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01 07:0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举措,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成就和主要问题
学习目标:
1.识记苏俄新经济政策、苏联成立时间、两个五年计划、农业集体化、苏联模式等基本史实;
2.列举新经济政策的内容,认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适合国情的(重点);
3.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分析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及弊端,认识苏联在短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重点);
4.了解苏联模式的影响与弊端,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难点)
要点精讲
1.新经济政策
2.苏联的工业化
3.农业集体化
4.苏联模式
要点一 新经济政策
1.背景
材料一:四年帝国主义战争和三年国内战争使2000多万人丧失生命,400多万人伤残,国家满目疮痍。农业生产直线下降。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及1913年的一半。农民不堪忍受愈来愈严厉的无偿征购,有意缩减生产,抗拒粮食征集。1921年的播种面积只有9030万公顷,比1920年减少690万公顷,农民的不满最终演变为农民暴动事件。
材料二:
在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中,参加者占领要塞,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立即取消粮食征购队”等口号。
材料三: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列宁选集》
①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②列宁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
2.主要内容
项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方面 实行余粮食征集制 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
工业方面 实行工业国有化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商业方面 取消自由贸易 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分配方式 由国家统一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 实行按劳取酬
(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提高了企业积极性,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
全方位提高积极性(多劳多得)
强制性计划经济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特点:①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②发展商品经济
2.作用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
农民踊跃交纳粮食(1922年)
新经济政策的实验,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象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动了!
(1)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2)巩固了工农联盟,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3)是苏维埃俄国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有益探索。
启示:政策的制定应符合本国国情
人物事迹
1921年,阿曼德·哈默才23岁。
可是,他已成了在哥伦比亚医学院就读的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
这年6月,他克服种种困难,来到了苏俄。
他原先是想帮助苏俄人民医治当时流行的斑疹伤寒,但大量事实使他更为饥荒所引起的灾难而震惊。他立刻用100万美元在美国购买了100万普特小麦,用船运到苏俄去销售。
这件事被列宁知道了。他热情地邀请哈默来克里姆林宫会面。
不久,哈默就成了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的美国人。
他还劝说大资本家亨利·福特,到俄国开办企业。这个坚决反共的老头子,终于听从了哈默的建议,成了在苏俄经销福特汽车和拖拉机的代理人。福特一开先例,其他的公司也一拥而上。后来,老福特还在俄国修建了一个汽车工厂。尽管他一向与布尔什维克主义为敌,却对这笔生意颇为满意。因为苏维埃政府按照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保证了外国商人有利可图,有钱可赚。
苏美贸易中间人“红色资本家”传奇商人哈默
要点二 苏联的工业化
1.苏联的成立
1922年12月,在全国上下团结的基础上,便召开了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宣布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由其由15个权利平等的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领土涵盖东欧的大部分,苏联制定了第一部宪法。
苏联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宣传画
各代表签订联盟条约
2.列宁逝世
1924年1月21日早晨,列宁轻轻地撕下了日历的最后一页,然后感到无力,不由自主地倒在床上。当天下午,列宁的血压急剧下降,额头滚落大颗汗珠。最终,在医护人员的紧急抢救下,列宁在平静中去世。
次日上午,500万份刊登着列宁逝世消息的报纸被抢购一空,全苏联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无数苏联民众从各地赶来莫斯科,前来送别列宁。苏联共产党的500多名核心成员不畏严寒,步行前往高尔克村,将列宁的遗体抬至火车站,整个过程持续了长达6个小时,共有50万人参与。
苏联政府早已预见到列宁的去世,因此做好了相应的后事安排。根据苏共第二次代表大会于1月6日的计划,列宁的骨灰本应安放在克里姆林宫旁,与十月革命中阵亡的无产阶级战士一同长眠。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上台,新经济政策被慢慢废除。
列宁和斯大林
3.工业化背景
材料一:十月革命前,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产品只占国家全部产品的l/3,农业产品则占国家全部产品的2/3。1914年沙俄的工业产品只占世界工业产量的2.46%。如果按人口平均计算,当时俄国的工业产品产量和落后的西班牙不相上下。俄国不仅在经济技术上要依赖于工业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且还要从国外输入大量的机械设备等。
材料二:当时的苏维埃国家是处于敌对的资本主义包围之中。在粉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后,资本主义世界在对待苏维埃国家的态度上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主张继续实行公开的武装干涉政策,“不认承”苏维埃国家;另一种主张同苏维埃国家建立正常的外交和经济关系。但是,不论前者或后者,它们的目的都是一个,那就是颠覆苏维埃政权。
材料三:1921年6月,列宁在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上谈到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和俄罗斯电气化计划时,一开头就指出,“社会主义的唯一物质基础,就是同时也能改造农业的大机器工业”,并要求“必须把这一原理具体化”应用到苏维埃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苏联工业落后,受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为了巩固发展必须发展工业化
3.工业化概况
(1)提出设想: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
(2)正式开始:从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3)过程:1928-1932年,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1932-1937年, 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
(4)特点: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
③以牺牲农业发展和农民利益为代价。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3.工业化概况
(5)实施:
社会主义工业化首先应从哪里开始?苏联党和政府明确规定;从重工业开始,从发展重工业的核心,即机器制造业开始。斯大林指出:“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苏联党和政府,正是遵循这一方针,规划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蓝图。在计划中规定的重工业增长指标都是较高的。
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到1932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同1913年相比增加近二倍,工业产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五年计划初的48%增加到1932年的70%,制造生产资料的工业比重,从1928年的43%上升到·1932年的53.3%。
