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word 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word 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01 12:44:43

文档简介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
化学试题
(本卷共39小题,满分70分,考试用时7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5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S-32 Na-23
本部分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10月8日在杭州顺利举行,下列活动中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吉祥物发布 B.灯光秀展示
C.点燃火炬塔 D.开幕式表演
2.取用8mL 液体,应选用( )
A.100mL量筒 B.50mL量筒
C.10mL量筒 D.5mL量筒
3.下列图标不属于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的是( )
A. B.
C. D.
4.下列气体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 )
A.氧气 B.氢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5.锂电池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的电源。已知一种锂原子核内含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 则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 B.4
C.3 D.7
6.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取用固体
C.读取液体体积 D.倾倒液体
7.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蒸馏水 B.矿泉水
C.海水 D.雨水
8.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氧气 B.铁
C.汞 D.氯化钠
9.切开榴莲会闻到特殊“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质量很小 D.分子体积很小
10.碳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质子数不同 B.电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11.下列示意图中,能表示2H2的是( )
A. B.
C. D.
12.下列净化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吸附 B.沉降
C.过滤 D.蒸馏
13.如图摘自元素周期表,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
B.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4
C.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
D.碳、氮 、氧三种原子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14.缺锌可使一些人睡觉时磨牙,这里的“锌”是指( )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锌这种物质
15.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A.红磷 B.木炭
C.酒精 D.氢气
16.下列有关原子结构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子不可再分
B.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电子带负电
D.原子核体积很小,核外有相对很大的空间
17.从化学视角看“烟和雾”、“光和焰”是有区别的。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将燃烧的蜡烛吹灭,烛芯处飘出大量白雾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18.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
A.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 B.丢弃尚有存水的矿泉水瓶
C.工厂废水处理后循环使用 D.灌溉农田由大水漫灌改为滴灌
19.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
A.Na—1 个钠元素 B.Cu2+—+2 价铜元素
C.—1 个氧离子 D.2O2—2 个氧分子
20.过氧化氢和水都是无色液体,但它们的化学性质明显不同,其本质原因是( )
A.元素种类不同 B.原子种类不同
C.分子种类不同 D.相对分子质量不同
21.从化学视角看“烟和雾”、“光和焰”是有区别的。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将燃烧的蜡烛吹灭,烛芯处飘出大量白雾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22.化学上经常需要根据物质的特性进行物质的鉴别。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合理并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
A.用燃着的木条区别氧气、氮气、二氧化碳
B.在实验室中用品尝的方法区别酒精、蒸馏水
C.生活中的白醋、白开水可通过观察颜色进行区别
D.用二氧化碳区别水和澄清石灰水
23.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比较蜡烛与水的密度 B.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C.探究石蜡中含有碳元素 D.验证产物有二氧化碳
24.下列实验操作符合操作规则的是( )
A.为了操作方便,对于没有毒和腐蚀性的药品,可以用手直接去拿
B.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C.为了节约药品,剩余药品应倒回原试剂瓶,以免浪费
D.欲量取8.2mL稀盐酸,最好选用100mL量筒
25.打火机的主要燃料是丁烷(C4H10),下列关于丁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性质上看:丁烷具有可燃性
B.从变化上看:丁烷与氧气点燃时反应,只生成水
C.从组成上看: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从结构上看:一个丁烷分子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14题,共45分。
