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城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宜城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1 06:5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宜城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准考证号条形码上的以上信息,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传统的“乡贤”指的是村镇中多才多能、享有崇高威望、为社会作出贡献的致仕官员或社会贤达人士。“乡贤”一词最初出现在东汉。随着时代变迁,“乡贤”一词使用日盛,尤其是到了明清之际,一些为躲避政治、退隐乡里过着闲云野鹅日子的为官者和士大夫,成为“乡贤”阶层的主要构成部分,重构了乡村经济与社会秩序。“士大夫居乡者为绅”,“乡贤”转化为“乡绅”,获得功名而不为官的儒生和告老还乡的官员成为“乡绅”或者“乡贤”的主要成员,“乡绅”或者“乡贤”成为介于官、绅、民三种社会力量之间的阶层,“惟地方之事,官不得绅协助,则劝诫徒劳;绅不得官提倡,则愚迷弗信”。
“乡贤”既学识渊博又身居高位,其公道正直的品德,让乡民们信服。因此,“乡贤”积极化解乡里各种矛盾,处理乡民之间各种纠纷。在为乡民百姓谋取利益的同时,也获得了一言九鼎的话语权。到了明清之际,人才的作用日益彰显,“乡贤”很受地方政府重视,各州各县都设有乡贤祠,用以表彰与纪念对本地产生过影响的人物。历代“乡贤”都会协助官府处理诸如挖渠筑坝、抢险救灾、架桥修路等当地事务,还会发挥个人影响以淳化风俗、定纷止争、稳定秩序等。在基层社会发展进程中,“乡贤”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直到鸦片战争后,由于统治者的腐朽无能,加之外国列强侵略,“乡贤”不愿继续在台前服务乡民百姓,退而选择隐退,“乡贤”群体随之衰落。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乡贤”始终是联结最高统治者、治国理政者与乡民百姓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乡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各方利益,维持农村社会稳定,因此“乡贤”能得到官府、地方宗族、乡民的多方支持。“乡贤”成为一种荣誉称号,实际上是对享有这一称号者的人生价值、道德品质的一种正面肯定。
传统的“乡贤”发展到新时代,失去了作为“表彰的荣誉称号”的传统意义,仅保留“多才多能”的评价,因此被人们称为“新乡贤”。“新乡贤”涵盖的范围更广更宽泛,组成群体更多元,包括各种类型的精英人才,诸如技术能手、致富能人、德高望重的老干部等。他们有的在当地生活、工作:有的虽然在外地工作但通过项目或其他形式回到家乡,为当地的乡村发展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只要是能够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的人,无论是在体制内工作的离退休返乡的官员、教师、医护人员、军人,还是文人学者、企业家、海外华人华侨,甚至返乡大学生、在外打工经商的村民,都成为群众和政府认同的“新乡贤”。“新乡贤”这种多元、包容的群体结构,这种成长于乡村、在外拼搏并取得一定成绩的经历,既保障了资源的丰富性,又保障了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能充分发扬创新精神、实现乡村振兴的特质。
正是因为“新乡贤”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新乡贤”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将“乡贤文化”列入农村思想道德建设;2017年、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对“新乡贤文化”进行了阐析。“新乡贤”文化传承并发展了传统乡贤文化中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善等特点,并赋予“以乡情为组带,以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嘉言懿行为示范引领”的新时代特点,不单是传统中国文化在新时代乡村社会的表现,还有利于延续农耕文明、培育新型农民、涵育文明乡风、促进共同富裕,更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最终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推进。
(摘编自光明网《关系型社会资本:“新乡贤”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推动》)
材料二:
有研究表明,有无乡贤并非能否有效治理的原因,能否有效治理也并非有无乡贤的结果。构建一个集中有力的乡土权威才是推进当代农村治理的可靠路径。新乡贤与村两委间权责模糊:一方面,政府的主导作用无法得到有力保障,基层治理也不可能完全通过自治的方式实现;另一方面,村两委如果对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产生排斥心理,也会阻碍基层治理的进程。
