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01 17:07: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第20—21课)
1.2022年课标要求
〖导论〗从18世纪中叶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开始或完成的工业革命,一方面使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学艺术空前繁荣;另一方面,工业化在带来经济大发展的同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问题已经显现。
资本的残酷剥削和列强疯狂地殖民扩张,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矛盾、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矛盾空前激化,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指明了方向。
〖课标内容〗
通过了解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初步理解第一 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通过了解早期工人阶级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 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 义;通过了解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社,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 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2.2022年课标解读
1)唯物史观:
感受技术革命在社会进步中所起的作用,知道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知道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了解第一国际形成的史实,认识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政权性质及其不可避免的失败结局。
2)时空观念:
通过学习马克思从事革命活动的地点变化,了解其主要活动;了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地、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的发生地,认识上述事件的概况。
3)史料实证:
通过阅读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了解瓦特改进蒸汽机、现代工厂制度的诞生等基本史实;阅读《共产党宣言》等文献,提高从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4)历史解释:
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现代工厂制度的诞生、火车与铁路时代到来等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思考和认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和第一国际、巴黎公社运动等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5)家国情怀:
通过学习第一次工业革命,知道创新来源于生产生活中的需要,培养创新意识;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坚持真理,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探索献身的高尚情操;学习巴黎公社的战斗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1.本单元概述
本单元由两节正课组成。
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进行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从18世纪后期起,工业革命逐渐从英国向欧洲大陆和北美传播。后来,工业革命又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广大工人为了改善恶劣的劳动和生活条件,同资本家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斗争,工人运动逐渐兴起,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2.时空纵览
3、整体教学流程透视
1). 课堂导入环节以科学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启发性原则,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采用设疑、悬念导入法、直观导入法、开门见山法、直接破题法、温故知新等方法导学激趣。
2).导入新课后,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科核心素养,明确学习的重难点和要求,明晰地让学生知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点,形成何种能力,从而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3).自主学习,让学生整体感知教材,对基本史实有一定了解,再对重难点进行精细预习,标画重点内容,逐步培养学生大单元、大概念、大主题的历史学科素养,提高整合历史知识的能力。
4).小组合作,问题探究要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展开,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可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5).课堂总结,以时空观念为指引,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明确该知识点在单元、教材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6).当堂检测,着重在于以各种形式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通过口答、自背、做题等方式完成。根据课堂情况,灵活掌控教学环节,每节课至少留出2至4分钟进行测验训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进行反思,以便于后期调整教学策略。
4.本单元教材体例
通过学习世界近代史,知道主要国家和地区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世界近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1)设计导语激发兴趣,引出重点;
(2)设计插图增强感染力;
(3)设计正文宋体内容明确基本知识;
(4)设计正文楷体内容补充说明;
(5)设计相关史事教会学生提炼有效信息;
(6)设计“问题思考”栏目,引起探究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7)设计“材料研读”培养学生研读材料的能力,活学活用;
(8)设计“课后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9)设计“知识拓展”,扩大学生知识面。
一、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知道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运动的基本史实。
2.通过阅读教材,知道工业革命的最先在英国开展的原因、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2.通过阅读教材,知道现代工厂制度的初步的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
3.通过阅读教材,理解工业革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英国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创造、巴黎公社运动的概况。
5.通过阅读教材,认识英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发展的影响、巴黎公社运动的意义。
6.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作用、巴黎公社失败的经验教训。
7.尝试阅读相关文献材料、图像材料,观察实物材料,并加以分析,概括并提取其中的历史信息。尝试运用可靠的、典型的史料对历史问题进行论证,有根据地说明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看法。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蒸汽机的改进及影响;工业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
学习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影响;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工人运动的影响。
(第1课时)《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初步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素养目标 01.通过阅读教材和搜集史料,分析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的原因和条件;通过制定时间轴或思维导图,梳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时空观念、史料实证)02. 知道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创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历史解释,唯物史观)03.分组搜集资料,围绕辩题“工业革命带来的利与弊”开展辩论会。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工业化时代。
