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西方的文官制度
高中历史
某文官的
职业生涯
2 西 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1 西 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探究方式
本课聚焦
高中历史
入职
晋升
退休
任职
一 个文官的职业生涯
高中历史
科目 总分
前6名平均得分
算术 300
262
拼写 100
93
语法 100
73
英文写作 100
69
地理 100
48
数学 300
150
其他科目 250
155
—— 英国文官考试委员会《女王陛下文官委员会的报告( 六 )》
高中历史
入职期
1860年12月德文港文官考试科目和前6名平均分数
确立较为
客观的选 拔标准
注:德文港 是澳大利亚 城市, 当时 为英国殖民 地
进入渠道 人数
比例
公开考试 456
43.7%
别部调入 69
6.6%
晋升 375
35.9%
其他 145
13.8%
合计 1045
100%
入职期
1939年英国进入行政类文官岗位的不同渠道人数和比例
公开选拔
择优录用
—— 阎照祥著《英国政治制度史》
高中历史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与影响 生涯 类别 特点
影响
入职 录用方式 人才要求 公开选拔 择优录用
规范了文官的选用与管理 , 为国家治理提供了优秀人才
高中历史
任职期
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 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 。 他们不因拒绝上述 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
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 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
——《美国文官法》( 1883年)
文官不得参与党派政治活动
高中历史
思考: 请概括以上材料的核心 内容。
文官不得参与党派政治活动
文官须忠实执行政策, 在政务 官领导下完成本职工作
“政治中立 ”{
任职期
高中历史
特伦德曾言: 他(内阁秘书长) 可不是首相的私人仆从 … … 这个人 需要相对超脱: 不能在部门的斗争 中选边站, 要确保每 一个部门的立 场都能获得平等关注 。 他还得应对 无穷无尽工作中的波折, 竭尽全力 让工作回到正轨。
——摘编自[英]塞尔登等著, 李钢等 译《内阁办公厅: 现代政府的诞生》
时间
首相及党派
1963
麦克米伦(保守党)
1963-1964
霍姆(保守党)
1964-1970
威尔逊( 工党)
1970-1973
希思(保守党)
特伦德任英国内阁秘书长期间 (1963-1973) 英国首相更迭表
政治中立 职务常任
任职期
高中历史
任职期
英国文官制度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
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 它能让政府
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
—— [英]撒切尔著, 李宏强译《唐宁街岁月》
高中历史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与影响 生涯 类别 特点
影响
入职 录用方式 人才要求 公开选拔 择优录用
规范了文官的选用与管理 , 为国家治理提供了优秀人才
任职 工作原则 政治中立 职务常任
保证政府工作的稳定性与连 续性
高中历史
晋升期
英国文官制度建立之初, 按照文官受教育程度 的不同, 将文官分为高级文官与低级文官, 低层级 的文官永远不能升为高层级的文官。
——摘编自杨百揆等著《西方文官系统》
1968年英国尝试对文官制度进行改革, 力图建立 一 个统 一 的等级结构, 各个职位对所有具备资格的人 开放, 打通低层级文官与高层级文官的晋升通道。
——摘编自李治国《富尔顿文官改革述论》
思考: 概述英国文官晋升制度改革的特点与作用。
高中历史
特点: 打通晋升渠道, 变封闭结构为开放结构
作用: 有助于调动文官工作的积极性, 让能者承 担更多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 促进国家治 理水平的提高。
思考: 概述英国文官晋升制度改革的特点与作用。
晋升期
高中历史
退休期
强迫退休: 到达法定最高年龄必须停止工作, 办理 退休手续。
命令退休: 未达到退休年龄但不称职, 则由行政部 门责令退休。
残废退休: 因伤残或疾病而完全丧失工作能力。
自愿退休: 达到 一 定年龄或工龄, 有资格提出自愿 退休的申请。
——摘编自杨百揆等著《西方文官系统》
实现文官系统的更新换代,提升工作效率
高中历史
思考: 西方国家为何设置如此全面的退休规定?
退休期
法国: 1853年颁布对文官提供退休保障的法律
英国: 1859年制定《年老退休法》
美国: 1920年通过“体恤法案 ”
法国: 1924年制定文官退休金制度法律
退休保障制度 解除后顾之忧
高中历史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与影响 生涯 类别 特点
影响
入职 录用方式 人才要求 公开选拔 择优录用
规范了文官的选用与管理 , 为国家治理提供了优秀人才
任职 工作原则 政治中立 职务常任
保证政府工作的稳定性与连 续性
晋升 退休 保障机制 完善的晋升 与退休制度
保证了文官忠于职守的工作 积极性, 提升工作效率
高中历史
美国的考试任用需要任职者能够适应现实职位的需 要, 具备任职所需的专门知识与实用技术。
日本文官考试的笔试分为两轮, 第 一轮为 一般教育 程度的考试, 第 二轮为专门性考试。
法国的高级文官任用考试是由政府系统内各公务院 校负责 。 通过考试的文官直接进入各类公务院校接受任 职培训。
——摘编自倪越编著《西方文官制度》
高中历史
间滋,生为官处僚理主专义门和问僵题化设习立气的部际委员会往往成为扯皮的 场所, 迄今还没有看到谁能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 但大
量官僚主义的现象严重存在, 似乎不在中央各部, 而在
庞大的管理社会加福重利财的政负府担机构之中 。 这里人员众多 , 规章繁琐, 行政开支浩大, 工作差错最多, 是英国行政 管理上的 一 个老大难问题。
年份 1871 1891 1901 1914 1922
1939
文官人数 —53847勃 79241 制116413 180900 中317721
387400
英国文官制度的问题主要存在于部门和影部响际工磋作商效之率
思考: 西方文官制度有何局限性?
数据来源:赵竞: 《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研究(1853 — — 1870)》
高中历史
这支官吏队伍浸透了反民主的意识, 同地主和资产阶级
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各方面都依附他们 。 这支队伍被资产 阶级关系的气氛所笼罩, 他们呼吸的就是这种空气, 他们凝 固了, 变硬了, 僵化了, 摆脱不了这种空气 … … 这支队伍的 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 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 代理人, 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
—— [苏]列宁《革命的 一个根本问题》,《列宁全集》 第三十二 卷
本质: 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工具
高中历史
思考: 列宁对于西方文官制度的本质有何认识?
18世纪初 1855年 1870年 1883年 二 战后
特点: 考试录用 、 政治中立 、 职务常任等
影响: 避免了政党更迭时的政治动荡, 对政府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质: 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工具。
英国文官
制度最终
确立
文官制度在世界 范围扩展
英国文官 制度初步 形成
英国文官 群体出现
本课小结
高中历史
我们说资本主义社会不好, 但它在发现人才、
使用人才方面非常大胆的 。 它有个特点 … … 凡是
合格的人就使用, 并且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 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邓小平文选》 第3卷
高中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