在历史上,从乡贤中分化而来的地主和土豪劣绅剥夺农民利益,异化为“乡霸”和“宗族代言人”。新乡贤应当防止以权谋私情况的发生,如在农村土地流转承包、村办企业承包运营、国家征地补偿、村部或宗族集体资产等治理方面通过投机取巧来侵占集体或他人利益等等。维护群众利益,应当是新乡贤群体产生、发展的决定标准。
民间事务和矛盾纠纷中,乡民对于情感的接受程度往往要比对法律的接受程度高。新乡贤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准则处理矛盾时,要注意坚持法律底线。如若不然,新乡贤所形成的新阶层、新组织,会加重基层治理的负担,使矛盾和问题复杂化,违背新乡贤参与基层多元治理的初衷。此外,新乡贤的制度支撑应以精神支持为主,这是基于新乡贤自身有经济收入,只为发挥余热或回馈乡里的现实情况。新乡贤应有“不拿一分钱”的底气和中立态度,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乡民服务。
(摘编自《新乡贤:价值、祛弊与发展路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乡贤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东汉,是指村镇中有才能、有威望、有贡献的致仕官员或社会贤达人士。
B.“乡贤”能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各方利益,协助官府治理基层,维持农村社会稳定,因此能得到多方支持。
C.“新乡贤”多元、包容的群体结构和独特的经历,既可以保障资源的丰富性,也可以在保障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充分发扬“新乡贤”的特质。
D.民间事务和矛盾纠纷中,乡民对于法律的接受程度往往要比对情感的接受程度高,新乡贤处理矛盾时要注意坚持法律底线。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社会大环境往往决定乡贤作用的发挥。近代以来,受统治者及外国列强的内外因素影响,乡贤服务乡民百姓意愿降低,转而选择隐退。
B.中国传统社会中,“乡贤”得到多方支持。“乡贤”作为一种荣誉称号,实际上是对享有这一称号者的一种正面肯定。
C.传统的乡贤,很受地方政府的重视。他们可以帮助地方政府推行政令,了解民意,也能发挥在淳化风俗等方面的个人影响力。
D.在当代农村治理中,乡贤起主导作用。如果村两委和新乡贤在参与乡村治理上不能产生合力,会阻碍基层治理。
3.下列不能作为论据证明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网络主播刘元杰成为优秀的自媒体人。通过他的介绍,当地产品得到了迅速的推广,订购量大增,村民们忙碌起来,收入也越来越高。
B.在京城服装界做得风生水起的张风国,毅然回到家乡发展壮大小杂粮产业,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让他们在家门口也能够打工赚钱。
C.韩愈在潮州刺史任上,驱鳄除害、关心农桑、释放奴婢、延师兴学,一心为民、造福一方,其功绩深受后人称颂。
D.共和国少将甘祖昌,回乡29年,带领乡亲修建了3座水库、25公里长的渠道、4座水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让大家的生活越过越好。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新乡贤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5.关于参与基层治理,材料二对新乡贤有哪些忠告?(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郑瑾牺牲
杨 沫
道静这一夜再也不能睡着觉。她的伤处使她痛苦:腿上铁箸烧伤的地方已经溃烂化脓,浑身的骨头像捣碎了似的。她想到敌人虽然没有再审问她,可是她应当准备着——准备在法庭上和敌人斗争。
“小林,你还没有睡着觉?”后半夜了,窗外透进朦胧的月光,郑瑾听见了道静沉重的呼吸,知道她还没有睡着。“郑姐姐,我在想,如果反动派再审问我,我该怎么回答?你告诉我,我没有经验。”“有什么证据落在他们手里吗?你和组织上的人有什么关系吗?——如果相信我,就说实话。”
在这个全身都充满了党性的老同志面前,道静坚决相信了自己的观察,坦率地说:“我和别的党员没有关系,也没有证据落在他们手里。”
“看样子他们对你和小俞并不怎么太注意,以后也许能够放出去。所以你,你必须一口咬住是群众。如果再受刑那就还要咬牙忍住……你的伤很重,他们大概不会再动刑的。不过,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向敌人屈服,你要相信最后胜利一定是我们的。”郑瑾一口气讲了这些话,累得喘息起来,一阵窒息似的咳嗽,使她痛苦得许久讲不出话。
“郑瑾同志,”道静拉住她瘦削柔软的手,声音颤抖着,“我一定向你学习,斗争到最后一口气。如果我死了我也要求党——追认我……”“我真高兴,亲爱的同志!”黑沉沉的深夜里,郑瑾热烈地握住了道静的双手时。道静的心突然被这种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感动了,不能自抑地流下了眼泪!