【生活现象解释】
26.(2分) 自补齐连线 。
A.常见物质与其用途 B.常见标识与其含义
【答案】
27.(2分)造雪机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1)B 到 C 发生的是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A 处空气被压缩,体积变小。从微.粒.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
28.小明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看到了许多矿石标本,其中的4种矿石及其主要成分如下:
A.赤铁矿(Fe2O3) B.孔雀石[Cu2(OH)2CO3]
C.方解石(CaCO3) D.辉铜矿(Cu2S)
(1)上述4种矿石是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上述矿石中的孔雀石,其主要成分是由 元素组成的
28.(2分)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和变化。
(1)敞口放置的水杯,一段时间后,杯内水量减少,其原因是 。
(2)18mL的液态水完全蒸发成水蒸气后,体积可扩大约1700倍,其原因是 。
29.(2分)燃油汽车安装的触媒转换器可以将有害气体转化成无害的气体,其过程可表示如下:

(1)触媒转换器可以将有害气体的 % 转化为无害的气体。
(2)进入的气体在触媒转换器中发生了一些变化,请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发生的变化 。
【科普阅读理解】
30.(6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被广泛用于空气净化和污水处理等方面。
表1活性炭对常见气体的吸附能力均值
气体 H2 N2 O2 CO2 C12
吸附能力(mL/cm3) 4.5 11 35 97 494
按原料的材质可将活性炭分为煤质活性炭、木质活性炭和纤维活性炭三种,它们在碘吸附值(mg/g)、比表面积(m2/g)、充填密度(g/cm3)、强度(%)方面的对比如图1所示(图中充填密度与强度数值都进行了可视化处理)。
用含碳量高、成本低廉、可再生能力强的农作物制备木质活性炭,有着很好的前景与可行性,比如以新疆的棉花秸秆为原料,采用氯化锌活化法可制备高效的木质活性炭。分别称取不同质量的棉花秸秆活性炭,加入到 50 mL、50 mg/L 的亚甲基蓝溶液中,充分混合10min 后测定其吸附率,结果见图2。图中吸附率越高表明棉花秸秆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效果越好。
通常可用下列方法区分木质活性炭和煤质活性炭:①掂重量。木质活性炭的主要特点是密度小、手感轻。相同重量的活性炭,木质活性炭的体积明显大于煤质活性炭。②看外形。木质活性炭一般为破碎颗粒状或片状,而煤质活性炭一般为柱状或球状。
随着工艺的不断改进,活性炭在环保、食品、医药、化工、农业等诸多领域的用途会更加广泛。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表 1 气体中,活性炭对 的吸附能力最强。
(2)用棉花秸秆为原料制备木质活性炭有着很好的前景与可行性,理由是 。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活性炭对气体的吸附能力强弱可能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关。
②由图1可知,比表面积越大的活性炭对碘的吸附值越大。
③由图1可知,煤质活性炭的充填密度与强度均明显低于纤维活性炭。
④煤质活性炭通常比木质活性炭密度小、手感轻。
(4)由图2可得出结论:在50mL、50mg/L的亚甲基蓝溶液中,充分混合10min, 。
【生产实际分析】
31.(3分)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净化流程如下:
(1)上述流程中,起过滤作用的是 、滤水池。
(2)搅拌室中,搅拌的目的是 。
(3)经上述流程净化后得到的水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2.(4分)甲酸(HCOOH)广泛用于轻工、医药、化工等行业。甲酸钠法是最早工业化的甲酸生产工艺,主要流程如下图所示:
(1)反应器中搅拌的目的是 。
(2)反应器中,甲酸钠(HCOONa)与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甲酸和硫酸钠。
①H2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 。
②硫酸钠的化学式为 。
(3)蒸馏分离器中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33.(3分)在一支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进行实验(如下图)。观察到:①中带火星木条没有明显现象,③中带火星木条复燃。
(1)②中加入二氧化锰后,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2)待③中没有现象时,再加入H2O2溶液,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的现象是 。
(3)上述实验不能说明二氧化锰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理由是 。
34.(3分) 用下图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的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操作:用酒精灯加热粗铜丝引燃红磷,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测得管1中水面高度为c。
(1)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2)实验中观察到管 2 中的液面“先升高”“后下降”,液面“先升高”的原因是 。
(3)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 (用含a、b、c 的代数式表示)。
35.(3分)用下图装置进行物质性质实验。
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 步骤
I、点燃酒精灯,打开 K,通入充足的氧气 II、反应结束,停止通气,关闭 K………。
(1)A 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实验现象是 。
(2)关闭 K 后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序号)。
A.熄灭酒精灯,将导管从石灰水中移出
B.将导管从石灰水中移出,熄灭酒精灯
36.(2分) 用如图装置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1)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
