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女娲造人
神话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和情感。
2.体会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
3.了解神话的特点,体会神话的魅力。
4.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课时安排:2 课时。
作者简介
袁珂(1916—2001),中国神话学家。本命袁圣时。他长期从事中国古代神话研究,以历史为线索,以文献材料为依据,考辩真伪,订正错误,把中国的古神话系统化,与此同时促进神话知识的普及。代表作有《中国古代神话》《中国神话传说》和《中国神话史》等。
文体简介
马克思曾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创世神话是关于天地开辟、人类和万物起源的神话。又称开辟神话。创世神话是人类幼年时期用幻想的形式对自然、宇宙所做的幼稚解释与描述,反映出古代人对天地宇宙和人类由来的原始观念。这类神话大体可以分为由神来开天辟地、由巨人化生万物和自然演化而形成世界三大类。
字词预习
揉( róu ) 荒凉( huānɡ ) 寂寞( jì mò)
气概( ɡài ) 抟土( tuán ) 泥潭(tán)
绵延(mián yán) 溅落(jiàn luò) 眉开眼笑(méi)
澄澈(chénɡ chè)掺和( chān huo ) 蓬勃( pénɡ bó )
莽莽榛榛( mǎnɡ zhēn) 神通广大(shén tōnɡ )
成语释义
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
力不暇供: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完成这项工作。
神通广大:原指神仙法力无所不能。现比喻办法多,本领高强。
莽莽榛榛:形容草木丛生的样子。
灵机一动:指事前没有准备,临时想出办法。
眉开眼笑: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古代,先民们对自然界及人类自身的许多现象缺乏科学的认识。人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世界为什么会形成 对自然的无知以及对认识世界的渴望,让人们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于是便有了神话故事,比如《女娲补 天》《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等。
二、了解女娲形象
1.女娲是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在古籍中也有许多关于女娲的记载,请根据图片和古籍记载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女娲神话形象的相关资料:
(1)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楚辞 ·天问》)
(2)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说文解字》)
(3)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
(《山海经 · 大荒西经》)
二、了解女娲形象
女娲神话形象的相关资料:
(4)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变也。(《淮南子 ·说林训》)
(5)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 力不暇供,乃引縆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縆人也。(《风俗通》)
(6)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烟。(《风俗通》)
二、了解女娲形象
【注释】制匠: 制造,创造;
上骈: 传说中的神名;
桑林:传说中的神名;
抟(tuan): 捏成团;
剧务:工作繁多;
縆(gēng): 粗绳索。
示例:女娲是一位神女,人面蛇身,会七十变(会变万物); 曾炼石补天,拯救苍生;抟土造人,建立婚姻制度,使人类得以延续。
二、了解女娲形象
2.快速阅读,复述故事。
提示:讲故事时,要抓住能表现女娲性格特点的句子、段落,注意女娲造人前后的情感变化。叙述完整,语言流畅。
三、探究写法
1.比较阅读,感受作者的想象力。
《女娲造人》是根据《风俗通》改编的,但有许多增删的内容。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并再读上边引用的两则《风俗通》中的文字,对比完成表格。
三、探究写法
2.根据速读所得,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完成表格。
《女娲造人》比较《风俗通》
增加的内容
如何增加
删除的内容
为何删除
关于内容的增删,你有何发现
三、探究写法
《女娲造人》比较《风俗通》 增加的内容 女娲为什么要造人,怎样造人,怎样造更多的人,怎样让人类自己繁衍生息。
如何增加 通过联想和想象,运用语言、心理、环境等描写手法,塑造了一位母亲勤劳、智慧、伟大的形象。
删除的内容 “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缒人也。”
为何删除 作者认为这“显然是阶级社会划分阶级以后,打上去的阶级烙印,非复原始社会之旧”。
关于内容的增删,你有何发现 内容的增删,使这篇神话更真实感人,也符合现代社会“人人平等”的要求。
三、探究写法
3.找出本文最具想象力的内容,并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的。
示例:造人的动机,造人的具体过程,人造出以后的欢快场面。作者是运用语言、心理、环境等描写手法来表现的。
三、探究写法
4.小结: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手法,将 女娲塑造成了一个处处充满人性的形象,而不再如古籍中记载 的那般,是一个与人充满距离感的神女。
四、写作练习
1.运用联想和想象,对《女娲造人》进行改写和续写。
提示:可以从体会女娲造人时的心情入手,写造人前后的情感变化;可以从造人的过程入手,写女娲是如何创造人的身 体,赋予他们思想和情感的;也可以想象人类出现以后世界的变 化,续写后面的故事。
