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9张PPT)
孔
乙
己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了解小说的结构。
1
2
3
3
关注文中的人物描写,分析孔乙己的人物性格,理解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了解以笑写悲的写法,深入把握小说主旨。
赏析小说语言,提高文学鉴赏力。
第一课时
回顾:初中阶段学过的鲁迅的小说:
今天我们学习选自《呐喊》的另一篇小说《孔乙己》。 鲁迅一生创作了三十多篇小说,可以说篇篇都是经典,鲁迅最喜 欢的是哪一篇作品呢?他的学生孙伏园曾问过先生这个问题:
我曾问过鲁迅先生,其(《呐喊》)中,哪一篇最好。他说他最喜欢《孔乙已》,所以译了外国文。我问他的好处,他说能于寥寥 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显露,有大家风度。
——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
《社戏》《故乡》
(均 选自《呐喊》)。
第一课时
一、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整体把握,概述小说内容(这篇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
小说讲了常在鲁镇咸亨酒店喝酒的下层读书人孔乙己的故事,他在人们的嘲笑和戏谑中混度时日,后因偷丁举人家的东西被打折了腿,最终无声无息地死去。
2.全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请你画出小说的情节结构图。
孔 乙 己
第1—3段,交代故事发生的具体环境和社会背景。
第4— 12段,描写与孔乙己有关的几个生活片段。
第13段,将“我”的思绪从 二十多年前拉回到“现在”, 以“我”的亲身见证来推测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第4—8段,截取生活的横断面来刻画孔乙己迂腐的性格,展示他的不幸道遇;
第9-12段,通过具体事件表现孔乙己命运的突转。
3.了解小说叙述视角,把握情节设置特点。
(1)小说用谁的口吻讲述孔乙己的故事?
以一个酒店小伙计的口吻,讲述孔乙己的故事。
(2)“我”回忆了关于孔乙己的哪几个生活片段?哪些是 “我”亲历的,哪些是“我”从他人的闲聊中了解到的?
“我”对孔乙己的回忆:
①“我”曾亲见或亲历的与孔乙已有关的四个片段:
孔乙己偷了何家的书,被大家取笑,他争辩说“窃书不能算偷”。
孔乙己给孩子们吃茴香豆,但是当豆快被吃完时,又用五指将碟子罩住。
孔乙已因没考上秀才而被质疑嘲笑,于是教“我”回字的四种写法。
孔乙己因偷窃被打折腿,遭到嘲笑,他在笑声中坐着用手慢慢走去,再未回来。
②通过“我”从他人(包括酒客)的闲聊中,间接了解到(抓住关键性语句,找到文中间接叙述的内容):
孔乙己的大致经历
(读过书,终于没有进学;不会营生,愈过愈穷;替人抄书,不能坚守岗位,于是没了主顾,便偶尔做些偷窃的事)。“听人家背地里谈论……”
孔乙己到丁举人家偷东西被打折腿。
“一个喝酒的人说道……”
①小说采用酒店小伙计的视角来叙述,所以正面描述的只有发生在咸亨酒店的几个片段,而孔乙己读书科考、抄书营生、偷书被打等情节以插叙、转述的方式巧妙地呈现。
(3)这篇小说在情节设置上有何特点
②没有发展阶段分明的情节安排(开端、发展、高湖、结局),而是非常巧妙地选择孔乙己的几个生活横截面来展现他的一生。
小结:小说只写了孔乙己一生中的几个片段,却写尽了孔
乙己悲惨的一生,巧妙的情节结构让小说具有张力。
二、了解场景,
把握故事发生的环境
1.结合前3 段内容分析咸亨酒店的特点,并思考这些特点
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1)咸亨酒店里主顾等级分明,曲尺形的柜台隔离出两个阶级:一是以出卖劳力为生的短衣帮,他们“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二是以地主、读书人、有钱人为主的长衫客,他们“穿长衫”,并“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2)咸亨酒店的掌柜,态度因人而异,折射出人情的冷暖:一方面对长衫客有特殊的尊重和特殊的招待: “掌柜说,(我)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长衫主 顾,就在外面做点事罢。”另一方面对短衣帮不讲信誉、掺假欺骗,当“我”对“屏水也很为难” 时,便让“我”转管温酒了。
(3)店员与顾客之间存在信任危机: “他们往往要亲眼看着黄酒从坛子里舀出,看过壶子底里有水没有,又亲看将壶子放在热水里,然后放心。”
(4)酒店里的气氛单调压抑: “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 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小结:咸亨酒店是人物活动的空间,孔乙己在这儿上场,他的悲剧人生也在这儿伴随着人们的嘲笑落幕。在鲁迅的笔下,鲁镇的咸亨酒店是旧中国社会的缩影: 等级森严、世风败坏,国民精神麻木愚昧、空虚无情。
第二课时
一、细读文本,
把握人物形象
1.小说中孔乙己共出场4 次,研读这4 个片段,思考:孔乙己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是如何将他的形象刻画出来的?
