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22 14:5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 著名诗人,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初步奠定了基础。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解放后出版的诗集有《春风集》《欢呼集》《臧克家诗选》和长诗《李大钊》等。粉碎“四人帮”后,诗人又写了不少作品,并任复刊后的《诗刊》顾问。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的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即参加学生运动。1928年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他就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胜利就不剃去。 1937年在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参加李公朴追悼会,之后又去参加记者招待会,会后遭到特务分子的暗杀,把一腔热血洒在了为民主而战斗的前线,用生命谱写了一首最壮丽的诗篇。闻一多读准下列字词,注意红色字体
衰 微 赫然 弥高 锲而不舍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心会神凝
迥乎不同 一反既往 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 群蚁排衙 警报迭起
炯炯目光 校 shuāi hè mí qièwù lì níngjiǒng jì lín lí dǒu yá dié jiǒngjiào(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用心专注而深刻。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词语积累: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作”,起的意思。诗兴不作,不是不做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不一样。 文中都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这些描写有何作用?除此以外还有没有别的描写? 找一找 1、“目不窥园,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作用:这些形象描写,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刻苦精神和高大的形象。 作用: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一、看看本文是从哪些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取了哪些事例?各部分之间如何过渡? 学者 革命者写作《唐诗杂论》
写作《楚辞校补》
写作《古典新义》起稿政治传单
参加游行示威
群众大会演说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还有另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说了就做
小结:不仅赞扬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态度谦逊、刻苦钻研的一面,更赞扬了他作为革命者“大勇”的一面。 闻一多先生前期对于说和做的态度与他后期的态度截然相反,这矛不矛盾? 闻一多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二、分析重点字词句及其在本文中的含义。 第一部分:学者1、诗兴不作:
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2、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弥:更加。语出《论语·子罕篇》,是颜渊赞美孔子的话,意思是“老师之道,越抬头看,越觉得高;越用力钻研,越觉得深”。这里用来形容闻一多先生辛勤钻研学问,孜孜不倦,锲而不舍。3、开一济救济的文化药方:
比喻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4、望闻问切:
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望”是观察病人的颜色、舌苔、表情、发育情况等;闻是听和嗅,即听病人的说话声音、咳嗽、气息,并且嗅病人的气味;问是询问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状、以前所患过的病等;切是用手诊脉或按腹部诊查有没有肿块等。望诊是第一步。这里是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先生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5、目不窥园:
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目不窥园,即眼睛不偷看一眼家里的园圃,形容专心致志。这里指闻一多先生潜心钻研学问,心无旁用。6、兀兀穷年:
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工作。语出韩愈《进学解》,这里同样是形容闻一多先生专心研究学问。7、因它大开光明之路:
深宵灯火使闻一多先生得以在深夜继续他的学术研究。 8、群蚁排衙:
整齐地排列成行。文中指闻一多先生态度十分严谨认真,他的以十万百万字计的手稿,都是密密麻麻写得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好像群蚁排衙。9、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这两个词意思相近,都是说闻先生用心极专极深,除了学术研究,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刻苦钻研,硕果累累。是一个“卓越的学者”。10、迥乎不同,一反既往:
前者指相差得很远,后者指和以前完全相反(既往:过去)。这里指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者后,就由“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转变为“说了就做”,两种态度截然相反。第二部分:革命者11、气冲斗牛:
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这里形容闻一多先生的民主主义、爱国主义思想非常昂扬。12、高标:
凡高耸物体的末端都可以叫做高标,形容物体高越青天。这里指闻一多先生的品格行为超群出众,是人们学习的榜样。 闻一多先生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是一个“大勇的革命者”。 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线部分的意思。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2.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望闻问切”是拟人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先生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表现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