(2)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37.(4分)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下图所示。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收集氧气可用D装置的原因是 。
【科学探究】
38.(6分)同学们进行“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

猜想I.吸入空气中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高
【进行实验】按图1所示完成实验。
【解释与结论】
(1)实验中能说明猜想I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
猜想II.吸入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低
【进行实验】用图2装置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在饮料瓶中装入水至没过长吸管底端,塞好瓶塞,对着短吸管缓慢吹气 水从长吸管一端流出
② 将装置内的水换成澄清石灰水,从短吸管端连续吸气10秒 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③ 倒掉瓶中液体并清洗干净,重新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
实验中有同学发现,吹气一段时间后浑浊的石灰水重新变澄清。他将瓶中重新加入等体积的石灰水,进一步进行吹气实验。
实验编号 石灰水浓度 持续吹气时间 实验现象
3-1 0.16% 30秒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2 0.16% 2分钟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
3-3 0.08% 30秒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
3-4 0.08% 2分钟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
【解释与结论】
(2)步骤①说明装置的气密性 (填“好”或“不好”)。
(3)补全步骤③的操作: 。
(4)能证明猜想II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
(5)能说明石灰水重新变澄清与石灰水浓度有关的实验是 (填实验编号)。
【反思与评价】
(6)步骤③中,有同学观察到石灰水变澄清,而有的同学未观察到,产生现象差异的可能原因是 (答1条即可)。
【实际应用定量计算】
39.(3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是我国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由乙分子构成的物质为 (填物质名称)。
(2)乙烯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
(3)一个丁分子的相对质量(即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
化学试题
(本卷共39小题,满分70分,考试用时7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5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S-32 Na-23
本部分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10月8日在杭州顺利举行,下列活动中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吉祥物发布 B.灯光秀展示
C.点燃火炬塔 D.开幕式表演
【答案】C
【解析】A、吉祥物发布,没有生成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B、灯光秀展示,没有生成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C、点燃火炬塔,发生燃烧,,有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开幕式表演,没有生成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
2.取用8mL 液体,应选用( )
A.100mL量筒 B.50mL量筒
C.10mL量筒 D.5mL量筒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量取8mL液体,选取量筒时,选取一次量取全部液体的最小规格的量筒,所以要选10mL量筒.故选C.
3.下列图标不属于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A、图示表示自燃物品标志,属于危险化学品标志,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图示表示爆炸品标志,属于危险化学品标志,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图示为禁止吸烟标志,不属于危险化学品标志,该选项符合题意;D、图示为腐蚀品标志,属于危险化学品标志,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4.下列气体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 )
A.氧气 B.氢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故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氧气。故选A。
5.锂电池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的电源。已知一种锂原子核内含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 则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 B.4
C.3 D.7
【答案】C
【解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已知锂原子核内含有3个质子,因此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故选C
6.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取用固体
C.读取液体体积 D.倾倒液体
【答案】D
【解析】A、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为:导气管放入水中,手握住试管,内部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气体逸出,形成气泡,松手后,由于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外部压强将水压入导管口,形成稳定液柱,则此时装置气密性良好,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读取液体体积,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倾倒液体时,标签向着手心,瓶塞倒放在桌面上,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没有倒放,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标签没有向着手心,图中操作错误。故选D。
