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东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东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1-30 21:37:47

文档简介

东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
一、单选题
1.下图中曲线,分别对应表示表层海水盐度、温度、密度的是( )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①②③ D.③②①
2022年是个天文观测好年头。2022年3月28日清晨的东方地平线上,伴随着残月升起,扎堆出现金星、火星、土星罕见的“三星堆”天象。2022年5月6日晚上宝瓶座流星雨迎来极大夜等美妙天文现象。完成下面小题。
2.材料中涉及的天体,与地球类型相同的是( )
A.月球、金星 B.月球、土星 C.金星、火星 D.火星、流星
3.若天气晴好,下列地点中,肉眼观察流星雨最佳的是( )
A.红河河谷B.玉龙雪山山顶C.昆明湿地公园D.西双版纳山林间
2022年10月9日,意大利斯特龙博利火山喷发,现场喷出滚滚浓烟,大量熔岩流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本次火山喷发影响到的地球圈层顺序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5.图中包含的各圈层( )
A.有明确的界面 B.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C.独立发展变化 D.物质运动的能量均来自太阳辐射
下图为地质年代简图,图中数字表示距今年代(单位:亿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②表示( )
A.冥古宙 B.元古宙 C.太古宙 D.显生宙
7.图中数字序号时期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或现象正确的是( )
A.②硬体生物的大量出现B.③恐龙灭绝
C.④无脊椎动物大量出现在地球表层D.⑤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8.形成联合古陆和煤矿的地质年代里最繁盛的植物是( )
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由于不同河段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等地理要素的差异,会在不同河段出现不同的地貌景观。下图示意某河流不同河段出现的甲、乙两地貌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关于甲、乙两地貌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貌为“v”形河谷 B.甲地貌一般位于河流下游
C.乙地貌为河流冲积扇 D.乙地貌一般位于河流上游
10.与甲地貌相比,乙地貌在形成过程中( )
①流水的下蚀作用更强②流水的堆积作用较弱③河床会逐渐展宽④流水的搬运作用更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b层与a层相比,b层( )
A.对流运动旺盛 B.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C.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D.能大量吸收紫外线
12.同一季节,下列城市上空对流层厚度从大到小的排序,依次是( )
①海口②西安③北京④上海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②④①③
13.许多足球、长跑运动员的训练基地设在高原地区,主要是因为高原地区( )
A.气温适宜 B.适当缺氧 C.气压较高 D.湿度适中
2012年,我国提出“海绵城市”的概念,希望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以此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下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海绵城市”对城市区域水循环的影响有( )
A.减少雨水下渗 B.增加地下径流
C.减少地表蒸发 D.增加水汽输送
15.关于“海绵城市”与传统“管渠排水”措施差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管渠排水”增加了城市的可用水量
B.“管渠排水”与纯自然水文环境一样
C.“海绵城市”提高城市防洪抗旱能力
D.“海绵城市”增大了城市地表排水量
巴芬湾位于北美洲东北部巴芬岛与格陵兰岛之间,通过戴维斯海峡和大西洋相通。巴芬湾的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其两侧海水性质存在明显差异。1616年5月,为探寻北极西北通道,航海家威廉·巴芬从戴维斯海峡进入海湾,沿格陵兰岛西岸北上,历经3个月完成了环绕巴芬湾一周的航行。下图示意巴芬湾海域及其洋流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6.巴芬湾西侧表层洋流的流向及形成动力分别是( )
A.自北向南 盛行西风 B.自北向南 极地东风
C.自南向北 盛行西风 D.自南向北 极地东风
17.与同纬度西侧海域相比,巴芬湾东侧海域( )
A.表层海水结冰较早 B.表层海水盐度较高
C.海雾出现频率较低 D.向大气输送水热少
18.航海家威廉·巴芬在巴芬湾环绕一周的航行途中,最可能会感觉到( )
A.日出时间越来越晚 B.日出方位一直向北移动
C.极光现象频繁出现 D.正午船上杆影始终朝北
塔里木盆地荒漠区的沙丘分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图1为塔里木盆地自然景观形成原因分析图,图2为流动沙丘沙丘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据图1分析,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和绿洲分别对应( )
A.①③②④ B.①④②③ C.④③②① D.④①②③
20.图2是塔里木盆地常见的流动沙丘示意图,判断该地区的盛行风向(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二、综合题
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图1为“某地高空的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图2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1)图1中点A、B、④、⑤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为( )
A.B>A>⑤>④ B.A>B>⑤>④ C.B>A>④>⑤ D.A>B>④>⑤
(2)若图1的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AB中代表城区的是 。
(3)结合图2及材料,若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下列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单项选择题)。
