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8张PPT)
蒲柳人家(节选)
1.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身上的侠义精神和传统美德。
3.了解小说的艺术手法,品味小说的语言。
学习目标
第 一 课 时
读准字音
擀( ) 剜( ) 腌臜( )
捯( )气 到了( )儿 傀儡( )
拗( )不过 礼聘( ) 烟囱( ) 如坐针毡( ) 荣膺( ) 嘬( )
痱子( ) 隐匿( ) 戏谑( )
纤夫( ) 咬文嚼字( ) 呱呱坠地 ( )
gǎn
wān
ā za
dáo
liǎo
kuǐ lěi
niù
pìn
cōng
zhān
yīng
zuō
fèi
nì
xuè
qiàn
jiáo
gū
识记词义
弄脏。
光荣地接受或承当。膺,承受、承当。
像坐在有针的毡子上一样,形容心神不宁。
过分地斟酌字句。
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形容坐立不安。
临死前急促、断断续续地呼吸,文中指喘息。
用有趣的引人发笑的话开玩笑。
腌臜
捯气
戏谑
荣膺
咬文嚼字
如坐针毡
芒刺在背
形容完成整个工作的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
一气呵成
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可阴险邪恶的杜四夫妇另有打算。半路又杀出巡警麻雷子,勾结杜四,要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柳罐斗、吉老秤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齐出面,挫败麻、杜阴谋,檎、莲顺利完婚。全篇小说共分12节,记述了运河边十来个乡间人物的逸闻趣事,表现了他们的多情重义、锄奸助良、扶危济困的美德。本文选自前两节。
《蒲柳人家》这部小说的主要情节
13岁开始发表作品,15岁成名,被誉为“神童”作家。
自称作品是“为粗手大脚的爹娘画像”
刘绍棠,当代作家。1936年出生于河北省通县(今北京市 通州区)大运河岸边儒林村的一个普通农家。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2 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青枝绿叶》,升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木。作品有《青枝绿叶》《山楂村的歌 声》等短篇小说集,《运河的桨声》《蒲柳人家》《瓜棚柳巷》等中篇 小说,《春草》《豆棚瓜架雨如丝》等长篇小说。其中《蒲柳人家》 获首屈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峨眉》获 1981 年全国优秀短 篇小说奖。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 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
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快速默读课文,梳理情节。
要求:
(1)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2)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画出本文的情节发展过程。
引出何满子的故事
引出奶奶一丈青大娘的故事
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
引出爷爷何大学问的故事
解释何满子被栓的原因
何满子盼救星
从以上的情节梳理结果来看,课文有三个主要人物 :何满子、奶奶一丈背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
第一节着重写奶奶 一丈青大娘。
第二节重点写爷爷何大学问。
分析人物形象,赏析塑造艺术
中国传统小说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总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请同学们运用本单元前面学习的人物形象分析方法,按照学习任务卡的提示,分析课文节选部分的主要人物奶奶和爷爷的形象特征,赏析小说人物塑造手法。
阅读课文后面的“阅读提示”第 1 段,初步了解小说人物塑造的艺术手法。
品析一丈青大娘形象
由绰号识人物:
《水浒传》中的著名女将扈三娘也以“一丈青”为绰号。“一丈青”本是一种蛇,体长、纤细,速度快,较凶猛,难以捕捉。
回顾扈三娘的形象,再从文中找出关于一丈青大娘的描写,说一说大娘的性格与扈三娘有何相似之处?