7.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蒸馏水 B.矿泉水
C.海水 D.雨水
【答案】A
【解析】A、蒸馏水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B、矿泉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钠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D、雨水中有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A。
8.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氧气 B.铁
C.汞 D.氯化钠
【答案】D
【解析】A、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故选D。
9.切开榴莲会闻到特殊“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质量很小 D.分子体积很小
【答案】A
【解析】切开榴莲会闻到特殊“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与分子间有间隔、 分子质量很小、 分子体积很小无关。故选A。
10.碳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质子数不同 B.电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答案】A
【解析】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所以碳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选A。
11.下列示意图中,能表示2H2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A、表示2个氢分子,符号为2H2,选项正确;B、表示4个氢原子,符号为4H,选项错误;C、表示2个氢原子,符号为2H,选项错误;D、表示1个氢分子,符号为H2,选项错误,故选A。
12.下列净化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吸附 B.沉降
C.过滤 D.蒸馏
【答案】D
【解析】吸附只会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不会除去其他可溶性的杂质;沉降只会除去颗粒较大的杂质,不会除去其他的杂质;过滤可以除去不溶性颗粒较小的杂质,不会除去细菌和可溶性的杂质;蒸馏可以将水转化成水蒸气,得到的是纯净物,净化程度最高;故选D。
13.如图摘自元素周期表,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
B.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4
C.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
D.碳、氮 、氧三种原子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答案】B
【解析】A、根据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6,表示原子序数为5,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B、根据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7,表示原子序数为7,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氮原子核外有7个电子,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C、由元素周期表可知,方格下面的是相对原子质量,因此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原子序数,C、N、O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缺锌可使一些人睡觉时磨牙,这里的“锌”是指( )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锌这种物质
【答案】C
【解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人体内的锌是以化合物(无机盐)的形式存在的,人体缺锌,这里的“锌”是指物质中的锌元素,故选:C。
15.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A.红磷 B.木炭
C.酒精 D.氢气
【答案】A
【解析】A、红磷燃烧后生成了白色的五氧化二磷固体,固体小颗粒会迅速分散形成大量白烟,故正确;B、木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产生白烟,故错误;C、酒精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产生白烟,故错误。D、氢气燃烧能生成水,不能产生白烟,故错误。故选A。
16.下列有关原子结构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子不可再分
B.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电子带负电
D.原子核体积很小,核外有相对很大的空间
【答案】A
【解析】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可以再分,故A选项说法不正确;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B选项说法正确;C、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是带负电荷的,故C选项说法正确;D、在原子中,原子核的体积很小,核外有相对很大的空间,故D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
17.从化学视角看“烟和雾”、“光和焰”是有区别的。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将燃烧的蜡烛吹灭,烛芯处飘出大量白雾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答案】D
【解析】A、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错误;B、将燃烧的蜡烛吹灭,烛芯处飘出大量白烟,不产生大量白雾,错误;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放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错误;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正确。故选D。