A. B. C. D.
(4)在下图中绘出夜晚山林与石质地面之间的空气环流方向。
(5)从热力环流的角度,说明屋前石质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对“穿堂风”的影响。
22.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水循环环节名称:① 、③ 、⑤ 、⑦ 。
(2)图中环节⑥的能量最主要是 ,若地表植被遭到破坏,⑧的数量变化情况是: (填“增大”或“减少”)。
(3)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中,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参与的是 循环。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影响的是 环节(填名称)。
(4)影响图中长江入海口附近夏季等盐度线分布状况的直接因素是 。
(5)船舶在水中沉入水下部分的垂直距离叫吃水深度,影响吃水深度的直接因素是海水的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1.A
【详解】受纬度因素的影响,海水温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③为海水温度曲线,CD错。副热带海区降水少,蒸发大,海水盐度最高,海水盐度自副热带海区向两侧减小,符合①曲线,排除B。海水密度大致由赤道向两极增加,符合②曲线,故选A。
2.C 3.B
【分析】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22年 3月28日将上演“三星堆”天象。其中,月球属于卫星,金星、火星、土星属于行星,地球属于行星,C正确,A、B错误;流星不属于天体,D错误。故选C。
3.根据所学知识,若天气晴好,可以在海拔偏高的地区观测流星雨最佳,因此,符合该流星雨观测最佳位置位于玉龙雪山山顶,B正确;红河河谷、西双版纳山林间有可能存在 物体阻挡,影响观测流星雨,A、D错误;昆明湿地公园可能存在人为污染因素影响观测,C错误。故选B。
【点睛】 天体指的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包括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等。
4.A 5.B
【解析】4.火山活动喷发的火山灰首先进入地球的大气圈,然后它们会作为凝结核随着降水进入水圈, 溶于水中被植物吸收,从而进入生物圈,最后经沉积、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进入岩石圈。因此本次火山喷发影响到的地球圈层顺序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各圈层没有明确的界面,如生物圈位于岩石圈上部,大气圈底部,水圈大部,A错误;各圈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B正确;各圈层是一个整体,不可能独立发展变化的,C错误;物质运动的能量不是均来自太阳辐射,如岩石圈物质循环还有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D错误。故选B。
【点睛】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6.B 7.D 8.B
【解析】6.由图中信息可知,1一5所代表的地质年代依次是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硬体生物的大量出现于显生宙,A错误;白垩纪末期,曾发生显生宙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从根本上重塑了地球的生态结构,结束了超过1.5亿年的恐龙时代,白垩纪位于中生代④,B错误;无脊椎动物大量出现在元古宙,④为中生代,C错误;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于新生代⑤,D正确。故选D。
8.联合古陆和煤矿形成于古生代,裸子植物繁盛于泥盆纪晚期的中生代,C错误;原始藻类植物繁盛于古生代以前,A错误;被子植物繁盛于新生代,D错误;蕨类植物繁盛于古生代,B正确。故选B。
【点睛】1、地质年代变化: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 新生代(可用首字“太元古中新”记忆)。2、动物演化: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 → 鱼类时代 → 两栖动物时代 → 爬行动物 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3、植物演化: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