教学难点 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为统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第六单元英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获得的发展,这些因素使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成为可能。下启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日益暴露,引发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本课共有三个子目,分别是“纺织技术的革新”“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火车和铁路”;这三个子目的内在关系将工业革命的背景、进程及影响串联在一起。工业革命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的。技术的革新提高了生产效率,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带动了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火车和铁路的出现,把工业革命拓展到交通运输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和技术革新,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社会面貌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为便于教学,从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出发,我将本课整合:目标导学一——工业革命的背景;目标导学二——纺织技术的革新;目标导学三——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目标导学四——火车与铁路。
学情分析 已知:学生在学习完第五,六单元的内容之后,已经了解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英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早期殖民扩张等背景知识。未知:学生对珍妮机、蒸汽机、铁路、现代工厂制度以及工业化时代等内容缺少接触,对这些知识点较为陌生;与此同时,学生对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早出现在英国的原因没有展开深入思考和系统梳理。想知:初三学生正处在14—15岁之间,他们思维活跃,探究精神较强,勇于表现自我,具有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便于合作探究问题。因此在讲述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要着重设置探究性问题,调动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鼓励他们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见解,引发他们对历史问题的思考。能知:经过七、八年级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学科素养,比如,学生能对同类的历史事物进行初步的比较、概括;能够初步运用材料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论证,具备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材料研读法、图片展示法、对比分析法、视频激趣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PPT: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播放视频:大国崛起之英国】三百年前,当18世纪来临的时候,中国的康熙皇帝正在用他的文治武功,开辟一个新王朝的辉煌,对开始对遥远的西方产生了兴趣。 此时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那么,工业的先声为什么会出现在英国?对于这个岛国来说,高速的工业化发展进程又意味着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观看,阅读文字内容,跟随教师的讲解进入课程的学习。 利用视频及名言从而将其代入历史情境,激趣、启思。
讲授新课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目标导学一、工业革命的背景问题1.什么是工业革命? 1.含义:工业革命是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上半叶在生产领域发明、制造机器,促进生产发展的革命性变化。即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手工工场生产的一场生产与技术革命。问题2.为什么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英国? 材料一:著名学者钱乘旦先生认为:“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让人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材料二: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和原料……英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技术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技术条件。 材料三: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足的流动劳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学生结合所学,并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得出结论。学生回答:(1)政治前提: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提示:(2)殖民扩张和奴隶贸易促进了英国的原始资本积累;(3)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生产技术;(4)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培养学会充分利用课文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唯物史观核心素养学生能够调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够识别表格中隐藏的信息,综合表格和文字史料,得出结论,涵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
二、纺织技术的革新 目标导学二、纺织技术的革新问题3.为什么说珍妮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1733年,钟表匠凯伊发明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注:飞梭不是机器。问:织布速度加快,但是纺纱速度跟不上,怎么办?答:纺纱需要提速。【播放视频:珍妮机】珍妮机是用人力作动力的,整台机器包括一个手摇轮和一排并列的纱锭。轮子转动时,棉花可以不用手指帮助同时纺成8根棉纱(后来经改进,可同时纺出80根)。它的发明,使纺织效率提高了40倍以上,是棉纺织业中第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发明。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其他生产部门也纷纷发明、制造机器,促进生产的发展。生产方式革命: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手工生产→机器生产(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影响: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材料1:阔里班克纺纱厂——图源《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材料2:问:为什么早期工厂一般设在河流旁边?答:制约工厂生产的不再是机器,而是动力。问:怎么解决动力不足问题?答:需要更强大、更持久、更稳定、能在任何地方、任何季节都能使用的动力教师引导:纺纱领域的进步,又推动了织布领域的机械化,但是这些工厂有一个共同的局限性:依靠的自然提供的动力源——水力,因此他们的厂址几乎无一例外的都选择在了靠近河流的地方,严重制约了生产。所以,此时急需一种发明,能够解决机器的动力问题,使得生产条件不受环境的制约,那么这种发明是什么呢? ①16世纪,英国手工业尤其是毛纺织业迅速发展,促使英国开拓海外市场。② 英国位于海上贸易航道的要冲,只要打破霸权才能向海外发展。1588年,英国海军在英吉利海峡与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激战,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灭。英国逐渐成为海上霸主,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培养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分析材料、提炼信息和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唯物史观核心素养。
