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 语文 七年级下 导学案 第一单元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电子导学案+导学案课件)(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 语文 七年级下 导学案 第一单元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电子导学案+导学案课件)(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23 09:18:30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童年的足迹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精彩开篇词
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谣,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可是,每个人都必须告别童年,成长为一个大人,当一个成人回顾童年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学习目标
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地描绘景物的写法,培养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
2. 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3.认识作者,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体会他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知识的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也是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
确凿(záo) 菜畦(qí) 桑椹(shèn) 油蛉(líng)
斑蝥(máo) 缠络(là o) 攒(cuán) 珊瑚(shānhú)
敛(liǎn) 脑髓(suǐ) 人迹罕至(hǎn) 觅食(mì)
竹筛(shāi) 秕谷(bǐ) 系(jì) 书塾(shú)
渊博(yuān)? 蟋蟀(shuài) 宿儒(rú)? 蝉蜕(tuì)
人声鼎沸(dǐng) 窦(dòu) 厥士(jué)? 拗(ǎo)
倜傥(tì tǎng ) 金叵罗(pǒ) 盔甲(kuī) 锡箔(xī bó)
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倜傥:洒脱,不拘束。???????
拗:这里是用力弯曲的意思。
确凿:确实。????????????????
菜畦:菜地。????????????
轻捷:轻快。
臃肿:这里形容何首乌块根的粗大。
相宜:适宜。????
方正:正派。????
博学:学问丰富。??
渊博:(学识)深而且广。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
敛:收拢。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沸,水开。??????
系:打结。???
消释:溶解。
长吟:长声鸣叫。?????????
机关:这里是秘密的意思。????????
无从:没有办法。
3.作者链接
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作品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专集。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4.背景链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听录音朗读,并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交流点拨】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作者用“从……到……”的词语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从此,可以发现,课文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反映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2.请你根据题目 “从……到……”给文章划分结构。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8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又可分四层:?
一层(1段):总的介绍百草园情况。点出是“我的乐园”,充满留恋之情。?
二层(2段):写热天百草园充满无限乐趣。?
三层(3—6段):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
四层(7—8段):写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
第二部分(9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可分五层:
一层(9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二层(10—11段):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和先生。?
三层(12—16段)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
四层(17—20段):写不准去后园玩。?
五层(21—24段):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
3.对文章所描述的内容,有下列三种理解,你是怎么理解的??
【交流点拨】(1)嘲讽脱离实际的清末私塾教育,暴露封建社会对儿童身心健康的漠视、束缚、残害。
(2)真实的再现封建时代少年儿童入学前后的生活,表现了少年儿童热爱大自然,探求各种知识的广泛的生活兴趣,表达了作者对生气蓬勃的少年生活的怀念和追求。
(3)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都要给予适当肯定。第一种说法,根据是鲁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儿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第三种说法,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似乎最为合理。)
(二)深层探究
1.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另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对本文结构的不同理解,实际上表现了对文章主题思想的不同理解。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可以允许有不同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2.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交流点拨】美女蛇的故事本来与文中提到的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毫无关系,但作者却由此生发联想。对于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历来看法不一。有的说是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有的说是寄托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有的说表现百草园里存在着恶毒的事物。教学时可以撇开这些不同的观点,重点让学生想一想:童年鲁迅对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感兴趣?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一联想对作者阐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是否有帮助?最后让学生明白:不管别人的争论如何,有一点可以看出,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3.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
【交流点拨】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
四、板书设计
赏美好景物
听神奇传说
百草园“乐园”        热爱自然、追求自由
捕雪地之鸟

询问怪哉
         后园玩耍
三味书屋             批判封建教育        
师生读书
课中偷乐
五、拓展延伸
童年就像珍藏在记忆深处的“桃花源”,有青山、绿水、幻想、冒险;有晚归的牛羊,牧童的短笛,更有母亲那一声声悠长的呼唤。童年,浓缩了一段令人回味留恋的历史;童年,沉淀了一个美丽迷人的童话。童年的幻想多彩诱人,童年的故事说不完……同学们能不能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把童年的趣事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呢?
【交流】小时候,我干过许多“傻”事、“蠢”、好笑的事,至今令我记忆犹新……
记得有一年的春天,妈妈给我买了一只风筝,十分漂亮,我爱不释手。风筝成长方形,上面画着一只凤凰,翩翩起舞,姿态十分优雅。我高兴得不得了,立刻拿着风筝来到公园放。 进入公园,来到了一个宽阔的草坪上,我迫不及待地在风筝上固定好绳线,开始放风筝。我一只手托着风筝,另一只手握着风筝线。我向前方奋力地一跑,风筝直飞向天空。风筝越飞越高,我停下了脚步,心里像夏日的冰淇淋一样,甜滋滋的。突然,一架飞机从我头顶上越过,顿时,我的脑海里闪过一丝灵感,心想:飞机从机场飞走后,饶了世界一圈,又会飞回来的。那风筝呢?风筝飞走了以后,会不会再飞回来呢?我趁妈妈一不注意,拿出剪刀“咔嚓”一声,把风筝线一剪剪断了。风筝随着风越飞越高,不一会儿,就看不见了。我找了个地方坐下来休息,等了好久。咦?风筝怎么还没有飞回来?我哭丧着脸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向妈妈说了一遍。妈妈听了,哭笑不得,说:“飞机是有人驾驶的,行动才能来去自如,可风筝……”
这件事已经过去了三,五年了,但我时时会想起来,每次都会捧腹大笑。这件快乐的事,也让我从中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不了解和不认识的事,不要莽撞的去做。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节课我们主要掌握写景、写人的方法,进一步体会词句的作用。
二、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
(一)分析人物
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宿儒,但他对“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却不作回答,而且脸上还带怒色。先生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有罚跪的规则,也不常用。你怎样评价这位先生呢?
