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森林里的故事——《平均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经历从“任意分”到“平均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构建平均分的语言模型。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喜欢的操作活动中,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等形式,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并知道每一份是多少。
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用平均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主动与他人交流分的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分享和谦让的德育知识,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会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建构平均分的语言模型。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到大森林参加小动物们的丰收大会吧!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张情境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呢?
生:6个竹笋,12个桃子,16个萝卜,15个松果。
师:还有要补充的吗 大家观察的真仔细,看到这麽多好吃的,大家都很高兴。熊猫兄弟盯着6个竹笋早就馋的不行了,我们先来帮它们分一分这6个竹笋吧。(展示:该怎样分竹笋呢?)
【意图:教师用短短几句话创设了森林聚会的情境,在具有童趣的情境中学数学符合教材编写意图,且有利于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
活动一:认识平均分学生自主分,并交流汇报分法,说明理由。老师板书记录:(5,1)(4,2) (2,4)(1,5) (3,3)(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渗透”兄友弟恭”的德育教育)
师:大家真厉害,想出来这么多分法,那哪一种分法,你觉得最公平呀?为什么呢?
师:这样分,每只熊猫都可以获得3个竹笋,用我们数学上的语言来说,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顺便板书),而后面这些分法怎么样?每份都不同样多。在数学上,把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
齐读、同桌互读平均分定义;2、用规范的语言描述平均分的过程;3、练习:巩固对平均分定义的理解。
【意图:借助问题“怎样分竹笋”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在交流不同分法的基础上感受平均分和不平均分在生活中的运用。引导学生在比较不同分法的过程中,感受平均分的含义。同时,借助熊猫兄弟分竹笋这一情境,渗透德育教育】
活动二:尝试平均分
平均分成几份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可以怎么分呢?小组合作:借助学具(小圆片)摆一摆、分一分,组内交流讨论如何分,并上台展示。(1个1个分的,2个2个分的,3个3个分的,4个4个分的)
2.教师总结:(1)尽管分法不同,但是最后每只小猴子都是分的4个桃子,每份分得同样多,这些分法都是平均分。(4种分法用PPT再演示一遍)(2)描述平均分桃子的过程: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4个桃子。(3)练习【意图:让学生在经历“思考-交流-操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平均分,并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香蕉的练习,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过程】
活动三: 分彩笔游戏。(1)8支彩笔,可以分给()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支彩笔。(2)8支彩笔,每人2支,可以分给()个同学。
【意图:让学生在经历“思考-交流-操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平均分,并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香蕉的练习,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过程】
练习:有15个松果,如果每只松鼠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松鼠。在这个教学环节,主要以圈一圈,画一画为主,来解决上述问题,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语言描述这种平均分的过程。
【意图:“每几个分一份”该怎样分?是平均分吗?这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教师借助分萝卜的情境,让学生都动手圈一圈、分一分,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有机结合。】
三、畅谈收获1、知识收获;2、能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