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01 18:0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一、选择题
1. 《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材料反映了( )
A. 禅让制开始出现 B. 世袭制开始代替禅让制
C. 分封制开始出现 D. 分封制开始代替禅让制
2. 夏商西周国家统治人民的手段有:( )
①分封制 ②军队 ③刑法 ④礼仪教化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3. 学古鉴今,从夏、商、西周三代覆亡中,统治者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 )
A. 重视教育 B. 勤政爱民 C. 发展经济 D. 增强国力
4. 归纳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
A. 西周、春秋 B. 春秋、战国
C. 西周、东周 D. 东周、战国
5. 分封制是周朝时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划分给诸侯的一种制度。该制度实行的主要目的是(  )
A. 犒赏宗亲和功臣 B. 保证国家的兵源
C. 巩固奴隶主政权 D. 保证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
6. 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下面是小明复习夏、商、周更迭知识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部分应填( )
A. 盘庚迁殷 B. 武王伐纣 C. 平王迁都 D. 西周灭亡
7. 下列国王中,能从正面说明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是
①夏桀
②商汤
③商纣
④周武王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8. 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禹建立了夏朝
B. 汤灭夏建立商朝
C. 周文王建立周朝
D. 周武王建立周朝
9. 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如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春秋
10. 商朝时的国家档案所使用的文字可能是()
A. 隶书 B. 金文 C. 甲骨文 D. 楷书
11. 商鞅变法中,把乡、邑、聚合变成县。这一措施是( )
A. 实行分封制 B. 建立县制 C. 奖励耕战 D. 统一度量
12. 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为接近( )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13. 战国末期,有位思想家提倡法治、主张改革。秦王嬴政读了他的著作后,赞叹不已,说:“我得见此人,死也甘心了。”被嬴政仰慕的这位思想家是( )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韩非
14. 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的是( )
A. 墨子 B. 孟子 C. 庄子 D. 韩非
15. 小明同学在课本剧《百家争鸣》中扮演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下列属于他的台词的是( )
A. 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B.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 顺其自然,以柔克刚 D. 严刑酷法,中央集权
16.通过一些成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历史,下列成语反映的史实与楚庄王参与争霸有关的是(  )
A.退避三舍 B.卧薪尝胆 C.问鼎中原 D.破釜沉舟
17.正确反映我国古代书写材料演变过程的是(  )
A.甲骨→青铜器→简帛→纸 B.青铜器→甲骨→简帛→纸
C.甲骨→简帛→青铜器→纸 D.简帛→甲骨→青铜器→纸
18.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東部落联盟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禹建立的是(  )
A.夏 B.商 C.西周 D.东周
19.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该节目寓意唤醒更多的人对文字基本功的掌握和对汉字文化的学习。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秦朝
20.春秋时期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墨子
二、非选择题
21. 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请分别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和最南的诸侯国的名称。
(2)据图及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
(3)最后完成“扫六合”的是哪个诸侯国?这个诸侯国能够“扫六合”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4)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到公元前221年,实现了“四海一”。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摘自《史记·周本纪》
(1)材料反映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产生于我国历史哪一朝代?
(2)当时的统治者采取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3)这一制度的实行具有怎样的影响?
23.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二:及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 食货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卫鞅”指的是谁?材料一反映了他怎样的主张?
(2)材料二中的“孝公”是战国时期哪国的国君?在他的支持之下,在经济上卫鞅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内容说明这次变法对该国有何意义?
答案
1-5BDBCC 6-10BCCBC 11-15BCDAD 16-20CAACB
21、(1)东:齐国 南:楚国(
(2)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各主要诸侯国相继进行变法等。(任答两点即可)
(3)秦国 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
(4)由分裂走向统一等。(符合题意即可)
22、(1)分封制西周。
(2)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3)加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23、(1)商鞅;主张改革的思想。
(2)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3)通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增强,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