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三顾茅庐 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4 三顾茅庐 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1 12:3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三顾茅庐 罗贯中
24
学习目标
了解文学常识,把握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重点
难点
素养
学习烘云托月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通过阅读古典小说,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走进作者
【罗贯中】 (约1330—约1440)
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 戏曲家,
中国章回体小说的鼻祖。
名本,字 贯中,号湖海散人。
称谓
评价
作品
剧本《赵太祖龙 虎风云令》等
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 五代史演义》等
代表作是《三国演义》。
走进作品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小说展现了许多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揭示了许多战争规律,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小说还塑造了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 的
三国英雄人物。 它的出现,对后来长篇小说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积累词语
拜谒 呕心 寰宇 荷锄 篡逆 猝定 斡旋
匡扶 朔风 邂逅 不省 慵懒 千仞 不栖 
薰沐 鄙悃 悒怏 荏苒 揲蓍 愧赧 存恤
bài yè
ǒu xīn
huán yǔ
hè chú
cuàn nì
cù dìng
wò xuán
kuāngfú
shuò fēng
xiè hòu
bù xǐng
yōnglǎn
qiān rèn
bù qī
xūn mù
rěn rǎn
bǐ kǔn
shé shī
yì yàng
cún xù
kuì nǎn
积累词语
沔( ) 璋( ) 吴会( )
纶巾( ) 鹤氅( ) 贵胄( ) 箪食壶浆( )
miǎn
zhānɡ
kuài
ɡuān
chǎnɡ
zhòu
dān
积累词语
拜谒:
愧赧:
拜访谒见。
因羞惭而脸红。
经世奇才:
箪食壶浆:
顿开茅塞:
有整治天下的罕见才能。
用箪盛饭,用过盛浆。
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也说茅塞顿开。
背景链接
东汉末年,刘备攻打曹操失败后投奔刘表。为了日后成就大业,刘备留心访求人才。经名士司马徽和徐庶指点,刘备得知隐居在隆中的诸葛亮是个杰出的人才,于是专程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这才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
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有删节。题目是编者加的。
理清情节
默读课文,理清故事思路。
第一部分( )

刘备准备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第四部分( ④ )
刘备阶下恭候,诸葛亮昼寝未醒
刘备诸葛亮隆中献策。
刘备真诚相邀,诸葛亮出山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人物形象
刘备
字玄德,河北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大树楼桑村)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
人物形象
1、自由读1-2自然段,在文中找一找:关公、张飞、玄德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各持什么态度。
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
其礼太过
人物形象
张飞曰:“哥哥差矣。量
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
麻绳缚来
玄德曰:“有劳仙童转报:刘备专来拜见先生。”
玄德拱立阶下…关、张在外立久,不见动静,入见玄德犹然侍立。
亲往拜谒、
侍立阶下
人物形象
关羽——其礼太过
张飞——麻绳缚来(鲁莽)
刘备——亲往拜谒
对比
突出刘备求贤若渴
反对
反衬刘备宽厚耐心
反衬
研读课文
2、细读2-3自然段,思考:刘备见到孔明前经历了哪些波折?突出了刘备怎样的人物形象?
说明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耐心宽厚。
波折一
诸葛均以冷谈的态度考验
波折二
波折三
波折四
依然前往
诸葛亮
沉睡不醒
阶下恭候
亮醒而不起,再度入睡
门外等候
以“俗客”称呼刘备,更衣,久不出
立候多时
研读课文
【语言描写】角度(注意谦辞敬辞的使用,联想刘备的身份)
当孔明拒绝出山辅佐时,玄德曰:“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海。”
“开备愚鲁而赐教”备不量力,预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
“备虽名微德薄,/出山相助。备当愿先生不弃鄙贱,拱听明海。
玄德泣日:先生不出,如苍生何?