18.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
A.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 B.丢弃尚有存水的矿泉水瓶
C.工厂废水处理后循环使用 D.灌溉农田由大水漫灌改为滴灌
【答案】B
【解析】A、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可以减少污染,保护水资源,不符合题意; B、丢弃尚有存水的矿泉水瓶,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符合题意;C、工厂废水处理后循环使用,可以节约用水,减少污染,保护水资源,不符合题意;D、灌溉农田由大水漫灌改为滴灌,可以节约用水,减少污染,保护水资源,不符合题意。故选B。
19.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
A.Na—1 个钠元素 B.Cu2+—+2 价铜元素
C.—1 个氧离子 D.2O2—2 个氧分子
【答案】D
【解析】A、钠元素的符号为Na,但是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A错误;B、Cu2+ 表示的是铜离子,+2 价铜元素表示为,故B错误;C、 表示的是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一个氧离子表示为,故C错误;
D、氧分子表示为 O2,2个氧分子表示为 2O2,故D正确;故选D。
20.过氧化氢和水都是无色液体,但它们的化学性质明显不同,其本质原因是( )
A.元素种类不同 B.原子种类不同
C.分子种类不同 D.相对分子质量不同
【答案】C
【解析】过氧化氢(H2O2)和水(H2O)都是无色液体,但它们的化学性质明显不同,是因为二者的分子种类不同;故选:C。
21.从化学视角看“烟和雾”、“光和焰”是有区别的。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将燃烧的蜡烛吹灭,烛芯处飘出大量白雾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答案】D
【解析】A、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错误;B、将燃烧的蜡烛吹灭,烛芯处飘出大量白烟,不产生大量白雾,错误;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放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错误;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正确。故选D。
22.化学上经常需要根据物质的特性进行物质的鉴别。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合理并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
A.用燃着的木条区别氧气、氮气、二氧化碳
B.在实验室中用品尝的方法区别酒精、蒸馏水
C.生活中的白醋、白开水可通过观察颜色进行区别
D.用二氧化碳区别水和澄清石灰水
【答案】D
【解析】A、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到三个集气瓶中,燃烧更旺是氧气,熄灭的是氮气、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里的方法不能鉴别氧气、氮气、二氧化碳,鉴别物质的方法不合理,不符合题意;B、实验室不能用尝味道的方法鉴别物质,鉴别物质的方法不合理,不符合题意;C、白醋、白开水都是无色液体,不能通过观察颜色进行区别,鉴别物质的方法不合理,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没有明显实验现象,用二氧化碳区别水和澄清石灰水,鉴别物质的方法合理并能够达到目的,符合题意。故选D。
23.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比较蜡烛与水的密度 B.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C.探究石蜡中含有碳元素 D.验证产物有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A、蜡烛浮在水面,说明蜡烛密度比水小,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B、取出火柴梗,处在外焰部分的炭化最明显,说明外焰温度最高,处在焰心部分炭化最不明显,说明焰心温度降低,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C、蜡烛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和黑色的炭黑,用一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能获得炭黑,炭黑中含有碳元素,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说明石蜡中含有碳元素,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D、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反应生成水,不能验证产物有二氧化碳,该选项不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
24.下列实验操作符合操作规则的是( )
A.为了操作方便,对于没有毒和腐蚀性的药品,可以用手直接去拿
B.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C.为了节约药品,剩余药品应倒回原试剂瓶,以免浪费
D.欲量取8.2mL稀盐酸,最好选用100mL量筒
【答案】B
【解析】A、为了操作方便,对于没有毒和腐蚀性的药品,也不可以用手直接去拿,会污染药品,故A不符合操作规则;B、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B符合除杂规则;C、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否则会污染药品,故C操作不符合规则;D、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测量一次,二是量程要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量取8.2mL稀盐酸,最好选用的量筒是10mL量筒,故D操作不符合规则;故选B。
25.打火机的主要燃料是丁烷(C4H10),下列关于丁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性质上看:丁烷具有可燃性
B.从变化上看:丁烷与氧气点燃时反应,只生成水
C.从组成上看: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从结构上看:一个丁烷分子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
【答案】B
