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单元考点串讲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下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单元考点串讲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01 07:3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目录核心+核心突破+核心素养+核心整合+大单元概念+真题感悟)
核心素养时代大单元复习
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考点大串讲
目录核心
背景:1929年经济大危机
1933年开始
推行“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特点: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意大利(墨索尼里)、德国(希特勒)、日本(广田弘毅)
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
时间:
序幕:
全面爆发:
最大规模:
九一八事变
1939—1945
日本偷袭珍珠港
走向联合:
转折:
走向胜利:
结束:
1942年1月,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诺曼底登陆战役、雅尔塔会议
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
各国面对经济危机的不同举措:
德意日:通过对外侵略扩张转嫁危机
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进行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核心突破
经济大危机
比较归纳
根本原因 时间 国家
开始 特点 影响 根本
直接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股票投机活动猖獗
1929~1933年
美国
1929年10月24日,美国股票价格突然暴跌
持续时间比较长;涉及范围特别广;破坏性特别大
(2)为摆脱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德、日建立法西斯政权,走上侵略扩张道路。
(1)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引起资本主义各国的政局动荡
经济危机知识波及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没有波及苏联(计划经济体制)
核心突破
罗斯福新政
比较归纳
时间 特点
措施 影响 局限 1933年起
国家干预经济
美国经济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整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核心措施);调整农业政策;推行“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其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实质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核心突破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比较归纳
意大利(最早) 德国 日本
背景
时间
标志
侵略 暴行
影响
相同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经济衰退。
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民众对《凡尔赛条约》不满
经济危机使日本经济受到重创。
1922年
1933年
1936年
墨索里尼率领法西斯党徒“进军罗马”
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内阁上台
吞并埃塞俄比亚
制造“国会纵火案”,屠杀犹太人,吞并奥地利及捷克斯洛伐克
发动九一八事变、建立“满洲国”、七七事变
和德国一起走向世界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①德国和日本法西斯的建立都和1929年经济危机有关。②意大利和德国都通过政党来夺取政权。③都对世界和平与进步事业构成了严重威胁。
核心突破
第二次世界大战
比较归纳
原因 根本 时间
直接 进程 序幕 全面爆发 粉碎神话 最大规模 走向联合 转折 加强联合 结束 性质 中国贡献 胜利原因 影响 1939~1945年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法西斯政权上台
1931九一八事变
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宣战
莫斯科保卫战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诺曼底登陆
1945.5.8德国投降;1945.9.2日本签署投降书
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它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援.
核心突破
第二次世界大战
比较归纳
会议名称 开罗会议 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会议
时间
与会国
主要内容
与中国 关联
作用
1943.11
中、美、英
商讨对日作战问题
发表《开罗宣言》,明确规定台湾等中国领土归还中国。
1945.2
美、英、苏
战后对德政策、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欧战结束后对日作战。
苏联承诺有条件地参加对日作战,使中国的主权受到侵犯。
1945.7
美、英、苏
重申了雅尔塔会议的精神,发表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公告重申《开罗宣言》条件必须实施。
对加速德日法西斯的灭亡起了重要作用。
协调盟军行动,加速战争胜利。
加速日本法西斯灭亡
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
罗斯福新政
①实质: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
②启示;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手段;不同社会制度的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等
①美国经济变化趋势:上升--下降--上升
②原因:上升-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战争财;
下降-受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上升-罗斯福新政
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
法西斯德国侵略扩张示意图
欧洲北非战场示意图
诺曼底登陆
遭到轰炸的珍珠港美军机场
太平洋战场示意图
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
“绞死希特勒”
雅尔塔会议
①时间会议:1945年-雅尔塔会议
②人物: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从左至右)
③目的:协调盟军行动,为取得战争最后胜利
④内容:决定问去占领德国,战后成立联合国
⑤消极:为美苏划分世界提供依据;带有大国主义强权色彩,使中国主权受到严重侵犯。
①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②形成标志:1942-《联合国家宣言》
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据图1概括1938~1939年纳粹德国对外扩张情况。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1、图2、图3所反映内容的关系。
扩张情况: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关系:以德国为代表的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激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最终打败了法西斯国家,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核心整合
美国总统比较
人物 当时解决的 主要问题 重大事件 主要影响
华盛顿
林肯
罗斯福
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
独立战争
取得民族独立,开创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先河。
废除黑人奴隶制度,维护国家统一。
南北战争
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摆脱经济危机
战胜法西斯
罗斯福新政
组织美国加入反法西斯战争
开创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先河,摆脱了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核心整合
两次世界大战比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爆发标志
时间
作战双方
主战役
新式武器
战争性质
战争结束
战后国际组织
战后世界格局
萨拉热窝事件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经济危机刺激了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1914-1918
1939-1945
同盟国-协约国
轴心国-反法西斯联盟
凡尔登战役
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
坦克、潜艇、飞机、毒气弹
原子弹
帝国主义间的非正义侵略战争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1918年11月 德国投降
1945年9月2日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国际联盟
联合国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
大单元概念



单元概述:
政治上:
1929年—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使资本主义制度面临空前的挑战。美国依靠罗斯福新政走出困局,而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却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并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应对。美国依靠罗斯福新政走出困局,而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却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经过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而结束。这次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的发展。
经济上: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各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大单元概念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
1929
1936
经济危机
1933
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
二战全面爆发
1939
二战结束
1945
经济危机
美国
罗斯福新政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德、日建立法西斯政权
序幕-九一八事变
开始-德军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进一步扩大-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保卫战
最大规模-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场爆发
走向联合-《联合国家宣言》
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
走向胜利-诺曼底登陆
结束-德国投降、日本投降
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摆脱经济危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中考演练
1.(2023·甘肃天水·13)1930—1932年期间,美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下降了54%,纽约的儿童餐厅提供的廉价午餐数量猛增,宾夕法尼亚和肯塔基乡村的人民靠挖野菜跟、嚼野葱头充饥……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是(  )
A.农业调整法限制农业产量 B.内战对社会经济的破坏
C.经济危机的影响持续加深 D.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2.(2023·甘肃武威·5)1930—1932年期间,美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下降了54%,纽约的儿童餐厅提供的廉价午餐数量猛增,宾夕法尼亚和肯塔基乡村的人民靠挖野菜跟、嚼野葱头充饥……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是(  )
A.农业调整法限制农业产量 B.内战对社会经济的破坏
C.经济危机的影响持续加深 D.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
C
中考演练
3.(2023·江苏苏州·22)1934年苏联正式加入国联,1935年签订《苏法互助条约》,1939年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且开始了一系列调整西部疆界的行动,建立“东方战线”。苏联采取这一系列措施,主要是因为( )
A.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D.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
4.(2023·江苏扬州·19)1936年,受军部操控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这表明( )
A.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B.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
C.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D.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B
A
中考演练
5.(2023·湖南张家界·22)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亚洲到欧洲,由北非到地中海再到太平洋,由局部战争再到全球战争的过程。其转折点是( )
A.凡尔登战役 B.莫斯科保卫战
C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诺曼底登陆
6.(2023·江苏连云港·27)“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海空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这一“进攻”( )
A.标志着二战已全面爆发 B.扭转了苏德战场形势
C.促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D.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答案】C
C
C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