提示:要了解孔乙己的性格特点,首先要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描写,理解描写背后的潜在信息与人物心理。
外 貌 描 写
③从“青白脸色”到“脸上黑而且瘦”,从“身材高大”到“盘腿的矮子”,从“长衫”到“破夹袄”。
写出了孔乙己懒惰、穷困潦倒的形象,“身材很高大”说 明他具备养活自己的劳动能力,“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暗示了孔乙己偷书的行为。
②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死要面子,不肯脱下标志着读书人身份的长衫,硬摆 “读书人”的架子。
①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从外貌上表现了孔乙己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垮塌。
语 言 描 写
第一次: 向酒客申辩窃书不能算偷。
“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
第二次:与小伙计对话。
“你读过书么 ”
“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 ”
“不能写罢 ……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
“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 ”
孔乙己一共4 次出现在咸亨酒店,每次都与人做简短的对话。
语 言 描 写
第三次:与贪吃的小孩子说话。
“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
“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第四次:与掌柜对话。
“温一碗酒。”
“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
“不要取笑!”
“跌断,跌,跌……”
语 言 描 写
这12句话,句句是人物灵魂的自白。“窃”与“偷”本是同义词,区别在于“窃”是文言, “偷”是白话,孔乙己承认“窃”,决不承认“偷”,在他看来,“窃”并不有损于他的品行,何况他 “窃”的是书。与小伙计交流,卖弄自己的学问,却遭到冷遇。与贪吃的孩子说话,语气温和, 却仍是“之乎者也”。最后与掌柜的对话,他近乎哀求的语气,仍然想要保持读书人最后的那点颜面。这12 句话里有孔乙己的自持与辛酸,有他的卑微与良善,有他的每况愈下的沉沦与悲哀。
动 作 描 写
③从“排出九文大钱”到“摸出四文大钱”
爱面子、虚荣。
有一颗善良和恳切的心。
①排出九文大钱。
②伸开五指将碟子军住,弯下腰去……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
身心备受摧残,落魄至死。
神 态 描 写
③第一次因偷书被取笑时,他“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最后一次出场因偷东 西被取笑时,“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作为读书人的自傲
尴尬、难过、失落、自卑
①当别人问他是否识字时,“他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②当被人取笑连半个秀才都捞不到时,他“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一层灰色”
爱面子、知羞耻,精神备受折磨后的 无力与凄怆。
补 充 交 代
1.身份
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性格迂腐,身份低微。
2.姓 名
由 来 。
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迷恋于自己头脑中虚幻的“高人一等”的 读书人身份,看不起短衣帮,却又挣扎沉沦在最底层,与两个阶级都格格不人。
孔乙己早已穷困潦倒,但他却始终固守与痴迷于自己的所谓“读书人”的身份,因此他只能挣扎在社会的底层,成为人们轻视与耻笑的对象,最终落魄而死。
小 结
2. 孔乙己在其他人眼中是一个怎样的角色?
