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张PPT)
3课时
12 词四首
1.联系学过的作品,在与诗歌的比较中,了解词形式上和抒情上的特点,体会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
2.在把握大意、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把握词的艺术表现规律,进而理解每篇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基调。
3.主要结合本课作品,了解词的起源、发展和流派,比较同一流派不同词人在创作风格上的差异。
学
习
目
标
第一课时
课堂导入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蝶恋花 ·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下面是苏轼写春景的一首诗与一首词,请出声朗读,说说词相比于诗的不同特点。
词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一般来说,词都分为上片和下片(除了极短的小令),层次感比较强。每首词的词牌标明了词的曲调,与其乐曲的原始内容大多无关。在规格方面,词调非常多,共计八百多个。而诗相对简单,尤其近体,不过五七言绝律,共四种,把平起、仄起和首句入韵、不入韵等算在内,也不过十几种。
朗读指导:
词最初是民间作品,文人仿作由中唐开始。词到晚唐、五代进入全盛,出了温庭筠、韦庄、冯延已、李煜等不少大家。这时期的词都是短的小令,题材大多是宴乐闺情,语句浅明婉丽。到宋朝,词有了大发展和大变化:篇幅渐渐长了,中调、长调越来越多;文人气渐渐重了,语句由浅明趋向藻饰委曲;而且在婉约派之外,出现了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词人。
一、研读《渔家傲 ·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lè)/归无计, 羌(qiāng)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秋思
读准节奏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长烟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远隔万里的家乡,可是燕然山上还未刻上功绩,回家之时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将军头发花白,夜不能寐,都洒下了忧伤之泪。
想象画面,读懂词意
(1)请说说全词的主要内容。
上片写景——塞下秋景;
下片抒情——思乡之情。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上片写景:
壮阔、荒凉、肃杀、萧瑟。
下片抒情:
报国思乡、壮志未酬。
借景抒情
(1)请说说全词的主要内容。
品读全词,缘景入情
2.上阕中,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的是哪一个字?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异”在何处?
——寒冷荒凉,生活艰苦
——战事吃紧,悲凉凄婉
——塞外雄奇壮阔风光
——戒备森严,肃杀紧张
宋朝从建立之后,就采取重内轻外的政策,对内加紧控制, 把禁军分驻全国各地,而在边疆上长期放弃警戒,武备松弛。宋朝与西夏交战,事起仓促,将不知兵,兵不知将。范仲淹到延州后,一方面加强军队训练,一方面在延州周围构筑防御工事,始终居于守势,不轻易出击,延州局势才暂时稳定下来,但就整个形势来说,延州仍然处于孤立状态。“孤城闭”三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军事态势。
背景资料
(3)下阕的情感着重体现在哪个字上?其中包含了怎样的复杂情感?这些情感在哪些词句中有所体现?
泪
词句 情感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但因功业未成无 法回家的矛盾心理
夜寒霜浓之中传来悠悠羌笛之声,加重 了征人的悲思
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眠,因功业未成,有家难回,将军和征夫都白了头发,流下眼泪。这是思乡之泪,也是英雄之泪。
时朝廷腐败,不重边防,武备松弛。元宝元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讨伐,而事起仓促,将不知兵,兵不知战,以致每战辄败。
当地民谣:“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西夏兵卒:“小范老子胸中有数万甲兵。”
你读到一个 范仲淹?
范仲淹二岁而孤(1),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2),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3),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1)孤:幼年丧父;(2)或夜昏怠:有时晚上昏睡懈怠;(3)乃至被谗受贬: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
一首边塞词,
一段戍边的艰苦岁月,
一颗为国为民的赤诚心,
一位心忧天下的范将军。
向经典致敬,向伟人致敬!
第二课时
《渔家傲·秋思》境界阔达,气魄宏伟,气概豪迈,对偶工整而又自然天成,精致醇美而又不失古朴浑厚,刚健峭拔,苍凉悲壮,是豪放词的先驱。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首豪放词:
《江城子·密州出猎》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一、朗读词作,理解词意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江城子·密州出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朗读词作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为我报知全城百姓,使随我出猎,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
结合注释,理解词意
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张扬。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huī)下炙(zhì),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dí)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朗读词作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朗读词作
醉酒时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军营,军营响起了嘹亮的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粗犷的军乐来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检阅军队。
结合注释,理解词意
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为君王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为自己留下生前功勋、死后美名。可惜事业未成,自己已成了白发人!
二、品析《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首词是作者在熙宁七年(1074)冬和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作完之后很得意,于是给他的好友鲜于子骏写了封信——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顾多。作得一阙,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背景资料
苏词突破了词传统的抒情模式和创作心态,把词的题材拓展到社会生活、个人情感的方方面面,扩大了词的境界,找回了词作者的抒情主体地位,或怀古,或讽今,多抒发文人士大夫的襟怀。苏轼树起了词词体革新的大旗,与婉约派对阵,开创了放词派。
背景资料
讲述典故,理解寓意
典 故 寓 意
“亲 射 虎 ”
“遗 冯 唐 ”
“射 天 狼 ”
作者以孙权自喻,表示自己勇武可用
作者以魏尚自许,表示希望被再次重用
喻指要打败侵扰边境的西夏军队
这几个典故,都表现了作者为国立功之志,是他“狂”之所在。
品读全词,体会苏轼之“狂”情
苏 轼 之 “狂” 文中体现“狂”的语句 对“狂”的分类和概括
之狂
之狂
之狂
之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鬓微霜,又何妨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行为
语气
心态
志向
形狂
心狂
品读全词,体会苏轼之“狂”情
苏轼的“狂”是他极度自信的外在表现,是他在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进行的自我调整, 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体现。这是苏轼作为天才文人不可或缺的一种气质,是苏轼在个性上的独立张扬。
理解本词景与情的关系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写词的惯常体例,《渔家做 ·秋思》 就很典型。本首词景和情的关系怎样呢?
