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升初语文综合模拟试卷(四)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综合模拟试卷(四)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1 18:2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语文综合模拟试卷(四)部编版 含答案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得分
一、书写。(10分)
1.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1)新年伊始,新冠肺炎大肆( qīn xí )__________,(chǔ jìng )__________极其凶险。在这局势十分( yán jùn )__________的时刻,全国各地许多医务人员纷纷响应党的号召,挺身而出,英勇“逆行”,紧急奔赴湖北抗疫一线,为解救广大危难惑者,日夜(fèn zhàn )__________了两个多月,终使疫区民众(chóng jiàn tiān rì)_______________,安居乐业!
(2)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我国自行(yán zhì)__________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携带“祝融号”火星车成功(zhuó lù)__________在火星上,(shǒu cì)__________在火星上留下中国人的印迹,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jìn zhǎn)__________,使我国在行星探测(lǐng yù)_________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二、选择题。(10分)
2.下列音、形、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嵌入(qiàn) 镜匣(jiá) 铿锵 香飘十里(随风飞扬)
B.箩筐(luó) 垂蔓(wàn) 吩咐 绝口不提(独一无二的)
C.新冠肺炎(ɡuān) 眼睑(jiǎn) 牺牲 风景名胜(优美的)
D.侮辱(wǔ) 允诺(nuò) 消毁 相依为命(依靠)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万象更新 截然不同 青面缭牙 随心所欲
B.张灯结彩 悠哉游哉 荒芜人烟 春风拂面
C.哄堂大笑 行善极德 得意扬扬 垂头丧气
D.能歌善舞 天涯海角 无济于事 千门万户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或俗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就直言不讳了,你这么做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B.这件事何必隐瞒,打开天窗说亮话吧!他迟早会知道的。
C.老师对打架的两个同学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你俩都有错。
D.班长诡计多端,把我们班的义卖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5.小华同学只喜欢听到别人对他的赞美,却听不进批评意见,你会用“
, 。”劝说他。
A.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B.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C.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D.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6.把下列句子串联成一段话,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2分)
①这些花草树木是城市的“绿色卫士”,守护着城市的环境。
②为了生活环境更舒适,人们在城市里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
③因为这些“绿色卫士”,不仅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调节城市空气,而且还能减少灰尘污染。
④人们把它们比作“城市之肺”,是十分形象和贴切的。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
三、填空题。(27分)
7.下列成语中有5个错别字,请将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5分)
德高望众 苟延残喘 一筹莫展 抑扬顿措 罪魁祸首
焦燥不安 震耳欲聋 兴高彩烈 悬崖峭璧 脍炙人口
错字
改字
8.先把下面成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归类。(12分)
( )蛇( )足 ( )竽( )数 没( )打( ) 神( )飞( )
( )山( )岭 ( )耳( )铃 秉( )夜( ) 汹( )澎( )
(1)描写景物的:_________________(2)表现人物动作的:_______________
(3)由寓言归结的:_________________(4)表现人物神态的:________________
9.日积月累填空。(10分)
(1)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让我们感受到了革命者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还会写出一句他的其他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习近平主席出席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幕会,在讲到变革创新时,他引用了《淮南子》中的一句话:“苟利于民,________________”苟周于事,______
__________”来说明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3)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4)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有________________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5)古往今来,“柳”是诗人们所钟爱的意象之一,“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我会写出一句含这种意象的古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表达。(8分)
10.按要求写句子。