“小林,我应当告诉你,”沉了沉,郑瑾又说话了,她的声音仍然是又温柔又平静,“从上次过了堂,我就明白,他们不会再让我活多久了……他们认为我是从中央调来的党员,所以我准备着……”
道静惊呆了,猛然像叫人把心摘去似的。她用力抓住郑瑾的手,呼吸急促地说:“郑姐姐,你说什么?……”俞淑秀也醒来了。她迷迷糊糊地听到了郑瑾后面的话,吃惊地喊道:“郑姐姐,你说的是什么?”
“没什么。”郑瑾小心地说,“我和林道静都睡不着,正闲聊。小林,你为什么起了这么个名字?好像尼姑的法号。”“我父亲信佛,他想出家又舍不得姨太太。所以……”道静一边擦着眼泪一边说,“所以给我取了这么个讨厌的名字。”
小俞高兴了,她嘻嘻笑着:“嘿,告诉你们,我又梦见我妈妈啦!”她带着梦中的欢喜喃喃着:“小弟弟也看见了。他们看见我从狱里回了家,都高兴地围住我……”郑瑾替左边的道静擦拭眼泪,又替右边的小俞拉拉被角,然后静静地说:“天不早了,咱们都睡觉吧。回头卫兵听见又该麻烦了。”
第二天上午,卫兵来提郑瑾去过堂。郑瑾躺在床上说:“等我梳一梳头。”她慢慢理好了柔长的头发,被抬走了。时间不大,她又被抬回来。她像疲倦了,躺在板床上有一会儿没有出声。
当她能够再讲话的时候,两个同屋的难友都同时关切地问她:“郑姐姐,他们问你些什么?官司怎么样?”“没什么。他们问我的病好些没有,不好,也许要替我另换个地方。”小俞放心了。道静却沉重地忧虑着,但她不能说出来。
整个上午,郑瑾低低地教给她们唱一首监狱的歌子。这个歌子在1930年以后,曾流行在上海、杭州和苏州的监狱里。“囚徒,时代的囚徒!死的虽然牺牲了,活的依旧在战斗。黄饭和臭菜,蚊蝇和虱蚤,瘦得了我们的肉,瘦不了我们的骨。……”
歌子很长,郑瑾虚弱的身体,只能教给她们这些,她们三个人整个上午过得很愉快。
午后,道静在睡梦中被推醒。郑瑾低声对她说:“林道静同志,请你以后有机会转告党:我真名是林红,去年十月间从上海调来北平工作。不幸被叛徒告密,刚刚工作没有多久就被捕了。我没有辱没党,尽我一切力量斗争到最后。”林红美丽的大眼睛在薄暗的囚房里闪着熠熠耀人的光辉,多么明亮、多么热烈呵。她不像在谈死——在谈她生命中的最后时刻,而仿佛是些令人快乐、令人兴奋和最有意思的事使她激动着。
她疲惫地闭着眼睛喘了几口气,忽然又睁开那热情的大眼睛问道静:“林,你保证能够把我的话带给组织吗?”道静不能再说一句话,她流着泪使劲,点着头。
夜晚,临睡觉时,林红脱下穿在身上的一件玫瑰色的毛背心递给道静:“小林,你身体很差,把这件背心穿在身上吧。”她又拿起枕边一把从上海带来的精美的梳子对小俞笑笑:“小妹妹,你喜欢这把梳子吗?我想送给你留做纪念。”
小俞已经意识到事情的不妙,她和道静两个同时哭了。夜是这样黑暗、阴沉,似乎要起暴风雨。多么难捱的漫漫长夜呵!
