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短文两篇 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 短文两篇 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1 15:2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统编版 · 语文 · 九下13
短文两篇
1.阅读课文,理解并把握文中作者的主要观点。
2.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学习作者的说理艺术。
3.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思考读书的意义,认识读书的价值,
学会以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读书。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1.请谈谈对自己成长产生积极影响的书籍,并分享阅读体会。
2.读两篇短文标题,谈对标题的理解。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随笔》中多为短小议论文,论述广泛,见解独到,给人启迪。
作者介绍
作者介绍
邓拓,原名邓子健,邓云特,笔名马南邨、向阳生等。建国后历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即遭迫害,1966年5月18日含冤去世,主要著作有《中国救荒史》、《燕山夜话》、《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等,并与吴晗、廖沫沙合写《三家村札记》,1944年主持编辑了第一部《毛泽东选集》。
怡情( ) 傅彩( ) 藻饰( )
狡黠( ) 诘难( ) 涉猎( )
蒸馏( ) 伦理( ) 滞碍( )
阐证( ) 味同嚼蜡( ) 吹毛求疵( )


zǎo
xiá
jié
shè
liú
lún
chǎn
jiáo

zhì
积累字词
cūn càn lī jiáo huò
马南邨 王粲 哩 咬文嚼字 豁然贯通
1.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2.诘 难:诘问,为难。
3.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时
仅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4.吹毛求疵: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5.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6.不求甚解:不求原指读书指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7.咬文嚼字:过分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
8.因小失大: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
9.豁然贯通:豁然:通达的样子;贯通:前后贯穿通晓。指一下子弄懂了某个道理。
10.开卷有益:读书有好处。
整体把握,
理解观点
1.默读《谈读书》。勾画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并思考:围绕读书的话题,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论述的?
提示:圈画观点句,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1.默读《谈读书》,勾画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并思考:围绕读书的话题,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论述的?
提示:圈画观点句,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1-6句
读书的目的
7-10句
读书的态度和方法
11-17句
读书的功用
2.阅读《不求甚解》
通过对“不求甚解”语源的回溯分析,推求出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的本质,引导读者认真体会“不求甚解”的含义,树立正确的读书态度,选择正确的读书方法。
(1)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2.阅读《不求甚解》
陶潜在《五柳先生传》中写“好读书,不求甚解”,意思是说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2)课文第 1 段出现了三次“不求甚解”。查词典,看看今天我们是如何理解“不求甚解”的?
2.阅读《不求甚解》
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中有“从此以后,以这种 不求甚解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别针’,注释中对它的意义解 释为“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这和作者所主张的“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基本一致。
(3)回顾《再朔生命的人》,想想其中的“不求甚解”对应的是文中哪一种含义?
2.阅读《不求甚解》
在追根溯源,从原初的语境中找寻“不求甚解”本来意义的基础上,作者提出: 一是读书态度要虚心,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二是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 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4)针对今天大众对“不求甚解"的看法,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
(5)用结构图梳理本文论述思路。
一(1) 从生活中人们对于“不求甚解”的误解淡起,引出话题。
二(2) 追根溯源,从原初的语境中找寻“不求甚解”的本来意义。
三(3-8 ) 提出对“不求甚解”的认识,并用实例论证,再适时作出补充解释。
四(9) 水到渠成得出结论,重要的书必须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不求甚解
课文中有不少名言警句,读一读并摘抄下来。
背诵《谈读书》。
作业
第二课时
今天这节课,我们在初步了解两篇短文内容、理解作者观点并梳理其论述思路的基础上,对这两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巩固、内化一般议论性文章的阅读策略。
精读文段,
学习思辨方法
【文段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凡有所 学,皆成性格。
【文段二】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幸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1.《谈读书》中这两段文字的核心观点各是什么?作者分别是怎样论述的?这两段文字都论述了读书哪方面的问题?请结合你的读书经验谈谈你的认识。
文段二的核心观点是“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作者先总述,再以类比的方式分别进行论述。
文段一的核心观点是“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即不同的书会塑造人不同的性格特质。作者先分别论述史书、诗歌、数学、科学、伦理学和逻辑修辞之学的价值,然后做出总结归纳。
两段文字都论述了不同书籍所具有的不同价值,具体阐发了读书之“用”。
作者在正反举例的基础上作出适当的补充解释。第5 段所举事例主要论证: 读经典著作时,不能只记住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其精神实质;第6 段所举事例主要论证: 读书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在第 5-6 段基础上, 第 7-8 段补充解释: 不求甚解并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 “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有几个核心: 重视整体理解,重视精神实质的把握,不主张在语言文字上钻牛角尖。作者这样论述更全面。
2.在《不求甚解》第7-8 段中,作者针对可能会出现的误解作出补充解释。能否删除这两段?
