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品质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0.品质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24 10:26: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底层的光芒品 质【英】 约翰·高尔斯华绥(1867—1933),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身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福尔赛世家》和《现代喜剧》。他的作品以20世纪初英国社会为背景,剖析社会和道德问题。表面看似冷漠,实则爱憎分明。他虽出身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但关注和同情社会底层劳动人民,塑造不少不幸的小人物,并给予深厚同情。约翰·高尔斯华绥走近大师 体味情感字音
沁(qìn)人心脾 靴(xuē)子
一爿(pán) 鬈(quán)曲
赊(shē账 趿(tā)拖鞋
蹙(cù)眉 时髦(máo)
褶(zhě)皱 脚趾(zhǐ)
诧(chà)异 断炊(chuī) 再读课文,质疑探究格斯拉之死?同行的说法:经营方式落后 经营理念陈旧格斯拉的说法:大公司的垄断 社会风气的变化 时代背景
《品质》写于1911年。作者描写的当时英国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追求享乐时髦,世俗的眼光衡量一切的标准就是金钱和利益。现代社会机器大生产几乎完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业生产,大公司行业垄断“大鱼吃小鱼”的情况愈演愈烈。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下,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一些公司采用一些不符实际的广告招揽顾客,而为了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商品的真正质量却在下降。一部分人于是对被挤压到社会边缘的传统的手工业无限怀恋,因为这些小本经营都实实在在、童叟无欺、质朴而踏实。知识链接 了解背景 故事发生在工业革命时期。一方面生产力发展,机器化大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作坊,众多小手工业主纷纷破产;为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商品的质量在下降。
另一方面,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追求享乐时髦,金钱和利益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
心灵对话 格斯拉先生一直到死都不改变,这么做值得吗? 人之立世,贵在立“品” 请守住做人的底线
  如果说2008的天灾刺痛了国人心的话,三鹿毒奶粉事件给国人留下的阴影,绝对不亚于那场雪灾、那次地震。毕竟那些伤痛会被时间慢慢冲淡,而生活却真真切切的需要每时每刻直接面对。
但环顾一下,我们还敢吃什么食物,我们还敢用什么物品?单是婴幼儿奶粉就够国人感慨的了。我想阜阳假奶粉事件至今还未被淡忘吧,一个个“大头娃娃”痛苦的表情,一个个年轻的父母欲哭无泪的悲怆,让国人感受的不仅仅是悲悯,更是愤怒。
   三鹿毒奶粉事件重新撕开了这道伤疤,并重重地在伤口上撒了把盐,接踵而至的是我们国家“免检”的伊利、蒙牛、雅士利等名牌产品,均被查出有含量不等的三聚氰胺。无知的婴幼儿“贪婪地”食用着那些企业“用心良苦”生产出来的奶粉,可怜他们的父母也太相信企业的承诺。日本人喝牛奶,振兴一个民族;中国人喝牛奶,震惊一个民族。日本人一天一杯牛奶,结实了;中国人一天一杯牛奶,却“结石了”!我们难道不该自省一下,我们到底怎么啦?
  心灵落穗 有了这么一批或有名或无名的脊梁在为整个民族默默耕耘,守护着本民族的一丝浩然之气,才终令民族的生存与复兴成为可能。
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做文中“我”一般的上层人,请不要自傲,让我们以平等、悲悯的心去看待格斯拉式的底层人,敬重他们;
如果今生,我们只能做格斯拉式的底层人,请不要自卑,让我们执着于我们的梦想, 虽平凡但不平庸。牛刀小试 颁奖词作为一种陈述和评价性的礼仪文稿,让我们透过优美的文字,捕捉到明晰的意象,领略到优美的意境,体悟出深刻的意蕴。 一个穷苦的鞋匠,朴实得像块皮革,一生只做一件事:用尽心血,制作靴子,尽善尽美,死而无憾。上帝给了他一双缝制靴子的手,他却用它缝制灵魂。他是手艺高超与人格高尚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