(1)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句: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请从“紧张”或“痛”中选择一个,用夸张的方式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例句: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请照样子引用一句名言说明自己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景传情,把情感融入具体的景物之中。
我一直想买一辆自行车,爸爸终于答应了。走出家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判断题。(5分)
11.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赠刘景文》和《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都是宋朝诗人苏轼。( )
(2)《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顺序,用充满北京味的朴实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 ( )
(3)《腊八粥》这篇小说围绕八儿特别想吃腊八粥展开故事情节,描写了煮粥、吃粥两幅画面,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亲情,充分体现了孩子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 )
(4)“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诗人用委婉的语气,暗示了相思之苦的根源。( )
(5)“人心齐,泰山移”和“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都强调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
六、文言文阅读。(10分)
和氏之璧①
楚人卞和,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②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③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释】①和氏之璧:一块古代极为珍贵的宝玉。蔺相如完璧归赵讲的就是这块玉。②刖yùe:古代的一种把脚砍掉的酷刑。③璞:蕴藏着玉的石头。
12.解释文中加点词。(4分)
(1)王以和为诳( ) (2)厉王使玉人相之( )
(3)及厉王薨 ( ) (4)泣尽而继之以血( )
13.下面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奉而献之厉王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
B.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 谨食之,时而献焉
C.王乃使玉人理其璞 久而乃和
D.子奚哭之悲也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14.将文中画线的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本文通过和氏献璧的故事,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愚蠢行径,同时歌颂了和氏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2分)
七、现代文阅读。(25分)
(一)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8分)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波义耳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己实验室走去,路过花圃时,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从那以后,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16.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分)
(1)司空见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追根求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选文为了证明观点,采用 的方法进行论述。在论述的过程中,先写波义耳发现 ,再写他 ,最终制成了
。(4分)
18.为了证明“成功来自勤奋”的观点,下列事例不适合选用的—项是( )(2分)
A.童第周学习基础差,但他起早贪黑地学习,最终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
B.小时候,哥白尼对许多现象充满了好奇,总是缠着妈妈问这问那。
C.齐白石画笔不辍,到了晚年依然每日坚持作画三幅,最终他的画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D.中国女排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多次获得世界冠军。
(二)陪着母亲坐火车(17分)
①陆总的母亲想回乡下老家过年,他让秘书去买飞机票,可母亲却说这辈子从没坐过火车,执意要坐。一向孝顺的陆总只得依了母亲,恰逢春运,费了好大的劲才买来两张硬座票。
②陆总扶着母亲来到火车站,广场上黑压压的人群,让他有些茫然。正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个中年男子操着家乡话喊:“让开,让开!”使劲儿地往前挤。
③母亲对陆总一笑说:“跟上他,错不了,一听那口音,就知道是咱武陵人。”
④娘俩跟着中年男人很快找到了要乘坐的那趟火车,很巧的是,那人正好坐在他们的对面。
⑤车厢里闹哄哄的,(充斥 弥漫)着各种难闻的味道。陆总觉得憋闷,站起来想去透透气,可过道里站满了人,挪个步都很困难,更别说要挤出去了。母亲和那个中年男子拉起了家常。
⑥母亲说:“是该回去看看,一年到头,家里的老人就盼着过年的时候,能见一见自己的孩子。”
⑦□谁说不是呢□我们出去打工挣钱□为的也是让父母孩子生活得好一些□可是□男人的话还没说完,一阵卖盒饭的叫卖声由远而近。
⑧陆总买了两份盒饭,他问中年男人:“你要不要来一份?”
⑨男人摇摇头说:“不了,我不饿!”
⑩天渐渐的暗下来了,陆总有了些困意,靠在母亲的肩头沉沉地睡去。不知道过了多久,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朦胧中,他看到一只手伸进了母亲放在桌上的零食口袋。
他正想制止,佯装睡觉的母亲轻轻拐了他一下,(告诉 示意)他别出声。
那个男人似乎饿极了,又怕惊醒了他们,悄悄拿起面包,将头埋在桌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男人很快吃完面包,抬起头,看所有的人都在睡觉,并没有注意到他的举动,也就安心地闭上了眼睛。
一大早,陆总就听到那个中年男人对母亲说:“大婶,对不起,昨晚实在太饿了,我偷吃了你的面包!”