夜半时分,铁门开了。林红被用一扇门板拾了出去。临出门口,她在门板上向两个难友伸出手来,虽然握不到她们的手,却频频热情地说:“告别啦,小妹妹们!好好保重!”
门板刚刚抬出囚房,一阵急雨似的声音,猛然激荡在黑暗的监狱的屋顶,激荡在整个监狱的夜空,“打倒反动的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万岁!”
(节选自《青春之歌》,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一定向你学习,斗争到最后一口气。”林静这样说表明她想入党。
B.郑瑾的真名叫林红,遭叛徒告密而被捕,因为林道静和自己同姓,所以对道静比较信任。
C.郑瑾最后一次过堂后,知道自己不久就会被杀害,所以临睡觉时给林、俞赠物以作纪念。
D.由于是中央派来的,郑瑾特别被敌人重视,她的英勇顽强,使敌人下了杀死她的决定。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累得喘息起来,一阵窒息似的咳嗽”的描写,表明了郑瑾此时身体的虚弱,也暗示出敌人的凶狠残暴,更能体现出她革命意志的坚定。
B.“猛然像叫人把心摘去似的”一句,通过林道静的心理感受,表现了她听到郑瑾不久要牺牲时内心无比的震惊与痛苦之情。
C.郑瑾教给林道静和俞淑秀的监狱歌子,反映了革命者理想坚定、不怕困苦、顽强抗争和前仆后继的伟大奋斗精神。
D.小说运用了动作、外貌、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但使用最多的还是动作描写,这种手法还有力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8.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道静的心突然被这种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感动了,不能自抑地流下了眼泪!
(2)夜是这样黑暗、阴沉,似乎要起暴风雨。
9.作者在小说中塑造了林红(郑瑾)怎样的光辉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姓刘氏。高祖为人,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吏,为泗上亭长。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大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辟仇,从之客,因家焉。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线,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上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闹,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箕帚妾。”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亭,止饮,夜皆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妪何哭,妪曰:“人杀吾子。”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者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苦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节选自《汉书·高帝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
B.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
C.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
D.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祖”,一般指开国之君死后在太庙被奉祀时起的名号。庙号命名遵循“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
B.“家”,在文中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含义为“安家”,与“家徒四壁”中的“家”用法相同。
C.“谒”是进见时用的名帖,又称“名刺”“名帖”,类似于现在的名片。
D.“季”是刘邦的字,古代有一定身份的人除了有名,还有字,如屈原名平字原。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高祖有胸襟,有气量,但到了壮年,才当上泗上亭亭长,他在观看秦始皇出行时,发出了“大丈夫当如此矣”的感慨。
B.沛县的豪绅和官吏们为奉承县令的贵客,都去送礼,高祖向来瞧不起这些官吏,所以一个钱也没带,却假称“贺礼一万钱”。
C.吕公善于相面,看到高祖面相后就很敬重他。酒宴结束送客的时候,吕公告诉高祖要保重自己,并愿意把女儿许配给高祖。
D.高祖押送民夫到骊山服役,不少民夫半路死亡,他估计等到达骊山时民夫将全都死亡,于是他放走民夫,自己也准备逃命。
13.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4分)
(2)人乃以妪为不诚,欲苦之,妪因忽不见。(4分)
14.刘邦作为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他的成功早有端倪,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春岸”两句描写了诗人南行途中所见到的春江美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枫树成林。
B.第二联写诗人为了苟全性命,常常是四处逃难,而今又要远去衡湘,这使他泪满衣襟。
C.“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这两句对仗工整,使诗人矛盾的心情凸显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D.《登高》和本诗都写了景,都是以乐衬哀。都是通过在他乡所见的秀丽风光抒发了自己悲凉愁苦之情,极为沉痛。
16.前人有言,子美一生愁肠百结。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抒发了哪些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给我们描绘了天姥山上仙人的世界。其中,“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仙人的衣着以及骑乘,而“_________________”采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仙人之多。
(2)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永远向前之意。
(3)《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展现了听书人的投入,侧面反映出说书人的技艺卓绝。而白居易的千古名篇《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高超技艺,相关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专干粉刷一行。令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倘若没这本事,他不早饿成干儿了?
