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海—气相互作用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3 海—气相互作用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01 10:44: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海—气相互作用
高中地理
50°W
赤道
南 美 洲
南回 归线
30°S


秘 秘鲁寒流
并 - -阿塔卡马
高中地理
80°W
思考:推断该游客在阿塔卡马地区拍摄的照片。
高中地理
80°W 50°W
赤道


秘 - 鲁



南 美 洲
阿塔卡马
南回 归线
30°S
80°W
阿塔卡马地区的平均年降水
量小于0.1毫米,并且在1845至
1936年的91年期间滴雨未下。


思考:推断该游客在阿塔卡马地区拍摄的照片。
高中地理
50°W
赤道
南 美 洲
南回



归线
30°S
- 阿塔卡马
智 利
80°W 50°W
赤道




寒 智


思考:推断该游客在阿塔卡马地区拍摄的照片。
高中地理
南 美 洲
-阿塔卡马
南回 归线
30°S
2017年2月20日中国“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拍摄的地球
高中地理
活动—
·1.读图,估算陆地和海洋 对大气水汽的相对贡献,
说明大气水汽的主要来源。
海洋
·2.估算海洋蒸发和降水的 差额,说明补充这个差额 的水量来源。
来自大陆的径流 补充了差额。
高中地理
全球水量平衡示意
有数据统计,每年北大西洋暖流向西欧与北欧每千米海 岸输送相当于燃烧6000万吨煤释放的热量。
图4.12 北大西洋暖流
高中地理
卑尔根
30-
20-
10
0-
—10—
—20—
-30 J
4 7 10
月份
「300
-200
100
降水量/mm
气温/℃
-0
海洋与大气间水分和热量交换示意




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
北半球表层洋流的分布
高中地理
传导
对流 热发
长波辐射
降水
活动—
·3.如果海洋蒸发量增加或 减少,陆地可能发生相应 的变化。利用水量平衡原 理加以说明。
如果海洋蒸发量增 加,陆地上的降水增多,
径流增多;反之同理。
全球水量平衡示意
高中地理
雨云
赤道


活动二
1.在图中用箭头表 示大气运动方向, 使之形成环流圈。
太平洋
寒冷的水
温暖的水
西
正常年份热带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热力环流模式
高中地理

活动二
1.在图中用箭头表 示大气运动方向, 使之形成环流圈。
西
正常年份热带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热力环流模式
寒冷的水
温暖的水
吉尔伯特·沃克爵士
沃克环流
高中地理
太平洋
空气上升
赤道
雨云



厄尔尼诺的由来
大约在200多年前,生活在赤道附近太平洋东海岸的渔 民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每隔几年,靠近厄瓜多尔和秘鲁 海岸的表层海水温度会明显升高,沿海的鱼群会神秘消失, 海鸟也会大量死亡。与此同时,世界其他地方暴雨洪涝、
高温干旱、森林大火、暴风雪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一些 地方甚至会出现旱涝急转,由于这种现象最严重时往往在 圣诞节前后,于是遭受天灾而又无可奈何的渔民将它与圣 诞节联系起来,称其为“圣婴”,西班牙语为el nino, 汉 语音译则为“厄尔尼诺”。
高中地理
读图,描述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与西部海区的海 温距平特点。
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地区升温明显,尤其 东部地区,表层海水水温升高甚至超过5°C; 西 部地区升温弱,甚至出现负值。
高中地理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示意(1998年12月)
活动二
2.画图说明厄尔尼 诺现象对沃克环流 的影响,并解释沙 漠开花的原因。
西
厄尔尼诺年份热带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热力环流模式
太平洋

高中地理
赤道
活动二
2.画图说明厄尔尼 诺现象对沃克环流 的影响,并解释沙 漠开花的原因。
赤道附近太平 洋东部海温升高,
气流上升,沿岸降 水增多,沙漠开花。
西
厄尔尼诺年份热带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热力环流模式
太平洋

高中地理
赤道
2017年3月秘鲁洪水造成了近百人死亡,数万人受灾。
高中地理
活动二
3.运用热力环流模 式图,分析此时赤 道附近太平洋西部 地区的降水变化。
赤道附近太
平洋西部水温降
低,气流下沉, 沿岸地区的降水 减少。
西
厄尔尼诺年份热带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热力环流模式
太平洋

高中地理
赤道
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
海水 水温 太平洋东部 降低
增高
太平洋西部 增高
降低
沃克环流
减弱或消失
气候 太平洋东部
降水增加
太平洋西部
降水减少
拓展活动:对比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完成下 列表格。
高中地理
海—气 相互 作用
局部地区水热失衡
如:厄尔 尼诺现象
全球水热平衡
课堂小结
厄尔尼诺年份热带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热力环流模式
正常年份热带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热力环流模式
高中地理
维持
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