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结合区域图分析不同区域土壤的特征及分布。(区域认知)
结合地质、气候、植被、地形等地理背景,分析、推测土壤的形成过程。(综合思维)
1
2
通过野外观察,分析土壤剖面,理解土壤的结构。(地理实践力)
3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业和粮食安全的基础。
何为土壤?土壤由哪些物质组成?
观看视频
说一说土壤对人类有什么重要意义?
视频中提到了哪些颜色的土壤,猜一猜他们是怎么形成的?
点击播放视频
土壤与植物生长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着陆地球
12月19日,交接并称重
1731克 月壤
SOIL
SOIL
SOIL
SOIL
SOIL
携带着2公斤珍贵月壤的嫦娥五号返回器于2020年12月17日凌晨1时32分至2时07分之间,降落在内蒙古市四子王旗。月壤是土壤吗?能种菜吗?
01
概念
02
成土因素
03
土壤剖面
01
概念
土壤的厚度一般为数十厘米到两米。
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的概念
注意:土壤≠土地
土壤是土地吗?
下列实验表明了土壤的什么成分?
土壤中有水分
土壤中有空气
土壤中有有机物
土壤有机质的产生与来源土壤有机质是指土壤中含碳的有机化合物。主要包括动植物残体微生物残体排泄物和分泌物等部分。在植物残体中包括各类植物的凋谢物死亡的植物以及根系这是自然状态下土壤有机物的主要来源。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是农村流传较广的老俗话,其内容说的是“要想庄稼长得好,施肥就一定要用到农家肥”。
有机质是决定土壤肥力高低的最重要标志。
“为什么要10g兑水500g。
施肥过多,可能对农作物有危害。
观看视频
观看土壤形成过程,说出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点击播放视频
土壤的形成过程
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的体积组成
空气
20%-30%
矿物质
45%
水分
20%-30%
有机质
5%
土壤的物质基础,构成土壤的“骨骼”
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是土壤的重要组成成分和肥力因素
土壤空隙中存在的各种空气混合物
土壤的物质组成(连线)
用手掌紧握土壤,土壤的体积会变小
用手掌紧握土壤,有时候会感受到手掌淋湿
土壤中由动植物遗体演变而来的
土壤中最初由岩石转化而来的
水
空气
矿物质
有机质
①土壤颜色
红壤
黄土
紫色土
黑土
有些土壤就是用颜色来命名的,例如红壤、黑土、黄土、紫色土等。
②土壤质地
土壤矿物质颗粒(石砺、沙砾、粉砺、黏砺等)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一般分为砂土、壤土、黏土。
砂土
壤土
黏土
③土壤结构
土壤颗粒的排列组合形式。
④土壤松紧度
⑤土壤孔隙
土壤疏松和紧实的程度。
土粒之间存在的空间。
⑥土壤干湿度
反映土壤水分含量的多少。
土壤矿物质颗粒按粒径大小可以分为石砾、砂粒、粉粒、黏粒等,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成为土壤质地。按照质地可以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
土壤质地
石砾
砂粒
粉粒
黏粒
通过加水搓揉,判断土壤的质地
步骤1:将土壤加适量水,调匀;
步骤2:在手掌心用手指来回搓揉,使土壤吸水均匀,加水至土壤刚刚不粘手为止;
步骤3: 将土壤搓成的土条,若可以再将其弯成圆环。
简单区分沙土、壤土、黏土。
活动:为不同农作物找土壤
红薯根系发达、吸肥能力好,土壤适应性强。表土深厚疏松、含有有机质多、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是红薯的理想生长土壤。
甜菜在深而富有有机质的松软土壤上生长良好,最适宜的土壤条件为土层深厚的壤土和沙壤土。
莲藕对土壤环境有很严格的要求,藕田要求含有丰富有机质的黏土或粘壤土,有机质含量要求高。
砂质土
壤质土
黏质土
黏土类黏粒、粉沙多,土壤颗粒较细。
砂土类砂粒多、黏粒比少,土壤颗粒较粗
壤土类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
孔隙较大,土壤疏松,水分容易渗入/流出,通气性较好,易耕作。但保水或保肥性能较差。
粘性好,孔隙小,保水性能好,但透气性差。质地黏重,不易耕作。
壤土类矿物质、空气、水和有机质等组成比例合理。土壤黏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是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理想土壤)
砂质土
壤质土
黏质土
土壤类型 颗粒组成 土壤特点(保水、保肥、透气)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土壤矿物质颗粒
通气性
透水性
蓄水、保水性
保肥性
对农业产生影响
砂土
砂粒为主,大孔隙多
最好
最强
弱
弱
易耕作
壤土
砂粒、粉粒、黏粒比例适中
好
良好
强
强
农业生产,理想土壤
黏土
黏粒为主
差
差
强
强
土质黏重,不易耕作
粒径大