一天,刷子李收了个徒弟叫曹小三。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那天,曹小三头一次跟师傅出去干活,到英租界镇南道给李善人新造的洋房刷浆。干活前,刷子李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被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好像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过去的墙面,真好比雪白的屏风。曹小三借着给师傅
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18.赏析画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3分)
19.画波浪线句子改成“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透亮清爽的白”,从语义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20.请分析文中加点的“当然”和“居然”两词的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关于喝水与减肥,很多人有个误区,( ① ),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理由是喝热水后体温会上升,新陈代谢也就随之提高,就像人生病发烧时代谢会提高一样。实际上,喝热水对健康人的体温几乎没有影响。不管喝多少热水,人体总是恒温的,对新陈代谢的影响更是微乎其微,自然也就谈不上减肥。
不过出人意料的是,一项人体实验的结果显示,( ② )。实验将一群健康的成年人分为三组,分别给他们喝常温蒸馏水、常温生理食盐水和3℃的冰水。结果发现,不管是喝常温蒸馏水还是生理食盐水,都不能提高新陈代谢;而喝了3℃的冰水,新陈代谢竟然提高了4.5%,并且这一效果可持续60分钟。( ③ ),新陈代谢提高4.5%带来的热量差,对减肥来说基本上无济于事。
所以,对于我们而言,减肥还是要牢记“管住嘴、迈开腿”的道理,而不可偏听误信。
21.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加点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小,你就老了吗?”大胆的凤娇回敬了一句。
B.这十年,我们每一个人都切身感受到国家的发展和变化。
C.我们做职业教育时更应尊重孩子们的个性,注意因材施教。
D.我们旅行社的迎宾大厅设有服务台,欢迎各位旅客垂询。
22.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因志趣相投而走得比较近,同时通常会疏远、排斥与自己存在较大差异的人。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也会选择与自己有较大差异的人来交往,正所谓“海纳百川”,广交四方友。
读了上述材料,作为高中生的我们,你认为应该如何交友?请写一篇发言稿,在以交友为主题的周日班会上发言。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不脱离材料范围;不得抄袭或套作。
宜城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D(原文说“民间事务和矛盾纠纷中,乡民对于情感的接受程度往往要比对法律的接受程度高。”)
2.D(原文有“政府的主导作用无法得到有力保障”之句,可知乡贤在基层治理中非主导作用。)
3.C(韩愈在潮州时是在职官员,不是乡贤;所以他的事迹不能作为论据来证明材料一观点。)
4.新乡贤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同本地乡土有联系的,(1分)有较高的道德素养和引领性,在某方面能力突出或成就突出,(2分)能够为乡村振兴作出重要贡献的社会贤达和精英。(1分)(下定义的格式不正确,扣2分)
5.①新乡贤需与村两委明确权责。②新乡贤要维护群众利益。③新乡贤在处理矛盾时应坚持法律底线。④新乡贤在为乡民服务时不能为自己牟利。(任答三点即可得6分)
6.C 7.D
8.①运用心理和神态描写,生动描写出了道静因自己在狱中的表现而被郑瑾认定为同志之后的激动和兴奋之情。②环境描写,寓示着郑瑾即将壮烈牺牲,同时烘托了林道静和俞淑秀悲伤的心情。(每句各2分。第二句如答双关、象征等手法,可酌情给分。)