提示:找出直接描写别人眼中的孔乙己的语句以及能够表现出别人态度的对话语句,从中进行概括。
众人眼中的孔乙已,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被围观取笑的对象 。
①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②孔乙已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
③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 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④在这时侯,众人也都哄笑起来: 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⑤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⑥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⑦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
⑧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1)直接表述。
在这些直接表述中,读者会敏感地感受到“笑”字。孔乙已本已穷困潦倒,处手尴尬狼狈的境地,众人不仅不同情、悲悯,反而一次又一次地“笑”。这是嘲笑,是戏弄,是麻木的、无关痛痒的“笑”,让人切实感受到人情冷暖、世态悲凉。“笑”的乐境更衬托出孔乙己的哀情,令人唏嘘。
(2)对话中体现。
【对话一】
有的叫道:“孔乙已,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
“什么清白 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又添上新伤疤”先是戏弄、含沙射影,欲挑起孔乙己的争辩,孔乙已以不答来反抗。酒客进一步挑衅,“故意”高声嚷叫,“一定又”语气似有推测,实则是挑逗孔乙己辩护的陷阱,“前天”“何家”“吊打”时间地点事件分明,足见证据确凿,令孔乙已辩无可辩。可见众人的嚷叫发问,并不是要确认其是否被打,而是要耍笑孔乙己,以孔乙己的难堪落迫取乐。
【对话二】
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
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
问孔乙己认不认识字,是对孔乙己的打趣、调侃,甚至是想激起他的争辩,好进一步挖苦他,看他落迫难堪;“连……也……”“半个”“捞”揭开孔乙己更难堪的精神伤疤,极尽挖苦摧残之能事。孔乙己越是落迫难堪,他们便越是快乐。
【对话三】
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 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 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 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学柜也从不将茜香豆上账;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 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 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 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 了,努着嘴走远。
从心理、神态可以看出连十几岁的小伙计也看不起甚至鄙夷孔乙己。
【对话四】
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已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一 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 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拒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
在背地里,孔乙己依然是众人的谈资。掌柜想起孔乙己的是“还欠十九个钱呢”, 听说孔乙己也许死了,仍慢慢算他的账;短衣帮对孔乙己的悲惨处境漠不关心,那模棱两可的回答透着一股刺人的凉气。
【对话五】
“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
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
“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
掌柜关心的始终是孔乙己欠的酒钱,他毫不留情地揭穿了孔乙已断腿的实情,将孔乙己逼至一个十分难堪的境地,从而引起众人的哄笑。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无论是当面还是背后,无论孔乙己的境况如何,孔乙己在众人心目中不过是一个可有可无、仅供围观取乐的笑话罢了,对于这样的一个“苦人”,社会没有给予一丝的同情与怜悯。这一点从来都没有改变过。
小 结
3.孔乙己最终的结局如何?你是根据文中的哪些语句来判断的?是什么导致了孔乙己 的悲剧命运?
(1)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从多年后“我”漫不经心甚至矛盾的表述中,可以想见众人不关注孔乙己的生死。清高 迂腐又不会营生、好吃懒做的孔乙己在社会与自然的双重寒冷中,孤独地走向死亡是必然的结局。
(2)中秋之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
环境描写,孔乙己此时最后一次出场,暗示了人物结局。
(3)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 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孔乙己只留存在掌柜记账的粉板中,没有任何人提起,他的肉体与精神都已经消失在众人的记忆里。
导致孔乙已悲剧命运的“凶手”是: ①病态、冷酷的社会(咸亨酒店、鲁镇、当时的旧中国 社会);
②孔乙已头脑中的病态思想;
③孔乙己自身的性格。
孔乙己是一个好逸恶劳、穷酸迂腐、落魄潦倒、饱受凌辱摧残的悲剧人物形象,他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苦人”。
第三课时
一、紧扣文本,
借功资料理解小说主旨
1.孔乙已是一个“苦人”,那么鲁镇咸亨酒店的小伙计、掌柜、众酒客等人是什么样的人?
