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振兴道路的探索
学 习 内 容
一、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各阶级对民族振兴道路的探索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高中历史
现阶段上中国革命的任务……就是对外推翻
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和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
迫的民主革命,而最主要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
的民族革命。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高中历史
帝国主义与中华 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与人民 大众的矛盾
反帝
(民族独立)
反封建
(民主进步)
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社会性质
革命任务
主要矛盾
高中历史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高中历史
-1919年
五四运动
1840年
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一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各阶级对民族振兴道路的探索
太平天国
运动
开眼
看世界
清末
新政
辛亥 革命
农民 阶级
地主 阶级
资产
阶级
义和团
运动
新文化
运动
救亡图存
维新 变法
洋务 运动
高中历史
农民阶级展现出了强大的革命力量,但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和 先进阶级的领导,不能领导中国革命
地主阶级最早提出了向西方学习,最早开展了近代化的尝试, 客观上推动了社会进步;其阶级局限性使之无法领导中国革命
资产阶级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深入到 制度层面;但因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未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 本矛盾,不能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一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各阶级对民族振兴道路的探索
救亡图存
高中历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历程
“自强、求富”
维新思想、三民主义
民主与科学
高中历史
向西方学习
救亡图存
逐渐深入
制度
思想
器物
先进领导阶级: 无产阶级
先进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
新的奋斗目标: 实现共产主义
广泛群众基础: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成立
史 历 中 高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1924—1927年
国民大革命 土地革命
1927—1937年
1921年
中共诞生
1922年 中共二大
1937—1945年 全民族 抗战
解放 战争
1946—1949年
高中历史
口 革命目标: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俄国
经验为基准
(1)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
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 直至消灭阶级差别;
(2)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 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
(3)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
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 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
有……
——《中国共产党纲领》
立足中国具体国情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 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 奋斗的目标是:
(一)消除内乱,打倒军 阀,建设国内和平;
(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 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 全独立 ……
——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 代表大会宣言》
高中历史
陕西 河 南 黄 海
安
四 川
昌闽浙
湘赣 中 央 福 东 海
南井冈山▲热 ★瑞金
熊南间西途
百色车
0 右
江 广州 长海陆羊 湾
西 8i 陆丰 旧 占
中来 革命根据地及名称 筷占
★ 国临时
游击区 省级界 琼 南 海
—一国界 - 地区界康
中央政府所在地
中华苏维埃共和
占)
门
(葡
澳
o 香港
海丰6
赣
浙
南
◎
沙
湘鄂赣
长
湖
边
川 陕
上海
北
州
蒸
杭
京
南
◎
汉
皖
昌
豫
武
那
湖o
西
洪
鄂
湖
湘耶
湘
1929—1932年农村 革命根据地分布示 意图
高中历史
探索中国革命道路
苏俄“以城市为中
心”的革命道路
口 斗争方式:
推动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的建立
满足人民
经济生活需要
对民主政治的 真正实践
推行“三三制”原则
高中历史
顺应中国社会 主要矛盾变化
放弃十年内战时期的政策
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前瞻性地阐明了中国未来社会的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 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 革命运动;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过程,只有完 成了前一个革命过程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过 程。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 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
高中历史
人民需求 国民党
共产党
政治 民主 一党专政
主张成立
联合政府
和平 悍然发动 内战
主张
和平建国
经济 农村 未解决土地 问题
颁布《中国 土地法大纲》
城市 滥发纸币
控制通胀
军事对抗(表现)
政治 社会政策(根本)
l 经济
代表最广大
人民的根本利益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形
民心 向背
高中历史
势图
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 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
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 改变了中国社会的为 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 了前提条件
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 民族之林
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中国历史
进入新纪元
中华 人民 共和 国成 立的 伟大 意义
两个 革命 阶段 相衔
接
革命 意义
世界 意义
社会 意义
高中历史
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改革开放新时期
社会主义革命和 建设时期
1949—1978年
中华 人民 共和 国成
立
1978年以来
高中历史
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营经济是
社会主义的性质,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但这个共 和国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指出,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后,
如果能用赎买的办法变革所有制,将是“最便宜不过了”。
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列宁设想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对资产阶级 进行和平赎买,但由于国内战争等原因,这一设想未能实现。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设想,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方针。
——李安增、李先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纲》
高中历史
我国成功开辟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 道路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有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缺乏和 平渐进的传统。在中国封建社会,每一次封建王朝的改良,
都是通过剧烈的社会震荡实现的。中国近代以来,维新变法 也屡屡失败,只有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才能实现社会变革。
而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条件下,中国社 会第一次通过和平方式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 这样一个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这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 党人对中华民族的一个开创性的历史贡献。
——李捷: 《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及其历史意义》 ,
《光明日报》,2004-05-08
高中历史
1953—1957年 实现国家
“一五计划” 工业化
为当代中国一
1953—1956年 公有制占
切发展奠定了
社会主义改造 绝对优势
根本政治前提
1954年 三大政治
和制度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制度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
六
是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高中历史
1949—1978年
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
站起来
高中历史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新时代
强起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
1978年以来
富起来
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 改革开放是党 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 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 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 一 招,也是决定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 上的讲话》 (2018年12月18日)
高中历史
毛泽东 思想
高中历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的制 度和理论基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成果
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
“三个 代表” 重要 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发 展观
邓小平
理论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成果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一国两制”构想,港澳回归, 两岸关系发展
科技、文艺、教育快速发展
民主法制完善
统一大业推进
文化建设发展
高中历史
经济体
制改革
对外开放
“引进来” 和“走 出去” 相结合战略
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
综合国力提升
农村 到城市
改革 开放
→
→
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 综合国力提升 国际影响力
主义理论体系 扩大
理论层面 物质层面
国内 世界
高中历史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的中国
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
——习近平
高中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