9.①关爱、鼓励进步青年的先行者形象。从郑瑾教狱友唱歌,送她们梳子、背心等情节可以看出。②富有经验、成熟睿智的革命者形象。“看样子他们对你和小俞并不怎么太注意,以后也许能够放出去。所以你,你必须一口咬住是群众。”③意志坚定、不怕牺牲的共产党员形象。在摧残革命者身心的监狱里,林红牺牲前高呼:“打倒反动的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万岁!”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林静这样说,并不是为了入党,而是表明她想尽快成长起来,以与敌人做长期而顽强的斗争。
B.“因为林道静和自己同姓,所以对她比较信任”错误。应该是林道静不向敌人屈服的革命者精神赢得了郑瑾的信任。
D.“是中央派来的”错误。依据原文“从上次过了堂,我就明白,他们不会再让我活多久了……他们认为我是从中央调来的党员,所以我准备着……”可知,这只是敌人的猜测,是一种可能。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D.文章使用最多的还是对话描写,文中的三位人物有着大量的对话描写。
10.B
11.B(“家徒四壁”中的“家”为名词,没有活用。)
12.D(不少民夫是逃跑而不是死亡;他估计等到达骊山时民夫将全都逃跑,也不是死亡。)
13.(1)高祖带着醉意说:“好汉走路,怕什么!”于是亲自向前,拔剑斩蛇,蛇被斩为两段,道路就通了。(“畏”,畏惧、害怕;“前”,走上前;“开”,通;大意一分。)
(2)人们就认为这位老妈妈说假话,想给她点儿苦头吃,老太婆却忽然不见了。(“以为”,认为;“乃”,于是、就;“苦”,使动用法。大意一分。)
14.①胸怀大志。②因面相而受人敬重。③敢作敢当。④身上有神话色彩。(任答三点即得三分)
参考译文:
汉高祖(刘邦),是沛县丰邑中阳里(邑和里都是当时的行政单位,邑属于县,里属于邑)人,姓刘。高祖这个人,胸襟开阔,气量宽宏,不愿干一般人从事的生产劳动。到了壮年,被试用做小吏,当了泗上亭的亭长。高祖曾经去咸阳服徭役,有机会观看秦始皇出行,他大为感叹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这样啊!”
单父(今山东单县)人吕公跟沛县县令要好,为了躲避仇家,到县令这里客居,于是在沛县安了家。沛县的豪绅和官吏们听说县令家里有贵客,都去送礼祝贺。当时萧何是县里的主吏(也称主吏掾,是协助县令管理人事考核的官职),主管收纳贺礼,他告知各位贵宾说:“礼钱不足一千钱的,请坐在堂下。”高祖虽然只是个亭长,但向来瞧不起那班官吏,于是递上个名帖,假称“贺礼一万钱”,其实一个钱也没带。名帖递了进去,吕公非常吃惊,立即起身到门口迎接。吕公这个人喜欢给人相面,看到高祖面相后就敬重他,并引他到上座坐下。萧何说:“刘季(高祖)向来爱说大话,很少成事。”高祖趁机会要戏弄耍笑一下客人们,就坐了上位,一点也不谦让。酒宴快散的时候,吕公就给高祖使了个眼色,坚持要留下高祖。等人们饮完酒,高祖走在最后。吕公说:“我年轻时就喜欢给人相面,相过许许多多的人,但是没有人像你这样的好面相。希望你保重自己。我有一个亲生女儿,愿意许给你做妻子。”
汉高祖以亭长的身份,替县里押送一批民夫到骊山服役,不少民夫在半路上逃跑了。高祖估计,等到达骊山时,民夫将全都跑光,于是等走到丰邑西面泽中亭时,便停下来休息饮酒,到夜晚就把押送的役夫全部放走。他说:“各位都逃走吧!我从此也逃命去了!”民夫中有十多个年轻力壮的汉子,愿意与高祖一起走。高祖乘着酒兴,当晚就抄小路从泽中走,派一人到前面探路。探路人回来报告说:“前面有条大蛇挡道,咱们还是回去吧。”高祖带着醉意说:“好汉走路,怕什么!”于是亲自向前,拔剑斩蛇,蛇被斩为两段,道路就通了。又走了几里路,高祖既醉又困,卧于路上。落在后面的人来到高祖斩蛇的地方,见一位老妈妈夜间在那儿哭泣。人们询问原因,老妈妈说:“有人杀了我的儿子。”有人问:“你的儿子为什么被人杀了?”老妈妈说:“我的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变成大蛇,伏在路当中,现在被赤帝的儿子杀了,所以我在此哭泣。”人们以为这位老妈妈说假话,想给她点儿苦头吃,老太婆却忽然不见了。走在后面的人到了,高祖睡醒,大家就把刚才发生的事告诉他,高祖听了便暗自高兴,觉得自己了不起。那些跟随的人从此也越来越敬畏高祖。
15.D(《登高》不是以乐衬哀)