弱肉强食、凶狠毒辣的科举成功的读书人,封建统治阶级的成员。
(1)小伙计
冷漠的旁观者,被酒客们熏染同化的看客。
(2)掌柜与酒客们
无聊、愚昧、麻木、冷漠的看客。
(3)何家、丁举人
补充资料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伙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鲁迅《〈呐喊>自序》
暴君的臣民,只愿暴政暴在他人的头上,他却看着高兴,拿“残酷”做娱乐,拿“他人的苦”做赏玩,做慰安。自己的本领只是幸免。
——鲁迅《暴君的臣民》
在中国,尤其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的或翻车拌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于高兴的尽有。时至今日,这一类的人又何尝少呢?
——鲁迅《南腔北调集》
小 结
孔乙已完全生活在一个敌对的异己环境中。不仅社会权贵与统治阶层专以弱肉强食、欺压百姓为能事,即使是同属于被压迫阶级的不同成员之间,也是那么寡情与冷漠。 丁举人原本也是读书人,但考中了举人成了统治阶级的一员,其身份与地位自然就与孔乙己有了天壤之别,读书人对读书人下手竟那么毒辣凶狠。而咸亨酒店里所有的人,都在有意无意地把孔乙已作为嘲弄与取笑的对象,专以揭开他的心灵伤疤为乐。孔乙己唯一被记起的理由,就是他还拖欠了酒店老板的十九个铜钱。孔乙己所处的是一个冰冷的世界,而鲁镇是当时整个社会的缩影。
2.鲁迅先生评价《孔乙己》“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鲁迅先生塑造孔乙己这样一个“苦人”形象,对当时社会众人进行含而不露的讽刺,他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呢?
补充资料
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 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 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然而几个人既然 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鲁迅《<呐喊>自序》
《孔乙己》是《呐喊》中的第二篇小说。一方面,作者以此对封建思想与科举制度进行批 判;另一方面,揭示看客们的冷漠、愚昧、麻木,以唤醒国民大众精神上的觉醒,这也正是《呐 喊》被命名为“呐喊”的原因。
二、赏读文本,
感受艺术魅力
《孔乙己》之所以是鲁迅甚为得意的作品,除了主题思想深刻之外,还在于它在艺术上“能于寥察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显露”。
1.品味语言,感受作品冷峻犀利的风格。
(1)只有穿长衫的,才跛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鲁迅原稿: 只有着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吃喝。
“坐”与前文中短衣帮的“站”形成对比,与“踱”“慢慢” 等词一起表现出长衫主顾的悠闲惬意,突出不同阶层之间的贫 富差距和地位差距,同时也凸显出孔乙己“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尴尬。
作者为什么要将“吃”改为“坐”
(2)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
“捞”字表现了问话人怎样的口吻
“捞”字有“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和“顺手拿”的意思。 秀才本是靠寒窗苦读正当考取的,问话的人用一个“捞"字,表现出鄙视和嘲笑的口吻,也表现出人心的麻木与人情的冷淡。
(3)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着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
写这句话的主要用意是什么
①突出天气之冷;②影射人心的冷漠寒凉。这么冷的天孔乙己只穿了一件破夹袄,这也不能引起“看客们”丝毫的同情和关心,劈面而来的仍旧是嘲笑。三言两句便不动声色地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刻画得淋漓尽致。
(4)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里的东西,偷得的么?
活动: 揣摩说话人的语气,进行朗读。说说哪些词要重读并说明理由。
“总”“丁举人”“他”(指丁举人),这些字需重读。“总”强调偷的频繁;“丁举人”“他”(指丁举人)重读,表现出丁举人的暴戾早已被下层百姓熟知。上层阶级对下层阶级的压迫由此可见一斑。
孔乙己是不是惯偷?