粒径小
砂土
壤土
黏土
沙土地里种出来的花生果颜色比较比较漂亮。
沙土地里种出来的土豆比较光滑。沙土地里种出来的西瓜个头外形要好看些,吃起来比较甜、切开沙瓤多。
对农业的影响
优点
①土质疏松,适宜根茎类植物生长。
②渗水快,土壤相对干燥,病虫害较少。
③合成糖分多,有利于瓜果品质提升。
缺点:保水保肥能力差,要补充水肥。
①土质疏松,利于种植。
②保水保肥保温强,利于农作物生长。
农业影响
不知道你玩过这个没有,咱们这儿叫“摔哇呜”
高岭土是一种以高岭石族粘土矿物为主的粘土和粘土岩。又称白云土。因江西省景德镇高岭村而得名。
影响:优点:
缺点:
黏土
黏粒占优势。
特点:
农业方面适宜水生植物种植,如水稻。
是烧制陶器的主要原料,做建筑材料,如黏土砖。
黏性大,不易耕作;
种植非水生植物需要注意排水;
容易板结。
孔隙小,黏重通气透水性差,保水保肥效果好。
组成:
视频素材-土壤的形成原理
Video material soil formation principle
02
成土因素
阅读案例并结合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影响黑土形成的因素?
黑土在各种成土母质上发育,成土母质中丰富的斜长石、铁镁矿物和碳 酸盐等矿物质和无机养分有利于黑土的发育。中国黑土涉及的成土母质以石灰性母质为主,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土壤性状以黏土较多。
黑土分布于四季分明的北温带。黑土区气候条件比较湿润,年降雨量一般为500-800毫米上下,大多集中于暖季,其中以7、8、9三个月份最为集中。暖季热量资源丰富,雨热同期,有利于植物生长、动物和微生物的活动。水热条件同时影响到矿物质的风化和物质的迁移。
(1)成土母质
(2)气候
议
黑土区冬季严寒少雪,岩石的风化速度慢,生物活动不活跃,土壤形成非常缓慢,1厘米厚的黑土层需要400年的积累。
黑土的自然植被为草原化草甸植物,以杂类草群落为主,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改变土壤结构,形成肥力。暖季热量充沛、土壤水分较好,植物生长繁茂,绿色植物有选择的吸收成土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养分,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地上茎中及地下根系累积量都很大。到了漫长的冬季,土壤微生物活动很弱,大量枯枝落叶和植物残体难以迅速腐化分解,历经千百年形成了厚厚的腐殖质层,也就是肥沃的黑土地。
(3)时间
(4)生物
展
黑土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平坦地貌面(如高原面、平原和台地)或低洼地(坡地下段及盆谷地)都有分布,以海拔低于300米的地形为多。
东北的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黑土以其深厚的腐殖质层、高肥力、良好的理化性质及生物特性,而素有“土中之王”的美称。但经过多年不合理的开垦、耕作,加之特有的气候、地貌条件,该区土壤侵蚀严重,破坏了土壤结构,形成了土壤退化,黑土资源出现明显的退化现象。也因过度使用化肥出现了土壤板结等问题。
(5)地形
(6)人类活动
展
土壤的形成并非受单一要素影响,而是各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作用的结果。
土壤
成土母质
生物因素
地形因素
气候因素
时间因素
人类活动
土壤的形成因素
连一连
将土壤形成与对应的自然因素连线
成土母质
生物
土壤发育的进程
土壤形成的动力条件
土壤形成的决定因素
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
地形
气候
时间
土壤发育的程度
风化作用: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风化物: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物。
成土母质
01 成土母质
四川盆地
紫色土是由侏罗纪、白垩纪紫色砂岩、泥岩时代形成的紫色或紫红色砂岩、页岩变来的,据说其紫色可以保留很久而不褪色,而土壤中的紫色大都富含钙质(碳酸钙)和磷、钾等营养元素,很是肥沃。
【活动2】
结合资料与图片,分析土壤的形成原因,并总结哪个因素对土壤性质影响最大。
四川盆地紫色岩石
四川盆地紫色土
风化
继承
成土母质
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
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
成土母质
土壤性质
(土壤养分、酸碱度等)
01 成土母质
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化学成分
花岗岩
石灰岩
砂土
黏土
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很大程度上决定土壤化学性质
砂岩
石灰岩
花岗岩
土壤PH
<
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养分,影响土壤质地
成土母质
土壤
粒度
质地
化学成分
养分
物质基础
矿物养分(氮除外)
思考: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区别和联系?