要求:在忠实原作的基础上进行改写和续写,想象要合理。
2.课堂内完成,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五、课堂总结
学生总结学习本文的方法和学习收获。
六、课后作业
我们的先民为什么会创造出这样的神话故事 不同的创世神话之间有没有什么共同点呢 同学们课下借助网络和书籍去 搜集相关材料。下节课我们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第二课时
贰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运用快速阅读的方法,把握了人物形象和情感。通过原文和课文的对比,我们明白了神话是如何进行联想与想象的。我们还通过改写和续写让自己的想象飞驰。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进入神话的想象世界,探寻不同文化背景下创世神话的特点。
二、探寻不同文化背景下创世神话的共同点
1.出示材料,快速阅读。
(1)寻找各组材料之间的共同点,完成表格。
二、探寻不同文化背景下创世神话的共同点
材料一:
瑶族的开天辟地和创造人类的神叫密洛陀。神话里描述她在师傅死后用师傅的雨帽造天;用师傅的两只手和两只脚做成四根 柱,顶着天的四角;用师傅的身体做成大柱撑在中间,便造成天地。
彝族的创造神为4 个人: 八哥、典尼、支格阿鲁和结支戛 鲁,主要是典尼,他用铜柱子顶开东方的天,于是太阳从东方升 起。他用第二根铜柱子敲开西方的天和地,顶住西方的天,于是 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接着又用铜柱子敲开北方和南方的天和地,天地从此分开。
二、探寻不同文化背景下创世神话的共同点
材料二:
汉族的盘古神话,叙述盘古在混沌世界中开天辟地,并随着 天的升高和地的加厚,长得无限高大。最后,他的眼睛、毛发、四肢、血脉分别变成日月星辰、山川草木、江水河流。
阿昌族神话《遮帕麻与遮米麻》讲述男女两位神,男神的两只乳房变成太阳山、太阴山,摘下喉头当梭子,拔下毛发织大地, 脸上流下的鲜血变成大海;女神又用她的肉托起了大地。
二、探寻不同文化背景下创世神话的共同点
材料三:
壮族神话《布洛陀与姆六甲》,叙述天地原来是一团旋转着 的大气,后来变成一个三黄蛋,爆为三片,一片飞升为天空,一片下沉为海洋,一片留在中间,成为人类居住的大地。
纳西族创世神话《人祖利恩》中有 9 位开天之神、7 位辟地 之神,他们是由混沌中的一团绿气中的白光,化为美丽的声音, 再由声音变成一位真神,生了白蛋,孵出白鸡而生出来的。
二、探寻不同文化背景下创世神话的共同点
(2)小组内运用“头脑风暴法”,找出每一组材料的共同点, 并说明创世由来。时间为15 分钟。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重要人物
人物的行为
最终结果
创世由来
示例:三组材料分别是由神来开天辟地的创世神话、由巨人化生万物的创世神话、自然演化而形成世界的创世神话。
二、探寻不同文化背景下创世神话的共同点
2.创世神话中还有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阅读另一组材料,探究人类起源神话的共同点。
材料一: 女神 Cura(牵挂女神)在渡河之际看见一片胶土,她若有所思,从中取出一块胶泥,动手把它塑造。在她思量她所造的玩艺儿之际,朱庇特神走了过来。Cura便请求朱庇特把灵魂赋予这块成形的胶泥。朱庇特欣然从命。但当她要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她所造的形象时,朱庇特拦住了她,说应该用他的名字来称呼这个形象。两位天神正为命名之事争执不下,土地神台鲁斯又冒了出来,争说这个形象该以她的名字命名,因为是她从自己身上贡献了泥胚。他们争论不休,请得农神来做裁判。农神的评判看来十分公正:朱庇特,既然你提供了灵魂,你该在它死时得到它的灵魂;土地,既然你给了它身躯,你就理该得到它的身体。而牵挂最先造出了这个玩艺儿,那么,只要它活着, 牵挂就可以占有它。至于大家所争论的它的名称,就叫“homo (人)”吧,因为它是由humus(泥土)造的。
二、探寻不同文化背景下创世神话的共同点
材料二: 宙斯对潘多拉向凡人释放出来的烦恼与折磨并不感到满足,于是他决定用一场大洪水来毁灭他们,以此作为对凡人不敬诸神及其邪恶多端的惩罚。洪水之后,幸存者只有丢卡利翁和皮拉,因为他们在大洪水来临前建造了一艘方舟,在洪水到来之际,他们便藏在方舟内。
方舟搁浅在巴那塞斯山的山顶上,在那里他们向诸神做了一次祭献以平息他们的怒气。他们向法律女神忒弥斯祷告并祈求恢复种族。女神感动了,便谕示他们把“他们母亲的骸骨”扔到脑袋后面去。夫妻二人将忒弥斯的谕示理解为: 他们应该边走边将石块扔到身后去。他们照着做了。于是男人从丢卡利翁所扔的石头中长了出来,女人则从皮拉所扔的石头中长了出来。 新的人类便是这样从石头中创造出来的。
二、探寻不同文化背景下创世神话的共同点
材料三: 上古时发生了一场大洪水。伏羲和女娲爬在一段 朽木上漂浮于水面得以活命。洪水退后到处毫无人烟,他们便 商议成婚传人之事。两人上山头,用滚石磨的方法占婚,石磨果 然相合。两人结成夫妻,繁衍了人类。
二、探寻不同文化背景下创世神话的共同点
小组内继续运用“头脑风暴法”,找出每一组材料的特性与共性,时间为 15 分钟。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造人的契机
造人的材料
造人后的影响
你的猜想:人类起源与什么有关
你的发现:人类起源神话的共同点
二、探寻不同文化背景下创世神话的共同点
示例:根据造人的材料、契机,可以从肤色、人类的灾难等等角度进行猜想。不管是以胶土造人,还是以黄土造人,抑或是用石头造人,都说明先民早期跟土地的关系。洪水等灾难也反映出某些远古时代生活的影子,以及人类对自身由来的朴素认识。
三、布置作业: 写作研究小报告
课后,我们运用课堂所学继续探究不同文化背景下创世神话的特点,以“不同文化背景下创世神话的异同”为主题写一篇 研究性小报告。
提示:1.搜索相关材料,用快速阅读法,从材料中提取需要的信息。
三、布置作业: 写作研究小报告
2.可以用列表对比法(也可用其他图示法),分析材料中的信息。
3.叙评结合,阐明你的结论。
参考书籍:《中国神话传说》(袁珂)
《山海经》《中国古代神话研究》(程憬)
《中国创世神话》(陶阳、牟钟秀)
《诸神的传说》(古斯塔夫 ·斯威布)
《北欧众神》(尼尔 ·盖曼)。
四、班级开展研究报告展评活动
神话
感谢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