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名著的隔阂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名著的隔阂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1 19:5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阂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引导学生用粗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2、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
3、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作深入的了解。二、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2、引导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学生课前准备:
1、阅读《朝花夕拾》,了解此书的写作背景和内容;
2、收集有关鲁迅的生平资料和写作特色。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我们中国,有这么一个人: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死后被誉为“民族魂”的作家,大家知道他是谁吗?明确:鲁迅
2、学生简单介绍鲁迅生平。
3、教师补充,并介绍背景:
1881年9月25日,鲁迅先生诞生在浙江绍兴,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树人。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 猫 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4、鲁迅是以小说和杂文见长,人称“匕首、投枪”,他的文章充满了战斗力,语言犀利,一针见血。可是透过他唯一的一本散文集《朝花夕拾》,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回忆世界,一个有关成长的回忆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走进他的《朝花夕拾》。
(二)导读
1、解题:《朝花夕拾》学生解释教师明确:早晨坠落的花下午捡拾起来意味着回忆以前的点点滴滴的生活与情感。鲁迅用它来命名自己的散文集意思是在他晚年的时候回忆他的童年故事。
2、把握框架,了解书目。
《小引》《狗 猫 鼠》《阿长和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藤野先生》被选入语文课本。
3、《朝花夕拾》除《小引》《后记》共十篇文章,你最想阅读哪一篇?为什么?学生讲述喜欢理由
4、任选一篇文章精读。
①下面请大家按自己的兴趣再次进行阅读,并思考:
A:本文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B:说说自己阅读后有什么感悟和收获?
②阅读后可以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A:小组交流
B:班内交流 根据交流情况,用幻灯片出示思想内容:
《狗 猫 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给予尖锐的抨击。
《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揭露了“鬼有情,而人无情”的社会现实。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隐含着作者运用现代科学救国的思想。
《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5、整理归类《朝花夕拾》
①童年的温馨,充满趣味的童心世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无限的趣味……”《狗 猫 鼠》(喜欢小动物)《无常》对民间艺术、地方习俗充满兴趣。对连环画、花纸、民间故事、迎神赛会和目连戏等,都有着浓烈的兴趣与爱好。
②童年的压抑与伤害《五猖会》中“背书”一段(父母不懂孩子心理,自以为教育得法,却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灵。)
③青年时代冲破家庭束缚,探求人生道路《琐记》学地学、矿物学(金石学)、赫胥黎《天演论》《藤野先生》到东京学医,后来又弃医从文。从此走上文学道路,毕身以唤醒国民精神为己任,同反动落后作斗争。
④怀念亲人师友www.1kejian.com
喜欢的人(“无常”、长妈妈……)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敬重的人(藤野先生、寿镜吾)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同情的人(范爱农)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⑤作为“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战士,鲁迅先生从来没有忘记过战斗。《父亲的病》中对“庸医”的讽刺;《琐记》衍太太:居心险恶的人;对黑暗腐朽的现实的还击、痛斥。
6、找出在全书中你认为认为描写得最好或者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学生结合自己阅读的情景来谈。
明确:《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7、《朝花夕拾》中的作品都是回忆性文章,但它们不是对往事的单调的记录,而是用娴熟的文学手法写成的优美的散文珍品。作者用了那些手法呢?又有什么妙处呢?学生思考,互相讨论交流。教师
明确:《朝花夕拾》的艺术手法:
①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②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如《狗 猫 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③善长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④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如在《父亲》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新课标第一网
⑤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狗猫鼠》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拓展
掩上这薄薄的散文集,我们觉得自己与鲁迅先生之间的距离更近了一点。虽然他的文笔没有张爱玲式的细腻,没有汪曾祺文中的地方方言,没有现代文这般明白,但是,这是一个真实的鲁迅,就像一面镜子,既反映出鲁迅先生的精神生活,也反射着我们每个人的灵魂。请再一次完整的阅读此书,然后选择下面两题中的一题加以完成:
1、读《朝花夕拾》有感。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回忆性散文。
《朝花夕拾》作业(重点背:15、18、19题)
1、《朝花夕拾》中引用《长恨歌》中的诗句是哪一句?
