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 语文 九年级上 第四单元 第15课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导学案+课件(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 语文 九年级上 第四单元 第15课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导学案+课件(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22 10:58:21

文档简介

15*短文两篇
精彩开篇词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了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了翅膀。”可见,书籍对于我们来说,何其重要!那么,我们该怎样有效的读书?读书有那些好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去翻阅培根的随笔华章,研读马南邨的生活杂记,定会受益匪浅。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2.体会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4.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尚。有人认为,读图是造成全民族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回归读书,尤其是中学生更要多读书,读好书。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几百年以前先哲的高论。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怡(yí)情 统筹(chòu) 藻(zǎo)饰 狡黠(xiá)
诘(jié)难 要诀(jué) 蒸馏(liú) 劝诫(jiè)
滞(zhì)碍 吹毛求疵(cī) 咀嚼(jué) 味同嚼(jiáo)蜡
2.解释下列的词语。
狡黠:狡诈。
诘难:诘问,为难。
伦理:指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
傅彩:(给言辞)增添光彩。
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矫:做作,不真实。
学究:迂腐的读书人。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滞碍:不通畅。
吹毛求疵: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要诀:重要的诀窍。
务:致力。 3.作者简介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此后居家著书。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开创了英国随笔这一特有体裁。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
朗读指导: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总结)
【交流点拨】讲了读书的目的(开头部分);读书的方法(中间部分);读书的作用(结尾部分)。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①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②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2.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用的是哪种议论方法?
【交流点拨】对比论证:正反说理,全面有力。
3.作者介绍哪些读书的方法?并谈一谈你的看法。
【交流点拨】①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局限于文字推求。
②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法。
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4.读书会有哪些功效呢?试举例说明。
【交流点拨】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二)深层探究
1.文本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老师适时入组点拨。)
本文用了哪些主要的论证方法?这些方法的使用有何作用?结合内容进行归纳。
【交流点拨】①比喻论证:“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②排比说理:“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样使文章很有气势,很能打动读者,很有说服力。
③对比论证:开头正面说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结尾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面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这样就全面有力,使人信服。
2.语言品析
(学生在畅读文本的基础上,体会语言的特色。)
说一说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
【交流点拨】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言精辟。黑格尔说过:“他(培根)的著作虽然充满着最美妙、最聪明的言论,但是要理解其中的智慧,通常只需付出很少的理性努力,因此他的话常常被人拿着当作格言。”英国文学家雪莱也说:“他的文字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述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
四.板书设计
谈读书
第一层:读书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比喻论证)
第二层:读书的方法:仔细推敲细思;不同的书,不同的读;“3结合”(举例论证)
第三层:读书的作用:塑造性格和弥补精神缺陷(对比论证)
五.拓展延伸
1.读书名言警句积累:
【交流】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余秋雨
腹有诗书气自华 。 ——苏轼
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于谦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列夫·托尔斯泰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 ——卡莱尔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这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高尔基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凯勒
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之高尚。
——皮果夫
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那样,可能会把你戕害。 ——菲尔丁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马克思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2.名人论读书:
【交流】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苏轼: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读书的过程你有哪些感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作者简介
马南邨(1912—1966):邓拓的笔名,福建闽侯人。1929年,17岁的邓拓考入上海光华大学,18岁时就有“何妨白眼看俗伧,幽怀默默寄书城”的志向。25万字的《中国救荒史》,已经展露出一个青年历史学家的才华。1930年参加“左联”,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等职,全国解放后先后担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及《前线》杂志总编辑和北京市文教书记等职。1962年3月,以“马南邨”的笔名在《北京晚报》开辟《燕山夜话》杂文专栏,一直写到同年9月2日。邓拓的杂文寓教于乐,针砭时弊,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十年动乱初期,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2.文体链接
杂文是散文的一种。它题材多样,形式灵活,多为有见地的片段感想或偶然一得。
杂文要求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能针对某一事物或某一个人的某一观点,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议论和意见;还要求有说理的形象性,即能够从一个人、一件事、一个故事、一种现象出发,通过对照、联想、比喻、类比等方法,做到以小见大,揭示主题;同时要求语言的丰富多彩。杂文的作用是揭露、批判弊病,帮助、团结、教育人民,讽刺、打击敌人。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
1.文章作者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首先摆出一般人不太正确的观点,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二部分:解释“不求甚解”的确切含义。
第三部分:“活读书”的必要性和怎么样“活读书”。
2.一般人认为“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持什么态度?
