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松怪石图题诗》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苍松怪石图题诗》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22 20:5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苍劲挺拔傲斗冰雪枝







地坚韧不拔苍松怪石 图题诗(清)李方膺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诗情画意。
2、体会诗人不屈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气概。
3、培养审美情趣。检查预习 yīng jiǎo què jiǒng ē yú zhēng
膺 矫 阙 迥 阿谀 铮
阿谀奉承:
迎合别人的意思,说好听的话。(贬义)
耿直:
(性格)正直,直爽。
铮铮:
比喻刚正不阿。
作者简介李方膺,字晴江,号秋池。为官时,“有惠政,人德之。” “波涛宦海几飘蓬”,官场太黑暗了,他便弃官去作画,但他的性格依然未变,“自笑一身浑是胆”,蔑视传统,蔑视权威,关怀和同情下层人民。
善画梅。作品纵横豪放,墨气淋漓,所画之梅以瘦硬见称。 他当地方官三十年,遭受过几次沉重的打击。1730年,他在乐安知县任上,因开仓赈灾来不及请示上司,而受到了弹劾。1732年,他在兰山知县任上,总督王士俊盲目地下令开荒,官员们乘机勒索乡民,他坚决抵制,竟被投进监狱,吃了一年冤枉官司,1749年,在合肥知县任上,因抵忤上司竟被安上"贪赃枉法"的罪名而罢官。凡此种种,就是他所说的"波涛宦海几飘蓬"。
苍松怪石图题诗
   (清)李方膺
  君不见,岁之寒,
  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
  青青复矫矫。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拥护天阙高且坚, 
迥干春风碧云里。 苍松怪石图题诗
   (清)李方膺
  君不见,岁之寒,
  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
  青青复矫矫。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拥护天阙高且坚, 
迥干春风碧云里。 注释
君:你 乔:高大
矫矫:强壮、威武、挺拔的样子 复:仍然
复矫矫:仍然强健、勇武、挺拔。
真:本来面目。
无等伦:无与伦比。
方未已:没有改变原来的姿态。
阙:宫殿
迥:远
在这里,“不”指反问:难道? 整体感知请说一说大体诗意。
你没有看到吗?天已经很冷了,哪里也找不到绿草。你又看见了吗?松树屹立着,还那么青翠挺拔。
天地之间本来都不是刻意修饰的,世间万物贵在保持本真。松树直立的枝干像山岳一样雄壮,冬日里的青秀无与伦比。它饱经风雨,千年万年也不停止。
它高直的样子表示拥护天宫,在青天之上期盼着春风。1、写松在寒冬之际为大地增添了绿意和娇姿的诗句?品诗2、“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隐含作者的什么感情?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3、描写松树挺劲秀丽的诗句?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4、描写松树饱经风雨,而生机勃勃的诗句?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隐含作者褒扬之意读懂诗句 “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写出了松在寒冬之际为大地增添了绿意和娇姿。“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写出了苍松的品格,其中“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是对其品格高度赞美“拥护天阙高且坚,迥干春风碧云里” 作者从松的外形入手,为该诗更添了悠远、清丽的意境,尤其最后一句,“春风碧云”带给读者无限的希望与憧憬,颇有“冬天已经过去,春天还会远吗?”之意。赏画 图中的怪石、苍松各有什么样的特点,相互关系,各有什么寓意? 怪石:耸立(不屈不挠)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
苍松:挺劲(饱经风霜)象征诗人刚正不阿的气概。
二者关系:怪石耸立,不屈不挠,为苍松设置了一个极好的生存背景,两者互为映衬更显其“苍、怪”。
中心思想:这首诗描绘了苍松的坚强质朴,表现了作者不屈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品格。“岁寒三友”梅、竹、松有什么共同特点、象征怎样的精神:共同特点:不惧风雨冰霜,在恶劣环境中能独善其中,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竹:有气节,象征诗人“任东西南北风”的气概。
松:是风骨的象征,不畏风霜,生机勃勃,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
梅:超凡脱俗,象征了诗人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