苏联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的发展
3.工业化概况
(5)成果:到1937年,工业总产值比1932年增加了1.2倍,比1913年几乎增加了五倍。重工业在全部:工业中占57.8%。和资本主义世界相比,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比1913年增长44.3%,而苏联在同一时期则增长了7.5倍,比资本主义世界发展速度快了14.3倍。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1913 1928 1932 1937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总产值 5 5 3 2 2 2
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
电力 15 10 7 4 3 2
煤 6 6 4 3 4 3
钢 5 5 5 4 3 3
4.工业化评价
材料一:计划是强制性的,“计划就是法令”……这种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在短期内(1928-1937年)就实现了工业化,从而为卫国战争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但这些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办法后来都被固定下来,……以致苏联经济日益僵化。
——《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材料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考虑到战争威胁的增长而在苏联东部地区大规模地扩建基地,都保证了强大的军事和经济潜力的创造...由于指导思想上过分强调发展重工业,在实践中就造成了轻工业与重工业比例的严重失调,对于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斯大林以及苏联党和政府是有所察觉的,并曾在实践中采取过相应的措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收到应有的成效,以至使其长期扭转不过来
①积极: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一方面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
②消极: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步被固定下来,致使后来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要点三 农业集体化
1.主要概况
1.背景:1927年底至1928年初 严重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
2.时间:20世纪30年代
3.措施:(1)开展消灭富农运动(2)政府也从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加快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4.目的: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苏联集体农庄宣传画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2.评价
材料:到1937年,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农户参加了集体农庄。农业集体化消灭了富农阶级,为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开辟了道路。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是在缺乏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的情况下实现的,曾走过一些弯路。例如,要求过急,强迫命令,出现违反自愿原则、侵犯中农利益的过火行为;对富农不给出路;在开展全盘集体化运动时确定农业劳动组合是集体农庄的基本形式,组织形式比较单一,等等。因此,在全盘集体化期间曾经出现了农业生产严重下降的情况,在此期间,农业总产值下降了23%,其中牲畜头数减少了50%。
产品 付给农庄的收购价格 零售给居民的价格
小麦(每公担) 10卢布10戈比 216卢布
牛肉(每公斤) 21—55戈比 7卢布60戈比
牛奶(每公斤) 9—14戈比 1—1.5卢布
20世纪30年代苏联政府收售农副产品价格的统计表(注:1卢布=100戈比)
集体农庄集体劳动
积极:①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解决了粮食问题,推动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消极:②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小故事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
看,我们有炸鱼吃了!
没有油啊。
那就煮!
没锅。
烤鱼!
没柴。
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
农业集体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要点四 苏联模式
1.主要概况
1.背景: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2.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3.特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经济方面---忽视商品经济,重视计划经济
政治方面---忽视民主法制,个人高度专权
苏联模式采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它的关键要害在于树立个人崇拜。
从社会基本制度的层面看,在经济领域,苏联建立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这两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之在国民经济中占统治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实行了按劳分配原则;在政治领域,苏联确立并坚持苏联共产党在苏联社会中的领导地位,形成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苏维埃政权,对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实行广泛的民主,依靠无产阶级专政来保卫社会主义制度;
2.评价
材料一 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核武器。
——英国首相丘吉尔
材料二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项目 1913年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总产值 5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
电力 15 10 7 4 3 2
煤 6 6 4 3 4 3
钢 5 5 5 4 3 3
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所占地位
评价(1)积极: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2)消极:但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之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3)妨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成为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3.启示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应该从苏联“苏联模式”的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呢?
1、发展经济要遵循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把国家的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各行各业要协调均衡发展。
2、在政治上要防止个人专断,切实加强民主与法制。
直击中考
1.(2023·青海西宁·19)列宁说: “如果原先的道路在当前这个时期证明不合适,走不通,就选择另一条道路来达到我们的目的。 ”1921年春,列宁选择的 “另一条道路 ”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开展了农业集体化 D.颁布苏联新宪法
2.(2023·山东菏泽·17)1932年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出版了大量肯定苏联的书籍,如《苏联工人》、《社会主义计划》、《走向苏维埃美国》。这主要是基于苏联(  )
A.新经济政策的成效 B.农业集体化的成就
C.工业化的高速推进 D.社会主义模式形成
B
C
直击中考
1.(2023·四川攀枝花·27)1938年苏联政府在一份文件中指出:企业中不安心工作者、懒汉、旷工者和贪图私利的人……他们常常只工作4~5小时,国家和人民因此每年损失几百万个工作日和几十亿卢布。材料反映出当时苏联(  )
A.工人阶级思想觉悟低下 B.工业发展呈现衰退景象
C.牺牲农业换取工业发展 D.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初显
2.(2023·山东东营·22)确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的事件是(  )
A.1921年新经济政策实施 B.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C.1936年新宪法公布 D.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