人物形象
表明刘备心系百姓,忧国忧民,有远大的政治抱负。
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
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
开 备 愚 鲁 而 赐 教
从诸葛亮角度
从天下苍生角度
从自己角度
语言描写
研读课文
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玄德仍命二人出门外等候,望堂上时,见先生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起身后,玄德下拜日当孔明再次拒绝时,玄德泣日
礼贤下士
动作描写
人物形象
却说玄德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
礼贤下士
恭敬诚恳
求贤若渴
玄德曰:“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况吾欲见大贤耶?”
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
人物形象——刘备
小结
求贤若渴
礼贤下士
耐心宽厚
抱负远大
刻画手法
【正面描写】
【侧面烘托】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用关张二人的反对,衬托刘备的求贤若渴,
用张飞的鲁莽反衬刘备的耐心宽厚
人物形象——诸葛亮
身长八尺
面如冠玉
头戴纶巾
身披鹤氅
气宇轩昂,神异不凡
外貌描写
研读课文
诸葛亮怎么为刘备分析天下大势的?(后人称之为“隆中对”),这些内容有何作用?
一论曹操:拥兵万,挟天子以令诸侯,”诚不可与争锋
二论孙权:据有江东、国险而民附、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语言描写
研读课文
五论刘备:“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览英雄,思贤如渴”。提出了“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的策略。
四论益州:民殷国富、沃野千里但刘璋暗弱(愚昧软弱)不懂存恤贤才,如有贤明者可得。
三论荆州:用武之地、其主不能守,将军可取(交通发达,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只能做外围,不能作为主要根据地)
语言描写
有雄才大略
研读课文
对曹操,诚不可与争锋。
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对荆州,可争,作为根据地。
对益州,可图,作为根据地。
成霸业,兴汉室
以荆、益为家,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后取西川,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
研读课文
“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
“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谦虚谨慎
智谋过人
诸葛亮
研读课文
请你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你对诸葛亮所吟的四句诗的理解,并谈谈这几句诗的作用。
大梦谁先觉
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
窗外日迟迟
谁是最早起的人呢 我是心中有数的。暗示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的雄才大略。
我在草堂春睡已足,我都已经从美梦中醒来了,可窗外的太阳还在慢慢地移动。写出了诸葛亮淡泊名利。
人物形象——诸葛亮
小说中多次出现诗词,有什么作用?
小说中三次使用诗词:第一次是孔明醒后 所吟的诗,表现诸葛亮淡泊名利的品质;后两 首是后人的赞诗,是对诸葛亮的才华与品质的 赞誉。三首诗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才华和人生追求。
语言描写
研读课文
课文写刘备听完了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后,说“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
研读课文
认真读第4自然段,说说你从诸葛亮交代诸葛均“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的这一番话中,见到了一个怎样的诸葛亮?
受刘皇叔之恩,不容不出
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
知恩图报
淡泊名利
人物形象——诸葛亮
司马德操、徐元直的推介。
淡泊名利、高雅不群、超拔不凡、不出门便知晓 天下事、足智多谋。
侧面描写
研读课文
对于刘备的拜访,诸葛亮三次拒绝
一拒
二拒
三拒
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文
亮乃一耕夫,安敢谈天下事
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事
淡泊名利
人物形象——诸葛亮
小结
气宇轩昂
足智多谋
淡泊名利
雄才大略
知恩图报
刻画手法
【正面描写】
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
【侧面烘托】
通过友人、隐士朋友对诸葛亮的描述;
刘备的赞叹。
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
稳重、顾全大局
人物形象——关羽
“……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
“此人无礼!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
“这先生如何傲慢……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
暴躁、鲁莽、直爽
人物形象——张飞
概括主旨
本文记叙了刘备第三次到诸葛亮草庐拜访诸葛亮,并恳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完成大业,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同时也赞扬了诸葛亮非凡的政治才能。
板书设计
三顾 茅庐
人物:刘备、诸葛亮、张飞(正侧面描写)
情节:三顾茅庐—问计对策—拜请出山
老师寄语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勿与恶小而为之,勿与善小而不为。
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
大事起于难,小事起于易。
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