母亲说:“吃就吃了吧,看你是一天一夜都没吃东西了,肯定饿坏了,出门在外不容易,可别亏了自己啊。”
男人长叹一声,说:“大婶,我也不瞒你。这次回家,连路费都是借的,也没多余的钱买吃的了。辛辛苦苦干了一年,临到放假,老板却没了踪影,一分钱都没拿到。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要是过年都不回去,家中父母又得担心一年了,所以再没钱也得赶回去。”
男人的话引来车厢里很多人的共鸣,列车快到站了,那个中年男人的手机响了起来。他接起电话说:“妈,我快下车了,你们放心吧,我一路好得很,有吃有喝的。我买的是卧铺票,休息得好,累不着,你们别担心……”
男人的话听得陆总的双眼涩涩的,下车的时候,他掏出五百元钱递给中年男人,说:“大哥,拿去给父母买点东西吧。”
男人一再推辞不要,陆总的母亲说:“拿着吧,你这样空着手回去,会让父母担心的。你不想让他们知道你过得不好吧。”
男人千恩万谢地拿着钱走了。陆总掏出手机给公司打电话,他说:“你们赶快把拖欠那些工人的工钱全部结清了吧。另外要回家过年的,再给五百元红包,让他们拿回家孝敬父母。”
母亲在一旁听着儿子的电话,欣慰地笑了。
19.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
(1)不知所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狼吞虎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在正确的下面画“ ”。(1分)
(1)车厢里闹哄哄的,(充斥 弥漫)着各种难闻的味道。
(2)他正想制止,佯装睡觉的母亲轻轻拐了他—下,(告诉 示意)他别出声。
21.请在文中“□”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2分)
2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相应段落的内容。(2分)
(1)第⑩~ 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 ~ 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阅读文章,仔细揣摩人物的内心,体会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那个男人似乎饿极了,又怕惊醒了他们,悄悄拿起面包,将头埋在桌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这个句子是对中年男人的________描写,写出了_______________。(2分)
(2)他接起电话说:“妈,我快下车了。你们放心吧,我一路好得很,有吃有喝的。我买的是卧铺票,休息得好,累不着,你们别担心……”
这个句子是对中年男人的________描写,从前面的文章中知道他说的是假话,为的是____________,从中我们体会到这个中年男人的___________。(3分)
24.“男人的话听得陆总的双眼涩涩的”,联系上下文,猜猜陆总当时想了些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这篇小小说原文的结尾耐人寻味,请你选出这篇文章真正的结尾( )(2分)
A.母亲在一旁听着儿子的电话,欣慰地笑了。她这辈子终于在儿子的陪同下坐过火车了。
B.母亲在一旁听着儿子的电话,欣慰地笑了。她知道.这趟火车没有白坐,自己的良苦用心,终于让儿子找回了诚信和良知。
C.母亲在一旁听着儿子的电话,欣慰地笑了。身为一个母亲,她为自己有一个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好儿子感到骄傲。
八、习作表达。(25分)
26.根据要求完成习作。
“谢谢”,是世界上使用最频繁的,也是最温暖的词语。谢谢亲人,朝夕陪伴,倾情以待;谢谢挫折,激人奋进,促人成长;谢谢大地万物,宽厚无私,润泽心灵……
请以“谢谢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2)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4)书写规范、整洁,字数不少于500字。
100
200
300
400
500
参考答案
1.侵袭 处境 严峻 奋战 重见天日 研制 着陆 首次 进展 领域
2.C 3.D 4 D.5.C 6.C
7.众 措 燥 彩 璧 重 挫 躁 采 壁
8.画 添 滥 充 精 采 采 扬 翻 越 掩 盗 烛 谈 涌 湃 汹涌澎湃 翻山越岭 秉烛夜谈 画蛇添足 滥竽充数 掩耳盗铃 没精打采 神采飞扬
9.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不必法古 不必循旧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为民请命 舍身求法 杨柳岸 晓风残月
10.①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不能离开。
②他突然肚子疼,疼的脸都变了形。③ 孩子永远不能报答得了母亲的养育之恩。正如唐代诗人孟郊所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④路边的花儿冲我微笑,小草向我点头,连小鸟也向我问好。
11.(1)√(2)√(3)√(4)×(5)√
12.认为 观察 等到 眼泪
13.D
14.我悲伤的是明明是宝玉却叫它石头,是忠贞的人却被当成欺君之徒。
15.统治者不识宝玉(或有眼无珠) 忠诚与执着
16.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追索事物的根源。
17.举例论证 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 进行多次实验,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 石器试纸
18.B
19.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20.(1)充斥 (2)示意
21.“?,,……”
22.写陆总发现那个男人偷吃母亲的面包,装睡的母亲示意他别出声。 写中年男人向母亲道歉,并告知偷吃面包的原因。
23.动作 男人的饥饿及害怕别人发现自己偷吃的紧张心理 语言
不让父母担心 孝心
24.我的公司也拖欠了那些工人的工钱,他们的处境肯定也和眼前的男人一样困窘,我没有诚信和良知。真不应该,得赶紧打电话让公司把拖欠那些工人的工钱全部结清。
25.B
26.写作(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