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四课时)
太 阳 高 度
高中地理
在你的印象里,从日出到正午再
到日落,在这 一 天中,太阳高度是 否发生了变化 是怎样变化的
在地球表面上怎么表示某地正午
太阳高度
五、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太 阳 高 度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
探究活动一:
同一时刻,不同地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异
高中地理
日 期 直射 纬线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不同的变化
春 、 秋分日 赤道
赤道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
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
冬至日
同一时刻,不同地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异
高中地理
春分日和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角
高中地理
日期 直射 纬线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不同的变化
春 、 秋分日 赤道
赤道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
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 北回归线
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
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 递减
冬至日 南回归线
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
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 递减
同一时刻,不同地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异
高中地理
夏至日全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冬至日全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高中地理
日期 直射 纬线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不同的变化
春 、 秋分日 赤道
赤道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
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 北回归线
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
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 递减
冬至日 南回归线
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
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 递减
同一时刻,不同地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异
高中地理
1.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不同的变化规律
·直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
·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高中地理
探究活动二:
同一地点,不同季节
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异
分别描述从春分日到次
年春分日, A 、B 、C 、D 四 地正午太阳高度如何变化。
高中地理
地点 时间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A 地 春分日——夏至日
逐渐增大;夏至日达一年中最大值
夏至日——冬至日
逐渐减小;冬至日达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次年 春分日
逐渐增大
口地 春分日——夏至日
逐渐减小;夏至日达一年中最小值
夏至日——冬至日
逐渐增大;冬至日达一年中最大值
冬至日——次年 春分日
逐渐减小
同一地点,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异
高中地理
地点 时间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B 春分日——直射B
逐渐增大;直射B时达一年中最大值
直射B——夏至日
逐渐减小;
夏至日——直射B
逐渐增大;直射B时达一年中最大值
直射B——冬至日
逐渐减小;冬至日达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次年 春分日
逐渐增大
同一地点,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异
高中地理
2.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不同的变化规律
·在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纬度带,正午太阳高度 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达到最小值。
·在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纬度带,情况正好相反。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一年有2次最大值,发生 在直射时。
高中地理
夏 至 日
达一年中最大值区域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
达一年中最小值区域 ——赤道及其以南
高中地理
达一年中最大值区域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
高中地理
冬至日
达一年中最小值区域 ——赤道及其以北
高中地理
季节
变化
纬度
变化
季节
变化
纬度
变化
正午 太阳 高度 变化
高中地理
昼夜 长短
变化
8月
12月
高中地理
六 、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季节
1.四季更替 昼夜 变化 四季
北半球: 变化 纬度
夏季: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变化
冬季: 阳高度最小
秋季:9、10、11月 冬季:12、1、2月 变化 纬度
高中地理
化
节
变
季
太阳
正午
得到太阳辐射最少
白昼最短,正午太
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 高度
长短 更替
得到太阳辐射最多
变化
高中地理
季节 变化
纬度 变化
季节 变化
纬度 变化
正午 太阳 高度 变化
2.五带划分
昼夜 长短 变化
五带 划分
四季 更替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
季节 变化
纬度 变化
季节 变化
纬度 变化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赤 道 面 黄 道 面
自 转 公转
正午 太阳 高度 变化
昼夜 长短 变化
四季 更替
五带 划分
黄 赤 交 角
高中地理
春(夏)秋冬
高中地理
热带 温带 寒带
高中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