9.A 10.D
【解析】9.结合图示可知,甲地貌为高山深谷,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形成“V”形河谷,多位于河流上游山区,A正确,B错误;冲积扇是河流在出山口处的流水堆积地貌,乙处并无河流出山口,C错误;乙地貌为河曲,位于地势平坦的河流中下游,D错误。故选A。
10.乙是平原上的河曲,水流速度缓慢,流水的搬运作用弱,堆积作用较为强烈,④正确,②错误;在河曲地貌景观形成过程中,乙地貌既有河流的堆积作用,又有河流的侧蚀作用,河床将逐渐展宽,③正确;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强是在河流地势起伏较大的区域,①错误。③④正确,故选D。
【点睛】侵蚀地貌分为:下蚀(侵蚀河床)、侧蚀(侵蚀阶地、谷地)、溯源侵蚀(侵蚀谷坡,向河源方向延伸)。下蚀一般在上游最突出,原因是河流的上游多为山区,落差较大,河流速度快,因此下蚀严重。侧蚀在中下游最突出,中下游落差较小,水流减慢,因此侧蚀严重。溯源侵蚀的根本原因在于“下蚀”,因此在河流的源头出现。
11.D 12.C 13.B
【解析】11.据图可知,a层距地表最近,为对流层,b层位于a层顶部至50千米之间,为平流层。对流运动旺盛为对流层的特点, A错误;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B错误;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是对流层的特点,C错误;臭氧能大量吸收紫外线,臭氧集中分布在15-35千米的气层,位于平流层中,故D正确。故选D。
12.气温越高,对流运动越旺盛,对流层厚度越大。四个城市的纬度由低到高为海口、上海、西安、北京。同一季节,四地中纬度越低,气温整体越高,对流层厚度越大,所以同一季节四个城市上空对流层厚度从大到小的排序为①④②③,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很多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较弱,水汽含量较少,导致温度较低,相对干燥,故气温和湿度不是训练基地选址的主要因素,AD错;高原地区海拔高,气压低,C错误;高原地区海拔高,氧气稀薄,适当缺氧,能够锻炼运动员的心血管系统,提高了最大摄氧量,B正确;故选B。
【点睛】在运动的过程中,如果呼吸的氧气充足,机体进行有氧代谢,产生的能量供机体运动。而在缺氧的条件下,机体在进行有氧代谢的同时也在进行无氧代谢,代谢的终产物是乳酸,乳酸在体内大量积累对肌肉的收缩有一定抑制作用,而且乳酸过多会中毒。在海拔高的地区训练,由于氧气稀薄,可以促进血红蛋白携氧的能力,以及有氧呼吸的效率和机体抗乳酸的能力。到了海拔相对比较低的地区比赛,就能取得相对较好的成绩。
14.B 15.C
【解析】14.“海绵城市”通过增加雨水的下渗而减少了地表径流,增加了地下径流,它与增加水汽输送和地表蒸发没有必然联系,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15.与“海绵城市”相比,“管渠排水”增大了城市地表排水量,减少了城市的可用水量,AD错误;与“海绵城市”相比,“管渠排水”加快了排水,与纯自然水文环境不一样,B错误;与“管渠排水”相比,“海绵城市”提高城市抗旱防涝能力,C正确。所以选C。
【点睛】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扭转观念。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渗水砖、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既避免了洪涝,又有效的收集了雨水。
16.B 17.B 18.D
【解析】16.根据图中信息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巴芬湾地区位于高纬度地区,该地区主要受极地东风的影响,因此巴芬湾西侧表层洋流为由北冰洋巴芬湾西部沿着巴芬岛向南流的洋流,所以巴芬湾西侧表层洋流的流向是自北向南,其形成动力是极地东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7.根据图文材料信息可知,巴芬湾的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与同纬度西侧海域相比,巴芬湾东侧海域是从南向北的洋流,是暖流,对沿岸地区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因此巴芬湾东侧海域表层海水结冰较晚,表层海水盐度较高,海雾出现频率较高,蒸发更多,向大气输送水热多,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8.航海家威廉·巴芬在5月从戴维斯海峡进入海湾,沿格陵兰岛西岸北上,历经3个月完成了环绕巴芬湾一周的航行,所以在绕行一周的航行当中,日出时间先变早再变晚,日出方位先向东北后向东南移动,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加再减小,极光现象出现并不频繁,ABC错误。由于在绕行一周的航行当中正午太阳始终在南方的天空,因此正午船上杆影始终朝北,D正确。故选D。