VS
区别
成土母质是风化产物,没有肥力;土壤具有肥力
联系
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成土母质在气候和生物作用下形成土壤
四川盆地
东北平原
东南丘陵
黑土与红壤的肥力存在明显的差异,其根本和主导因素是
气候
土壤条件:土壤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 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土壤条件:腐殖质含量最为丰富,腐殖质层厚度大,土壤颜色以黑色为主,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钙、镁、钾、钠等无机养分也较多,土壤肥力高。
02 气候
①有机质的积累与分解
②岩石风化的强度与速度
温度高分解速率快,土壤积累的有机质少,土壤肥力较低;
温度低分解速率慢,土壤积累的有机质多,土壤肥力较高。
温度高
温度低
02 气候
主要通过降水的淋溶、侵蚀作用影响
降水多地区,淋溶作用、侵蚀作用强,土壤肥力较低。
降水适中地区,淋溶作用、侵蚀作用适中,土壤肥力较高。
气候
温度、降水量
岩石风化强度、速度
0
湿热
地区
干冷
地区
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
成土速度快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
成土速度慢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弱。
亚马孙河流域的自然土壤用于耕作时,会很快变得贫瘠。
冷湿
地区
干热
地区
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
土壤有机质积累少。
气候的分布规律
土壤的分布规律
影响 控制
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
温度高+降水多=风化强度大、速度快(微生物活动旺盛)
湿热环境
湿冷环境
干冷环境
干热环境
02 气候
土壤形成速度快,风化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
有机质积累多,土壤肥沃。如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
土壤形成速度较慢
土壤有机质积累少,土壤肥力低。如撒哈拉沙漠地区
不同水热条件下土壤发育特点
①有机质的积累与分解
②岩石风化的强度与速度
干冷
土壤形成速度慢,土壤较薄
枯枝落叶多,温度低,有机质分解慢,积累多,土壤肥沃
土壤形成速度较快,但微生物分解快,淋溶作用强烈,土壤较贫瘠
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土壤贫瘠
湿冷
湿热
干热
VS
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土壤肥沃的原因
①我国东北地区四季分明,夏秋多雨,植物繁茂,地上和地下均有大量有机残体进入土壤。
②冬季漫长寒冷,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解缓慢,并转化成大量腐殖质累积于土体上部,形成土质肥沃的黑土。黑土有机质含量为3%-10%,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思考:热带雨林区为何会植被茂密?
为何又被称为“长着森林的绿色荒漠”?
气候湿热,微生物分解作用较快,有机质积累较少;
01
降水较多,淋溶作用强烈,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低,比较贫瘠;
02
有机质大多储存在树干,返还土壤的有机质较少。
03
方法技巧
气候的分布规律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气候
土壤形成
水分
热量
温度
降水
蒸发
水热状况
物理过程
化学过程
岩石风化过程
外力作用地貌
生物活动
决定
决定
直接
影响
间接
影响
生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零落成泥碾作尘。
蚯蚓食土壤,蚩蚩何所为。
四川盆地
东北平原
东南丘陵
塔里木盆地
东北平原土地肥沃,是全球仅有的三大黑土区域之一,东北四省(区)粮食产量占中国总产的三分之一,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大豆、畜牧业生产基地,
1
植被稀少,以非常耐旱的肉汁半灌木为主。土壤基本上没有明显的腐殖质层,土质疏松,缺少水分,土壤剖面几乎全是砂砾,碳酸钙表聚、石膏和盐分聚积多,土壤发育程度差。
2
从东北平原到塔里木盆地,植被类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土壤的肥力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请你思考肥力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生物量的差异
棕钙土
黑钙土
黑土
类型
新疆准噶尔盆地
内蒙翁牛特旗
嫩江
地点
1.51
5.43
6.3
A层中有机质含量(%)
我国北方部分土壤腐m 殖质层(A)有机质含量表
生物与土壤有机质
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也就是决定性因素。
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
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
植物吸收营养元素,储存在生物体内,并随生物残体分解释放到土壤表层。
生
物
循
环
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03 生物
生物循环示意图
枯枝落叶掉落地面
分解有机质
岩石风化