2、《朝花夕拾》中提到《二十四孝图》中哪几个故事?
3、《狗 猫 鼠》中有关猫的故事有?
4、《狗 猫 鼠》中作者小时候床头贴的两张花纸是?
5、作者是如何认识隐鼠的?
6、隐鼠的结局是怎样的?
7、作者仇猫的原因是什么?
8、长妈妈讲的“长毛”的故事中,“长毛”指的是?
9、对长妈妈的“特别的敬意”是因何而生?又是何时消失?
10、《阿长与〈山海经〉》中,所说的“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指的是什么故事?
11、《阿长与〈山海经〉》中,所说的“三脚的鸟”指的是什么?
12、长妈妈所说的“三哼经”指的是什么?
13、哪一句话最能体现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同情与怀念?
14、长妈妈教给我的“元旦的古怪仪式”是什么?15、《无常》中写无常的用意是什么?
16、三味书屋里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
17、三味书屋的游戏有哪些?
18、“名医”陈莲河所用的药方文中提到了哪些药引?
19、书中提到衍太太的几件事是什么?
20、作者在东京与范爱农发生的最大冲突是什么?
《朝花夕拾》作业答案:
1、《琐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2、子路负米、黄香扇枕(可以勉力仿效的)、陆绩怀橘(也并不难)、哭竹生笋(就可疑)、卧冰求鲤(有性命之虞)、老莱娱亲、郭巨埋儿(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七篇。
3、德国童话猫狗成仇、爱伦 坡短篇小说《黑猫》、日本“猫婆”的故事、中国古代“猫鬼”的故事(出自《北史 杜孤信传》)、猫教老虎本领的故事。
4、《八戒招赘》、《老鼠成亲》
5、有一回作者听到一间空屋里有“老鼠数钱”的声音,推门进去,看见一条蛇伏在横梁上,看地上躺着一匹隐鼠,口角流血,但两胁还一起一落的。取来给躺在一个纸盒子里,大半天隐鼠竟醒过来了,渐渐的复了原,但不逃走。于是隐鼠就成了作者的玩伴。
6、隐鼠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踩死了。
7、猫的性情和别的猛兽不同,总是尽情折磨猎物才吃下去;与狮虎同族,却一副媚态;到处嗷叫,闹得别人心烦;以为它吃了自己饲养的可爱的隐鼠;伤害了兔的儿女们。
8、洪秀全军和后来一切土匪强盗。
9、因为她经常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某种情况表明她似乎有“伟大的神力”,所以就有了“特别的敬意”。在知道是长妈妈谋害了自己的隐鼠之后,这种敬意就完全消失了。
10、刑天舞干戚。
11、三足金乌,即太阳。
12、《山海经》。
13、“仁厚黑暗的地母呵,原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4、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要说:“阿妈,恭喜恭喜!”说过之后,还要吃一点福橘(一年到头,顺顺溜溜)。
15、是说明人间没有公证,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表达了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打着“公平”“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之流辛辣的嘲讽。
16、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17、爬上花坛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画画儿(用“荆川纸”描绣像。
18、原配蟋蟀一对,平地木十株、败鼓皮丸。
19、在父亲临死时怂恿我一直呼唤父亲;鼓励小孩子吃冰;鼓励小孩子打旋;怂恿孩子看下流书籍;怂恿“我”去偷母亲的首饰,还散布流言。
20、范爱农的老师徐锡麟因刺杀安徽巡抚恩铭被杀后,范爱农因为对鲁迅有偏见,故意反对鲁迅提议的“发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在众人的压力下屈服后,又故意针对鲁迅要求主张发电的人拟电稿。鲁迅主张“这一篇悲壮的文章必须深知烈士生平的人来作”,要求范爱农写,两人因此而发生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