【交流点拨】一般人认为“不求甚解”对任何事情都是不好的。对“不求甚解”持否定态度。
3.作者又是怎么理解“不求甚解”的?根据是什么?作者对“不求甚解”持什么态度?
【交流点拨】作者认为一般人的观点不尽然,对“不求甚解”持肯定态度。他认为不求甚解有两层意义:一是指要虚心,不要以为书一读就懂;另一层含义是读书“不要固执一点,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确立这两层含义的依据是陶渊明《五柳先生》中“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两句话的全面理解,理清其相互联系。
4.作者摆出列宁批评普列汉罗夫读马克思著作作了很多曲解、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两个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
【交流点拨】作者摆出列宁批评普列汉罗夫读马克思著作作了很多曲解、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两个例子是为了证明读书要活读。
5.“不求甚解”与“马马虎虎”的区别是什么?
【交流点拨】“不求甚解”与“马马虎虎”的区别是不求甚解要了解文章的意思,而马马虎虎却对文章的意思不理解。
(二)深层探究
1.文本探究
(先让学生了解驳论的特点,再在此基础上分析文章的论证层次。)
驳论是跟立论紧密联系的,因为反驳对方的错误观点,往往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以便驳倒错误的论点。要抓住批驳“突破口”,是直接驳论点,还是通过论据、论证来间接驳论点。
(1)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交流点拨】批驳:“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作者的观点: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理由。
(2)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我们该如何全面理解?
【交流点拨】“不求甚解”不是读书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读书重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
(3)作者最后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交流点拨】书要反复读。
2.语言品析(学生积极展开思考,分组讨论问题。)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为什么说“不尽然”?体现了本文语言的什么特点?请你举一例证明“不求甚解不好”不尽然对。
【交流点拨】表明文章语言具有准确性的特点。科学中有许多事情需要人们有有求甚解的精神,如“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就是这个意思。但是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又需要人们“不求甚解”。比如,我们应该学会原谅别人的过错,要学会包容,所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就是这个意思。本文中所说的,我们读书,应该采取的就是“不求甚解”的方法。
四、板书设计
不 求 甚 解
马南邨
树立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具体分析:分析陶渊明读书态度,指明“不求甚解”的含义
表明态度: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强调书必须反复读
五.拓展延伸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②“班门弄斧”辩;③“滥竽充数”辩。
【交流】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入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入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意。“滥竽充数”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入手,翻出“滥竽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
课件22张PPT。 15 短文两篇 《谈读书》培根
《不求甚解》马南邨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2.体会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4.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怡( )情 统筹( ) 藻( )饰
狡黠( ) 诘( )难 要诀( )
蒸馏( ) 劝诫( ) 滞( )碍
吹毛求疵( ) 咀嚼( ) 味同嚼( )蜡yíchóuzǎoxiájiéjuéliújièzhìcījuéjiáo第一课时
2.解释下列词语。
狡黠:狡诈。
诘难:诘问,为难。
伦理:指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
傅彩:(给言辞)增添光彩。
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矫:做作,不真实。
学究:迂腐的读书人。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 文字的推求。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滞碍:不通畅。
吹毛求疵: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要诀:重要的诀窍。
务:致力。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此后居家著书。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开创了英国随笔这一特有体裁。
3.作者简介: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总结) 讲了读书的目的(开头部分);读书的方法(中间部分);读书
的作用(结尾部分)。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①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②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
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
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整体感知2、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用的是哪种议论方法?对比论证:正反说理,全面有力。3.作者介绍哪些读书的方法?并谈一谈你的看法。①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局限于文字推求。
②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法。
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4.读书会有哪些功效呢?试举例说明。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深层探究 ①比喻论证:“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②排比说 理:“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样使文章很有气势,很能打动读者,很有说服力。
③对比论证:开头正面说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结尾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面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这样就全面有力,使人信服。 本文用了哪些主要的论证方法?这些方法的使用有何作用?结合内容进行归纳。
语言品析 说一说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