【解析】A、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丁烷是打火机的主要燃料,可见它定能燃烧放热,所以正确。B、丁烷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完全燃烧时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错误。C、从丁烷的化学式看,它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所以正确。D、丁烷是由丁烷分子构成的,每个丁烷分子是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所以正确。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14题,共45分。
【生活现象解释】
26.(2分) 自补齐连线 。
A.常见物质与其用途 B.常见标识与其含义
【答案】
27.(2分)造雪机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1)B 到 C 发生的是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A 处空气被压缩,体积变小。从微.粒.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
【答案】物理 ;分子间隔变小
【解析】(1)水结冰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空气被压缩后,分子间隔变小,体积变小。
28.小明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看到了许多矿石标本,其中的4种矿石及其主要成分如下:
A.赤铁矿(Fe2O3) B.孔雀石[Cu2(OH)2CO3]
C.方解石(CaCO3) D.辉铜矿(Cu2S)
(1)上述4种矿石是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上述矿石中的孔雀石,其主要成分是由 元素组成的
【答案】(1)混合物;(2)Cu、O、H、C
【解析】(1)上述4种矿石均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2)由化学式可知,孔雀石的主要成分由Cu、O、H、C四种元素组成。
28.(2分)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和变化。
(1)敞口放置的水杯,一段时间后,杯内水量减少,其原因是 。
(2)18mL的液态水完全蒸发成水蒸气后,体积可扩大约1700倍,其原因是 。
【答案】(1)分子在不断地运动;(2)分子间有间隔,受热间隔变大
【解析】(1)敞口放置的水杯,一段时间后,杯内水量减少,其原因是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故填:分子在不断地运动;(2)8mL的液态水完全蒸发成水蒸气后,体积可扩大约1700倍,其原因是分子间有间隔,受热间隔变大,故填:分子间有间隔,受热间隔变大。
29.(2分)燃油汽车安装的触媒转换器可以将有害气体转化成无害的气体,其过程可表示如下:

(1)触媒转换器可以将有害气体的 % 转化为无害的气体。
(2)进入的气体在触媒转换器中发生了一些变化,请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发生的变化 。
【答案】 90; CO、NO、NO2的分子转化为CO2、N2的分子(或C、O、N原子发生重组或CO、NO、NO2分子发生改变,C、O、N原子不变等)
【解析】(1)由题中信息可知,反应后有害气体只剩余10%,所以转化率为90%;(2)由题中信息可知 :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进入的气体在触媒转换器中发生的变化为: CO、NO、NO2的分子转化为CO2、N2的分子(或C、O、N原子发生重组或CO、NO、NO2分子发生改变,C、O、N原子不变等)。
【科普阅读理解】
30.(6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被广泛用于空气净化和污水处理等方面。
表1活性炭对常见气体的吸附能力均值
气体 H2 N2 O2 CO2 C12
吸附能力(mL/cm3) 4.5 11 35 97 494
按原料的材质可将活性炭分为煤质活性炭、木质活性炭和纤维活性炭三种,它们在碘吸附值(mg/g)、比表面积(m2/g)、充填密度(g/cm3)、强度(%)方面的对比如图1所示(图中充填密度与强度数值都进行了可视化处理)。
用含碳量高、成本低廉、可再生能力强的农作物制备木质活性炭,有着很好的前景与可行性,比如以新疆的棉花秸秆为原料,采用氯化锌活化法可制备高效的木质活性炭。分别称取不同质量的棉花秸秆活性炭,加入到 50 mL、50 mg/L 的亚甲基蓝溶液中,充分混合10min 后测定其吸附率,结果见图2。图中吸附率越高表明棉花秸秆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效果越好。
通常可用下列方法区分木质活性炭和煤质活性炭:①掂重量。木质活性炭的主要特点是密度小、手感轻。相同重量的活性炭,木质活性炭的体积明显大于煤质活性炭。②看外形。木质活性炭一般为破碎颗粒状或片状,而煤质活性炭一般为柱状或球状。
随着工艺的不断改进,活性炭在环保、食品、医药、化工、农业等诸多领域的用途会更加广泛。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表 1 气体中,活性炭对 的吸附能力最强。
(2)用棉花秸秆为原料制备木质活性炭有着很好的前景与可行性,理由是 。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活性炭对气体的吸附能力强弱可能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关。
②由图1可知,比表面积越大的活性炭对碘的吸附值越大。
③由图1可知,煤质活性炭的充填密度与强度均明显低于纤维活性炭。
④煤质活性炭通常比木质活性炭密度小、手感轻。
(4)由图2可得出结论:在50mL、50mg/L的亚甲基蓝溶液中,充分混合10min, 。
【答案】(1)氯气/Cl2;(2)棉花秸秆含碳量高、成本低廉、可再生能力强;(3) 对 ;对 ;错;错;(4)在加入低于0.1g棉花秸秆活性炭时,随着棉花秸秆活性炭质量的增加,吸附率增强,但在高于0.1g棉花秸秆活性炭时,随着棉花秸秆活性炭质量的增加,吸附率几乎不变
【解析】(1)根据表1信息可知,活性炭对Cl2的吸附能力最强。(2)根据资料可知,用含碳量高、成本低廉、可再生能力强的农作物制备木质活性炭,有着很好的前景与可行性,比如以新疆的棉花秸秆为原料。(3)①由表1信息可知,H2、N2、O2、CO2、Cl2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活性炭对它们的吸附能力也依次变强,则活性炭对气体的吸附能力强弱可能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关,说法正确。②由图1可知,纤维活性炭的比表面积越大,其对碘的吸附值越大,则比表面积越大的活性炭对碘的吸附值越大,说法正确。③由图1可知,煤质活性炭的充填密度与强度均明显高于纤维活性炭,说法错误。④由资料可知,木质活性炭的主要特点是密度小、手感轻,说法错误。故选①②。(4)有图可知,在加入低于0.1g棉花秸秆活性炭时,随着棉花秸秆活性炭质量的增加,吸附率增强,但在高于0.1g棉花秸秆活性炭时,随着棉花秸秆活性炭质量的增加,吸附率几乎不变。
【生产实际分析】
31.(3分)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净化流程如下:
(1)上述流程中,起过滤作用的是 、滤水池。
(2)搅拌室中,搅拌的目的是 。
(3)经上述流程净化后得到的水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答案】(1)隔网;(2)使絮凝剂与水充分混合;(3)混合物
【解析】(1)隔网能除去水中较大颗粒的难溶性杂质,则也起过滤作用。(2)搅拌室中,搅拌的目的是使絮凝剂与水充分混合。(3)将上述流程净化的过程中只是除去了其中的难溶性杂质,得到的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
32.(4分)甲酸(HCOOH)广泛用于轻工、医药、化工等行业。甲酸钠法是最早工业化的甲酸生产工艺,主要流程如下图所示:
(1)反应器中搅拌的目的是 。
(2)反应器中,甲酸钠(HCOONa)与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甲酸和硫酸钠。
①H2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 。
②硫酸钠的化学式为 。
(3)蒸馏分离器中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答案】(1)增大反应物硫酸和甲酸钠溶液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2) +6价; Na2SO4;(3)物理
【解析】(1)反应器中搅拌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硫酸和甲酸钠溶液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2)①H2SO4中氢元素显示+1价,氧元素显示-2价,设硫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则有(+1)×2+x+(-2)×4=0,解得x=6,即硫元素的化合价是+6价;②硫酸钠中硫酸根显示-2价,钠元素显示+1价,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则硫酸钠的化学式为 Na2SO4;(3)蒸馏分离器是利用了硫酸钠和甲酸的沸点不同,将两物质分离,分离过程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33.(3分)在一支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进行实验(如下图)。观察到:①中带火星木条没有明显现象,③中带火星木条复燃。
(1)②中加入二氧化锰后,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2)待③中没有现象时,再加入H2O2溶液,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的现象是 。
(3)上述实验不能说明二氧化锰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理由是 。
【答案】(1);(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3)没有证明反应前后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否不变
【解析】(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2)由于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则待没有现象时,再加入H2O2溶液,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的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3)催化剂是指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改变的物质,上述实验证明了二氧化锰改变了反应速率,及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不变,但没有证明它的质量是否发生了改变,则不能说明二氧化锰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4.(3分) 用下图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的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操作:用酒精灯加热粗铜丝引燃红磷,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测得管1中水面高度为c。
(1)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2)实验中观察到管 2 中的液面“先升高”“后下降”,液面“先升高”的原因是 。
(3)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 (用含a、b、c 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 产生大量白烟,放热;;(2)温度升高引起压强增大,大于氧气减小引起压强减小的影响;(3)
【解析】(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符号表达式为。(2)刚开始时,虽然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但该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引起压强增大,大于氧气减小引起压强减小的影响,则液面“先升高”。(3)由于装置中升高的水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则管1中空气的体积为b-a,氧气的体积为c-a,则氧气的含量为。
35.(3分)用下图装置进行物质性质实验。
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 步骤
I、点燃酒精灯,打开 K,通入充足的氧气 II、反应结束,停止通气,关闭 K………。
(1)A 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实验现象是 。
(2)关闭 K 后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序号)。
A.熄灭酒精灯,将导管从石灰水中移出
B.将导管从石灰水中移出,熄灭酒精灯
【答案】(1) C +O2 CO2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2)B
【解析】(1)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C +O2 CO2; A中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2)实验结束,将导管从石灰水中移出,然后再熄灭酒精灯,防止石灰水倒流,炸裂球形干燥器,所以关闭K后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
36.(2分) 用如图装置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1)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
