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课件(共6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课件(共6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1 09:10: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0张PPT)
jué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1898-1976)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任政府总理,1949-1958年曾兼任外交部长。
周恩来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崛起
兴起
课题是什么意思呢?
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强大而读书
事 件
地 点
时 间
第一件事
人物(做什么事)
借助下面表格,尝试归纳每件事的主要内容。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新学年开始了
修身课上
魏校长(问)
周恩来(回答)
事 件
地 点
时 间
第一件事
人物(做什么事)
借助下面表格,尝试归纳每件事的主要内容。
1-10
第一件事
( )
新学年开始,在修身课上,周恩来表明志向: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舍大取小,选择相对比较具体的时间、地点。
事 件
地 点
时 间
第二件事
人物(做什么事)
11-14
第二件事
( )
十二岁那年,伯父告诉周恩来中华不振,不能随便去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周恩来对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疑惑不解。
十二
岁那年
奉 天
伯父(告诉)
周恩来(疑惑不解)
抓住主要人物做的事情进行概括。
事 件
地 点
时 间
人物(做什么事)
15-17
第三件事
( )
一个星期天,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周恩来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洋人欺侮而没处说理,他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
一个
星期天
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
中国妇女
(受欺负没处说理)
中国巡警
(不惩处、训斥)
围观的中国人
(只能劝慰)
周恩来
(看见、体会)
第三件事
划去次要的人物,保留主要人物。再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说清楚主要人物做了什么或想了什么。
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里写了3件事,要说清楚多件事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要理清几件事情的关系。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这三件事情中哪些事是原因,哪些事是结果呢?
事件
第一件事 新学年开始,在修身课上,周恩来表明志向: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二件事 十二岁那年,伯父告诉周恩来中华不振,不能随便去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周恩来对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疑惑不解。
第三件事 一个星期天,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周恩来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洋人欺侮而没处说理,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
结 果
原 因
第二件事 十二岁那年,伯父告诉周恩来中华不振,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不能随便去,周恩来对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疑惑不解。
第三件事 一个星期天,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周恩来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洋人欺侮而没处说理,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
事件
第一件事 新学年开始,在修身课上,周恩来表明志向: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倒叙
我们可以把几件事按照事件因果顺序法或者时间顺序法串联起来,就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因果顺序法:之所以……是因为……【因为…所以…】
事件
第一件事 新学年开始,在修身课上,周恩来表明志向: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二件事 十二岁那年,伯父告诉周恩来中华不振,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不能随便去,周恩来对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疑惑不解。
第三件事 一个星期天,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周恩来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洋人欺侮而没处说理,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
结 果
原 因
少年时代在奉天+
第一件事 十二岁那年,伯父告诉周恩来中华不振,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不能随便去,周恩来对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疑惑不解。
第二件事 一个星期天,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周恩来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洋人欺侮而没处说理,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
时间顺序法:先…然后…后来…
事件
第三件事 新学年开始,在修身课上,周恩来表明志向: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少年时代在奉天+
了解了文章主要内容,少年时代的周恩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志存高远、心系祖国
是什么原因使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呢?
课文中有一个词语连续出现了三次,它告诉了我们周恩来立志的关键原因。快速浏览课文11-17自然段,把它找出来。
中华不振
体会“中华不振”
默读课文11-17自然段,思考:你从课文的哪些描写感受到中华不振呢?圈画出相关语句,写下自己的批注。(感受和疑问)
11
12
13
14
15
16
17
周恩来出生于1898年。十二岁那年,他离开家乡江苏准安,随回家探亲的伯父来到了东北。在奉天上学的时候,伯父告诉他,奉天有些地方被外国人占据了,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
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人物 表现
伯父
妇女
中国巡警
围观的 中国人
告诉周恩来不要去外国人占据的地方。
哭诉,指望巡警帮忙反招训斥。
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训斥妇女。
紧握拳头,只能劝慰。
中国妇女受欺负,无人主持公道,那是因为——
中华不振
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那是因为——
外国人肇事,却受不到惩处,那是因为——
小组交流:
课前搜集到的关于100多年前旧中国的相关资料。
自1840年鸦片战争,外国侵略者用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国门以来,中国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外来侵略,中国一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强行划定一些地区作为外国人的地盘,一些外国人的地盘甚至拒绝中国人入内。国土沦丧,四亿同胞在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
历史背景
外国侵略者进入中国
外国侵略者在中国城市圈占土地
强占租界
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 欺凌中国人
洋人砍下一个个中国人的头颅
洋巡捕拿中国人当活靶子,练习射击。
思考:“中华不振”的含义是什么?
“中华不振”是指中华民族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人民遭受欺凌,敢怒不敢言。
周恩来从租界回来后忘不了什么,又会想些什么呢?
我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却给不了一个中国女人最起码的公道;
我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却让洋人在这里横行霸道;
我更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一群中国人面对一个洋人,竟不敢给自己的同胞声张正义。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周恩来认识到只有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才能找到拯救中国的道路。后来他想方设法东渡日本求学,由天津乘船出发前夕,他又写下了一首抒发救国抱负的著名诗篇: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suì
chóu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
[大江] :泛指气势豪迈的歌曲。
[邃密] :深入、细致,这里指精研的意思。
[群科] :各种科学。 [济世穷] :挽救国家的危亡。
[面壁] :这里用来形容刻苦钻研。
[破壁] :这里表示学成之后,像破壁而飞的巨龙
一样,为祖国和人民做一番大事业。
[难酬] :难以实现,目的达不到。 [蹈海] :投海。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唱完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东去日本求学,
精深严密的多种科学能够救世上的穷困。
用了十年苦功,学成以后要回国干一番事业,挽救中国。
假如这个志愿难以达到,即使像陈天华用投海而死来唤醒国人,也称得上是英雄。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意思。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suì
chóu
朗读诗歌,读出情感。
1910年
12岁的少年风华,他勤学好问,北上求学,胸怀家国,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志。
1915年
青年伟略,他远赴重洋,辗转日本、欧洲多国,寻求革命真理,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
1919年3月
21岁的周恩来为了中国的反帝反封建大业,毅然决定放弃在日本求学的机会,归国加入革命。回国后不久五四运动爆发,周恩来积极投身其中……
1924年
周恩来从欧洲回国。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回国后,他积极投身革命活动,建立新中国 ,
为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49年
新中国成立后,他呕心沥血为祖国谋发展,殚精竭虑为人民谋幸福。
1964年10月16日
周恩来宣布:“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我国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一夜之间中国跨进了核大国行列,全世界刮目相看。
这样的周恩来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奋勇求学、救国救民
中国军队斗志昂扬
中国航母乘风破浪
中国科技风驰电掣
中国建筑拔地而起
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
港珠澳大桥顺利通车
5G技术研发使用
我为 而读书,我的理想是
,因为 。我希望 。
小练笔:你为何而读书?
课后作业:革命精神代代传
革命行动 行动任务 完成星级(五星)
讲一讲 革命家轶事
赏一赏 革命题材影视作品
诵一诵 革命诗篇
访一访 革命圣地
听一听 老一辈革命者讲述革命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