16.①远离故土的悲戚。通过描写江南宜人的春色来反衬自己漂泊他乡的痛苦。②身处逆境,但仍有报效朝廷的热忱。“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写出了诗人虽年老多病、奔波无定,但一心报国的思想情怀。③已至晚年仍无人赏识之苦。“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写出了自己仕途上一直没有知音、伯乐的悲叹。(每点两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赏析: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描绘了南征途中所见的秀丽风光。这里“桃花水”对“枫树林”,为借对。春天,春水奔流,桃花夹岸,极目远眺,风帆如方阵一般,而枫树也已成林,这是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此联表现了诗人晚年颠沛流离、浪迹天涯的悲辛生活。为了苟全性命,诗人常常是今天在这里,明天又在那里,四处逃难,而今又要远去衡湘,这使诗人泪满衣襟。杜甫善于用反衬的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中,深化他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诗的艺术效果。诗一起首就描写了绮丽的景色,按理说看到这样好的景色本该分外愉悦才是。但是由于离乱漂泊,又想到自己老病跋跄,面对美景,诗人反而潸然泪下了。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表明诗人虽身处逆境,但没有减少报效朝廷的热忱。诗人老了、病了,照理应该还乡才是,而现在却更往南走,可悲。尽管如此,诗人报国热情不减,心一刻也未尝忘怀朝廷。杜甫在成都时,代宗曾召他担任京兆功曹,杜甫没接受,后因严武表荐,被授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他对代宗还是有着一定好感,存有一线希望的。这里“南征日”对“北望心”,为流水对,且前后两句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更加衬托出了诗人虽一生奔波无定,但一心报国的思想情怀。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正是诗人晚年对自己一生思想及悲剧命运的总结。诗人一生抱负远大,“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然而仕途坎坷,个中甘苦,只有自己一人独享。纵然有绝世才华,却未见有一个能理解他的知音。
17.(1)霓为衣兮风为马 仙之人兮列如麻
(2)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3)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18.①运用了反问,增强语势。②强调了常人很难做到一滴不掉,突出刷子李超出常人的技艺。(第一点1分,第二点2分)
19.①原文是短句,简洁明快,富有节奏。②突出强调墙被刷得白的特点:透亮、清爽。③更突出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一点一分,两点3分,三点4分)
20.“当然”说明刷子李有绝活的名声流传非常广。“居然”出乎意料、竟然的意思,照应前文“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证明了刷子李刷墙技艺确实高超。
21.B画线句中的“我们”和B项中的“我们”用法相同,泛指包括说话者和读者在内的每一个人。A.指除了“你”之外的凤娇等几个姑娘;C.指包括说话者在内的从事职业教育的人;D.指包括说话者在内的旅行社的工作人员。
22.示例:①认为喝热水能提高代谢②冰水可以提高新陈代谢③不过遗憾的是评分参考:每写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3.【写作提示】
这是一则思辨性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先给出了一个社会现象,志趣相投让人们相互吸引、接近,同时疏远,排斥和自己差异较大的人。
题目中的两个选择都有道理,考生可以见仁见智,自圆其说即可。两种观点看似对立,其实,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个体间的差异和趋同可以做到和谐统一,并不矛盾;考生也可以辩证分析交往过程中的差异问题,尊重差异,和而不同,理性交友。
考生可以从材料出发,展开联想和思考,围绕高中生关切的交友话题谈自身的体验和思考;也可以理性思考,将两个观点进行比较权衡;还可以将问题引向深处,思考当今世界各文明之间如何实现和谐相处,如何认识国与国之间的单边问题和多边问题,在逻辑思辨中体现自己的胸襟和韬略。
立意:
(1)和而不同,尊重差异。(2)尊重差异,寻求和谐。
(3)不同,让交往的世界更多彩。(4)敞开心扉,接纳不同。
(5)在求同存异中开出友谊之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