霜刀把雄兵乱砍,玉纤将猛将生拿。天然美貌海棠花,一丈青当先出马。
——《水浒传》第四十八回
谩驰宝马当前,霜刃如风,要把官兵斩馘。粉面尘飞,征袍汗湿,杀气腾胸腋。战士消魂,敌人丧胆,女将中间奇特。得胜归来,隐隐笑生双颊。
——《水浒传》第六十三回
武艺高强、女中豪杰
那一丈青大娘,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她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
身强体壮、泼辣胆大
奶奶:外号——一丈青
1.漫画式外貌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既绘形,又传神,与她后文表现的性格高度符合;
2.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凸显人物性格,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人物塑造手法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 那个年轻的纤夫就你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图儿,满脸开 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 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性格刚正,嫉恶如仇,泼辣勇猛。
奶奶:外号——一丈青
动作描写,动词用得生动传神。“抡圆了”“扇过去”充分写出了二丈青大娘的怒气与力气,纤夫“转了 三转”“拧了三回”“栽倒”“捯气”“呻吟”,夸张地写出了一丈青大娘这一巴掌的威力,读来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人物塑造手法
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 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嫉恶如仇,泼辣勇猛
奶奶:外号——一丈青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正面采用动作描写 “折”“挥舞”“扫”几个动词,带有艺术性的夸张;侧面用纤夫的结 局作烘托,比喻形象生动。
人物塑造手法
大闹野猪林
大闹运河滩的情节,让我们不由 得联想到什么故事,为什么
二者人物性格相似:都是侠肝义胆,嫉恶如仇,豪爽刚强。
艺术表现手法也相似:外貌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艺术性地夸张;通过故事—将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来表现人物,使人物形象呼之欲出,给读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比较
相同
倒拔垂杨柳
鲁智深
一丈青大娘身强体健,性格豪爽,泼辣大胆、刚直不阿,爱打抱不平,与《水浒》中的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同属女中豪杰。而二人性格中勇武泼辣,恰与“一丈青”有相似之处。
比较
相同
④一丈青大娘有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种地、撑船、打鱼都 是行家。她还会扎针、拔罐子、接生、接骨、看红伤。这个小村大 人小孩有个头疼脑热,都来找她妙手回春;全村三十岁以下的 人,都是她那一双扭大的手给接来了人问。
能干勤劳,善良热情
奶奶:外号——一丈青
外貌描写。突出“手”的描写,“长满老茧”写出了一丈青大娘的勤劳、能干,直接叙述了一丈青大娘对全村人的贡献。
人物塑造手法
⑤别看一丈青大娘能镇住八方,她可管不了何满子。
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何满子在奶奶的身边长大,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
子去摘。
口苦心甜、溺爱孙儿
奶奶:外号——一丈青
用对比、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凸显人物性格。
人物塑造手法
①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
相貌。
身材高大,貌若关公,暗示为人忠厚仗义
爷爷,外号何大学问。
运用中国传统漫画式外貌描写手法,以形传神,表现性格。
【关公】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若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 凛凛。
——《三国演义》
人物塑造手法
②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所以出一趟口外挣来的脚钱,到不了家就花个 精光。
仗义轻财,慷慨豁达,侠肝义胆
通过个性化动作“伸”“掏”“抓”“给”来刻画人物性格。
人物塑造手法
爷爷,外号何大学问
