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时同步练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时同步练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7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2-01 10:2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时同步练
【夯实基础】
1.T2噬菌体作为遗传研究的材料,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仅由蛋白质和DNA两种物质组成
B.很容易在培养基上独立生长繁殖
C.P几乎都存在于T2噬菌体的DNA中
D.仅蛋白质中含有S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共同点的是(  )
A.均进行了细菌培养
B.均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C.均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D.均设法将DNA与蛋白质区分开来
3.研究人员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短时间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离心,然后检测放射性。下列对实验现象和结果分析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上清液中的放射性等于沉淀物
B.子代T2噬菌体的DNA中含有32P
C.沉淀物中的放射性低于上清液
D.子代T2噬菌体的蛋白质中含有32P
4.遗传物质是亲代与子代之间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B.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C.DNA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染色体也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D.细胞核中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中遗传物质是RNA
5.如图表示科研人员验证烟草花叶病毒(TMV)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将其放在水和苯酚中振荡后,分离出不同成分,用这些分离出的不同成分分别接种正常烟草,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
A.烟草细胞的遗传物质是RNA
B.烟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RNA的载体
C.接种RNA后,烟草感染的病毒与TMV相同
D.接种蛋白质后,烟草感染的病毒与TMV相同
6.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4个实验。
①R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细菌→注射小鼠
②S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细菌→注射小鼠
③R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细菌的DNA→注射小鼠
④S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细菌的DNA→注射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的情况依次是(  )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死亡、存活、存活、存活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7.1928年,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所示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组:注射R型活细菌—小鼠不死亡
b组:注射S型活细菌—小鼠死亡
c组:注射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小鼠不死亡
d组:注射R型活细菌与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混合物—小鼠死亡
A.a组小鼠不死亡是因为R型细菌是无毒性的
B.c组小鼠不死亡说明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失去了毒性
C.从d组死亡小鼠体内可分离出S型活细菌
D.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8.赫尔希和蔡斯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发现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的上清液中。该实验中噬菌体的培养方法是(  )
A.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
B.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
C.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噬菌体侵染细菌
D.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噬菌体侵染细菌
9.艾弗里等人为了弄清转化因子的本质,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如图是他们所做的一组实验,则三个实验中,培养基上只存在一种菌落的是(  )
A.实验一 B.实验二
C.实验三 D.实验一和实验三
10.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S型肺炎链球菌的菌落表面粗糙,R型肺炎链球菌的菌落表面光滑
B.S型细菌的DNA经加热后失活,因而注射S型细菌后的小鼠仍存活
C.从死亡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链球菌只有S型细菌而无R型细菌
D.该实验未证明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是由S型细菌的DNA引起的
11.如图,病毒甲、乙为两种不同的植物病毒,经重建后形成“杂种病毒丙”,用病毒丙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是(  )
12.某同学为研究促使R型肺炎链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链球菌的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进行了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组培养皿中只有S型细菌菌落,推测加热不会破坏转化物质的活性
B.乙组培养皿中有R型细菌菌落及S型细菌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蛋白质
C.丙组培养皿中只有R型细菌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DNA
D.该实验能证明肺炎链球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
13.经过许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遗传物质之谜终于被破解,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1928年,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研究肺炎链球菌是如何使人患肺炎的,他用两种不同类型的肺炎链球菌去感染小鼠,过程如图所示。从第一、二、三组的对照实验可知:只有S型活细菌才能使小鼠死亡,在本实验中若第四组为实验组,则对照组是第一组和第    
组。
(2)20世纪40年代,艾弗里等人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利用    
原理控制自变量,通过一系列严密的科学实验,证明了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14.如图是赫尔希和蔡斯完成的实验的部分步骤,请据图分析:
(1)本实验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原因之一是其结构仅由       
组成。实验所用的研究方法是      。若要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   (填“能”或“不能”)用含有35S的培养基单独培养噬菌体,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中  (填“能”或“不能”)含有32P或35S。
