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森林里的故事——平均分
[教学目标]
结合情境图理解平均分,并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在初步认识平均分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
[教学难点]
经历感知平均分的过程。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谈话:谈话:同学们,秋天到了,森林里的果子都熟了,小动物们可高兴了,它们正在开一个丰收会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提问:仔细观察这张聚会的照片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2只熊猫6个竹笋,3只猴子12个桃子。
【设计意图】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得出平均分的意义,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而自然进入新知的学习,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来源于生活。
探索新知
活动一:分竹笋
提问:看到这么多丰盛的食物,小动物们馋坏了,快看熊猫,它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竹笋呢,你知道它在想什么吗 预设:有6个竹笋,该怎样分呢
2.提问:对呀,6个竹笋,分给两只熊猫,该怎样分呢
谈话:这么快就有想法了,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分法。预设1:我把6个竹笋分成了5个和1个,给大熊猫5个,给小熊猫1个。预设2:我把6个竹分成4个和2个给大熊猫4个,给小熊猫2个。预设3:我把6个竹第分成3个和3个,两只熊猫分得一样多.
谈话:哪种分法最公平,为什么 预设:把6个竹笋分成了3个和3个
3.提问:为什么大家觉得这样分比较公平呢 预设:因为两只熊猫都分了3个,分的一样多追问:这位同学用了一个词用的特别好,谁听清楚了?
预设:一样多。
小结:每只熊猫分3个,它们分的同样多,在数学中这种“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
谈话:老师这里有4朵小花要把他分给两个坐姿最端正的同学,谁能上来给他们公平的分一分。预设:每人分得2朵花追问:你们两位同学都满意吗?为什么?用的什么方法?预设: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合作交流,动手探索
谈话:小猴听说咱们班的同学分东西分的特别公正,他也来请我们分桃子了,谁能提出一个关于小猴子平均分的问题呢 预设:每个小猴平均分到几个桃子?
谈话:这个问题我们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图来解决。
谈话:用一个圆片代表一个桃子,摆摆看每个小猴分得几个桃子?注意摆的过程中要边摆边说,快和你的前后位说说你的想法吧!
提问:谁上台汇报一下自己的分法 在他分的时候请你思考两个问题,他是怎么分的?分了几次?预设1:我是1个1个分的,4次分完,每只小猴分4个预设2:我是2个2个分的,2次分完,每只小猴分4个预设3:我是3个3个分的,先分3个,再分1个,每只小猴分4个
追问:刚才他是怎样分的预设:3个3个的分
追问:剩下的这些怎么办 对再1个1个的分。预设4:我是4个4个分的,1次分完,每只小猴分4个
提问:你是怎么一下想出4个4个分 预设:我是根据三四十二的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追问:谁听明白他的想法了 追问:那你能说说三、四、十二各表示什么 预设:三只小猴,每只小猴四个桃子,一共有十二个桃子。
谈话:用乘法口诀可以解决平均分的问题。我们把新问题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这是数学中经常用的方法,叫转化。转化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方法。
谈话:回顾一下这4位同学平均分的过程,这几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点?每只小猴都分得了4个桃子。
小结:我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帮助小猴子平均分了桃子,无论怎么分,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提问:这么多的分法,你喜欢那种 为什么 (优化分法)预设:最喜欢4个4个的分,可以直接用乘法口诀计算
【设计意图】在明白了平均分的意义以后,让学生动手操作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深刻理解不管过程中怎样分,最后分得的结果都一样多。
7.练习:分松果同学们,快来看,小松鼠们也来了,它们有15个松果,每只松鼠分5个,可以分给几只松鼠?请你在练习纸上做一做。预设:可以分给3只松鼠。
追问:用的什么办法?预设:口诀三五十五提问:三、五、十五各表示什么意思?预设:三表示3只松鼠,五表示每只松鼠分5个松果,十五表示一共有15个松果。
【设计意图】巩固用乘法口诀解决平均分的问题。
回顾反思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答。)今天,大家学到了这么多知识,还发现了许多生活中的平均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留心观察,動于思考,就能发现更多数学的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