矿物质和营养物质渗入土壤
营养物质促进植物生长
生物(植物)与土壤有机质
不同的植被类型,有不同的养分归还方式,所形成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也是不同的。
草类根系茂密且集中在近地面的土壤中,向下则根系的集中程度递减,从而为土壤表层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质;
树木的根系分布很深,直接提供给土壤表层的有机质不多,主要以枯枝落叶的形式将有机质归还地表。
乔木发达的根系
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地
成土因素
有机质含量的比较:
森林
草原
荒漠
草原>森林>荒漠
原因:①草原—草类生命周期短,每年死亡的大量地上茎叶和地下根系,提供了相当数量腐质化的有机物;②森林生命周期长,大量的有机质储存在或的植物组织内,每年的残落物归还量并不是很大;③荒漠植被少。
森林、草原、荒漠有机质含量排序
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地
这是因为草类生命周期短,每年死亡大量的地上茎叶和地下根系,提供相当数量的有机质;此外,草类根系茂密且集中在地表,为土壤表层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质。
生物(动物、微生物)与土壤有机质
动物除以排泄物、分泌物和残体的形式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外,有些动物如蚯蚓、白蚁等,还可通过对土体的搅动,改变土壤结构和孔隙度等。微生物则主要通过对有机残体的分解、转化以及腐殖质的合成,来促进成土过程。
植物
土壤动物
土壤微生物
植物残体提供有机质
通过对土体的搅动
改变土壤结构和孔隙度
动物残体提供有机质
对有机残体进行分解、转化
以及合成腐殖质
生物
根系茂密集中在地表
生物
植 物
动 物
微生物
草 类
森 林
有
机
质
落 叶
排泄物、分泌物、残体
搅动土体 改变土壤结构和孔隙度
分解转化有机残体、合成腐殖质
土
壤
根系茂密集中在地表
仅从植物有机残体数量看:
木本植物: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
草本植物:草甸植物>草甸草原植物>草原植物>荒漠草原植物>荒漠植物
不同植被类型进入土壤的有机残体性质和数量是有差异的。木本植物以枯枝落叶形式堆积于土壤表层,草本植物以枯残根系进入土体上部。
小结
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提供有机质:成土母质中不含有机质,是生物的残体为土壤提供了有机质。
形成腐殖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才能转化为腐殖质。
富集营养元素:植物生长需要多种营养元素,植物通过生物循环,将分放在环境中的营养元素富集于土壤表层。
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促使“土”成为“土壤”。
四川盆地
东北平原
塔里木盆地
东南丘陵
秦岭
在秦岭山区的一个斜坡上,发现坡上坡下的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均存在差异,请你思考具体的差异是?为什么?
地形
(1)在山区,随着地势的升高,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分化;
4
地形
(2)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率较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3)在平坦的地方,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成土母质能在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04 地形
从山顶到低平洼地,依次分布着砾质土、砂土、壤土、黏土
砾质土
、
砂土
壤土
黏土
高度
坡度
坡向
影响光照、热量和水分、物质的转换。
04 地形
不同坡向的温度、水分、光照不同,植被也不同,导致土壤的发育程度与性状不同。
草地
森林
陡坡: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率快,土壤薄
缓坡: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率慢,土壤厚
阳坡:接受太阳辐射能较多,温度状况较好,蒸发量相对较大,水分较差。
阴坡:接受太阳辐射能较少,温度较低,蒸发量相对较小,水分较好。
坡度
坡向
山顶
山下
地形
地
形
地势
坡度
阳坡
气候、植被
土壤
山区
土壤垂直分化
水流速度
很难发育形成深厚的土壤
物质迁移速度
陡坡
平地
容易发育形成深厚的土壤
光热水分条件
阴坡
坡向
光热条件好,水分状况差
光热条件差,水分状况好
土壤
2.比较黄河三角洲冲积土、青藏高原寒漠土和江南丘陵红壤,说明哪一类土壤的发育程度较好。
黄河三角洲冲积土好于后两者。
黄河三角洲冲积土是黄河携带来的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黄河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层深厚、肥沃,发育程度较好。
江南丘陵地区地形坡度较大,流水作用强烈,地表物质迁移速度较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青藏高原形成时间短,地势高气温低,形成发育程度较差的寒漠土。
图为热带玄武岩地区发育的土壤土层厚度(y)与成土时间(a)有着一定的关系,表明在风化过程中,土壤母质岩石层不断深化发育,致使土层厚度逐渐增加,因此土层厚度可以反映红壤的发育程度。说明 也是影响土壤发育的因素之一。
土层厚度与成土年龄关系
在自然状态下,形成20厘米厚可供耕作的土壤,一般需要100—1000年。
