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王几何
精彩开篇词
看到“几何”这个词,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数学,但是“王几何”又是什么意思呢?原来是一位教几何的老师。那这位教几何的老师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呢?为什么叫做“王几何”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这位几何深厚的教育功底和过人的教育智慧吧!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揣摩生动的人物描写,把握人物形象。
3.领会王几何老师独特的教育艺术,感受别样的课堂氛围。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你理想中的老师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马及时的《王几何》,去一睹一位几何老师的风采,相信你一定会为这节课喝彩,并情不自禁地喜欢上这位老师的。(板书课题、作者)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睁圆(zhēng) 须臾(yú) 屏息(bǐng) 呆板(dāi)
绰号(chuò) 铭记(míng) 眉梢(shāo) 嘈杂(cáo)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徒手:空手。
屏息:抑制住呼吸。
须臾:一会儿;片刻。
铭记:深深地记在心里。
承蒙:敬辞,表示心怀感激地接受。
离谱:指说话、做事离开了公认的准则。
鸦雀无声:形容非常静。
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忘乎其形:形容得意或兴奋得失去常态。
洗耳恭听: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形容专心地听。
3.作者简介
马及时, 笔名小非,四川都江堰人。1990年起历任《青城文荟》杂志编辑,《都江堰报》记者、编辑、新闻部副主任,都江堰市作协副主席。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儿童诗集《树杈上的月亮》《中国孩子》,散文诗集《最后一片树叶》《金蝉唱晚》,散文集《割肉》《童年旧事》《美女滥市》《当代青年散文诗人15家》(合集)等。儿童散文《山野里的故事》获四川省第三届儿童文学奖,儿童诗集《树杈上的月亮》获成都市金芙蓉文学奖,儿童诗《红豆》获上海《少年文艺》好作品奖,散文诗《海老人》获江苏《少年文艺》优秀作品奖。各类儿童文学作品及诗、散文诗等收入全国50余家选本。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欣赏。
2.学生诵读: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读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二)整体感知
1.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
【交流点拨】王玉琳老师
2.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交流点拨】本文叙述了王老师上第一节几何课的动人情景和给“我”留下的难忘印象。
3.归纳作者的写作思路。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第1—2段):设置悬念,引出几何老师。
第二部分(第3—26段):叙述王老师上第一节几何课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 27-29段):写“我”对王老师第一节课的总体感受和评价。
4.速读全文,说说王老师上课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交流点拨】幽默风趣 。
(三)深层探究
1.王老师请同学们在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的用意是什么?
【交流点拨】王老师请同学们在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结果孩子们画的全是鸡蛋、鸭蛋、苹果、梨和丑陋的三角架,与老师自己前面画的“又标准,又好看”形成对比,借此告诫孩子们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棒可以磨成针以及要热爱知识的热情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2.从文中看,王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能找出相关的依据吗?
【交流点拨】(1)幽默风趣。如第15段中王老师居然说喜欢以前同学给他取的绰号,甚至说这绰号太“美妙”。(2)专业功底深厚。如王老师可以反手在背后的黑板上徒手画圆和三角形,而且画的很标准、很好看。(3)教法独特。王老师寓教于乐,乐中教学。一节课下来,孩子们的感觉只有两个字:痛快!
综上所述:王老师是一位业务水平高、教风幽默、教法独特的好老师。
3.文章对王老师的描写,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请同学们找出文中侧面描写的句子,并分析有何作用。
【交流点拨】侧面描写的句子有:(1)我们初一上第一节几何课时,大家睁圆了眼睛,认真而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心中充满了好奇和渴望。(2)胖人能走这么快?全班同学大吃一惊,教室里更安静了,静得只听见周围深沉的呼吸。(3)全班同学再也忍不住了,大家弯腰,摇头,挤眉,弄眼,一齐哄堂大笑!(4)待全班42双黑眼睛惊讶得每一双都放大半公分后。(5)全班男女同学被他那金属般的声音镇住了,大气也不敢出,一个个睁大双眼,屏息静听。(6)真是太幽默了,全班男生、女生哄堂大笑。(7)但少年时代总是充满了叛逆,越离谱的事大家越喜欢,于是全班同学兴趣高涨。简直要让人笑破了肚子,几何课竟变成了图画课!(8)人人都笑得满脸泪水,喉咙发肿。(9)几何老师在同学们快乐得泪流满面的大笑中结束了第一堂课。
第(1)句表现了同学们对新老师的好奇和渴望之情,为下文蓄势。第(2)句以声衬静,侧面表现王老师初上讲台便给孩子们强大的震撼力。第(3)(6)(7)(8)(9)句均以笑来侧面烘托王老师的幽默风趣。第(4)(5)句从同学们的震惊侧面表现王老师业务水平的高深莫测。
(四)语言品析
1.传神的人物描写
这是一篇典型的写人记事的文章,作者从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不同方面刻画了一位老师的形象。你能在文中找出相关的描写,并简要评价吗?