【点睛】巴芬湾的海流以逆时针方向流动,主要有以下两股海流:格陵兰岛西部的暖流每年通过戴维斯海峡将约99万立方米的海水注入巴芬湾。从北冰洋流入的寒流则沿巴芬岛东侧注入大西洋。
19.D 20.B
【解析】19.流动沙丘植被稀少,风力强大,应为④;固定沙丘植被覆盖率相对较高,风速较慢,应为②;半固定沙丘风速较流动沙丘慢,植被覆盖率较固定沙丘低,应为①;绿洲植被覆盖率最高,风速最慢,应为③。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沙丘一般迎风的一面较缓,背风的一面较陡,因此风从沙丘坡缓的一面吹向坡陡的一面。图中沙丘左侧坡较缓,右侧坡较陡,风应从较中左侧吹向右侧,根据图中指向标判断,图像左侧为西北方,因此当主导风向可能为西北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新月形沙丘的平面形如新月,丘体两侧有顺风向延伸的两个翼,两翼开展的程度取决于当地主导风的强弱,主导风风力愈强,交角角度愈小。
21.(1)A
(2)A
(3)D
(4)
(5)石质地面增温快,林木增温慢,(前石质后林木)增加房屋前后的温差;从而增强房屋前后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强了“穿堂风”。
【分析】本题以穿堂风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热力环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图中A、B位于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的④、⑤;根据等压面可知,B处气流下沉,气压较高;A处气流上升,气压较低;⑤处气压大于④处,故图1中点A、B、④、⑤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为B>A>⑤>④。故选A。
(2)若图1的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气温较高的A代表城区,气温较低的B代表郊区。
(3)石质地面的比热容比山林的比热容小,因此昼夜温差更大,AB错误;晴朗天气,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夜间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气温低,因此昼夜温差更大,C错误,D正确。故选D。
(4)夜晚,石质地面降温快,为冷源,气流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山林气流相对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压。因此,在近地面,空气由石质地面流向山林,在高空,空气由山林流向石质地面,绘图如下:
(5)石质地面和林地的比热容不同,石质地面比热容较林地小,石质地面增温快,林木增温慢,(前石质后林木)增加房屋前后的温差;从而导致房屋前地面气压降低,屋后气压升高,即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气流由屋后向屋前的运动增强,即增强了“穿堂风”。
22.(1) 水汽输送 蒸发 地表径流 下渗
(2) 太阳辐射 减少
(3) 陆地内 地表径流
(4)地表径流
(5)密度
【分析】本题以水循环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水循环的环节与类型、海水性质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①为水汽输送、②为降水、③为蒸发、④为降水、⑤为地表径流、⑥为植物蒸腾、⑦为下渗、⑧为地下径流。
(2)图中环节⑥植物蒸腾的能量最主要是太阳辐射,若地表植被遭到破坏,下渗减少,⑧地下径流的数量减少。
(3)水循环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三种类型。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位于内陆地区,河流不能注入海洋,参与的是陆地内循环。南水北调工程是将长江流域的水调往黄河流域,主要影响的是地表径流。
(4)读图可知,入海径流自西向东入海,河水对沿海盐度起稀释作用,使盐度降低,因此影响图中长江入海口附近夏季等盐度线分布状况的直接因素是地表径流。
(5)海水浮力大小与海水密度成正比关系,进而影响船舶吃水深度,海水密度越大,浮力越大,船舶吃水深度越浅。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