土壤发育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05 时间
时间
决定着土壤的发育进程
四川盆地
东北平原
塔里木盆地
东南丘陵
秦岭
黄河三角洲
长江中下游平原
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发育于各种自然土壤之上、经过人为水耕熟化、淹水种稻而形成的耕作土壤,这种土壤水肥条件良好,形成水稻土。
华北平原部分地区,长期单一地偏施化肥 农家肥严重不足,重氮轻磷钾肥,土壤有机质下降,腐殖质不能得到及时地补充,引起土壤板结和龟裂。长期施用硫酸铵也容易造成土壤板结。
不合理
人类活动
合理
06 人类活动
合理的改造
改善土壤的结构与性状,提高土壤生产能力,比如水稻土。
不合理的改造
破坏土壤的结构与性状,导致土地退化,比如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地盐碱化,大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
人类活动
改变和控制土壤发育和演化的方向
多年来人为高强度开发利用,黑土层“变薄、变硬、变瘦”,严重影响生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到1980年,黑土区农业区域天然次生林已经绝迹,林区林缘大踏步后退。黑土层厚度明显变薄,黑土层较厚的地块已由解放初期的50cm~60cm下降到25cm~30cm左右,黑土层较薄的地块由25cm~30cm下降到15cm~20cm。到2000年,黑土层厚度进一步变薄,黑土层较厚的地块已由50cm~60cm下降到20cm~25cm左右,黑土层较薄的地块由25cm~30cm下降到10cm~15cm。侵蚀沟继续增加和发展。
视说地理——地膜残膜严重污染土壤
改变土壤的营养元素组成
自
然
土
壤
耕
作
土
壤
耕耘
灌溉
收获
施肥
改变土壤结构、保水性、通气性
改变土壤水分、温度状况
剥夺归还土壤的部分有机质
土地荒漠化
过度使用农药化肥
工业废水污染土壤
土壤盐碱化
06 人类活动
休耕
种植绿肥
作物轮作、间作
农家肥
06 人类活动
土壤的形成过程示意
土壤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土壤形成初期
岩石开始崩解
土层开始形成
完整的土壤层
成土母质
有机物
母质层
母质层
母质层
腐殖质层
淀积层
腐殖质层
淋溶层
基岩
基岩
基岩
基岩
成土因素中,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其实是最根本的因素。
地貌和时间的作用只是改变了上述三者的时空分布,进而间接影响了土壤的形成过程。
风化过程
低等植物
着生过程
高等植物生长过程
成土母质
裸露岩石
原始土壤
成熟土壤
1.有人认为,热带地区的土壤比温带和寒带地区的要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也要丰富。这种说法有道理吗?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没有道理。
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既下温度有关,又与降水有关。
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化学与生物风化作用强,风化壳厚,因而土壤层厚度较大;但少雨干旱的热带地区,风化壳薄,发育的土壤层也较薄。
另外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这将降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
人类活动
时间
生物
成土母质
土壤
气候、地形
总结
有机质来源
最活跃
海拔、坡向影响的水热状况
岩石风化、淋溶作用、
有机质分解
土壤成分、养分,质地
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课堂小结:成土因素
成土母质:土壤的初始状态
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
生物: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地形:影响组成成分、理化性质和厚度等
时间: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
人类活动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影响土壤
探究
1.据图归纳海南岛土壤类型的空间分布特点。
海南岛土壤中砖红壤面积最大。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部;赤红壤面积仅次于砖红壤,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区;黄壤主要分布在中部山地;燥红土分布在西南部沿海地区;水稻土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多、河流流量较大的东部和北部平原地区。
探究
2.燥红土分布在海南岛西南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海南岛的西南部属于中部山地的背风坡,夏季盛行下沉气流,致使该地区具有热量高、酷热期长、降水少、蒸发量大、旱季长的特点。在高温干燥的特殊气候条件下,植被为稀疏草原或稀疏灌丛草原。燥红壤有特殊的有机质积累过程,雨季中植物地上部分生长旺盛,旱季中有机质分解缓慢,有利于粗有机质的相对积累。
探究
3.议一议,海南岛地处热带,属热带季风气候,为什么发育亚热带土壤?
海南岛中部山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山地对夏季风有抬升作用,多云雾天气,降水较多,发育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