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1 15:55:2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伯牙鼓琴》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会你“哉”“巍”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3.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重点:通过想象,感受“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
难点: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对“高山流水”的理解。
一、单元导入
1.(出示单元导语页)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进入第七单元的学习,齐读单元导语——一首歌,一幅画,一件小工艺品……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
2.这一单元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目标呢?(标红字体“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3.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一则感人至深的故事来体会艺术之美。齐读课题——伯牙鼓琴。其中“鼓”的意思是——弹奏,“伯牙鼓琴”就是说——伯牙弹奏古琴。
二、读通文言文
1.学习文言文,把语句读通顺很重要。接下来,请同学们出声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由朗读)
2.文中有几处多音字,谁能读好?(标红文中多音字“少”“汤汤”“为”)
3.谁能来给大家读一读这篇课文?(学生朗读课文)标红“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句话你读得很好,为什么这样断句?所以你带着大家把这句话读好。
4.标红“善哉乎鼓琴”同学们,读好这篇文言文,这句话是灵魂,谁能读好?(指学生朗读)“善哉”的意思就是——“好啊”,“善哉乎”就是——“真好啊!”谁能把这种情感读出来?(指名朗读)(还不够,程度再深一点!)
5.这回,我们一起把这篇课文读好(生齐读课文)
三、读懂文言文
1.同学们,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接下来,就请大家结合注释,仔细朗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篇课文的意思。(指名回答)
要点:方(刚、才),少选(一会儿),巍巍((山)高大的样子),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四、读懂伯牙子期
1.读了文言文,我们发现,这则文言文讲了两个人之间的故事——伯牙和锺子期。伯牙是谁?谁来介绍?(出示伯牙简介,学生介绍)
2.伯牙在当时能被称为“琴仙”,是著名的琴师,再来读读课文,你能从哪里感受到伯牙琴技高超呢?
要点1:“巍巍乎若太山”(读了这段文字,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是啊,如此高耸入云的山峰,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读出这巍巍青山的感受来)
要点2:“汤汤乎若流水”(读了这段文字,你脑海中又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呢?)(是啊,波涛汹涌的大江大潮,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就像那“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你能不能把这句话读好)
3.我们一起合作,读好这两段话
4.同学们,刚才我们感受到了伯牙琴声的高妙,就好像成为了他的知音一般,但我们是通过语言文字来感受的,是通过锺子期的解读来感受的。在那个时候,锺子期是怎样感受伯牙的琴曲的呢?再来读文章(我们发现,锺子期是通过听来感受乐曲的高妙)
5.我们来听一听当时的曲调(播放音频,杂乱)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受?(杂乱无章、听不懂、噪音)
6.当世的“琴仙”,怎么就弹奏出这样一曲晦涩难听的曲子呢?这里有段故事:
相传,伯牙为了学习古琴,独自来到东海蓬莱岛,他远望高山峻岭,近听虫鸣溪涧,这些景象让他突然顿悟,于是他觉得自己的志趣,像这高山一样屹立于天地之间,自己的情操像这滚滚的大海一样流淌于宇宙。他把自己所有的感悟凝结成一首曲子,这就是流传千古的《高山流水》。
在当时,人们并不能听懂《高山流水》中的高妙,甚至一度怀疑这首曲子,表示很不理解。在这《高山流水》当中,伯牙想要表达的志向,只有他一人知道。
7.(出示两段文字)然而,当锺子期听到这样的曲调,他却评价道——(齐读)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8.相传,山中樵夫钟子期巧遇伯牙鼓琴。相见后,伯牙与子期八拜相交。当天两人相见恨晚,彻夜长谈。可是第二天伯牙就要离开,两人难分难舍,相约来年中秋再相见。
五、读懂知音
1.同学们,能听懂伯牙琴声中所表达情志的,只有锺子期一人啊!子期子期,你真是我伯牙的知音呐!知音得遇,相见恨晚,彻夜长谈也觉得不够。
2.然而,知音相遇的喜悦和激动,最终幻灭成了泡影——读: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此时,如果你是伯牙,你有何感受?(悲痛欲绝)是啊!苍天是如此的不公,让我和这知音天人两隔!知音难觅,这一生,哪还会有像锺子期这样能听懂我琴声的人啊!
4.在冯梦龙《警世通言》中有这样的一段描述,我们合作来读一读。老师来读伯牙的话,你们来读旁白部分
伯牙诵云:“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póu)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伯牙于衣夹间取出解手刀,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石台上,用力一摔,摔得玉轸(zhěn)抛残,金徽零乱。锺公大惊,问道:“先生为何摔碎此琴 ”伯牙道:“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锺公道:“原来如此,可怜可怜!”
5.自己读一读这段文字,谁来说说你的感受。(学生谈感受,言之成理即可)
6.是啊,子期一死,这世上就再无我伯牙的知音了!这回你们来读伯牙,读出悲痛欲绝的感受来(师生合作朗读)
7.这回你能理解文中伯牙“破琴绝弦”的原因吗?(知音难觅)
六、拓展延伸
1.同学们,从古至今,“知音”一直是文人墨客所追求的挚友,就连洒脱不羁的李白,也感慨道: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就连归隐山林,自得其乐的陶渊明,也时常会想到: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在变法中位高权重的王安石,同样也渴望着一位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的知音相伴。知音,不光识得琴音,更识得心志,人生得遇一知音,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啊!
2.这篇课文学完了,带着你的理解,带着你的感情,我们一起再来读好这篇文言文(齐读课文)
七、课后作业
1.学完这篇课文,同学们可以展开想象,为伯牙和子期再续一段跨越千年的相遇。再次相遇,伯牙又会弹出怎样的心志?子期又会听到怎样的画面呢?把它写下来,让文字来展现这深厚的友谊。
2.课后,同学们可以把“伯牙鼓琴”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朋友来听,相信会引发你更深的感触。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