③他腰里常常揣着个北京老二酉堂出版的唱本,投宿住店,歇脚打尖,他就把唱本掏出 来,咿咿哦哦地嘟念。……于是穿起了长衫,说话也咬文嚼字。……骑着一匹光背儿马,左 肩挂一只书囊,右肩扛一杆一丈八尺的大鞭……
崇尚知识,好面子,有点虚荣
通过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本是粗人,得了“何大学问”的外号之后,竟然当真做起了“学问人”,追求真学问 并用爷爷滑稽可笑的动作来表现其性格。
人物塑造手法
爷爷,外号何大学问
④日本鬼子把咱们中国大卸八块啦!先在东三省立了个小宣统的满洲国,又在口外立 了个德王的蒙疆政府……
有着朴素的爱国意识
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人物塑造手法
爷爷,外号何大学问。
⑤他这个人好说大话,……又好喝酒,脾气大,爱打抱不平,为朋友敢两肋插刀…… 他又好战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
不三顾茅庐,他是不出山的;至于脚钱多少,倒在其次,要的就是刘皇叔那样的礼贤下士。
几百匹野马,在他那一杆大鞭的管束下,乖乖地像一群温顺的绵羊。沿路的偷马贼,一 听见他的鞭花在山谷里回响,急忙四散奔逃,躲他远远的。
好说大话,爱戴高帽,但仗义轻财,本领高强,威名远扬。
作者直接陈述,最后一句用比喻和夸张,侧面表现爷爷的本领和威风。
人物塑造手法
爷爷,外号何大学问
爷爷何大学问既有令人尊敬的高强本领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有点好说大话、好戴 高帽的虚荣心,是一个“亦文亦武,可敬可爱又有点可笑的人物”,丰富多样的性格特征,让这个人物形象更真实生动。
奶奶一丈青大娘是一个和扈三娘一样泼辣豪爽、嫉恶如仇的女中豪杰,还是 一个勤劳能干、热情善良、口苦心甜的劳动妇女。
人物形象小结
另外,作者还运用了中国古典小说常用的以外号来凸显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来塑造人物 形象。正是多样的人物塑造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才使人物性格鲜明,跃然纸上,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人物塑造手法小结
正如课文后面“阅读提示”所说:
探究小说主题
作者塑造了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学问这两个令人难忘的人物 形象,他们侠肝义胆,仗义轻财,嫉恶如仇,扶危济困。在这两个有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人物身上,作者寄托了怎样的思想?
【资料补充】
我要一生一世讴歌生我养我的劳动人民。我所有的小说,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讴歌劳动人民 的美德和思情。
——刘绍棠
刘绍棠通过《蒲柳人家》为古运河边的民俗风情和父老乡亲画像,热情地赞颂了淳厚朴实的劳动人民,以及那种肝胆相照、扶危济困、赤诚相见的美好品格和高尚情操。
《蒲柳人家》中的其他人物,例如望日莲、周檎、柳罐斗、吉老秤等,都有着传统美德,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请大家仔细阅读小说剩余部分,好好体会。
作 业
课文节选部分有三个人物,我们这节课赏析了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的形象。我们在阅读整篇小说时,会发现何满子这个人物从头至尾都出现了,那么,他是小说的主角吗?请大家课后思考,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 二 课 时
导 入
上节课留给大家的“何满子是不是这部小说的主角”的问 题,大家有答案了吗
探究艺术手法
何满子虽然每一节都出现了,但是不能说他就是小说的主角。这部小说前几节分别介绍一位人物,最后因望日莲的故事他们才一起出现。何满子只是串联起这些人物的线索人物。
1.何满子是不是这部小说的主角
【资料补充】 六岁的顽童何满子从头至尾都出场,但这个光
着屁股野跑的小家伙显然不是主角,他只不过是穿针引线,把其
他人物串联起来。
《水浒传》与之最相似。《水浒传》采用单线发展的线性结构形式,每个故事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被梁山好汉的绿林起义这根主线串在一起,没有主人公,纯粹是由一个个英雄的传记故事连缀而成。正如茅盾先生所言:我们可以把(《水浒传》)若干主要人物的故事分别编为各自独立的短篇或中篇而无割裂之感。这部小说也采用了《水浒传》这种结构形式,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中国古典小说艺术传统的继承。
2.这篇小说的篇章结构形式,与我们读过的哪一部中国古
典小说相似?
3.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巧妙地以小伙计的视角来叙述故 事,《我的叔叔于勒》也从“我”——约瑟夫,一个少年的角度来叙事。《满柳人家》这篇小说是从谁的视角来叙述的,有何作用?