本词打破惯例,开头便表达了“狂”情,然后用狩猎场景来展现作者的“狂”情,属于直抒胸臆,以情带景。
三、品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解题
陈同甫,名亮,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志 同道合的朋友。
写作
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词。
题目表明这是词人寄给好友的一首抒发壮志情怀的词。
辛弃疾几乎只专注于词的创作,作品多,题材广泛,是豪放 派的集大成者。
品读全词,体会辛弃疾的“壮”
文中体现“壮”的语句 特点 “壮”的类型
醉里挑灯看剑 洒气盛 豪壮
品读全词,体会辛弃疾的“壮”
文中体现“壮”的语句 特点 “壮”的类型
醉里挑灯看剑 酒气盛 豪壮
八百里分度下炙 沙场秋点兵 场面大
雄壮
五十弦胡塞外声 弓如霹雳弦惊 声音响 马作的卢飞快 速度快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志气高 可怜白发生 现实悲 悲壮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著名词人,出生于山东济南府 (今济南市)。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已沦陷于金人之手,辛弃疾一生以恢复北方失地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居江西上饶农村。这首词创作于 1188 年,当时作者已经48岁因被人弹劾罢官,正赋闲在上饶。
背景资料
理解本词景与情的关系
词先写词人自我形象,然后通过“吹角连营”“沙场
秋点兵”的军营生活场景和战马飞驰、弓响如霹雳的战斗场面表现作者的壮志豪情,最后“可怜白发生”抒发报国无门的感慨,可谓情景交融。
四、对比阅读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江城子·密州出猎》
风格与抒情方式对比
讨论分析《江城子 ·密州出猎》与《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在风格与抒情方式上的异同,完成下面表格。
风格 相同
不同
抒情方式 相同
不同
风格与抒情方式对比
风格 相同 都属于豪放词
不同 《江城子》:豪放之中更多了些旷达、豪迈、洒脱,具有浪漫气息;
《破阵子》:豪放之中更多了些豪壮、劲健、悲慨,具有英雄气概。
抒情 方式 相同 都是景中含情。
不同 《江城子》是直抒胸臆,以情带景;
《破阵子》先写词人自我形象,再写过去的战争场景,最后抒发报国无门的感慨,情景交融,不可分割。
五、背诵、默写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江城子·密州出猎》
第三课时
豪放词并不是男词人的专利,女词人也可以写出豪放词作,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秋瑾的《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1875—1907),字璿(xuán)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中国民主革命烈士。这首词是1903年中秋时节作者寓居北京时所作。 四年前她第一次来北京,就赶上了“庚子事变”,亲耳听到八国联军入侵的隆隆炮声。这次是她第三次来,她感到京城更加冷落萧条。这时,改良和革命的新思想迅速传播,对秋瑾的启发很大。她渴望像美国、日本的妇女一样,可以上学读书,可以参加 社会活动。这首《满江红》词就是作者当时情感的真实写照。
朗读全词,体会“竞雄”精神
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 中秋佳节。为篱下 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 终破楚,八年风味 徒思浙。苦将侬 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 谁识我?英雄末路 当磨折。莽红尘 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上片:
女子身躯,
殊为不屑。
下片:
男儿情怀,
知音难寻。
分析情与景的关系
先写中秋景物,“篱下黄花”为特写,“秋容如拭”是概写。景物描写表现出环境的静谧和寂寥,为下面的抒情蓄势,景与情前后相继,各自分明。
理解“青衫湿”
本词结尾长叹“青衫湿”,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青衫湿”是借用白居易《琵琶行》的最后一句“座中泣下谁 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寄寓颇深。词人泪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也充满了不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点评词句,感受语言之精妙
示例:“四面边声连角起”中的“边声”,指边塞特有的种种声音,凄厉而容易引发人的怀乡之情。“边声”以“四面”来形容,更显得无所不在,充塞天地之间,虽不想听却做不到。下面再接上“连角起”,进一步写出这些声音是伴随着军营的号角声发出的,在凄凉之外更添一层悲壮。
仿照示例,从课文中另选几处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进行点评。
点评词句,感受语言之精妙
“长烟落日孤城闭”中的“闭”字,透露出边关战事紧张、防守 任务重大的情形。“长烟落日”的空旷,与孤城的坚闭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塞外的荒凉与寂寥。面对此情此景,怎能不令人百感交集,触目伤怀!思乡之情,无计消除;功业未成,难以回归。所以,只有在这苍茫的边境中屹立、坚守……
点评词句,感受语言之精妙
“会挽雕弓如满月”中的“会”字,显示词人抗击外敌入侵 的决心与愿望。“会挽雕弓”与“何日遣冯唐”典故照应,既然已经表达了希望被重用的强烈愿望,词人自然要表露自己被重用之后的作为。“挽雕弓”“射天狼”便是重用后的设想, “会”字更表现了词人决心之强烈,也表现了词人战胜入侵者 的自信。
总结豪放词的特点
1.内容题材:题材广泛,社会生活、个人情感的方方面面都 可入词。
2.情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结合,情感表达多慷 慨激昂。
3.风格特征: 情辞慷慨,意气昂扬。
豪放词的特点
作业
1 . 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词。
2 . 阅读婉约词的代表作—— 柳永的《雨霖铃》,对比豪放词与婉约词的不同,并完成下表。
题材 意象 情感 语言
素放词
婉约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