(2)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答案】(1)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2)
【解析】(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故填写: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2)铁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文字表达式为:,故填写:。
37.(4分)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下图所示。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收集氧气可用D装置的原因是 。
【答案】(1) ;分解反应;(2) B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解析】(1)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收集氧气可用D装置,是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填:B;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科学探究】
38.(6分)同学们进行“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

猜想I.吸入空气中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高
【进行实验】按图1所示完成实验。
【解释与结论】
(1)实验中能说明猜想I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
猜想II.吸入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低
【进行实验】用图2装置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在饮料瓶中装入水至没过长吸管底端,塞好瓶塞,对着短吸管缓慢吹气 水从长吸管一端流出
② 将装置内的水换成澄清石灰水,从短吸管端连续吸气10秒 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③ 倒掉瓶中液体并清洗干净,重新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
实验中有同学发现,吹气一段时间后浑浊的石灰水重新变澄清。他将瓶中重新加入等体积的石灰水,进一步进行吹气实验。
实验编号 石灰水浓度 持续吹气时间 实验现象
3-1 0.16% 30秒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2 0.16% 2分钟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
3-3 0.08% 30秒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
3-4 0.08% 2分钟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
【解释与结论】
(2)步骤①说明装置的气密性 (填“好”或“不好”)。
(3)补全步骤③的操作: 。
(4)能证明猜想II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
(5)能说明石灰水重新变澄清与石灰水浓度有关的实验是 (填实验编号)。
【反思与评价】
(6)步骤③中,有同学观察到石灰水变澄清,而有的同学未观察到,产生现象差异的可能原因是 (答1条即可)。
【答案】(1)瓶1中蜡烛燃烧,瓶2中蜡烛熄灭;(2)好 ;(3)从短吸管端吸气10秒,观察石灰水的变化;从长吸管端吹气10秒,观察石灰水的变化;(4)吸气时,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吹气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5)3-1和3-3 ;(6)澄清石灰水浓度不同
【解析】(1)空气中氧气含量高,瓶1蜡烛燃烧;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少,不足以支持木条燃烧,瓶2蜡烛熄灭;故填:瓶1中蜡烛燃烧,瓶2中蜡烛熄灭;(2)在饮料瓶中装水至没过长吸管底端,对着短吸管缓慢吹气,发现水从长吸管端快速流出,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是良好的;故填:好;(3)从短吸管端吸气10秒,吸气时长吸管底端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从长吸管端吹气10秒,吹气时长吸管底端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吸入气体;故填:从短吸管端吸气10秒,观察石灰水的变化;从长吸管端吹气10秒,观察石灰水的变化;(4)长吸管底端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吸入气体;故填:吸气时,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吹气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5)由实验编号3-1和3-3的吹气时间相同,石灰水浓度不同,故可知,石灰水重新变澄清与石灰水浓度有关;故填:3-1和3-3;(6)步骤③中,有同学观察到石灰水变澄清,而有的同学未观察到,产生现象差异的可能原因可能是所用澄清石灰水浓度不同;故填:澄清石灰水浓度不同。
【实际应用定量计算】
39.(3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是我国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由乙分子构成的物质为 (填物质名称)。
(2)乙烯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
(3)一个丁分子的相对质量(即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 。
【答案】(1)二氧化碳;(2)1:2;(3)18
【解析】(1)由图可知,每个乙分子由1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故由乙分子构成的物质为二氧化碳;
(2)每个乙烯分子中含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故乙烯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2:4=1:2;
(3)由图可知,每个丁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一个丁分子的相对质量(即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2+16=18。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