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言精辟。黑格尔说过:“他(培根)的著作虽然充满着最美妙、最聪明的言论,但是要理解其中的智慧,通常只需付出很少的理性努力,因此他的话常常被人拿着当作格言。”英国文学家雪莱也说:“他的文字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述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板书设计 谈读书
第一层:读书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比喻论证)
第二层:读书的方法:仔细推敲细思;不同的书,不 同的读; “3结合”(举例论证)
第三层:读书的作用:塑造性格和弥补精神缺陷(对比论证)拓展延伸1.读书名言警句积累: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余秋雨
腹有诗书气自华 。 ——苏轼
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于谦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列夫·托尔斯泰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 ——卡莱尔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这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高尔基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凯勒
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之高尚。 ——皮果夫
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那样,可能会把你戕害。 ——菲尔丁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马克思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2.名人论读书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苏轼: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第二课时1.作者简介:
马南邨(1912—1966):邓拓的笔名,福建闽侯人。1929年,17岁的邓拓考入上海光华大学,18岁时就有“何妨白眼看俗伧,幽怀默默寄书城”的志向。25万字的《中国救荒史》,已经展露出一个青年历史学家的才华。1930年参加“左联”,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等职,全国解放后先后担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及《前线》杂志总编辑和北京市文教书记等职。1962年3月,以“马南邨”的笔名在《北京晚报》开辟《燕山夜话》杂文专栏,一直写到同年9月2日。邓拓的杂文寓教于乐,针砭时弊,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十年动乱初期,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2.文体链接 杂文是散文的一种。它题材多样,形式灵活,多为有见地的片段感想或偶然一得。
杂文要求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能针对某一事物或某一个人的某一观点,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议论和意见;还要求有说理的形象性,即能够从一个人、一件事、一个故事、一种现象出发,通过对照、联想、比喻、类比等方法,做到以小见大,揭示主题;同时要求语言的丰富多彩。杂文的作用是揭露、批判弊病,帮助、团结、教育人民,讽刺、打击敌人。
(一)整体感知1.文章作者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
第一部分:首先摆出一般人不太正确的观点,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二部分:解释“不求甚解”的确切含义。
第三部分:“活读书”的必要性和怎么样“活读书”。
2.一般人认为“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持什么态度?
一般人认为“不求甚解”对任何事情都是不好的。对“不求甚解”持否定态度。
3.作者又是怎么理解“不求甚解”的?根据是什么?作者对“不求甚解”持什么态度?
作者认为一般人的观点不尽然,对“不求甚解”持肯定态度。他认为不求甚解有两层意义:一是指要虚心,不要以为书一读就懂;另一层含义是读书“不要固执一点,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确立这两层含义的依据是陶渊明《五柳先生》中“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两句话的全面理解,理清其相互联系。
4.作者摆出列宁批评普列汉罗夫读马克思著作作了很多曲解、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两个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
作者摆出列宁批评普列汉罗夫读马克思著作作了很多曲解、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两个例子是为了证明读书要活读。
5.“不求甚解”与“马马虎虎”的区别是什么?
“不求甚解”与“马马虎虎”的区别是不求甚解要了解文章的意思,而马马虎虎却对文章的意思不理解。
(二)深层探究1.文本探究
驳论是跟立论紧密联系的,因为反驳对方的错误观点,往往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以便驳倒错误的论点。要抓住批驳“突破口”,是直接驳论点,还是通过论据、论证来间接驳论点。
(1)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批驳:“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作者的观点: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理由。
(2)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我们该如何全面理解?
“不求甚解”不是读书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读书重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
(3)作者最后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书要反复读。
2.语言品析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为什么说“不尽然”?体现了本文语言的什么特点?请你举一例证明“不求甚解不好”不尽然对。
表明文章语言具有准确性的特点。科学中有许多事情需要人们有有求甚解的精神,如“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就是这个意思。但是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又需要人们“不求甚解”。比如,我们应该学会原谅别人的过错,要学会包容,所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就是这个意思。本文中所说的,我们读书,应该采取的就是“不求甚解”的方法。
板书设计不 求 甚 解
马南邨
树立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
具体分析:分析陶渊明读书态度,指明“不求甚解”的含义
表明态度: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强调书必须反复读
拓展延伸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②“班门弄斧”辩;③“滥竽充数”辩。
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入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入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意。“滥竽充数”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入手,翻出“滥竽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