课文以何满子的视角来叙事,巧妙地以何满子这双童稚的眼睛为视点来推动情节,组织小说,使小说富有章趣 色彩。
品析语言特点
学生阅读课文后“阅读提示”第2 段。
刘绍棠的小说语言富有特色,既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说 唱艺术的传统,又将民间口语与俗语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既有文 采又有趣味,活泼凝练,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
我们就从这几个 方面来品析这篇小说的语言特点。
1.借鉴传统古典小说和说唱文学语言。
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 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 娘骂人,就像雨打芭燕,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 呵成,也不倒嗓子。
短句多,句式整齐,节奏鲜明,颇有快板评书的味道,奶奶一丈背大娘的形象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朗读,仔细体味。
再从书中我出两三处与之类似的语段,大声朗读,然后以写旁批的形式,品味交流。
1.借鉴传统古典小说和说唱文学语言。
①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讲究压韵和对偶,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读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也是中国传 统说唱艺术的特点。
1.借鉴传统古典小说和说唱文学语言。
②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切日,一副关公相貌。
句式整齐,讲究对仗,节奏感强,画面形象生动。
1.借鉴传统古典小说和说唱文学语言。
【类似的例子还有】
一丈青大娘有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种地、撑船、打鱼都是行家。她还会扎针、拔罐子、 接生、接骨、看红伤。这个小村大人小孩有个头疼脑热,都来找地妙手回春;全村三十岁以下 的人,都是她那一双粗大的手给接来了人间。
奶奶八样不放心,怕让狗咬了,怕让鹰抓了,怕掉在土井子里,怕给拍花子的拐走。
好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闷气。……编起故事来,有枝有叶,有文有武,生动曲折,惊险 红火。
这样的句子小说当中比比皆是,有何表达效果
小说大量借鉴了传统古典小说和说唱文学语言,叙事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增添了小说 的趣味性和文采,具有浓厚的中国古典小说色彩。
2.大量使用口语俗语。
从文中找出使用口语俗语的句子赏析交流。
热得像天上下火。
①写天气之热
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
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②写一丈青大娘溺爱孙子
就像野鸟不入笼,一天不着家,整日在河滩野跑。
就像野马摘了笼头;天不亮,头顶着星星,脚蹬着露水,从家里溜出去,逃开了学。
③写何满子调皮
思考:讨论小说大量使用口语俗语的作用。
这些口语俗语形象生动又准确传神。小说大量使用口语俗语,使作品带有鲜明的 民族特征和浓厚的乡土特色。
3.文白问杂。
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独特韵味:
何满子的爷爷,官讳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 北运河两岸,古北口内外,……那可真是叫得山响。在荣膺这个尊称之后,当真看起书来。
典雅的文言词汇和前后的俗语口语形成语言风格的 巨大反差,有一种强烈的夸张感,幽默可笑。
体会民族风格
1.阅读《水浒传》之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片段。
菜园附近有二三十个赌博成性的无赖,经常到园里偷菜,并 以此为生。这天他们又来偷菜,发现园门上挂一告示,上写:“大 相国寺派僧人鲁智深前来主管菜园,从明日起,不许闲杂人等入 园搅扰。”那几个无赖看了,便回去与同伙商量:“大相国寺派一 个和尚叫什么鲁智深的,来管菜园,我们趁他刚来,找个机会闹 他一场,好叫那家伙服了我们。”其中一个说:“我有个主意,等他 来时把他引到粪池边,假装对他欢迎祝贺,借机把他推到粪池 去,先给他点颜色看看。”这帮无赖连声说好。
1.阅读《水浒传》之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片段。