【交流点拨】(1)“矮胖老师站在讲台上,双目含笑,右嘴角微微斜翘,胖脸上一副得意扬扬的表情”是神态描写,生动刻画出王老师看到学生们在黑板上糟糕的几何画图后,暗自得意的神情,再次点出他爱笑的特征。
(2)“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个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是语言描写,生动刻画出王老师开朗豁达的个性和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
(3)“他突然面向课堂,反手在背后的黑板上徒手画了一个篮球大的圆,紧接着,又反手画了一个等边三角形”是动作描写,生动刻画出王老师高深的几何画图功底和精深的业务水平。
(4)“一个方头大耳、矮胖结实的中年人夹着一本厚书和一个大圆规、一个大三角板挤进门,眨眼工夫就站到了讲台上”是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表现出王老师虽然身材臃肿,但是行动敏捷的特征。
2.生动的修辞手法
你能说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要分析其作用吗?
(1)几何老师会是怎样一个人呢?
【交流点拨】设问。设置悬念,开启下文。
(2)那生动地站在黑板上的圆和等边三角形又标准,又好看,于是全班同学都呆呆地想:用圆规和三角板画,恐怕也不过如此吧?
【交流点拨】拟人、反问。一个“站”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黑板上圆和等边三角形的活灵活现,句末的反问直接表现了同学们对王老师由衷的钦佩之情。
(3)那矮胖老师一句话不说,像一尊笑面佛一样,只是站在讲台上哑笑。眉梢、眼角、鼻孔、嘴巴、耳朵,可以说。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
【交流点拨】比喻、夸张。生动形象地写出王老师爱笑的特点,展示了他带给学生的强烈感染力。
(五)主题解说
本文通过叙述跨进初中校园上第一节几何课的情景,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开朗乐观、幽默风趣、业务水平极高、教学风格独特的几何老师形象,同时表达了“我”对他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六)写法探究
1.巧设悬念:开篇就问“几何老师会是怎样一个人呢”?以设问提挈全文,设置悬念,引出主要人物。
2.欲扬先抑。显示刻画王老师的头大、身材矮胖,貌不惊人的特点,下文开始展示他的出色教学,使行文更有波澜。
3.生动描写:作者运用传神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将王老师最动人的一面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物形象丰满鲜活。
4.妙用修辞:文中运用反问、设问、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使行文生动活泼,文采斐然。
四、板书设计
外貌:方头大耳 矮胖结实
神态:双目含笑 幽默风趣
动作:反手徒手画图 功底深厚
语言:喜欢绰号 热爱几何
五、拓展延伸
王几何老师的教学,真可谓是特立独行。同学们,在你的读书生涯里,有没有类似的老师呢?请你和大家分享他的教学故事。
【交流】示范:小学时,有一节班会课,班主任刘老师让我们把自己的缺点写在字条上,很多人写上“自卑”“任性”“懒惰”“粗心”等性格缺陷,等我们写的差不多时,老师亲自带我们去野外挖坑,把写着自己缺点的小字条埋葬掉,从而轻松地解决了我们的心理障碍。
课件13张PPT。王几何马及时 马及时 (1946~), 笔名小非。四川都江堰人。民盟成员。初中毕业。1971年进都江堰市建筑公司任普工、钢筋工、木工。1990年起历任《青城文荟》杂志编辑,《都江堰报》记者、编辑、新闻部副主任。都江堰市作协副主席。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儿童诗集《树杈上的月亮》、《中国孩子》,散文诗集《最后一片树叶》、《金蝉唱晚》,散文集《割肉》、《童年旧事》、《美女滥市》、《当代青年散文诗人15家》(合集),主编《历史文化名城都江堰》、《廖永德纪念文集》等。儿童散文《山野里的故事》获四川省第三届儿童文学奖,儿童诗集《树杈上的月亮》获成都市金芙蓉文学奖,儿童诗《红豆》获上海《少年文艺》好作品奖,散文诗《海老人》获江苏《少年文艺》优秀作品奖。各类儿童文学作品及诗、散文诗等收入全国50余家选本。作者链接zhēngchuòmíngdāicáoshāoyúbǐng睁圆 须臾 屏息
. . .
绰号 铭记 眉梢
. . .
呆板 嘈杂
. .生字注音须臾:极短的时间;片刻。
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徒手:指空手。
屏息:抑制住呼吸。
承蒙:敬辞,表示心怀感激地接受。
叛逆:背叛。
离谱:指说话、做事离开了公认的准则。
洗耳恭听: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忘乎其形:形容得意或兴奋得失去常态。
鸦雀无声:连乌鸦啊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铭记:深深地记在心里。
词语解释听范读录音,欣赏。课文朗读【交流点拨】本文叙述了王老师上第一节几何课的动人情景和给我留下的难忘印象。整体感知【交流点拨】第一部分(第1—2节)设置悬念,引出几何老师。第二部分(第3—26节)叙述王老师上第一节几何课的情景。第三部分(第 27-29节)写“我”对王老师第一节课的总体感受和评价。 【交流点拨】幽默风趣1、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
2、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归纳作者写作思路。
4、速读全文,说说王老师上课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交流点拨】王玉琳老师 深层探究2.从文中看,王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能找出相关的依据吗? 【交流点拨】A幽默风趣。如第15段中王老师居然说喜欢以前同学给他取的绰号,甚至说这绰号太“美妙”。B.功底深厚。如王老师可以反手在背后的黑板上徒手画圆和三角形,而且画的很标准、很好看。C.教法独特。王老师寓教于乐,乐中教学。一节课下来,孩子们的感觉只有两个字:痛快!