不是。第5 段中写到“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所以,“总”是说话人对孔乙己的污蔑或偏见, 可是并不会有人站出来为孔乙己辩解,因为大家也许都有这样的偏见,并且大家都觉得无所谓。
(5)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改句: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已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还在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原句与改句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表达效果
原句中“到中秋可是没有说”说明掌柜已经把孔乙己遗忘,而掌柜之所以会遗忘,是因为酒店中再也无人提及孔乙己,大家都已经将孔乙己遗忘。原句从“年关”始,到“年关”终, 形成循环往复的效果,更加深了悲凉的意味。
(6)从课文中自由选择语句进行品析,进一步感受小说语言的冷峻犀利。
小结:鲁迅先生用不着感彩的词语,平静地讲述孔乙 己的故事,看似客观而冷峻;其实,这些简单的语言背后隐藏着他的情感态度,只要我们细细咀嚼、慢慢品味,就会感受到尖锐的批判和脉脉的温情。这就是鲁迅的小说语言风格——冷峻犀利而饱含感情。
2.分析概括小说艺术特色。
◎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里当伙计。
◎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
◎在这些时侯,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
○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
○这足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
○只有孔乙已到店,才可以笑儿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1)小伙计叙述视角的运用。
叙述视角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叙述人称。它包含了叙述人称、叙述者的身份、心理状态观点态度、说话腔调等内容。
运用小伙计的叙述视角的作用:
①使得情节简练,内容丰富,详略得当,几个片段写尽孔乙已的一生。
②以一个不谙世事的酒店小伙计的口吻,不动声色地讲述着孔乙己的凄惨遭遇,并加入嘲笑者的行列,从而让人体会到连儿童都如此冷漠的炎凉世态;同时构成“看”与“被看”的小说结构。
③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显得更为真实亲切。
小说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多个方面刻画了孔乙己的形象,表现了他的性格和心 理,可以说“画出了他的灵魂”。同时也成功地刻画了一批看客的形象。
(2)入木三分的描写。
小说4 次写到众人的哄笑: 分别在第4 段、第6 段、第 8 段、第 11 段。
4 次哄笑,实际上描写的是众人4 次戏弄、嘲笑孔乙己的情景,而孔乙己尴尬狼狈、穷于招架的样子让他们很快活。众人冷酷、麻木、对弱者的践踏由此可见一斑。
(3)以笑写悲的手法。
封建等级秩序是封建社会的基础。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统治下,民众变得麻木不仁,自私 冷漠,活力、热情、同情心都被扼杀。在“短衣帮”的心目中,既然“学而优则仕”,那么连半个 秀才也捞不到的孔乙己当然是“劣货”,只值得奚落和取笑。他们意识不到自己与孔乙己同 样在封建秩序中处于备受压迫的地位,同样可悲可怜。他们对孔乙已这样一个不幸者不但 没有同情和帮助,相反,只知道哄笑取乐,在他们劳累而苦闷的生涯中寻求片刻的快乐。
孔乙己是一个在当时的社会中找不到自己位子的苦人和弱者,用众人的哄笑来贯穿这 样一个令人悲酸的故事,烘托和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这种哄笑是麻木的笑,这使孔乙己 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面不是同情和 眼泪,而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以乐境写哀,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 剧,而是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就更加深刻了。
二、反思所学,
总结小说阅读经验
读小说,我们首先须读懂小说中的故事。故事中有情节、有人物、有环境,要读懂故事就须梳理情节,并通过人物描写理解其性格特征,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并分析故事发生的环境。 其次,在贴合着语言读懂故事之后,我们要联系作者生平经历、思想读出小说的“言外之 意”——小说主旨。此外,还可以从叙事视角、语言特色、表现手法等方面赏析小说艺术特色。
你平时是怎么阅读小说的?学了《孔乙己》这篇课文后,你觉得应该怎样阅读小说?
四、拓展延伸
阅读鲁迅先生小说集《呐喊》,重点阅读《示众》《药》等小说,说说其中描写了怎样的看客 形象,鲁迅为什么要写这些看客。通过写形形色色的看客鲁迅想表达什么思想?有兴趣的 同学,不妨以“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谢
谢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