鲁智深来到菜园房中,刚安顿好,园中种菜的人便来参拜, 并把所有钥匙都交了出来。鲁智深走进莱园想巡视一下,那二 三十个无赖拿着果盒、酒礼,嬉皮笑脸地走过来,说:“听说来了新住持,我们街坊邻居前来祝贺。”鲁智深不知是计,随他们走到粪池边来。无赖中有两个为首的,一个叫过街鼠张三,一个叫青草蛇李四,他们带着一群喽啰跪拜说:“俺特来为师父作贺!”鲁智深让他们进房坐,他们执意不肯,只等鲁智深上前来扶,他们好照计行事。鲁智深粗中有细,心里早就怀疑,心想:“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上前来,莫非想捉弄我?这倒是虎口拔牙!”鲁智 深大步走上前去,那张三、李四便说:
1.阅读《水浒传》之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片段。
“参拜师父!”说着便向前 去,一个来抢左脚,一个来抢右脚。鲁智深不等他俩沾身,早飞 起右脚,腾地把李四踢下粪坑;张三正想跑,鲁智深又飞起左脚, 将他也踢了下去。后边那二三十个无赖惊得目瞪口呆,正想逃, 忽听鲁智深一声吼:“不许动,谁走我就让谁下去!”小喽啰们都不取动弹了。这时张三、李四从粪坑里探出头来,两人一身臭屎,头发上爬满蛆虫,哆嗦着向鲁智深求饶。鲁智深哈哈大笑, 命令小喽啰们把他俩拉出来。两个无赖洗干净后又换了衣服,在鲁智深面前长跪不起,要 认鲁智深为师父。鲁智深说:“你们这二三十人算得了什么,就是千军万马,俺也敢杀进杀出。”这帮无赖连连称是,拜谢了鲁智深便回家去了。
1.阅读《水浒传》之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片段。
第二天,这帮无赖买了十瓶酒来请鲁智深。喝得正高兴,忽 听有乌鸦哇哇地叫,大家都齐声说:“老鸦叫,祸来到。”鲁智深 说:“为什么要这么说?”一个种地僧人笑着说:“都是因为墙角边杨柳上新添一个老鸦窝,一群老鸦每天从早叫到晚。”大家都说: “搬个梯子把它拆了算了。”鲁智深跟大家到外面去看,果然杨柳 树上有个老鸦窝。大家七嘴八舌正想办法如何上树拆窝。只见 鲁智深走到树前,把外衣脱掉,右手向下,左手抱住上裁,把腰一挺,那杨柳树便连根拔起。无赖们见了,一齐拜倒在地,惊叹不 已:“师父不是凡人,是真罗汉,如果没有千万斤的力气,怎能拔得起这杨柳?”
《蒲柳人家》具有浓厚的中国古典小说色彩,与中国古典小说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请你以上文为例,结合前面所学内容,分析课文节选部分和《水浒传》之间的联系和发展。
提示:
可以从人物性格特征、语言、故事情节、结构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1)小说人物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性格特点和传统美德。 一丈青大娘和鲁智深等英雄的嫉恶如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 精神品质,是中国古典小说一贯宣扬和传承的价值追求,也是我 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
(2)多用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 特点,塑造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问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
(3)小说故事情节如一丈青大闹运河滩、何大学同威震古北山等,和鲁智深倒拔重杨柳一样,富有传奇色彩。
(4)小说的结构与《水浒传》的结构相似,采用单线发展的线形结构。前几节分别介绍一 位人物,由何满子的故事将所有人物串联在一起。
(5)小说描绘了一幅幅充满了浓厚乡土气息的风俗画,真切再现了20 世纪30 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风俗习惯和人情世态,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人情人性之美。这是《水浒传》 等古典小说所不具备的。
小结:
《蒲柳人家》很好地继承我国古典文学优秀传统,并在一些方面有所发展和创 新,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是我国当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永远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这正如著名作家林斤澜先生所说:“读来清新,却是古朴的风俗。原来风俗古朴,永有清新的芬芳。”
1.课后阅读刘绍棠《青枝绿叶》《山楂村的歌声》等小说,进一步感受刘绍棠小说的语言 魅力和艺术风格。
2.课外再读一读《水浒传》等古典小说,体会《蒲柳人家》与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发展。
推荐阅读
统编版 · 语文 · 九年级(下)
感谢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