(2)完成图示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第一步:用   (填“32P”或“35S”)标记噬菌体;第二步:             。
(3)在本实验中,理论上沉淀物中放射性应该为0,而实验的实际结果显示:沉淀物中也有一定的放射性,可能的原因是             。
【能力提升】
1.某科学家模拟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活菌1是有多糖类荚膜的R型细菌,活菌2是无多糖类荚膜的S型细菌
B.由实验结果可知,活菌2或死菌2都能使鼠死亡
C.从鼠Y血液中分离出的活菌2是由活菌1转化而来的
D.在鼠W的血液中能分离出活菌1和活菌2
2.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①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②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③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④用3H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以上4个实验,经过短时间保温后搅拌、离心,检测到放射性的主要部位分别是(  )
A.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
B.沉淀物、上清液、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
C.上清液、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上清液
D.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
3.分别用含放射性标记尿嘧啶的宿主细胞和含放射性标记胸腺嘧啶的宿主细胞培养某病毒,结果发现前者的子代病毒含有放射性标记,而后者的子代病毒不含有放射性标记。该实验能说明(  )
A.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B.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C.该病毒的RNA仅含有碱基U
D.该病毒能独立合成蛋白质
4.如图是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图解,其中细胞提取物是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破碎后去除绝大部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制成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设置第①组实验的目的是确定细胞提取物中含有转化因子
B.第②~⑤组实验利用酶的专一性去除相应物质观察转化情况
C.混合培养后①~⑤组都出现R型细菌菌落
D.混合培养后出现的S型活细菌与原S型细菌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
5.将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数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中S型细菌数量包括死的S型细菌和活的S型细菌数量
B.与曲线bc段相比,ab段小鼠体内抵抗R型细菌的物质更多
C.曲线bc段绝大多数的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
D.cd段R型细菌数量上升的原因可能是S型细菌增多,降低了小鼠抵抗R型细菌的能力
6.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35S或32P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保温、搅拌、离心后,检测并计算不同搅拌时长下,上清液放射性强度与初始强度的比值及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接近100%,表明细菌绝大部分未被裂解
B.搅拌时长为6 min时,上清液的32P放射性强度约为初始值的30%,是由操作过程中搅拌不充分造成的
C.搅拌时长为6 min时,上清液的35S放射性强度约为初始值的80%,说明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未分离
D.图中的实验结果可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7.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RV)都能感染烟叶,但二者致病病斑不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a过程表示用TMV蛋白质外壳侵染烟叶,结果说明TMV的蛋白质外壳没有侵染作用
B.b过程表示用HRV的RNA单独接种烟叶,结果说明其有侵染作用
C.c过程表示用TMV蛋白质外壳和HRV的RNA合成的“杂种病毒”接种烟叶,结果说明该“杂种病毒”有侵染作用,该烟叶表现病症为感染车前草病毒症状,并能从中分离出车前草病毒
D.该实验证明只有车前草病毒的RNA是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不是遗传物质
8.细菌转化是指某一受体细菌通过直接吸收来自另一供体细菌的一些含有特定基因的DNA片段,从而获得供体细菌的相应遗传性状的现象,如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S型肺炎链球菌有多糖类荚膜,可致病,对青霉素敏感,菌落表面光滑。在多代培养的S型细菌中分离出了两种突变型:R型,无多糖类荚膜,不致病,对青霉素敏感,菌落表面粗糙;抗青霉素的S型(记为PenrS型)。现用PenrS型细菌和R型细菌进行下列实验,对其结果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
A.甲组中部分小鼠患败血症,注射青霉素治疗后均可康复
B.乙组中可观察到两种菌落,加青霉素后仍有两种菌落继续生长
C.丙组培养基中含有青霉素,所以生长的菌落是PenrS型细菌
D.丁组中因为DNA被水解而无转化因子,所以无菌落生长
9.(不定项)如图是用32P标记T2噬菌体并侵染细菌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过程①32P标记的是T2噬菌体外壳的磷脂分子和内部的DNA分子
B.过程②应进行短时保温,有利于噬菌体侵染细菌
C.过程③离心的目的是析出噬菌体外壳,使被侵染的大肠杆菌沉淀
D.过程④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10.在墨西哥和美国等地发生甲型H1N1流感后,我国向世界卫生组织申请索要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生产疫苗,我国研制出的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疫苗,已在全国进行分批次免费接种。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研制疫苗过程中,实验室获得大量甲型H1N1病毒,不是将病毒直接接种在无细胞的培养基上,而是将其接种到7日龄的活鸡胚上培养,其原因是              。
(2)利用特定的颜色反应来鉴定H1N1流感病毒的化学成分,原理是:
①RNA在浓盐酸中与苔黑酚试剂共热显绿色;
②DNA可被甲基绿染色剂染成绿色;
③  。
(3)在上述鉴定其化学成分的基础上,请利用活鸡胚为材料,以鸡胚组织中是否含有H1N1病毒为检测指标,设计实验探究H1N1病毒的遗传物质并预测结果和结论。
①实验设计思路: 。
②实验结果、结论:
a.            ,说明H1N1病毒的RNA和蛋白质都具有遗传效应。
b.       ,说明              。
c.只在用蛋白质感染的鸡胚中检测到H1N1病毒,说明      。
参考答案:
【夯实基础】
1-5BBBBC
6-10BDCBD
11-12BC
13.
(1)三(或二、三) 
(2)减法 DNA
14.
(1)DNA和蛋白质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不能 不能 
(2)35S 把35S标记的噬菌体与(未被标记的)细菌混合(或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 
(3)搅拌不充分,导致部分未与细菌分离的具有放射性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
【能力提升】
1-5CDBDD
6-8ADD
9.BC
10.
(1)病毒的繁殖只能在宿主细胞中进行 
(2)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显紫色 
(3)①将H1N1病毒的RNA和蛋白质分开,分别用RNA和蛋白质感染活鸡胚组织,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分别检测鸡胚组织中是否存在H1N1病毒 ②a.在用RNA、蛋白质分别感染的鸡胚组织中都检测到了H1N1病毒 b.只在用RNA感染的鸡胚组织中检测到了H1N1病毒 只有H1N1病毒的RNA具有遗传效应 c.只有H1N1病毒的蛋白质具有遗传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