【交流点拨】提问本是鲁迅出于好奇和求知,但先生有此反应,是受当时私塾制度规定的影响。只要学生读自己的书,不应多问不必要的问题,反映了先生的迂腐,也指出这种教育制度不可取,会大大挫伤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寿镜吾先生学识渊博,对学生要求严格,但他,仍有和蔼,开明的一面,对罚跪,戒尺等到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的态度,因面鲁迅一直对他保持深深的敬意。
(二)语言品析
1.“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似乎”表示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全成肯定,“确凿”则是完全肯定的语气。有矛盾吗?该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交流点拨】“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似乎”是因为不相见已隔了七八年,印象模糊,“确凿”是因为童年生活快乐而难忘。?
2.划出捕鸟动词,分析作用。?
【交流点拨】“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准确、生动、真切写出捕鸟地全过程,使读者如临其境,同时也从捕鸟活动写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园,却乐在其中。
3.仔细阅读描写百草园景物的一段话,并赏析其语言的妙处。
【交流点拨】“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表现出木莲果实的形态特点;“----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攒成的小球”运用 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覆盆子形状颜色的美丽。再如拟人句“油蛉在这里吟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表现出昆虫鸣声的悦耳。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极富表现力。
4.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
【交流点拨】“单是”以后的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
5.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
句中连用三个也许有什么表达效果?
【交流点拨】句中连用三个也许表猜测,表达出作者深刻眷恋百草园和被迫离开时势无奈与依依惜别的深情。?
(三)写作手法探究
1.作者为表达主题,运用什么写作手法?
【交流点拨】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使百草园的“乐”与“三味书屋”的乏味形成鲜明的对比 。
2.本文的景物描写很成功,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作具体分析。
【交流点拨】(1)抓住事物特点,符合儿童心理?
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摸,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
(2)多角度写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齐备。?
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皆有;桑椹,菜花在春末,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后才叫,与后文冬季合成四季图,构思极精巧。
(3)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现儿童好奇、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
(4)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本文采取了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鸣蝉,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斑蝥、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先写生机勃勃的夏季,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
(5)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3.朗读美女蛇一段,学生复述,分析作用。?
【交流点拨】运用了联想手法,增添神秘气氛,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乐趣。
?四、板书设计
整体概貌(略写)???????
(碧绿)菜畦色??(光滑)石井栏 形??????
景??低?春季 不必说 静?
(高大)皂荚树形?(紫红)桑椹 色    ↓  
↓? ↓
??????????????鸣蝉(长吟)?声?(肥胖)黄蜂(伏) 形?????
景? 高?夏季 动?
?????? (轻捷)叫天子(直窜) 形?
↓ ↓??????????????????????? ↓????
景 高 秋季 油蛉(低唱)?蟋蟀(弹琴) 声?? 动?
?? ↓
蜈蚣、斑蝥(喷烟)
木莲果实(莲房般)形??????      
分写局部(详写) 何首乌根(拥肿) 形 静景 低
覆盆子(小珊瑚珠)形
(又酸又甜) 味??????????????????????????????????????
雪地捕鸟:?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
冬季???
神秘色彩:美女蛇的故事(联想)??
对 比
百草园“乐园”  三味书屋:压抑、单调、枯燥、古板
四、拓展延伸
1.文章描绘百草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把这些词语去掉读一读,跟原文对比,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并试着模仿这样的句式写一段话。?
【交流】不必说翠绿的青山,苍劲的松柏,浮动的白云,湛蓝的天空,也不必说夜莺在婉转得歌唱,麻雀在喳喳的嬉戏,美丽的蝴蝶在风中舞动,单是一株不起眼的小草就足以令人心旷神怡,它是那么嫩绿,那么坚强,迎着凛冽的寒风昂然挺立。
2.雪地捕鸟这段文字总共不到70个字,连用9个表示动作的词,把雪地捕鸟的系列活动生动而有层次的表现出来了。每句话都写得实实在在,没有可有可无的字句,试写一个游戏,表现系列动作,注意用词准确,不超过100字。?
【交流】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前后不停地拍着,两眼滴溜溜的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脚步,一会儿左拐,一会儿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