C B D
二、填空题(本题有9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16.青春 血液 ③
17. ④⑤/⑤④ ⑥
18.① 生长素
19. 对流 皮肤
20.肌肉 内分泌 神经 真皮
21.非条件 免疫
22.效应器 传导
23.小脑 大脑
24.树突 ②→①→③→④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12空格,每空格32分,共36分)
25.甲组 熟苹果 在一定条件下,苹果产生的乙烯对杮子有催熟作用
26.未测量安静状态时的体温 骨骼肌 C
27.设置对照,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B ①②
28.清水 插条发芽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相同浓度的四种植物激素,吲哚丁酸对插条生根促进作用最强;且同一激素,0.05 毫克/升的促进效果优于0.1毫克/升
四、解答题(本题有6小题,第29题6分,第30-33题各7分,第34小题10分,共44分)
29.甲 错误 胰岛素分泌不足
30.研究者给切除胰腺后患糖尿病的狗注射胰腺提取液,结果发现狗的尿糖没有明显降低 不能 切除胰腺 胰岛素
31.神经元 B 非条件反射 骨骼肌
32.效应器 = D 激素/体液
33.低 ② C ABE
34.BC 下丘脑/脑干/脑干中的下丘脑 变大 北极熊要在露出水面部分体积不小于0.7m3的浮冰上活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