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古代文化常识之
天文历法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
星宿 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二十八宿 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 名称 西→东 东方苍龙七宿 角、亢kàng、氐dī、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 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 奎、娄、胃、昴mǎo、毕、觜zī、参shēn
南方朱雀七宿 井、鬼、柳、星、张、翼、轸zhěn
四象 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东官苍龙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 北官玄武 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 西官白虎 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 南官朱雀 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 星宿常见考点清单:
1.上北下南,玄武,朱雀。
左西右东,白虎,苍龙。
分野 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
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
《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
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
二十八宿与国分野 (东)角、亢、氐 陈、兖州 韩、郑。 现在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今山西省东部和河南省西北部、河南新郑一带、山东兖州。
氐、房、心、尾 豫州 原先是宋的分野,大概是今河南东部及山东、江苏、安徽之间。
尾、箕 幽州 燕国的分野,大概是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西端
(北)斗、牛、女 江、湖 柳州 斗分野在吴,牵牛、婺女,则在越,包括了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东部及北部,而后来扩展到交趾、南海、九真、日南等。
虚、危 青州 主要是齐的分野。包括现今山东省及辽宁省辽河以东,及河南省东南一部分。
危、室、壁 并州 主要是卫的分野,今河北保定、正定和山西大同、太原一带。
(西)奎、娄 徐州 主要是鲁的分野,则今山东省南部和江苏西北部。
胃、昴、毕 冀州 主要包括赵、魏的分野,今山西北部和西南部、河北西部和南部一带、陕西省东部一带。
毕、觜、参 益州 主要是魏晋的分野。今山西省大部与河北省西南地区
(南)井、鬼 雍州 主要是秦的分野,今陕西省和甘肃省一带,还包括了四川的大部分。
柳、星、张 三河 主要是周的分野,但未详何为称三河。按以河南、河内、河东三郡为三河,而周灭后,多数在魏地,大概是指河南东部及南部一带。
翼、轸 荆州 主要是楚的分野,湖南大部分地区,及湖北、安徽、广东、江西、贵州等。
昴宿 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 古代中国人民用昴宿来定四时,《尚书 尧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是指如果日落时看到昴宿出现在中天,就可以知道冬至到了。 参商 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 参宿在西 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
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 商宿在东 壁宿 指北官玄武七宿中的第七宿,由两颗星组成,因其在室宿的东边,很像室宿的墙壁,又称东壁。 唐代张说诗“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形容壁宿是天上的图书库。 流火 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 《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mǎo
星宿常见考点清单:
1.东商心,西方参,参商分离不得见。
2.七月流火暑气轻,气冲牛斗北方星。
北斗 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星。
名称: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七颗星的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又称“指极星”。
北极星 星座名,是北方天空的标志。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极星非常尊崇,认为它固定不动,众星都绕着它转。其实,由于岁差的原因,北极星也在变更。
三千年前周代以帝星为北极星。
隋唐宋元明以天枢为北极星。
一万二千年以后,织女星将会成为北极星。
大熊星座的排列,形如水杓,且位于北天,故又称北斗星。北斗星指的是北斗七星,而不是指某一颗星。
小熊星座的排列,与北斗星相似,但其亮度比不上北斗星。小熊星座中的斗柄的最末一颗星叫北极星。
彗星 袭月 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 《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白虹 贯日 “虹”实际上是“晕”,大气中的光学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 《唐雎不辱使命》:“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运交 华盖 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 鲁迅《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 星宿常见考点清单:
1.彗星又叫扫帚星,扫过月亮灾难生。
2.白虹贯日不寻常,华盖星犯运气丧。
月亮的别称 因初月如钩 银钩、玉钩
因弦月如弓 玉弓、弓月
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 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 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因传说月中有桂树 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 广寒、清虚
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 望舒
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 嫦娥
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 婵娟
太阳的别称 金乌、赤乌、金鸦 在中国古代神话里,红日中央有一只黑色的三足乌鸦,黑乌鸦蹲居在红日中央周围是金光闪烁的“红光”,故称“金乌”。(“乌飞兔走”比喻日子过得快。)
金轮、日轮、黄金轮 喻太阳。日形如车轮而运行不息,故名。
东曦、羲和、六龙 古代神话说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东曦指初升的太阳。
阳景 阳光。
月亮、太阳常见考点清单:
1.玉兔、桂树与蟾蜍,都是广寒盘中物。
2.东曦语义似“东隅”,都是太阳初生时。
3.太阳中有三足乌,形似车轮六龙负。
天狼星 为全天空最明亮的恒星。 苏轼《江城子》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老人星 为全天空第二颗最明亮的星,也是南极星座最亮的星 杜甫诗云:“今宵南极外,甘作老人星。”