综上所述:王老师是一位业务水平高、教风幽默、教法独特的好老师。1.王老师请同学们在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用意是什么? 【交流点拨】王老师请同学们在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结果孩子们画的全是鸡蛋、鸭蛋、苹果、梨和丑陋的三角架,与老师自己前面画的“又标准,又好看”形成对比,从而借此告诫孩子们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棒可以磨成针。更是告诉大家,要有一种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交流点拨】侧面描写的句子有:
(1)我们初一上第一节几何课时,大家睁圆了眼睛,认真而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心中充满了好奇和渴望。(2)胖人能走这么快?全班同学大吃一惊,教室里更安静了,静得只听见周围深沉的呼吸。
(3)全班同学再也忍不住了,大家弯腰,摇头,挤眉,弄眼,一齐哄堂大笑!(4)待全班42双黑眼睛惊讶得每一双都放大半公分后。
(5)全班男女同学被他那金属般的声音镇住了,大气也不敢出,一个个睁大双眼,屏息静听。
(6)真是太幽默了,全班男生、女生哄堂大笑。
(7)但少年时代总是充满了叛逆,越离谱的事大家越喜欢,于是全班同学兴趣高涨。简直要让人笑破了肚子,几何课竟变成了图画课!(8)人人都笑得满脸泪水,喉咙发肿。
(9)几何老师在同学们快乐得泪流满面的大笑中结束了第一堂课。
作用:(1)句表现了同学们对新老师的好奇和渴望之情,为下文蓄势。(2)句以声衬静,侧面表现王老师初上讲台便给孩子们强大的震撼力。(3)(6)(7)(8)(9)均以笑来侧面烘托王老师的幽默风趣。(4)(5)从同学们的震惊侧面表现王老师业务水平的高深莫测。3. 文章对王老师的描写,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请同学们找出文中侧面描写的句子,并分析有何作用。语言品析 【交流点拨】示例一:文中的“方头大耳、矮胖结实”是外貌描写,生动刻画出王老师的头大、身材矮胖,貌不惊人的特点,为下文他的出色教学作了恰当的抑笔。示例二:文中的“矮胖老师站在讲台上,双目含笑,右嘴角微微斜翘,胖脸上一副得意扬扬的表情”是神态描写,生动刻画出王老师看到学生们在黑板上糟糕的几何画图后,暗自得意的神情,再次点出他爱笑的特征。示例三:文中的“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个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是语言描写,生动刻画出王老师开朗豁达的个性和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示例四:文中的“他突然面向课堂,反手在背后的黑板上徒手画了一个篮球大的圆,紧接着,又反手画了一个等边三角形”是动作描写,生动刻画出王老师高深的几何画图功底和精深的业务水平。 示例五:文中的“一个方头大耳、矮胖结实的中年人夹着一本厚书和一个大圆规、一个大三角板挤进门,眨眼工夫就站到了讲台上”是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表现出王老师虽然身材臃肿,但是行动敏捷的特征。1.传神的人物描写 这是一篇典型的写人记事的文章,作者从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不同方面刻画了一位老师的形象。你能在文中找出相关的描写,并简要评价吗? (1)几何老师会是怎样一个人呢? 【交流点拨】设问。设置悬念,开启下文。2.生动的修辞手法 你能说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要分析其作用吗?(2)那生动地站在黑板上的圆和等边三角形又标准,又好看,于是全班同学都呆呆地想:用圆规和三角板画,恐怕也不过如此吧? 【交流点拨】拟人、反问。一个“站”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黑板上圆和等边三角形的活灵活现,句末的反问直接表现了同学们对王老师由衷的钦佩之情。(3)那矮胖老师一句话不说,像一尊笑面佛一样,只是站在讲台上哑笑。眉梢、眼角、鼻孔、嘴巴、耳朵,可以说。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 【交流点拨】比喻、夸张。运用比喻和夸张,生动形象地写出王老师爱笑,更展示了他带给学生的强烈的感染力。 本文通过叙述跨进初中校园上第一节几何课的情景,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开朗乐观、幽默风趣、业务水平极高、教学风格独特的几何老师形象,同时表达了“我”对他的热爱和怀念之情。主题解说板书设计 王几何老师的教学,真可谓是特立独行。同学们,在你的读书生涯里,有没有类似的老师呢?请你和大家分享他(她)的教学故事。拓展延伸