比较异同,
巩固、内化议论性文章阅读策略
谈读书》《不求甚解》这两篇短文在论述角度、写作方法等方面有哪些异同?请思考并完成下面表格。
课文 论述角度 写作方法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谈读 书 》
《不求甚解》
课文 论述角度 写作方法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 谈 读 书》
《不 求 甚 解》
都围绕读书这一话题来论述,且都谈及读书方法
前者论述较为 全面,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后者选取一个角度,针对大众对“不求甚解“的误解,侧重对具体读书方法进行探讨
两篇文章观点明确,思路清晰。作者都深谙说理艺术,善用多种说理方法,纵横捭阖,旁征博引,有很强的说服力
每一层都先提出观点,再做闻释说明
全文先驳后立,层层铺垫、阐发,逐步确立观点,再正反举例,补充解释,最后指出正确的读书方法
品析语言,
学习说理艺术
1.许多名家都曾翻译过《谈读书》这篇文章,译本各有特色。下面节选了儿个译本的片段,读一读,与课文比较一下,体会不同译本的语言特色。
课文(王佐良译):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 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其他译文:
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读它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有些书也可以请代表去读,并且由别人替我作出摘要来;但是这种办法只适于次要的议论和次要的书籍;否则录要的书就和蒸馏的水一样,都是无味的东西。
——水天同译《论学问》
书有供人尝之者,有供人吞食者,亦有不多之书为供人咀嚼与消化者;易言之,书有仅须部分读之者,有仅须涉猎然无须细玩之者,少数书亦有须全读者,而其读则必勤必细,必全神贯注。书甚至可由人代读,读后令作撮要,然此必限于书中之非重要内容,且亦必非重要之 书;诚以过滤之书亦犹过滤之水,甚乏味也。
——高健译《说学》
有些书可浅尝辄止,有些书可囫囵吞枣,但有少量书则须细细咀嚼,慢慢消化;换言之,有些书可只读其章节,有些书可大致浏览,有少量书则须通篇细读并认真领悟。有些书还可以请人代阅,只取代阅人所作摘录节要;但此法只适用于次要和无关紧要的书,因浓缩之书如蒸馏之水淡而无味。
——曹明伦译《谈读书》
培根的随笔兼具议论之笔力与散文之优美。《谈读书》具有典型的培根随笔特色,不仅说理精辟、佳句频出,而且语言洗练、富有诗意。
这些译文文笔流畅,语言规范,句式错落有致,均能较好地传达原作要表达的意思。 水天同的译本用白话翻译,高健的译本纯用文言,曹明伦译本文白夹杂。王佐良译本则用语雅致,文辞流畅,句式整齐,韵律和谐,呈现一种简洁、庄重、优雅的文风,读来朗朗上口。
首先,论述有针对性。作为一位专栏作家,作者为文有很强的读者意识。如本文话题是因大众对“不求甚解”的误解而起,这篇课文能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引导读者学会读书;第7 段和第8 段适时的解释说明,避免引发误解,是从读者角度来看问题。
其次, 语言亲切,像与朋友交谈。例如,在第 1 段否定一般人看法时说“其实也不尽然”,语气很委婉;第2 段中,对因曲解陶渊明的话而对他不满的人说“这是何苦来呢”,语气平和,语言幽默。
2.谈谈《不求甚解》的语言特色。
阅读赵畅的《读书如“熬粥”》,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对比《不求甚解》中谈到的读书方法,谈谈你的所思所感。
作 业
脚丈量不到的地方
文字可以
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虚心
较通达 不固执 不偏执
读书让你哪怕深陷泥泞
也依然可以仰望星空
书中未必有黄金屋
但一定有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