民间把它称作寿星。北方的人若能见到它,便是吉祥太平的事。 牵牛 织女 “牵牛”即牵牛星,又叫牛郎星,是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在银河东。 “织女”即织女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相对。 银河 又名银汉、天河、天汉、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 曹操《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星宿常见考点清单:
1.银河又名叫银汉,还有星汉、天河称。
文曲星 星宿名之一。旧时迷信说法,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 吴敬梓《范进中举》:“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天罡 古星名,指北斗七星的柄。 《水浒》受这种迷信说法的影响,将梁山泊一百零八名大小起义头领附会成天罡星、地煞星降生。
道教认为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七十二个地煞星。 云气 又说真龙天子所产生的地方,天空有异样云气,占卜测望的人能够看出。 《鸿门宴》:“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农历 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中历、夏历,俗称阴历。 《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农历的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
古人写文章,凡用序数纪月的,大多以农历为据。 历法常见考点清单:
农历又叫作阴历,
二至三年闰一次,
约比阳历晚三旬。
二十四节气 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 正月 立春、雨水 二月 惊蛰、春分 二十四节气歌
三月 清明、谷雨 四月 立夏、小满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五月 芒种、夏至 六月 小暑、大暑 七月 立秋、处暑 八月 白露、秋分 九月 寒露、霜降 十月 立冬、小雪 十一月 大雪、冬至 十二月 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常见考点清单:
1.太阳变化生节气,使用公历(阳历)记日期。
2.立春定在二月初,小、大寒在一月里。(阳历)
3.白露在前寒露后,且有秋分处其中。
每年公历2月3日-5日之间
每年公历1月20日-21日之间
每年公历1月5日-7日之间
初阳 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此时阳气初动,故称“初阳”。 《孔雀东南飞》:“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四时 春季 农历正月、二、三月 孟春—仲春—季春
夏季 农历四月、五月、六月 孟夏—仲夏—季夏
秋季 农历七月、八月、九月 孟秋—仲秋—季秋
冬季 农历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孟冬—仲冬—季冬
社日 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在春分前后。 初七 农历七月初七,民间有七夕乞巧的风俗。传说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 下九 农历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常见考点清单:
1.古代四季看农历(阴历),不要总与阳历比。
2.初阳是在冬至后,立春之前小大寒。
3.“社稷”祭祀看字形,社土、稷谷自分明。
4.初七就是七夕节,穿针乞巧听私语。
5.初九为中、十九下,二十九日反为上。
干支 天干地支的合称 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干支纪法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4.2010年是中国农历年庚寅年,也叫虎年。请根据中国“天干地支”纪年法推断:
2011年是农历 年,也叫 年。
2052年是农历 年,也叫 年。
干支常见考点清单:
1.天干十,地多俩,反复考查,别记差。
2.六十年来一循环,地支决定生肖年。
3.计算:年份相减,天干除10,地支除12,
看到余数往后数。
辛卯 兔
壬申 猴
计算天干:2052-2010=42 42÷10=4余2 从“庚”往后推2位便是“壬”。
计算地支:2052-2010=42 42÷12=3余6 从“寅”往后推6位便是“申”。
纪 年 法 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年号纪年法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
《琵琶行》“元和十年”
干支纪年法 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 “甲午战争”、“戊戌变法”
“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年号干支兼用法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
“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
“壬戌”是干支纪年
纪年法常见考点清单:
1.年号首创汉武帝,王公即位在之前。
2.年号干支同时用,年号在前干支后。
纪月法 序数纪月法 《采草药》:“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地支纪月法 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 庾信《哀江南赋》:“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建亥”即农历十月。
杜甫《草堂即事》诗:“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
时节纪月法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孟冬”代农历十月 纪月法常见考点清单:
1.地支纪月看冬至,农历十一建子月。
纪日 法 序数纪日法 《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指农历十五日。 干支纪日法 古人还单用天干或地支来表示特定的日子 《礼记·檀弓》“子卯不乐”,“子卯”,代指恶日或忌日。
月相纪日法 朔 每月第一天
朏(fěi) 每月初三
望 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
既望 望日之后这一天
晦 每月最后一天
干支月相 兼用法 干支置前,月相列后。 《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
纪日法常见考点清单:
1.朔初一,望十五,晦字不能称三十。
2.月出发光初三日,还可借指天微明。
天色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晡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现化 23-1 1-3 3-5 5-7 7-9 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五更 五鼓 三更 三鼓 四更 四鼓 五更 五鼓 一更 一鼓 二更
二鼓
五夜 丙夜 丁夜 戊夜 甲夜 乙夜
纪时法 天色纪时法 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
地支纪时法 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
古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今序数纪时对应关系: 纪时法常见考点清单:
1.夜半三更跨两天,子时就是此段间。
2.黄昏戌时晚七点,一更一鼓甲夜天。
3.天色按照常识记,先日入,后黄昏,人定最晚十一点。
作业:
1.整理笔记。
2.完成“古代文化常识三”习题。
3.课后背诵笔记和小黄书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