三、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目标导学三、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一).改良蒸汽机问题4.瓦特为什么要改进蒸汽机?1.背景【播放视频:瓦特改进蒸汽机】2、蒸汽机的改进和使用:3.瓦特改进蒸汽机的意义: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提供了更便捷有效的动力,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志性发明,并让学生梳理蒸汽机发展的脉络图,展示蒸汽机在纺织业、煤矿、印刷厂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进而教师指出,蒸汽机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就标志着人类进入到了“蒸汽时代”。【知识拓展】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推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实际上,可以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 ——《全球通史》(二)、工厂制度的确立:【教师讲解】教师出示史料,引导学生从材料中得出结论。教师补充,由于蒸汽机的使用,使得工厂的数量大大增加,因而到了19世纪,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取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教师提问,现代工厂相比于手工工场有怎样的不同?现代工厂制度具有怎样的特征?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和教师之前的讲解进行思考。教师最后总结工业革命的实质,即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的变革。 影响: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在化工、冶金、采矿等生产部门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是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提示:(1)前提:瓦特蒸汽机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工厂设置摆脱自然条件限制,规模也更大。(2)确立: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以问答和脉络梳理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初步认识到蒸汽机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知识迁移、从历史史实中建立联系,从表格中得出信息的能力。丰富课外知识,与导课相呼应,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四:火车与铁路 目标导学四、火车与铁路1785年,第一批新设计的蒸汽机交付到纺纱厂使用,产量由原来的300-400只纱锭,上升到了10000只纱锭。………大量的工业品被生产出来,工厂又遇到了新的问题。 工业革命的发展迫切要求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开始:1825年9月27日,斯蒂芬森在英国试车获得成功——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到来【人物扫描】斯蒂芬森,英国工程师。因家庭窘迫,没有受过正式的学校教育,很小就出来做エ,但他坚持一边工作边上夜校和自学。1813年,他开始研制能在煤矿使用的蒸汽机车。1825年,他设计的蒸汽机车在英国首运成功。在1829年的次蒸汽机车比赛中,斯蒂芬森的新机车“火箭号”获胜。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在英、法、德、美等国得到广泛的应用。【播放视频:火车】教师讲解:1825年9月27日,斯蒂芬森在英国试车获得成功。“旅行者号”牵引着6节煤车,20节挤满乘客的车厢,载重达90吨,时速约24公里,由斯蒂芬森亲自驾驶。随着一声鸣叫,向全世界宣告了铁路时代的到来。2.发展:1830年以后,英国掀起了投资建设铁路的狂潮,到1851年时,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3.影响: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知识拓展】中国高铁:中国高铁的巨大成就简述:首先运行里程很长,截至2021年底,中国高铁运行里程已经成功达到4万公里,在世界排名处于第一的位置。其次自主创新能力很强,尤其是复兴号动车组,属于中国自主研发出来自主知识产权的列车。然后技术处于前沿的位置,不仅拥有超过的5g技术,还有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设备。【知识拓展】(美)富尔顿——汽船。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造了第一艘汽船。以蒸汽机推动船两侧的明轮,称为“轮船”。在哈得逊河试航成功。 1838年第一艘完全用蒸汽动力航行的汽轮横渡大西洋用了18天。【知识拓展】问题5.工业革命产生哪些影响? 结合材料并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探讨工业革命带来哪些影响?材料一: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材料二:问题6.工业革命的启示?一个人的奋斗,不论成败,只是在把世界雕琢完美,尽你所能沉静和坚持去做。 ——瓦特。【知识拓展】工业革命与中国1853年,马克思在论述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时说:“英国在印度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 那么,工业革命后,英国等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呢 1814年发明第一台蒸汽机车,时速6千米。1825年设计的蒸汽机车首运成功,时速24千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学生认识到从生产力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角度认识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发明创造不是科学家的专利,普通人通过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同样可以取得成功。工业革命的影响:①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③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世界局面形成。(1840年,英国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阅读材料,反思工业文明。思考工业革命带来的消极影响。启示: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家繁荣富强,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科技,要坚持“科技兴国” 。2、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相协调。 通过阅读、分析史料,锻炼学生提取信息、把握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概括以及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联系课堂内外,调动知识储备,使学生了解“现代工厂制度”内涵,认识到工业革命的实质。有助于学生层层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内在的逻辑关系。梳理时间脉络,涵养时空观念,认识到“铁路时代”的到来给人类带来的历史意义。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引导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感悟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的双重性,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可持续发展才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由之路;科技的发展需要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也需要人文关怀的守护。涵养学生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素养。
课堂小结 文明的背面令我们大跌眼镜,弥漫在伦敦上空的工业污染,隐藏在伦敦角落的是禁锢在工厂牢笼中的普通工人。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技术革新并没有让工人阶级真正享福,他们反而陷入了更深层的压迫之中。那么面对压迫,他们会默默忍受,还是奋起反抗呢? 回顾本课内容,梳理知识脉络。 加深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印象,在脑海内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
课堂反思 第一 本课内容知识点较多,内容较繁杂,通过重新设计,为学生学习第一次工业革命提供了一条清晰的线索和思路;同时,注重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思考,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内在的逻辑关系,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第二 本课以涵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旨归,通过史料分析、小结归纳、梳理时间线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素养;借助史料展示“工业文明”和“文明的背面”,引导学生理性、辩证看待第一次工业革命,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可持续发展才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由之路,科技进步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涵养学生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第三 本课程中设置有小组探究和个人思考的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感。但其他部分的内容更多以教师讲授为主,没有给学生留下较多的自我思考活动的空间,使学生讨论不够激烈,不够深入。因此需要适时改变教学策略,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性 总结得失
附1: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